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616)
2023(3832)
2022(3277)
2021(2905)
2020(2467)
2019(5389)
2018(4995)
2017(9344)
2016(5281)
2015(5682)
2014(5187)
2013(4747)
2012(4442)
2011(3580)
2010(4085)
2009(3930)
2008(3512)
2007(3117)
2006(2699)
2005(2497)
作者
(12878)
(10394)
(10194)
(9971)
(6695)
(4812)
(4799)
(4013)
(3790)
(3735)
(3502)
(3487)
(3408)
(3245)
(3135)
(3119)
(3056)
(3016)
(2956)
(2949)
(2576)
(2560)
(2393)
(2380)
(2307)
(2274)
(2246)
(2132)
(2131)
(2091)
学科
管理(18928)
(17394)
经济(17370)
(13477)
(12350)
企业(12350)
审计(12102)
(11061)
方法(8843)
(7533)
国家(7401)
数学(7217)
数学方法(7180)
各类(5865)
财政(5665)
中国(5441)
(5285)
财务(5278)
财务管理(5212)
(5193)
企业财务(5047)
(4856)
工作(4591)
地方(4375)
(4332)
国家机关(4025)
机关(4025)
(3912)
业经(3862)
环境(3754)
机构
大学(65418)
学院(64714)
(26800)
管理(26472)
经济(26279)
理学(23300)
理学院(23105)
管理学(22897)
管理学院(22778)
研究(19626)
(18664)
中国(15667)
(13668)
财经(13666)
(12555)
财经大学(10378)
科学(10278)
中心(9758)
(9731)
(8973)
经济学(8766)
(8120)
经济学院(7958)
业大(7751)
北京(7694)
(7597)
商学(7543)
商学院(7488)
研究所(7438)
(7316)
基金
项目(44955)
科学(36503)
基金(34236)
研究(33983)
(29294)
国家(29089)
科学基金(25716)
社会(23952)
社会科(22873)
社会科学(22864)
基金项目(18067)
(17340)
自然(15511)
教育(15328)
自然科(15088)
自然科学(15087)
自然科学基金(14834)
(14172)
资助(13060)
编号(12909)
成果(11169)
(10635)
国家社会(10436)
重点(10386)
(9885)
教育部(9621)
(9556)
人文(9491)
(9424)
创新(9087)
期刊
(27908)
经济(27908)
研究(21613)
(18141)
中国(17725)
审计(9381)
学报(8867)
管理(8435)
科学(8146)
大学(7391)
学学(7124)
(6927)
财经(6899)
(5862)
财会(5817)
会计(5813)
经济研究(5679)
(4977)
金融(4977)
农业(4767)
教育(4742)
通讯(3874)
会通(3865)
技术(3677)
业经(3575)
(3529)
问题(3463)
(3342)
财政(3342)
内部(3007)
共检索到984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谢柳芳  孙鹏阁  郑国洪  曾军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预算是财政管理的核心,一个国家的治理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预算能力。我国预算管理中的预算软约束、预算松弛导致了预算绩效低下,表现为预算能力较弱,不利于保障预算对落实财政政策的支撑。审计监督是预算监督体系中重要的监督方式,强化政府审计功能是增强监督合力、提升预算绩效、培育预算能力、实现善治国家的重要路径。本文利用2009~2016年省级地方政府数据,验证政府审计在纠正预算偏差对地方政府治理效率消极影响中的作用。研究结论证明了我国预算审计监督制度的有效性,为推进预算制度改革、强化支出预算监督提供初步的证据支撑,并为进一步完善国家预算制度、强化预决算审计与绩效审计、提升政府治理水平提供重要的经验证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吴胜泽  
预算技术及管理落后,相关政策与制度引导失误等,都是地方政府预算偏差形成的原因。但它们只是短期或非系统地影响政府预算进步。地方政府预算偏差的长期存在,根本上是由我国特殊的政府治理结构和法治强度不足共同决定的。其中政府治理结构对地方政府行为构成"压力—动力"机制。政府预算是约束政府行为、规范国家治理的重要途径。我国从2015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新《预算法》,该法从规范政府收支行为、提高预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姜杰  曲伟强  
随着社会转型、市场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城市治理中地方政府行为偏差的弊端日益突出。由于行为主体的复合性、利益差异化、动机逆向差序以及地方政府在城市治理中表现出的自我扩张、追求趋同、过度畸形的"行政区行政"状况以及沉没成本巨大、过度负债、短期化与表面化问题的出现,导致了社会冲突的增多。激励不相容、信息不对称和约束力量不足等严重的运行机制缺陷是其行为偏差频出的主要根源。矫正地方政府行为,必须建立科学有效的城市治理运行机制,突出政府行为的隐性成本和政绩的外延成本,实现城市治理主体的信息资源共享,拓宽公众利益保障渠道,硬化机制的约束力量。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曲昭仲  
地方政府在执行扩大内需政策中存在行为偏差 ,如盲目追求增长指标、过度的城镇化建设、不规范的经济干预等 ,对扩大内需产生了不良影响。各级地方政府应对这些问题给予高度重视 ,通过规范行为 ,确保中央扩大内需方针落到实处。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唐天伟  周愉春  
优化政府职能与提升政府效率是推进我国治理体系及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及有效路径。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要求,要以推进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优化协同高效为着力点,改革机构设置,优化职能配置,提高机构效率效能;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把国家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不仅需要优化政府组织结构,统筹利用行政管理资源,节约行政成本,而且需要优化行政区划设置,实行扁平化管理,完善发现问题、纠正偏差、精准问责有效机制,形成高效率组织体系。落实以上中央全会精神,就需要持续关注及科学回答我国地方政府效率如何提升问题。对此,江西师范大学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蒋家亮  
基于Holmstrom and Milgrom(1991)的多任务代理理论,本文论证了在经济发展初期,加大对地方政府促进经济增长等容易度量指标的激励,以维持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并弱化对地方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等不易考核指标的激励,是给定政治集权体制下中央政府的最优选择路径。但若持续地采取这种高能激励手段,经济增长将会和居民福利的提高渐行渐远,并将会对未来持续的经济增长造成损害。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廖义刚  
基于我国当前"发展型政府-分权压力型体制"的地方政府治理模式,探讨了国家审计促进地方政府实现良治的作用与路径。分析认为,国家审计应当通过事前的考核指标和内部规章制度的制定、事中的考核指标分配、事后的评价活动以促进地方政府治理的改进。具体实现路径主要包括强化预算的监督与审计工作、加强经济责任审计与绩效审计工作、加强对地方债务的审计以及发挥国家审计的治理作用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最后,还对未来"服务型政府-民主合作型"地方政府治理模式下国家审计的特征与功能进行了初步的展望。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王黎黎  
立法上,地方政府以"监督者"的角色定位,在工资集体协商的筹备启动和协商商谈阶段发挥辅助作用,在协议审查和协议履行阶段发挥主导角色。实践中,地方政府以"推广者"的实际运行,着力于工资集体协商的筹备启动和协商商谈,而对协议审查和协议履行相对忽视。地方政府的角色偏差会导致工资集体协商协调劳资关系、完善工资决定机制的功能发生扭曲。回归"监督者"的定位,需要恪守协约自治下的政府角色,对协商过程各阶段的行为进行规制。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徐济益  许诺  
分税制下的地方政府具有财政理性,并利用征地增加财政收入,于是,在征地过程中出现了"饥饿式"征地,突破和模糊"公共利益"界限;寻求超额土地出让金,忽视土地财政的脆弱性;财政理性使地方政府追逐"数字"政绩,成为道德风险聚集的组织;地方政府突破和模糊"公共利益"界限,与开发商形成利益共同体等诸多问题。矫正地方政府征地行为偏差的路径是厘清中央和地方的事权与财权,规范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强化土地财政的风险意识,拓展和夯实地方财源的基础;推崇理性的政绩考核制度;务实地界定"公共利益",健全和完善征地程序。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温来成  云铮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地方政府建设投资需求逐渐加大,财政支出日益增加。为弥补资金缺口,各地政府通过举借债务筹集资金,继而形成大量政府债务。地方债务管理问题也伴随债务规模的增大日益凸显,增加了地方政府的管理压力,成为政府治理的一大隐患。我国政府十分重视地方债务问题的治理,多次出台针对性文件进行理论与实践指导。本文从分析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非营利性组织、社会公众以及各级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入手,探讨了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加强地方债务管理的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马蔡琛  张铁玲  孙利媛  
本文以预算资金使用部门为考察对象,构建了预算执行偏差的前景理论模型,试图解构不同行为模式下的决策者偏好选择。根据参照依赖、损失厌恶、敏感度递减等特性,刻画了预算执行偏差的行为响应机制。进而提出利用"可得性偏差",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取消法定支出挂钩的做法,突破"沉锚效应"的路径依赖,突出"框架效应"的正面影响,提升财政资金使用绩效等政策建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荣静  
本文收集了2010-2015年政府审计与政府治理有关数据,深入分析政府审计与政府治理效果的联系。结果显示,政府审计对政府治理成效具有推动作用,即政府审计也具备一定治理功效;政府审计对于提高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其治理功效不显著。同时,从审计资源配置、审计人员培养、审计数据库以及缩小审计区域差异等方面,提出了有效的对策建议,从而充分发挥政府审计促进政府治理的功能。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荣静  
本文收集了2010-2015年政府审计与政府治理有关数据,深入分析政府审计与政府治理效果的联系。结果显示,政府审计对政府治理成效具有推动作用,即政府审计也具备一定治理功效;政府审计对于提高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其治理功效不显著。同时,从审计资源配置、审计人员培养、审计数据库以及缩小审计区域差异等方面,提出了有效的对策建议,从而充分发挥政府审计促进政府治理的功能。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王华春  刘栓虎  
中国政府预算制度逐步完善,但财政收支预决算偏差过高,过高的财政预决算偏差弱化了政府财政调控能力,降低了政府预算的科学性和权威性,直接影响跨年度预算机制建立,不利于地方债务管理。政府预决算偏差过高与年度预算重约束而轻预期、官员晋升激励和政府短期行为、预算透明度低以及财政收支预测技术落后等综合原因有关。为了完善政府财政预算,降低预决算收支偏差,需要增强财政预算预见性、透明度和法制化,同时引入更加科学的财政收支预测技术。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杜博士   吴宗法  
地方政府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科技创新的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分析地方政府治理对科技创新的影响,并探讨在不同前提下,地方政府治理对于科技创新影响的阶段性特征,研究发现:地方政府治理水平的提升能够显著促进地区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地方政府治理对科技创新的促进作用存在区域异质性,东部地区政府治理水平的提升对科技创新的促进作用最大,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弱;地方政府治理对科技创新的影响具有非线性特征,地方政府治理对科技创新的影响在地方政府治理水平、民生服务水平、法治环境状况等方面具有显著的门槛效应。因此,要加快地方政府治理能力建设,尤其是中西部地区政府治理能力建设,扩大民生服务支出规模,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最大程度发挥地方政府治理对科技创新的促进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