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985)
- 2023(8435)
- 2022(7164)
- 2021(6560)
- 2020(5549)
- 2019(12577)
- 2018(12190)
- 2017(24020)
- 2016(13127)
- 2015(14221)
- 2014(14334)
- 2013(13927)
- 2012(12825)
- 2011(11634)
- 2010(11683)
- 2009(11068)
- 2008(11115)
- 2007(10257)
- 2006(8909)
- 2005(8409)
- 学科
- 济(49340)
- 经济(49237)
- 管理(46804)
- 业(40598)
- 企(35313)
- 企业(35313)
- 方法(22048)
- 财(19459)
- 数学(19122)
- 数学方法(18928)
- 制(16900)
- 中国(12838)
- 农(12439)
- 体(11394)
- 务(11325)
- 财务(11299)
- 财务管理(11270)
- 业经(11259)
- 银(10995)
- 银行(10982)
- 企业财务(10867)
- 融(10810)
- 金融(10808)
- 行(10529)
- 学(10189)
- 体制(9836)
- 贸(9164)
- 贸易(9157)
- 易(8933)
- 技术(8582)
- 机构
- 大学(190877)
- 学院(188015)
- 济(81176)
- 经济(79582)
- 管理(74229)
- 理学(63862)
- 理学院(63210)
- 研究(63077)
- 管理学(62338)
- 管理学院(61973)
- 中国(49998)
- 财(44341)
- 京(39236)
- 科学(35391)
- 财经(34228)
- 所(31408)
- 经(31178)
- 农(29563)
- 中心(29100)
- 江(28345)
- 研究所(27825)
- 经济学(26126)
- 业大(25758)
- 财经大学(25756)
- 北京(24345)
- 经济学院(23416)
- 农业(23026)
- 院(22776)
- 州(22000)
- 范(21629)
- 基金
- 项目(124269)
- 科学(100049)
- 基金(94965)
- 研究(89123)
- 家(83044)
- 国家(82439)
- 科学基金(71635)
- 社会(60087)
- 社会科(57152)
- 社会科学(57137)
- 基金项目(49879)
- 自然(46541)
- 省(45883)
- 自然科(45569)
- 自然科学(45556)
- 自然科学基金(44828)
- 教育(41122)
- 划(39347)
- 资助(38692)
- 编号(33784)
- 部(29325)
- 制(29110)
- 成果(28385)
- 重点(27762)
- 创(26065)
- 国家社会(25948)
- 教育部(25767)
- 性(25084)
- 人文(24706)
- 发(24684)
共检索到2864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陈明森
本文就政府进入目标多元化与市场过度进入、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进入博弈、地方政府之间的进入博弈的原因、结果进行了阐述 ,认为 :我国市场所存在的过度进入和过度竞争 ,主要是由市场进入壁垒制度性失效所引致。而政府 (主要是地方政府 )对市场进入的控制权以及由此所引发的进入目标、进入行为和进入博弈变异 ,则是造成市场进入壁垒制度性失效的一个根本原因。
关键词:
进入壁垒失效 政府进入目标 政府进入博弈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周强 卢有杰
市场进入壁垒指市场内已有企业对企图或刚刚进入该市场的新企业所具有的优势。换言之,准备和刚刚进入该产业的新企业在同原有企业的竞争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不利因素,即障碍,就叫做进入壁垒。按照施蒂格勒(G.j.Stigler)的看法,进入壁垒是打算进入某产业的...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王俊豪
杨永忠教授撰写的《民营经济进入垄断行业的制度性壁垒》(经济管理出版社,2010年11月)一书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的研究成果。该书逐层深入地分析了内在和外在制度壁垒、结构性进入壁垒、主导性制度壁垒以及锁定性制度壁垒,研究了不同制度性壁垒下民营经济进入垄断行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范建亭
我国建筑业具有典型的分散型产业组织特征,市场集中度偏低的主要原因在于进入门槛较低。规模经济、产品差异化、必要资本量、绝对费用等结构性进入壁垒没有起到限制企业进入的作用,而企业资质管理作为一种市场准入制度,虽然构成了建筑市场最主要的进入壁垒,但在等级设定、专业划分等方面缺乏长期性和稳定性,长期来看对于抑制过度进入和优化产业结构的作用比较有限。
关键词:
建筑业 进入壁垒 市场准入 资质管理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张纪康
一、成本优势壁垒 现实已经充分表明,来自于同一国家的进入和来自于跨国的直接投资进入在绝对成本优势方面有着本质的差异。即使是同样的国际投资进入,进入实体的规模、实力往往决定了先入厂商和潜在进入厂商之间的绝对成本优势配置格局。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世英
本文在对中国产业行政垄断研究的基础上,从产业组织理论的角度对该问题给予了较全面的论述。其基本逻辑过程是:如果不存在市场的进入壁垒,那么,没有外力干预的市场竞争机制将导致最优的社会福利结果。如果存在市场进入壁垒,则可能是技术进入壁垒、企业战略性进入壁垒和政府进入管制,如果这些进入壁垒的效应有利于市场竞争机制的有效发挥及社会福利,那么政府对此就无需进行干预;反之,就应存在着政府干预,而且这种干预的程序和方法都应该具有有效性和公平性。如果我们将这种干预称作政府管制的话,就不应该存在所谓政府对产业的行政垄断。本文从上述分析逻辑给出行政垄断的定义,并对在我国建立完善有效的产业政府管制以及消除产业的行政垄...
关键词:
进入壁垒 进入管制 行政垄断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杨永忠 游文城
本文建立制度间关系模型对我国航空运输业的结构性壁垒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民营经济进入航空运输业的结构性壁垒以替代关系为主,其中社会习俗、伦理等所形成的松散层内在制度进入壁垒对民航相关法规、反垄断法、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所形成的外在制度进入壁垒形成了替代,后者又对核心层的内在制度进入壁垒形成了替代;互补关系的结构性壁垒次之,其中行业协会、新闻媒体构成的紧密层内在制度进入壁垒与外在制度进入壁垒形成了互补,后者又与人治和法治共存的社会规则形成互补;中性关系的结构性壁垒所占比重最少。研究提出,应重视进入壁垒间的替代与互补关系,通过制度组合和制度传导,以及正确的制度改革顺序以寻求降低民营经济进入航空运输业的...
关键词:
民营经济 航空运输业 结构性壁垒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潘士远
本文构建一个模型来考察为什么垄断、进入壁垒和贸易保护在许多国家长期存在。政治精英对中间产品索取高价的偏好导致了支持垄断和贸易保护的无效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价格操纵机制表明,政治精英偏好于通过提高中间产品价格来增加垄断利润。提高税率虽然会增加政治精英的税收收入,但会降低对中间产品的需求,从而减少垄断利润。因此,价格操纵情况下的最优税率低于收入摄取情况下的最优税率,这与Acemoglu(2006)的结论相反。
关键词:
垄断 制度 经济发展 规制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任少林 张耀辉
标准已经成为当前企业竞争的最核心因素,赢得了标准就意味着赢得了市场,在打这场标准战的过程中,企业必须认识到市场进入壁垒与标准之争是休戚相关的。本文具体阐述了拓延意义上的市场进入壁垒和标准之争的关系。
关键词:
进入壁垒 标准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李太勇
一、进入壁垒问题西方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文献并没有给进入壁垒的定义规定统一的标准,很多学者从自己独特的产业组织理论演绎的逻辑出发,从不同的视角对进入壁垒进行了定义,不同定义的内涵往往也有较大的差异。但是,在很多产业组织理论的教科书中都基本上仍旧沿用贝恩...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刘小鲁
本文利用消耗战的框架分析了地方政府在设置国有企业制度性退出壁垒过程中的策略选择。在本文的分析中,地方政府通过补贴等方式将亏损企业维持于市场之中,而这一行为客观上对其他地区的企业生存形成压力。在这种政府主导的消耗战中,地方政府决定退出壁垒持续的时间。分析的结果表明,如果设置壁垒能够给地方政府带来更高的净收益,或者地方政府能够更多地将维持退出壁垒的成本转嫁出去,那么退出壁垒持续的时间将越长。
关键词:
消耗战 地方政府 制度性退出壁垒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皮建才
本文从合约理论的视角分析了市场制度环境和地方政府行为对外资进入模式的影响。外国投资既可以采用独资形式进入中国市场,也可以采用非独资(合资或合作)形式进入中国市场。外资进入模式的选择是表现为独资形式的雇用合约和表现为非独资(合资或合作)形式的分成合约之间的权衡和折中。本文的模型分析表明,市场制度环境的完善和地方政府的"扶助之手"行为都会促使外资进入模式从非独资形式向独资形式转换。这就解释了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独资化倾向。最后,我们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市场制度环境 地方政府行为 外资进入模式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张纪康
进入壁垒,长期以来人们对它的讨论基本上还只是局限于国内产业或行业市场的界限,讨论的大多是新进入厂商对一个行业进入所遭遇到的困难。公众,包括政府的价值立场还是站在相对弱者,即进入厂商这一边,对拥有先入优势的垄断厂商予以抨击,对有望促进竞争的进入厂商,不管是小企业还是较大规模的进入者,基本上持支持、同情的姿态。但随着企业,尤其是大规模企业开始实施纵向一体化及多样化经营扩展,社会对进入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夏纪军 王磊
本文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1998—2007年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的企业数据,根据产业演化模型分析了中国制造业行业生产率提升的来源,重点研究了沉没成本和以国有经济比重度量的行政性进入壁垒对市场结构和生产率的影响机制。我们发现,沉没成本和行政性进入壁垒的降低显著提高了行业生产率,同时行业沉没成本的降低提高了市场竞争性,降低了市场集中度,但行政性进入壁垒对市场结构的影响并不显著。通过企业的进入退出分析以及行业生产率的分解,行政性进入壁垒降低对行业生产率的提升作用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国有企业的进入退出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国有企业自身的生产率持续提高,对总体生产率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13%;行政性进入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