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293)
- 2023(3428)
- 2022(2990)
- 2021(2893)
- 2020(2561)
- 2019(5766)
- 2018(5584)
- 2017(10910)
- 2016(6164)
- 2015(6886)
- 2014(6982)
- 2013(6815)
- 2012(6376)
- 2011(5624)
- 2010(5741)
- 2009(5333)
- 2008(5545)
- 2007(5321)
- 2006(4604)
- 2005(4418)
- 学科
- 管理(23324)
- 济(23101)
- 经济(23080)
- 业(18917)
- 企(16755)
- 企业(16755)
- 财(11940)
- 方法(10844)
- 数学(9760)
- 数学方法(9666)
- 务(7346)
- 财务(7336)
- 财务管理(7314)
- 企业财务(7019)
- 制(6660)
- 家(6416)
- 国家(6187)
- 中国(6083)
- 农(5156)
- 融(5029)
- 金融(5028)
- 银(5027)
- 银行(5021)
- 行(4730)
- 贸(4243)
- 贸易(4237)
- 业经(4210)
- 财政(4199)
- 学(4175)
- 易(4084)
- 机构
- 大学(88348)
- 学院(86861)
- 济(37378)
- 经济(36514)
- 管理(34483)
- 研究(30816)
- 理学(28989)
- 理学院(28682)
- 管理学(28205)
- 管理学院(28025)
- 中国(26149)
- 财(22070)
- 京(19455)
- 科学(16911)
- 财经(16668)
- 所(16464)
- 经(15189)
- 中心(14794)
- 研究所(14349)
- 农(14195)
- 江(13320)
- 北京(12763)
- 财经大学(12560)
- 经济学(11885)
- 业大(11456)
- 农业(11192)
- 院(11075)
- 州(10679)
- 经济学院(10670)
- 省(9747)
- 基金
- 项目(54207)
- 科学(42632)
- 基金(40497)
- 研究(38909)
- 家(35699)
- 国家(35411)
- 科学基金(30164)
- 社会(24606)
- 社会科(23340)
- 社会科学(23333)
- 基金项目(20718)
- 自然(20176)
- 省(19800)
- 自然科(19761)
- 自然科学(19759)
- 自然科学基金(19423)
- 资助(18011)
- 教育(17849)
- 划(17443)
- 编号(14780)
- 成果(13027)
- 部(12970)
- 重点(12230)
- 教育部(11124)
- 创(11002)
- 发(10750)
- 科研(10730)
- 性(10680)
- 制(10662)
- 课题(10649)
共检索到1402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狄煌
建立健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调控企业工资分配体制,首要任务是处理好政府调控与市场调节的相互关系。从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应承担的调控企业工资分配的基本职能出发,对"政府调控是否到位"和"政府调控是否越位"进行的评估分析发现,政府调控职能基本到位,但有些具体事情没有做或做得不充分,效果不够好;有些地方政府在推进工资集体协商、促进工资增长和设置工资项目方面,有越位情况发生。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许若齐
市场调节的盲区和政府的宏观调控□许若齐没有市场经济,就没有活力和效率。本纪以来世界各经济发展的历程,已证明了这一点。我国的改革,以市场化为其基本取向,也是毋容置疑的。一种较为流行的观点认为:在理想的市场经济框架中,供给和需求能通过价格机制得到灵活的调...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童有好
文章认为,当前我国政府调控与市场调节存在失衡现象,这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包括市场经济伦理发展缓慢、法治经济建设滞后、资本至上观念广泛存在、人本精神较为缺乏、政府深度干预经济广为接受和体制改革尚未完成等。
关键词:
政府调控 市场调节 失衡 成因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海平
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是经济管理中的两个重要内容,正确处理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的关系,实现全社会对资源的有效利用及供求关系平衡,是政府经济管理部门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本文从价格管理出发,研究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关系问题,旨在为做好价格管理工作提出一些有益的建议。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萍 卢宏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劳动工资领域,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调节作用的前提下,政府也应综合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计划管理、法律管理及必要的行政管理诸手段,对劳动工资进行有效的宏观调控,以弥补市场机制之不足。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陈俞宗
本文采用灰关联模型,通过分析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一系列相关的经济影响变量,如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之间的灰关联系数,基于灰关联计算结果分析影响我国居民消费指数变化的主要经济变量及其影响机制,从而以此为基础为未来我国CPI指数调控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的实证参考,促进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科学制定。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厉以宁
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并没有什么区别。在1988年出版的一本书中,我曾写道:“人们通常认为,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条件下,或者只存在于私有制条件下。这种看法是不妥的。难道不通过市场,能有商品生产和交换么?没有市场,商品经济能成为事实么?无论在资本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松龄 李丽纯
比较动态分析方法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新视野。企业主的收入来源有两个:一是通过对劳动者的购买和使用,占有劳动者创造的部分剩余价值;二是通过对商品的生产和销售,获取价格高出价值的超额利润。企业主正是通过这两种收入渠道拉大了和劳动者的收入差距。但在本质上,导致两者收入差距拉大的原因有三个:一是市场机制不完善,二是法律法规不健全,三是市场非均衡。政府作为市场的补充对收入分配进行调节,应针对拉大收入差距的三个本质原因对症下药,才有可能收到实效。
关键词:
劳动价值论 收入分配 市场调节 政府作为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李秀英
在卫生服务经济活动中,当政府干预造成卫生资源的浪费和卫生资源低效率配置时,客观上就需要进行市场调节,即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因此,探讨卫生服务的市场调节与政府干预的限度,将政府作用控制在适当的边界内,是当前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1 充分发挥市场在卫生服务经济运行中的作用 医疗卫生服务作为特殊商品,市场化的目标要求很高,但实现水平却很低,即医疗卫生服务市场形成和发育严重不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饶为民 周端明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佟福全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制,即资本主义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机制经历了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机制的确立,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以及西方经济理论的变革,也有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宏观调控机制的建立及其不断完善,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文对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制的历史沿革及其日益完善过程进行了探索,同时对宏观调控的历史作用作了客观分析。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刘大文
自去年5月,国务院发布实施《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决定》以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坚持以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的余糖、粮食购销企业实行顺价销售、粮食收购资金封闭运行三项政策和加快国有粮食企业自身改革为重点,积极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一年多来,各地普遍加强了对粮食工作的领导,初步建立了地方政府层层负责的粮食工作领导责任制,加强了对粮食购销企业的监督和对粮食销售市场的管理,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开始扭转大量亏损的局面,有效地保护了农民的利益,避免了粮食生产的大起大落,对于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和社会稳定,发挥了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雷爱先
土地市场中,政府干预与市场机制的并存并不等于二者可以等量齐观。政府干预必须侧重于修正市场的不充分以及市场自发调节的不公正后果,政府干预不能扰乱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政府干预应主要是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而不能过多地直接运用行政手段。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李湛 曹萍 曹昕
近年我国地方政府发债规模迅速扩大,政府担保的地方融资平台发行了企业债,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其偿付风险受到关注,地方政府发债正面临治理和调整。本文对各省的债券规模和结构进行了统计,分析了省、地区和县级政府发债的格局,最后按各地政府未到期债券偿付能力评估其债务风险发现:高负债的中西部省份的县级市或地级市城投债,没有稳定的财政收入,过分依赖土地收入,接近于投机级债券,存在一定的偿债风险。
关键词:
城投债 地方政府债 债券市场 市政债券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帅 刘春学 蒋睿
基于生产率困境理论,运用2000~2017年中国30个省际数据,通过对实体经济技术效率的结构分解,分析异质性研发对实体经济持续性技术效率的影响以及政府和市场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持续性技术效率增长停滞是制约实体经济总技术效率提升的主要原因,颠覆式创新对提高实体经济持续性技术效率存在抑制作用;渐进式创新对提升实体经济持续性技术效率有促进作用。要突破中国实体经济生产率困境,必须注重政府和市场对不同研发活动的互补效应,颠覆式创新更需要"有为政府"的大力支持,渐进式创新更注重"有效市场"的配置作用和"有限有为政府"的外部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