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795)
2023(8397)
2022(6980)
2021(6599)
2020(5722)
2019(12590)
2018(12436)
2017(24186)
2016(13518)
2015(14930)
2014(15173)
2013(14441)
2012(13708)
2011(12322)
2010(12566)
2009(11646)
2008(11965)
2007(11102)
2006(9680)
2005(9036)
作者
(40849)
(33796)
(33373)
(32132)
(21655)
(16186)
(15347)
(13047)
(13026)
(12395)
(11815)
(11560)
(11125)
(11078)
(10807)
(10438)
(10060)
(10016)
(9763)
(9672)
(8590)
(8495)
(8353)
(7907)
(7884)
(7618)
(7517)
(7314)
(7015)
(6929)
学科
(46625)
经济(46545)
管理(37133)
(35348)
(29945)
企业(29945)
(21106)
银行(20960)
(20949)
方法(20384)
(19615)
数学(17525)
数学方法(17293)
(16666)
中国(15385)
(14424)
金融(14416)
(12686)
(12305)
制度(12297)
业经(11677)
(11542)
(11272)
(11016)
保险(10924)
业务(10719)
理论(9428)
(9362)
财务(9334)
财务管理(9306)
机构
大学(189669)
学院(186656)
(72241)
经济(70442)
管理(67772)
研究(67402)
中国(60270)
理学(56515)
理学院(55774)
管理学(54639)
管理学院(54264)
科学(42148)
(42055)
(41248)
(37421)
(35578)
研究所(32383)
财经(31990)
中心(31687)
(30319)
农业(29831)
(29191)
业大(28527)
北京(26019)
(24900)
(24425)
财经大学(24277)
(24240)
银行(23805)
(23355)
基金
项目(122013)
科学(95081)
基金(89609)
研究(85457)
(79979)
国家(79337)
科学基金(66508)
社会(53689)
社会科(50755)
社会科学(50738)
(46494)
基金项目(46424)
自然(44218)
自然科(43253)
自然科学(43233)
自然科学基金(42504)
(40390)
教育(39404)
资助(37955)
编号(32812)
成果(28770)
重点(28035)
(27411)
(24868)
(24387)
(24122)
课题(24047)
科研(23953)
创新(23475)
计划(23368)
期刊
(79744)
经济(79744)
研究(61786)
中国(41279)
(37185)
金融(37185)
学报(35852)
(33997)
(33518)
科学(30708)
大学(26331)
学学(25184)
管理(24945)
农业(20463)
教育(19243)
财经(16812)
(14220)
技术(13460)
经济研究(12756)
业经(11220)
(10683)
(10410)
问题(10072)
理论(9904)
业大(9281)
实践(8879)
(8879)
统计(8408)
财会(8074)
(8072)
共检索到2986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许友传  刘红忠  
本文模型刻画了政府对国有银行体系的风险容忍与其隐性救助压力之间的动态演进及匹配关系,经验估计了政府在1989-2016年间的隐性救助压力状况。模型估计表明,当参照标准普尔全球金融机构的历史违约数据设定政府对国有银行体系的风险容忍区间时,政府平均须将10.08%~12.57%的GDP用于国有银行救助,才能确保其保持与全球同行相当的风险状态。本文还多视角观察了不同风险容忍和监管目标下的政府隐性救助压力,揭示了其在国有银行企业化经营、商业化改制、股份制改造,以及现阶段的"周期"特征和变动趋势,同时结合各阶段的制度背景和银行特征对其进行了推测性解释。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许友传  刘庆富  陈可桢  
本文结合我国银行业特有的隐性保险和监管救助特点,在标准的期权定价方法和分析范式内,分别给出了零监管宽容和监管宽容下政府对银行的各种隐性救助概率和救助成本的测度公式,并基于我国上市银行可观测的股权价值序列等信息,估计了政府对它们的隐性救助概率和救助成本。研究表明:(1)在零监管宽容下,监管当局对上市银行以债务加权的隐性救助概率为1.59%,隐性救助成本占上市银行同期债务总值的0.04%;(2)监管当局对上市银行的隐性救助成本与其救助方式密切相关,且监管宽容极大地提高了其隐性救助成本,譬如当监管宽容系数ρ从1分别降至0.95和0.9时,其隐性救助成本占上市银行同期债务总值的比例将分别提高至0.07...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张杰  
经过长期的制度变革,中国的金融体系正在形成自身的独特面目,这对主流的金融理论构成不小的挑战。本文试图借助国有银行改革过程对相关机理进行初步梳理。本文发现,基于财政下降条件下谋求改革与增长的特殊背景,中国金融改革从一开始就导入了金融市场化与金融控制的"两难路径",其中的关键是国家针对金融资源配置过程不得不做出的风险承诺,由此决定了国有银行改革本身所具有的"有控制市场化"和"有限市场化"的性质。有趣的是,面对国有银行体系所表现出的理论异象和成功实践,主流理论竟然得出它是一种"失败且有效"的金融体系的结论。本文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张杰  
经过长期的制度变革,中国的金融体系正在形成自身的独特面目,这对主流的金融理论构成不小的挑战。本文试图借助国有银行改革过程对相关机理进行初步梳理。本文发现,基于财政下降条件下谋求改革与增长的特殊背景,中国金融改革从一开始就导入了金融市场化与金融控制的"两难路径",其中的关键是国家针对金融资源配置过程不得不做出的风险承诺,由此决定了国有银行改革本身所具有的"有控制市场化"和"有限市场化"的性质。有趣的是,面对国有银行体系所表现出的理论异象和成功实践,主流理论竟然得出它是一种"失败且有效"的金融体系的结论。本文认为,国有银行体系在大国经济崛起中具有显著的比较优势,确认这种优势并进一步探究其制度内涵和金融绩效,对于拓展和丰富现代金融分析的视野和结构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林琳  曹勇  
本文对中国影子银行体系及其与系统性风险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构建了包含影子银行体系风险压力在内的系统性风险压力指数,并对其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该指数能够较好地拟合并解释现实经济金融发展状况。同时得出结论,银行业发生风险及宏观经济形势下滑将对影子银行体系产生较大风险压力,银行业和影子银行体系对系统性风险压力的影响较为直接。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卞家涛  余珊萍  
文章基于宏观经济波动、同业风险传染和不同风险演化的视角研究了不同压力与复杂压力冲击下银行体系的流动性风险。研究发现复杂压力冲击危害在一定范围内不随压力程度的增加而加大,滞胀背景下复杂压力冲击对银行体系流动性的危害将大于其他压力情景,复杂压力因素冲击并不比单一压力因素具有更强的危害,但银行体系流动性将随着压力的传递与深化出现复杂变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卞家涛  余珊萍  
文章基于宏观经济波动、同业风险传染和不同风险演化的视角研究了不同压力与复杂压力冲击下银行体系的流动性风险。研究发现复杂压力冲击危害在一定范围内不随压力程度的增加而加大,滞胀背景下复杂压力冲击对银行体系流动性的危害将大于其他压力情景,复杂压力因素冲击并不比单一压力因素具有更强的危害,但银行体系流动性将随着压力的传递与深化出现复杂变化。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武剑  
近年来,风险容忍度(Risk Tolerance)正在成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战略工具,受到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的普遍关注和应用。风险容忍度是在风险偏好(Risk Appetite)基础上确定的,它是商业银行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风险管理的逻辑起点。建立科学、合理的风险容忍度体系,可以充分体现股东的价值取向和安全性要求,使得风险偏好在具体业务中得到贯彻实施,确保银行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孙健  
风险容忍度管理是国外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也是国内银行界近期流行的一个新名词。虽然这个名词在各种讲话和银行的年报中不断被谈起,但是很少有银行能够说明自己的风险容忍度到底是什么标准。从国内商业银行的实践来看,主要有交通银行现在通过信贷成本作为风险容忍度的管理方式,这也是国内银行在现有风险管理水平下一种不得已的选择。本文从风险容忍度的定义人手,对我国商业银行如何实施风险容忍度管理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一、风险容忍度的定义风险容忍度(risk tolerance),顾名思义,是指银行能够承受风险的多少。显而易见,这个问题与银行的财务实力和风险偏好(或者称为风险战略)有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李晓安  
在主权债法律关系中,中国具有双重身份,也面临双重风险。作为主权债债权人,中国面临债权型货币错配风险和债务人通过国际货币定价权不断稀释债务损害中国债权人利益的道德风险;作为主权债债务人,中国主权显性债务风险低;但是,面对日益增长的隐性主权债务风险,国内法律治理存在消极性、被动性、抑制性特点。应该站在国家战略的高度,构建主权债风险治理制度体系。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施宇  沈坤荣  
防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对于守住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09—201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了地方政府隐性担保是否会对地方融资平台债务导致的银行风险造成影响。研究结论表明,地方融资平台债务会导致银行风险增加,而地方政府隐性担保可以通过转移风险的方式掩盖部分地方融资平台债务带来的银行风险,导致真实的银行风险被低估。进一步讨论发现,对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更高的时期和金融发展水平更高的地区来说,地方政府的隐性担保作用会更加显著。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打破财政兜底幻想的政策取向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建议在加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监管的过程中,需重点加快地方融资平台的转型,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魏建  王安  
中国的金融控制应服务于整体的市场化进程,那么现有控制方式有助于市场化进程推进吗?从银行业信贷资源的角度,本文测度并实证检验了金融资源的政府控制对国内市场的一体化进程的影响,发现不同的控制手段对国内市场一体化进程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不论是来自地方政府还是来自中央政府的对金融市场的直接参与均不利于市场一体化;而中央政府通过强化金融资源控制力进而改革国有银行使其逐步成为相对独立、市场化的主体,有助于市场化进程的推进。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振  向辉  赵奇锋  
目前大量文献研究政府债务对经济增长和资金需求方企业经营的影响,但缺乏对资金供给方银行行为影响的研究。本文使用2005—2017年中国147家地方银行数据,考察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与银行流动性创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扩张会抑制银行流动性创造,对实体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分析均证明本文结论是可靠的。(2)中介效应表明,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通过信贷资源挤出效应对银行流动性创造产生抑制作用。(3)异质性分析发现,随着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的持续扩张,上市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均会增加流动性创造,政府部门作为大股东的银行会减少流动性创造。(4)调节效应表明,在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较低地区或产权制度环境较好地区的银行以及在地方债置换时期的银行,随着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扩张均会创造更多的流动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