- 年份
- 2024(9457)
- 2023(13698)
- 2022(10964)
- 2021(10067)
- 2020(8420)
- 2019(19050)
- 2018(18443)
- 2017(36648)
- 2016(19055)
- 2015(21140)
- 2014(20661)
- 2013(20086)
- 2012(17864)
- 2011(15601)
- 2010(15485)
- 2009(14387)
- 2008(12720)
- 2007(10889)
- 2006(9290)
- 2005(8214)
- 学科
- 济(81877)
- 经济(81809)
- 业(54550)
- 管理(54428)
- 企(45130)
- 企业(45130)
- 方法(36066)
- 数学(32305)
- 数学方法(31901)
- 中国(27957)
- 融(26636)
- 金融(26635)
- 银(24314)
- 银行(24298)
- 行(23456)
- 财(23317)
- 农(22066)
- 业经(20231)
- 地方(19797)
- 制(18070)
- 农业(15171)
- 务(14561)
- 财务(14510)
- 产业(14489)
- 财务管理(14480)
- 企业财务(13920)
- 贸(13149)
- 体(13137)
- 贸易(13137)
- 技术(12865)
- 机构
- 学院(255640)
- 大学(253975)
- 济(112878)
- 经济(110875)
- 管理(102644)
- 理学(89726)
- 理学院(88874)
- 管理学(87357)
- 管理学院(86882)
- 研究(81145)
- 中国(66886)
- 财(52349)
- 京(50969)
- 科学(46152)
- 财经(42210)
- 中心(40403)
- 经(38492)
- 所(37519)
- 农(36987)
- 经济学(36887)
- 江(36218)
- 业大(35015)
- 研究所(34159)
- 经济学院(33578)
- 财经大学(31749)
- 北京(30960)
- 范(30932)
- 师范(30574)
- 院(29978)
- 州(29349)
- 基金
- 项目(180651)
- 科学(145128)
- 基金(134233)
- 研究(133919)
- 家(115341)
- 国家(114439)
- 科学基金(100781)
- 社会(89260)
- 社会科(85094)
- 社会科学(85074)
- 基金项目(71176)
- 省(70965)
- 自然(63049)
- 自然科(61682)
- 自然科学(61673)
- 教育(60920)
- 自然科学基金(60569)
- 划(58384)
- 资助(53839)
- 编号(52736)
- 成果(41039)
- 重点(40795)
- 发(40441)
- 部(40416)
- 创(38881)
- 国家社会(38266)
- 创新(36421)
- 课题(35739)
- 教育部(35632)
- 人文(35116)
- 期刊
- 济(115276)
- 经济(115276)
- 研究(73131)
- 中国(45241)
- 财(41086)
- 管理(38000)
- 融(36079)
- 金融(36079)
- 学报(34478)
- 科学(33725)
- 农(33576)
- 大学(28194)
- 学学(26943)
- 技术(23190)
- 农业(22227)
- 财经(21058)
- 教育(20990)
- 经济研究(19584)
- 业经(19383)
- 经(18191)
- 问题(15903)
- 技术经济(12456)
- 统计(12336)
- 理论(12155)
- 商业(11639)
- 策(11612)
- 现代(11555)
- 业(11353)
- 贸(11261)
- 科技(11140)
共检索到3668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焦勇 杨蕙馨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如何影响产业结构变迁,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亟待探究的重要问题。本文尝试将两化融合的矢量特征表述为耦合程度和增值能力的二维测度指标,并阐释了两化融合对产业结构变迁作用的内在机理。运用2003—2014年中国大陆31个省际面板数据的OLS检验和2SLS检验,研究发现:(1)两化融合耦合程度、两化融合增值能力、政府干预显著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与产业结构高级化发展进程;(2)政府干预显著促进两化融合耦合程度、两化融合增值能力对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正向作用;(3)国际金融危机后,两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焦勇 杨蕙馨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如何影响产业结构变迁,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亟待探究的重要问题。本文尝试将两化融合的矢量特征表述为耦合程度和增值能力的二维测度指标,并阐释了两化融合对产业结构变迁作用的内在机理。运用2003—2014年中国大陆31个省际面板数据的OLS检验和2SLS检验,研究发现:(1)两化融合耦合程度、两化融合增值能力、政府干预显著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与产业结构高级化发展进程;(2)政府干预显著促进两化融合耦合程度、两化融合增值能力对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正向作用;(3)国际金融危机后,两化融合耦合程度和增值能力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力显著下降,与此同时,两化融合的耦合程度和增值能力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正向影响日趋增强;(4)分东中西部地区的回归结果表明,不同区域两化融合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异质性,而两化融合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正向影响均得到验证。本文认为,在产业结构变迁的相关研究中,应该充分考虑两化融合的影响,尤其是在政府干预背景下,根据不同发展时期和区域异质性,建立具有时效性和区域异质性的政策安排成为关键点。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洪亚
本文采用2003~2014年187个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国(地区)的跨境数据,实证分析了产业结构变迁及其引起的OFDI行业构成的变化对我国OFDI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对OFDI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两者之间对OFDI具有交互效应。在OFDI行业构成方面,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与房地产业以及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等三个行业占比的增加对OFDI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林、牧、渔业与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等两个行业占比的增加对OFDI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其他行业占比的增加对OFDI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关键词:
OFDI 产业结构变迁 行业构成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孙海波 林秀梅 焦翠红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产业结构变迁模型,数理演绎了政府税收、研发补贴与产业结构变迁之间的耦合过程。借助数值方法模拟不同政府税收和研发补贴情况下的产业结构变化。数值结果发现,降低政府税收和增加研发补贴不仅加快产业结构变迁,还可以提高经济增长率。在改善产业结构方面,降低政府税收要比增加研发补贴效果更明显,若同时采取两种政策,可以大大缩短产业结构变迁时间。为进一步检验数值结论,本文选取2003-2013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研发补贴与第二产业税收对产业结构变迁的影响与数值结论相同,但是降低第三产业税收反而抑制产业结构变迁。
关键词:
政府税收 研发补贴 产业结构变迁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邓金钱 何爱平
基于中国1997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分位数回归方法研究政府主导、产业结构变迁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政府主导这一经济特征使得城乡资源配置和经济政策存在扭曲,城乡收入差距被显著扩大,而且在城乡收入差距较大的地区这种效应更强;产业结构合理化变迁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因城乡收入差距水平的不同而存在异质性,产业结构高级化变迁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倒"U"型特征;在考虑到产业结构变迁的政府主导这一性质后发现,政府主导的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变迁可以显著地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并进一步讨论了
关键词:
政府主导 产业结构变迁 城乡收入差距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梁益琳 张新 李玲玲
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如何驱动产业结构调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亟待探究的重要问题。文章从系统要素及其因果关系出发,阐释"两化"深度融合对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机理,并构建系统动力学模型进行动态仿真和政策干预分析。研究表明:"两化"深度融合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有显著促进作用;实施产业、科技和财政政策有助于促进"两化"深度融合及产业结构发展,但盲目提升政策强度会导致其边际效益减弱;不同政策的实施效果存在差异,科技政策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最为明显。"两化"深度融合对产业结构调整的推动效应仍有很大提升空间,应根据发展阶段和地区差异,形成适度、持续和异质性的政策措施。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梁益琳 张新 李玲玲
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如何驱动产业结构调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亟待探究的重要问题。文章从系统要素及其因果关系出发,阐释"两化"深度融合对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机理,并构建系统动力学模型进行动态仿真和政策干预分析。研究表明:"两化"深度融合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有显著促进作用;实施产业、科技和财政政策有助于促进"两化"深度融合及产业结构发展,但盲目提升政策强度会导致其边际效益减弱;不同政策的实施效果存在差异,科技政策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最为明显。"两化"深度融合对产业结构调整的推动效应仍有很大提升空间,应根据发展阶段和地区差异,形成适度、持续和异质性的政策措施。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金戈
本文根据政府是否主导产业结构变迁将其划分为诱致性变迁和强制性变迁,并提出发展中经济更适于采取强制性变迁。这是因为发展中经济如果采取诱致性变迁,往往会导致"潮涌现象",而政府主导的强制性变迁则能够顺利促进产业升级。港台两地二战以来的产业结构变迁为上述观点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尹林辉 付剑茹 刘广瑞
采用中国1990~2011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地区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是否会在不同的政府干预程度下产生显著的差异。检验发现,地区金融发展分别降低了第一、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率,提高了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率,从而优化了产业结构;但是,在政府干预程度越强的地区,地区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的优化作用受到越多的削弱。研究结果表明,目前中国的地区金融发展存在着过度的政府干预,从而影响了金融在产业发展中的资源配置功能,政府对金融干预的适度调整将有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
关键词:
地区金融发展 政府干预 产业结构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何恩良 刘文
运用中部地区1995~2008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地方政府干预金融机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金融资本有助于矫正中部地区不合理的产业结构,但在现有的财政管理体制和政绩考核机制下,地方政府出于财政压力和GDP竞争等因素,会对金融机构实施干预。而对金融机构的干预会促使金融机构对地方政府所偏好的产业和企业提供金融支持,阻碍金融的产业甄别能力的发挥,滞缓了中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从而导致了不合理产业结构的形成。
关键词:
金融资本 地方政府干预 产业结构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徐明
本文首先构建服务化指数来量化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宏观标准。然后通过Moore值来测算我国产业结构动态化变迁速度,发现我国产业结构的变迁速度不稳定,表现出周期性特征。进一步深入到产业内部测量第二和第三产业的结构变迁速度,得知第二产业的变迁速度和第三产业相比表现疲软。在此基础上,以产业结构动态化变迁速度与服务化程度为变量,建立VAR模型并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得出动态化变迁速度是服务化程度的单向格兰杰原因并且存在正向推动作用。
关键词:
动态化 服务化 VAR模型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徐明
本文首先构建服务化指数来量化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宏观标准。然后通过Moore值来测算我国产业结构动态化变迁速度,发现我国产业结构的变迁速度不稳定,表现出周期性特征。进一步深入到产业内部测量第二和第三产业的结构变迁速度,得知第二产业的变迁速度和第三产业相比表现疲软。在此基础上,以产业结构动态化变迁速度与服务化程度为变量,建立VAR模型并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得出动态化变迁速度是服务化程度的单向格兰杰原因并且存在正向推动作用。
关键词:
动态化 服务化 VAR模型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杜威
本文从资源禀赋视角,考察政府干预和所有制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基于东北地区产业结构迟滞的典型性,利用2003—2013年东北三省地级市面板数据进行检验。研究发现:非资源型城市政府干预对产业结构具有显著负影响,资源型城市政府干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不显著;虽然国有企业对产业结构没有显著影响,但政府干预通过国有企业对产业结构产生影响。因此,对于资源禀赋不同的地区,应采取不同的政府干预政策。
关键词:
政府干预 所有制结构 产业结构 东北地区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西江
金融是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实现机制,金融结构不同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也会不同,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也会存在差异。本文以金融空间结构为视角,从基础性核心金融资源和实体性中间金融资源两个维度,考察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资源的区域配置差异,并对金融空间结构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进行了经验检验。研究表明,我国的金融空间结构变迁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显著影响,而由东部地区主导的产业结构升级加剧了金融资源空间分布差异。
关键词:
金融空间结构 产业结构升级 金融资源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焦勇 杨蕙馨
通过构建包含政府干预、产业结构扭曲的非平衡增长模型,基于2000—2015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采用多种方法实证考察政府干预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总体上,各省份产业结构扭曲程度平均值达到10. 60%;政府干预通过促进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变动方式影响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产业结构扭曲通过阻碍技术进步的方式影响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政府干预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促进作用是通过降低产业结构扭曲程度方式实现的,产业结构扭曲不论是偏向工业还是偏向服务业均不改变影响机制;产业结构扭曲引致的全要素生产率损失平均水平达到了0. 53%,且这一损失呈现U型变化趋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