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433)
2023(6143)
2022(5132)
2021(4195)
2020(3550)
2019(7935)
2018(7428)
2017(15353)
2016(8076)
2015(8936)
2014(8725)
2013(8896)
2012(8572)
2011(7452)
2010(7726)
2009(6778)
2008(6096)
2007(5346)
2006(4381)
2005(3817)
作者
(21968)
(18308)
(18173)
(17429)
(11918)
(8668)
(8244)
(7133)
(6841)
(6538)
(6353)
(6268)
(5832)
(5750)
(5696)
(5397)
(5370)
(5366)
(5284)
(5265)
(4560)
(4434)
(4433)
(4175)
(4123)
(4063)
(3979)
(3788)
(3615)
(3609)
学科
(42288)
经济(42249)
管理(30675)
方法(25686)
(23951)
数学(23606)
数学方法(23534)
(19427)
企业(19427)
(14196)
审计(12139)
环境(11648)
中国(9590)
(7929)
(7629)
财务(7624)
财务管理(7558)
企业财务(7391)
(7225)
(6970)
地方(6859)
(6770)
贸易(6761)
国家(6619)
(6581)
(6557)
业经(6447)
技术(6171)
(6129)
金融(6129)
机构
大学(118940)
学院(117047)
(56907)
经济(56139)
管理(49983)
理学(44738)
理学院(44417)
管理学(44008)
管理学院(43791)
研究(32973)
(29778)
中国(25773)
财经(24422)
(22970)
(22552)
经济学(20026)
财经大学(18655)
经济学院(18606)
科学(16745)
中心(16455)
(16008)
商学(15314)
商学院(15185)
业大(14859)
(14751)
(14584)
经济管理(14003)
北京(13162)
研究所(12732)
(12205)
基金
项目(83987)
科学(68607)
基金(66358)
研究(60487)
(56885)
国家(56521)
科学基金(50448)
社会(43623)
社会科(41948)
社会科学(41940)
基金项目(35158)
自然(31627)
自然科(30919)
自然科学(30917)
(30838)
自然科学基金(30388)
教育(27721)
资助(27544)
(25791)
编号(21602)
(20697)
国家社会(19763)
教育部(18862)
重点(18546)
人文(18278)
(17594)
(17182)
(17051)
科研(16792)
大学(16656)
期刊
(50729)
经济(50729)
研究(34326)
(24651)
中国(20706)
学报(15993)
管理(15896)
科学(14121)
大学(13083)
财经(12597)
学学(12568)
(11004)
(10711)
(10663)
金融(10663)
经济研究(10599)
审计(9535)
技术(7697)
农业(7434)
问题(7122)
统计(7092)
业经(7003)
财会(6645)
会计(6533)
(6400)
(6356)
技术经济(6034)
决策(5727)
商业(5713)
理论(5399)
共检索到1606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兆东  李萝宇  蔡植锴  
政府审计可以通过规制政府和责任人的制度和行为发挥碳减排的作用。基于这样的假设,本研究分别以2007~2018年和2012~2017年我国30个省份(西藏和港、澳、台地区除外)的面板数据为样本,从碳排放总量和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角度实证检验政府审计(政府环境审计业务和经济责任审计业务)对碳减排的促进作用。研究发现:政府审计可以降低碳排放水平,且通过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进一步研究发现:政府审计可以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来减少地区碳排放;目前审计署执行的政府环境审计碳减排效果弱于地方政府环境审计的碳减排效果;财政状况越好的地区,政府环境审计对碳减排的促进作用越强。以上发现为政府审计的碳减排效应提供了经验证据支持,为完善我国环境治理政策工具、助推“双碳”目标实现提供了重要启示。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景政   穆月英  
[目的]在推进农业农村领域减排降碳的背景下,探究农业保险对农业生产碳排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对助力我国实现“2030碳达峰”目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方法]基于2008—202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面板门槛模型和面板分位数模型,实证考察农业保险发展对农业生产碳排放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结果](1)农业保险发展显著促进农业生产碳减排,该结论在经过内生性处理以及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2)农业保险发展的碳减排效应存在以政府补贴力度为前提的门槛效应。当政府补贴力度较低时,农业保险发展对农业生产碳排放无显著影响;只有政府补贴力度达到一定门槛值后,农业保险才会发挥碳减排作用。(3)机制分析表明,农业保险主要通过促进专业化种植和技术进步实现农业生产碳减排。(4)随着农业生产碳排放量的降低,农业保险发展的碳减排效应逐渐减弱。[结论]应通过财政补贴方式继续全面推广农业保险,引导农户转向专业化、绿色化生产,以推动农业低碳转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丰超  王苗  黄健柏  
文章基于减排行为视角,将"绿色化"解读为全社会减排意识和减排意愿不断增强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将减排意愿因子引入非参数模型,量化模拟"绿色化"对中国碳减排进程的影响。并将减排意愿和碳排放绩效分别作为环境规制和技术的替代指标,运用动态模拟对"波特假说"进行了验证。研究发现,"绿色化"对中国碳减排进程的影响会经历一个"沉默→爆发"的过程;环境规制对碳排放绩效的影响存在"双门槛"效应,在中位区间,"波特假说"得到验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丰超  王苗  黄健柏  
文章基于减排行为视角,将"绿色化"解读为全社会减排意识和减排意愿不断增强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将减排意愿因子引入非参数模型,量化模拟"绿色化"对中国碳减排进程的影响。并将减排意愿和碳排放绩效分别作为环境规制和技术的替代指标,运用动态模拟对"波特假说"进行了验证。研究发现,"绿色化"对中国碳减排进程的影响会经历一个"沉默→爆发"的过程;环境规制对碳排放绩效的影响存在"双门槛"效应,在中位区间,"波特假说"得到验证。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范合君  潘宁宁  吴婷  
发展数字经济是有效降低城市碳排放强度的重要抓手。利用2016—2020年中国223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数字经济发展对城市碳减排效应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能够降低城市碳排放强度;数字经济发展通过提高能源环境效率和推进产业结构高级化、合理化等渠道降低城市碳排放强度;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能力加强了数字经济发展对碳排放强度的抑制作用。数字经济发展在降低城市碳排放强度的进程中存在双重门槛,只有在数字经济发展超过特定门槛值时,碳减排效应才会显著,且其效应呈现出递减特征。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发展能降低非中心城市和非资源型城市碳排放强度,但对降低中心城市和资源型城市碳排放强度的影响不显著。因此,政府应积极抓住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基建”的发展机遇,夯实数字经济基础底座,实现城市碳减排。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曹泽   丁斋娟  
加快推进智能化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双碳”目标的重要战略选择。文章以中国智能化发展与节能减排融合为契机,利用2011—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智能化发展的节能减排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智能化发展具有显著的节能减排效应,经过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后,这一结果依然稳健;智能化发展的减排效应存在空间溢出特征,且在区域维度、时间维度和智能化水平维度具有典型的异质性特征;智能化发展能够引致节能效应、技术进步效应以及规模效应,其中,节能效应和技术进步效应是智能化发展实现碳减排的主要作用机制。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周权雄  
为了从理论和实证上分析"企业污染减排激励为什么缺乏"这一问题,本文在一个双重任务的共同代理框架下,研究了企业污染减排的激励机制和制度环境,并收集了2001—2007年二氧化硫排放量的省际面板数据,对理论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理论模型表明,在污染减排与短期经济行为之间,存在投入成本替代的情形,经济产出带给地方政府的边际收益上升会弱化企业的减排激励;此外,来自各级政府的共同代理问题,也会损害企业的减排激励。实证结果表明,地方政府短期利益导向的行政干预越多,地区人均财政赤字水平越高,地方政府引进的外商直接投资越多,地区工业增长越快,经济产出带给地方政府的边际收益就越大,该地区企业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就越难以...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刘娟  马涟蕊  冯婉怡  
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是我国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保障,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手段,也是减排不减生产力的重要支柱。基于分位数面板模型与空间杜宾模型,利用2000—2019年中国内地30个省份9个行业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的行业碳减排效应及其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地区的异质性表现。结果表明,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对不同行业碳排放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碳减排效果与行业特征、区域环境及经济发展阶段密切相关。具体地,低碳排放行业率先发挥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的碳减排效应,以重工业、能源生产相关行业为代表的高碳排放行业对碳排放未见显著抑制作用,与居民生活、城镇化发展联系紧密的行业碳排放不减反增。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对不同行业的碳减排效应随着时间推移均得到强化。基于研究结论,针对性提出持续推进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与转化、统筹推进可再生能源技术在不同区域与产业的差异化应用、注重居民低碳行为引导和加强合作交流等建议。研究有助于深入考察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对行业碳减排的影响,为针对性制定行业碳减排政策提供事实依据。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尹智超   房芳  
资本账户自由化促进了国际资本市场的投融资活动,为全球协同推进碳减排提供了可能。在全球减排降碳呼声日渐高涨的背景下,本文使用资本账户开放数据库(GKAOPEN),基于全球188个国家(地区) 1999—2019年的碳排放数据,实证检验了资本账户开放对碳排放的空间溢出效应,探讨了资本账户子项开放对实现全球协同碳减排的可能性。本文的研究结论有三点:一是资本账户开放对碳排放具有负向空间溢出效应,本地区(邻近地区)资本账户开放水平的提高能够促进邻近地区(本地区)碳排放量的下降,其中,集合投资市场、债券市场、股权市场和直接投资市场四个资本账户子项对碳排放的空间溢出效应最强;二是资本账户开放促进了绿色技术溢出和绿色资本溢出,为碳减排提供了中介渠道,这一中介作用在集合投资市场、债券市场、股权市场和直接投资市场等子市场中较为显著。三是经济距离权重下的空间溢出效应更强,经济关联越密切,资本账户开放的碳减排效应越明显,加强经贸往来、推动资本账户开放有助于实现全球碳减排。异质性检验表明,在亚洲和美洲等国家发展程度差异较大的地区,资本账户开放对碳排放的空间溢出效应相较于欧洲或非洲更显著,这些地区在推动资本账户开放过程中更容易实现协同减排的目标。本文从各国(地区)结合自身经济实际推进资本账户开放、引进绿色技术和绿色资本、丰富碳减排政策工具箱、以开放为契机寻求更多碳减排合作空间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侯建   白婉婷  
文章基于我国30个省份2013—2020年的数据,系统构建区域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测度体系,并将环境规制异质性纳入数字经济对碳排放影响的理论分析框架,通过构建非线性动态门槛模型,考察在不同环境规制门槛下数字经济的碳减排效应。研究发现:当前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呈现总体上升而局部波动的趋势,存在较大的“贫富差距”;数字经济对碳排放的影响存在显著的环境规制门槛效应,较低的环境规制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并不利于数字经济的碳减排效应,而随着环境规制水平的提升并跨过阈值,数字经济发展能显著抑制区域的碳排放。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史亚东  
本文利用一个两部门的生产函数,建立了估计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溢出效应的计量模型。利用45个国家(地区)1980-2007年的数据,本文实证检验了当以人均消费水平作为门限变量时,能源消费溢出效应的国家(地区)差异。实证检验的结果证实了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非线性转换行为,具体来说两者有且只有一个门限值,当人均消费水平在门限值以内时,能源消费增长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拉动作用;而当超过这一门限水平时,作用反向且不再显著。此外,本文发现超过门限值的主要是发达经济体。这意味着这些国家(地区)不仅从对消费者负责的角度应当实施节能减排,而且从减少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看,也应当并且可以实施严格的能源政策。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谢荣辉  原毅军  
本文以产业集聚的环境外部性为切入点,利用2003-2012年中国279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在区分专业化和多样化集聚的基础上,通过构建线性计量模型和面板门限模型,进一步从产业集聚动态演化的视角考察了集聚发展阶段变迁对污染减排的差异化影响。线性模型的结果表明,基于环境保护的角度,多样化集聚的发展模式优于专业化集聚。面板门限回归模型的结果显示,专业化集聚对环境污染产生了先抑制后促进的作用,两者之间呈现一种"U"型关系;多样化集聚的面板门限模型具有3个门限值,表明技术创新、专业的环保产业、闭合的物质循环系统,以及"拥塞效应"、路径依赖和结构僵化等因素的交替作用,使多样化集聚与污染减排的关系更为复杂。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陈晓梅  刘钦  
地方政府审计是政府治理中的内生监督控制系统,其审计治理效果对地区经济稳定与发展至关重要。基于经济责任视角从我国30个省、自治区与直辖市选取2010—2016年132份样本为研究对象,以地方政府审计治理成本与地区经济水平为主要衡量指标,研究地方政府审计治理效果。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审计投入越多,产出越大,审计治理成本越低,审计治理效果越明显;地方政府审计治理产出越大,投入越多,地区经济水平越高,可有效发挥审计治理效果;地方政府审计的有效开展,对降低审计部门行政成本、维护地区经济秩序稳定发挥着积极作用。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申香华  
笔者以2008年~2011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研究政府补助的债务融资效应,结果发现政府补助作为一种积极信号能显著增加企业的银行信贷资金规模,而且这种效应在民营企业比在国有企业更为显著。政府补助同时也能显著降低企业的信贷融资成本,国有产权性质能强化这一功能,从而导致政府补助降低融资成本的作用在国有控股企业比在民营企业更为突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亚豪  金殿臣  曾昭睿  
文章基于2010—2017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含有交互效应的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对工业数字化的减碳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工业数字化存在显著的减碳效应,且该效应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即其他地区工业数字化程度提高会产生示范效应,进而带动本地区工业数字化程度提高,从而产生减碳效应;同时,工业数字化程度提高会进一步增强工业发展的减碳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