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214)
- 2023(15971)
- 2022(13157)
- 2021(12118)
- 2020(10503)
- 2019(24099)
- 2018(24154)
- 2017(47312)
- 2016(25744)
- 2015(29114)
- 2014(29197)
- 2013(28897)
- 2012(26489)
- 2011(23550)
- 2010(24070)
- 2009(22816)
- 2008(22877)
- 2007(21012)
- 2006(18623)
- 2005(16802)
- 学科
- 济(114235)
- 经济(114106)
- 业(99158)
- 管理(82538)
- 企(80567)
- 企业(80567)
- 方法(51007)
- 农(49115)
- 数学(42190)
- 数学方法(41575)
- 财(34056)
- 业经(33603)
- 农业(32521)
- 中国(28076)
- 地方(23607)
- 务(22813)
- 财务(22759)
- 财务管理(22719)
- 制(22479)
- 企业财务(21486)
- 技术(19990)
- 贸(19328)
- 贸易(19317)
- 理论(18843)
- 易(18720)
- 学(18402)
- 和(18364)
- 策(17685)
- 划(17077)
- 体(16700)
- 机构
- 学院(373304)
- 大学(365963)
- 济(155772)
- 经济(152544)
- 管理(148353)
- 理学(127540)
- 理学院(126234)
- 管理学(124023)
- 管理学院(123334)
- 研究(118635)
- 中国(93905)
- 京(76516)
- 财(72947)
- 农(72860)
- 科学(72225)
- 所(60186)
- 江(59395)
- 业大(57586)
- 财经(57011)
- 中心(56611)
- 农业(56085)
- 研究所(54048)
- 经(51545)
- 北京(47275)
- 经济学(46526)
- 州(46468)
- 范(46095)
- 师范(45694)
- 经济学院(42232)
- 院(41964)
- 基金
- 项目(242073)
- 科学(191325)
- 研究(178797)
- 基金(175235)
- 家(150786)
- 国家(149388)
- 科学基金(129906)
- 社会(114048)
- 社会科(107790)
- 社会科学(107759)
- 省(98511)
- 基金项目(93289)
- 自然(83561)
- 自然科(81633)
- 自然科学(81614)
- 教育(81361)
- 自然科学基金(80162)
- 划(79563)
- 编号(74348)
- 资助(71430)
- 成果(58834)
- 重点(53641)
- 部(53286)
- 发(52848)
- 创(52031)
- 课题(50244)
- 创新(48053)
- 业(47181)
- 国家社会(46398)
- 科研(46262)
- 期刊
- 济(181711)
- 经济(181711)
- 研究(105859)
- 中国(72597)
- 农(72094)
- 财(60282)
- 管理(55169)
- 学报(54016)
- 科学(51954)
- 农业(48518)
- 大学(42108)
- 学学(39991)
- 融(36235)
- 金融(36235)
- 业经(35121)
- 技术(35115)
- 教育(33859)
- 财经(28089)
- 经济研究(27065)
- 业(26312)
- 问题(25018)
- 经(24137)
- 技术经济(21270)
- 统计(19241)
- 版(18953)
- 世界(18210)
- 策(18121)
- 现代(17981)
- 商业(17755)
- 贸(17290)
共检索到5594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赵映年 游天屹 吴昭雄 胡动刚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新农村建设中政府农业机械化投资规模总量及其比重情况,利用回归拟合方法得出其符合指数增长模式,表明政府机械化投资每年增长速度较快以及与农户农业机械化投资之间的博弈。同时,本文以湖北省为例,从纵向和横向角度,运用信息熵理论开展政府农业机械化投资强度分析。由此,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应坚持对农业机械化的支持,执行相应的庇古政策和配套的产权政策,采取阶段性的扶持措施,充分发挥市场配置作用和政策引导作用,注重统筹兼顾特别是大力扶植丘陵山区等弱势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吴昭雄 王红玲 胡动刚 汪伟平
本文根据2000—2012年湖北省农户农业机械化投资相关数据,对农户农业机械化投资行为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农业机械化投资已成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措施,农户已成为农业机械化的投资主体;农民人均纯收入、亩均受益、劳均耕地和政府亩均农业机械化投资对户均农业机械化投资均具有显著影响,对户均农业机械化投资的综合关联度分别为0.7230、0.7715、0.7143和0.7445。为此,笔者提出了促进农户农业机械化投资的若干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实 刘颖 刘大鹏
本文选取1996—2014年湖北省16个市(州)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水稻技术推广率指标,并采用普通面板回归和空间Durbin模型两种方法,实证分析了农技推广率、农业机械化对湖北省水稻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技推广率与农业机械化对湖北省水稻生产的直接和空间影响都经历了由不显著到显著的演变;其中,农技推广率对湖北省水稻生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逐步形成稳定的空间溢出效应;湖北省市(州)层面下,农业机械化对本地水稻生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对周边地区水稻生产具有显著的空间挤出效应。因此,加大科研投入、完善农技推广体系、规范跨省份农机服务市场是提升湖北省水稻供给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有效途径。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陈润方 谭诗斌
本文通过对湖北省农机化历史轨迹的考察分析,认为目前面临的形势仍然严峻,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农业机械发展失管失控,机具配套比例失调,技术状态渐趋恶化,农机化投入产出效益不佳。本文就今后一个时期农机化发展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和意见,涉及到:(1)关于我国近中期农机化功能目标;(2)关于农机化技术发展重点;(3)关于我国农村小规模农业条件下的机械化发展思路;(4)关于农机社会化服务;(5)关于农机发展的宏观调控问题。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周晶 陈玉萍 阮冬燕
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区域不平衡对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构成重大挑战。本文基于自然地理条件视角解释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区域差异,从阻隔效应、收入效应和结构效应三个维度构建地形影响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分析框架。利用1991~2011年湖北省县级面板数据的分析表明,山区地形、农民收入以及种植结构等因素对农业机械化水平具有显著影响。本文进一步利用回归分解法和泰尔指数分解法测度地形对农业机械化水平区域差异的贡献率。分析发现:地形对农业机械化水平区域差异的解释程度达到35%~50%,是造成农业机械化水平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地形的阻隔效应构成地形总效应的主要戍分,在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实施初期地形的阻隔效应大幅度跃升,但2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仇叶
不同于主流理论所强调的土地规模化农业发展模式,内生型机械服务市场的兴起稳步推进了小规模农业的机械化水平。以村庄为基本场域,通过对剩余劳动力、闲置资本以及熟人社会关系的再利用,乡村形成了一个资源再调配的次级市场,并在低价水平上产生适宜于小规模土地的机械服务。内生型机械服务市场本质上再造了以农民为主体的自我服务体系,并与小规模经营模式共同构成城乡二元体制的结构性产物。内生型机械服务市场存在的稳定性和长期性内在地决定了其是小规模土地农业机械化的道路选择。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仇叶
不同于主流理论所强调的土地规模化农业发展模式,内生型机械服务市场的兴起稳步推进了小规模农业的机械化水平。以村庄为基本场域,通过对剩余劳动力、闲置资本以及熟人社会关系的再利用,乡村形成了一个资源再调配的次级市场,并在低价水平上产生适宜于小规模土地的机械服务。内生型机械服务市场本质上再造了以农民为主体的自我服务体系,并与小规模经营模式共同构成城乡二元体制的结构性产物。内生型机械服务市场存在的稳定性和长期性内在地决定了其是小规模土地农业机械化的道路选择。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彭澧丽 杨重玉 龙方
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农业机械化促进粮食生产能力提高的机理;然后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影响湖南省粮食生产能力的农业机械化因素——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农机配备系统、农机协调系统等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对粮食生产能力的提高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最后,从调整农机结构、创新农机技术、加大农机宣传力度三方面提出提高湖南省农业机械化水平和粮食生产能力的政策建议。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杨印生 陈旭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和前提条件。日本的农业机械化大致经过3个发展阶段,即起步、饱和与转型。整个过程中,日本政府结合社会的实际需求,通过土地改良、出台扶持性政策法规、完善农机经营模式等方法,有效提高了日本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速度和水平。日本农业机械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机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加速了农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从而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周晶 丁士军
以县域为基本单元,在综合考虑各县农业机械化水平及其增长速度的基础上,运用象限图法和泰尔指数法,分析了湖北不同县域农机化发展类型的时空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湖北县域农机化表现出不同的发展类型,且在平原、丘陵、山区之间以及各县之间呈现分异性。发展活跃型和滞后型的县域数量居多,活跃型和潜力型县域从北至南绵延平原丘陵交错、国道贯通的中部地带,缓慢型县域集中于武汉城市圈的偏东地带,滞后型县域则聚集在西部和东南部偏远山区。泰尔指数分析结果表明,在区域总体相对差异缩小的同时,三大地形区组内、组间差异以及各地形区内县域之间的差异都在缩小,组内差异是区域总差异的主要贡献者,但组间差异的贡献率呈上升趋势。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樊哲银
文章认为,在实行小块农地经营的条件下,农业机械化的推行,并不能使农产品产量和农民收入大幅增加,却会加大农民购买、使用农用机械的固定成本,最终反过来阻滞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速度。为使农业机械化的持续推行,必须实行农地的规模经营。而实行规模经营后,由于每个农户经营的土地数量增加,分摊到单位农产品上的成本下降,确实能解决农业机械化后所导致的固定成本上升的问题。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 固定成本 规模经营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朱振亚 王树进
本文采用江苏省1983~2007年的数据,运用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对农业劳动力人均膳食能量节省与人均农机动力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农业劳动力人均膳食能量节省与人均农机动力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提高人均农机动力水平对增加人均膳食能量节省都有明显的正效应;短期内人均农机动力变化是人均膳食能量节省的Granger原因;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可能还导致了农民膳食能量结构的变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其和 方娜 廖兴红 田姗
农机户处于整个农机化价值链的终端,是实现农机化的主体,其对政策的感受最直接、最深刻、最有发言权。因此,了解农机户对终端政策的评价是农机化政策绩效评价的重要方面。按照李克特五级量表法设计满意度调查问卷,采用分层抽样和等距抽样的方法对湖北省1200余农机户进行入户访谈,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及满意度线性回归模型对采集的信息进行分析发现,农机用户对终端政策满意比例很高,但满意强度一般。
关键词:
终端政策 满意度 主成分分析 对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杜江 王雅鹏
一、引言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经济规律。马克思指出:"超过劳动者个人需要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是一切生产的基础。"可见,农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决定了农业为其他部门提供剩余产品和劳动力的数量,进而制约着这些部门的发展规模和速度。只有农业发展了,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才能得以进一步的发展。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王钊英 张佳喜
农业在埃及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据首要地位,埃及政府为了解决人口增长速率大于农业生产增长速率的矛盾,将出路放到了沙漠的改良和农业机械化上。本文通过分析埃及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双方合作建议,为推动中国农业国际化进程及中非合作发挥积极作用。
关键词:
埃及 农业机械化 发展合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