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462)
- 2023(4843)
- 2022(4069)
- 2021(3713)
- 2020(3097)
- 2019(6629)
- 2018(6538)
- 2017(11758)
- 2016(6803)
- 2015(7546)
- 2014(7635)
- 2013(6941)
- 2012(6563)
- 2011(5675)
- 2010(6328)
- 2009(5879)
- 2008(5460)
- 2007(4957)
- 2006(4369)
- 2005(4007)
- 学科
- 管理(21524)
- 济(18802)
- 经济(18762)
- 业(14983)
- 企(13377)
- 企业(13377)
- 审计(12164)
- 财(10388)
- 制(8178)
- 中国(7504)
- 家(7490)
- 体(7383)
- 国家(7224)
- 方法(6496)
- 农(6151)
- 学(5932)
- 各类(5899)
- 工作(5493)
- 财政(5457)
- 体制(4934)
- 务(4772)
- 财务(4748)
- 业经(4743)
- 财务管理(4683)
- 理论(4607)
- 企业财务(4472)
- 地方(4453)
- 数学(4402)
- 政(4364)
- 数学方法(4349)
- 机构
- 学院(87377)
- 大学(86983)
- 管理(31188)
- 研究(30572)
- 济(30205)
- 经济(29305)
- 理学(26345)
- 理学院(26065)
- 管理学(25639)
- 管理学院(25467)
- 中国(24552)
- 财(20601)
- 京(19891)
- 科学(18212)
- 所(15911)
- 农(15693)
- 财经(14950)
- 江(14900)
- 中心(14433)
- 经(13591)
- 研究所(13589)
- 业大(12365)
- 农业(12153)
- 北京(11900)
- 院(11615)
- 省(11525)
- 州(11481)
- 范(11061)
- 财经大学(11033)
- 师范(10889)
- 基金
- 项目(56952)
- 科学(43895)
- 研究(43272)
- 基金(39918)
- 家(35279)
- 国家(34971)
- 科学基金(29104)
- 社会(26672)
- 社会科(25112)
- 社会科学(25103)
- 省(22773)
- 基金项目(20565)
- 教育(20013)
- 划(18932)
- 编号(18151)
- 自然(17823)
- 自然科(17321)
- 自然科学(17313)
- 自然科学基金(16972)
- 成果(16667)
- 资助(15772)
- 课题(13579)
- 重点(13177)
- 部(12588)
- 性(11896)
- 项目编号(11799)
- 创(11626)
- 发(11489)
- 体(11420)
- 制(11412)
共检索到1445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傅樵 高晓雅
以2002~2016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数据为研究对象,从发现腐败、惩治腐败和预防腐败三个角度阐述政府审计、媒体关注与腐败治理的关系。研究发现:政府审计效能越高,腐败治理的效果越好。具体而言:从政府审计投入的角度来看,国家审计人员数和被审计单位数越多,腐败治理效果越好;从政府审计问责的角度来看,加大对违规金额的问责力度有利于改善腐败治理的效果。媒体关注越多的地区,腐败治理的效果也越好,其中,关于"腐败"的媒体关注、关于"政府审计"的媒体关注对腐败治理的作用更明显。媒体关注度越高,越有利于促进政府审计范围扩大带来的腐败治理作用。细化媒体关注指标后,发现关注"腐败"或"政府审计"及同时关注二者的媒体报道越多,越有利于政府审计范围扩大带来的腐败治理效果的提升。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肖作平 周婧霏
以2008―2017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本文实证考察腐败、媒体关注与权益资本成本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腐败与权益资本成本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媒体关注对腐败与权益资本成本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存在缓解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媒体关注对腐败与权益资本成本之间关系的影响在民营企业中更加明显。本文从理论上支持在中国资本市场上积极响应反腐败潮流的现实举措,并且大力加强舆论环境建设,充分发挥媒体作用,更有效遏制腐败现象滋生蔓延,对投资者利益形成外部保护,有利于更好地降低公司的权益资本成本,促进市场资源有效配置,推动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崔云 朱荣
政府审计监督是腐败监督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通过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实现腐败治理。当前,改革、发展、法治、反腐是主题,政府审计如何在法治框架下实现腐败治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认为,基于政府审计与腐败之间的关系,政府审计应该从权力审计、审计信息共享机制、审计监督的协作机制、审计预警机制、国际借鉴等方面实现腐败治理。
关键词:
政府审计 腐败治理 法治 权力监督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马志娟 丁俊博
腐败是滥用公共权力谋取私人利益的行为,它破坏正常的社会规范和社会秩序。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和政府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提出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廉洁政治,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国家审计是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治理的监督控制系统之一。国家治理的核心是公共权力如何有效配置和运行问题。国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陈艳娇 张兰兰
将媒体关注、政府审计与财政安全三者放在同一框架下展开研究,在理论分析两者关系的基础上,实证检验媒体关注与政府审计维护地方财政安全的作用路径。结果表明,政府审计在媒体关注促进地方财政安全中起到中介作用,即媒体关注是通过作用于政府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发挥,进而有效维护地方财政安全的。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马志娟
腐败治理和政府问责存在密切的关系,腐败治理有利于政府问责的落实和责任政府的建立,政府问责的有效开展可以遏制腐败的发生,为腐败治理提供有效的途径。政府问责制与经济责任审计密不可分,经济责任审计是政府问责制进行"问责"之前必不可少的一环,经济责任审计与政府问责制之间是"查责"和"问责"的关系。从有效落实问责制的角度考虑,经济责任审计问责制可以说是政府问责制的一部分,其有效开展将有利于腐败治理。本文以政府问责为纽带将腐败治理和经济责任审计联系在一起,试图从完善经济责任审计问责制的视角,寻找治理腐败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腐败治理 政府问责 经济责任审计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赵合云
利用31个省级政府的面板数据,系统分析了财政透明度与媒体关注对政府治理效率的作用机理与效果。研究结果发现,财政透明度对于政府治理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效果;而媒体关注的引入,使得财政透明度对政府治理效率的积极作用更加明显。即在引入媒体关注后,财政透明度进一步提升了,政府治理效率也变得更高了。因此,要更好地提升政府治理效率,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应当制定科学规范的政府财务信息披露标准,切实提升地方政府提高财政透明度的积极性,并充分发挥媒体关注的作用。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潘孝珍 魏萍
基于中国2004~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模型实证研究表明,媒体关注提高了地方政府环境污染治理的总体投入水平,尤其提高了地方政府对于废气污染治理的投入水平,但对废水污染治理和固体废弃物治理的投入水平并无促进作用。可能的原因是,废气污染物具有流动性,本地区排放的废气污染物会随着空气流动扩散到其他地区,因此不论是社会公众还是新闻媒体,都更多地将关注点集中于地方政府废气污染的治理投入,但对废水污染治理和固体废弃物治理投入的关注相对较少。进一步研究表明:从时间动态效应来看,媒体关注对地方政府环境污染治理投入在时间上具有连续性;从空间动态效应来看,媒体关注对于地方政府环境污染治理的督促作用仅限于本省份。基于本文的研究结论,我国应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在地方政府环境污染治理过程中的促进作用,做到地方政府环境污染治理活动信息的充分公开,有效发挥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
关键词:
媒体关注 污染治理 地方政府 废气污染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王会金 马修林
基于协同学理论,以审计结果利用为导向,梳理政府审计与腐败治理之间的逻辑关系,并以2008—2013年省级审计机关经验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政府审计机关与审计客体在腐败治理过程中发挥着积极的协同作用,即政府审计机关与审计客体的协同水平越高,腐败治理功能发挥得越好;政府信息公开化建设在该协同治理机制中起着中介作用,即政府审计推进腐败治理功能发挥,可以进一步通过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建设实现。通过理论与经验分析,揭示了政府审计与腐败治理之间更深层次的协同逻辑,为政府审计推进反腐倡廉工作提供可借鉴的理论和实践参考。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王会金 马修林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王春飞 郭云南
公共舆论监督是国家治理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媒体关注审计结果是国家审计参与国家治理的重要外部机制。国家审计通过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向社会公开审计发现的问题,借助社会舆论监督的力量来共同服务国家治理。本文利用审计署首次详细发布中央预算执行审计结果与整改公告的机会,考察了媒体关注度与审计发现问题和整改结果的关系,研究发现:在审计结果公告日,审计发现问题中涉及的金额越大且性质越严重的部门,越容易引起媒体的关注;但在整改公告日,审计发现问题中涉及的金额越大且性质越严重及整改力度较强的部门与媒体关注度虽然正相关,但证据微弱。因此,审计机构应改善与媒体的关系,引导媒体持续关注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同时,改...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陶春华 陈鑫 黎昌贵
基于我国A股上市公司2009—2020年的数据,实证检验了企业ESG评级对审计费用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ESG评级越高,审计费用越低。通过替换变量、改变样本、滞后一期、PSM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媒体关注度越高,企业ESG评级对审计费用的负向影响越显著,说明媒体关注对ESG与审计费用之间的关系有调节作用。机制检验表明,ESG评级能够降低企业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和风险,减少审计努力和审计风险溢价,进而降低审计费用。此外,ESG评级降低审计费用的作用在非四大审计和非国有企业更加显著。研究体现了ESG的积极效应,丰富了ESG经济后果的相关研究,检验了媒体关注的治理作用,为ESG相关政策的完善和推行提供了一定的经验证据。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彭爽 张晓东
本文从制度弱化的视角来探讨"资源诅咒"传导机制,基于中国省级层面2003-2013年的面板数据,对自然资源与腐败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资源禀赋与腐败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自然资源通过引致腐败弱化地方政府的治理质量,阻碍了资源富集地区的经济增长;且分组回归后发现这一传导机制在经济较不发达的地区尤为显著,而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资源与腐败之间的关系不显著。从政策层面来说,改革现有的产权制度,优化矿产资源管理体制,创新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减少腐败行为并提高政府的治理质量,是破解"资源诅咒"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资源诅咒” 传导机制 腐败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牛富荣
法治财政是法治政府的反腐利器。通过构建省级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财政对腐败的影响,结果显示:财政规模、行政管理支出、财政分权和财政负担对腐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直接税、公共服务支出比重提高则有利于抑制腐败。建设性支出项目对腐败的影响是不确定的。分析结论对于制定治理腐败、建设法治政府的财税政策提供了较为全面、综合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
财政 政府 腐败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郭芮佳 池国华 程龙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其中公众参与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事实上,我国政府一直以来都在强调公众参与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系中的作用,尤其在反腐败以及国家监督领域。基于此,选择国家监督体系中的政府审计对腐败的治理作为研究情境,以验证现阶段公众参与在其中的作用。实证检验结果发现:相对于公众参与程度低的地区,在公众参与程度高的地区,政府审计的预防功能和抵御功能能够更好地发挥腐败治理作用,而政府审计揭示功能对腐败的治理作用在两组之间并无区别。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