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26)
- 2023(10907)
- 2022(9119)
- 2021(8400)
- 2020(7141)
- 2019(16296)
- 2018(15496)
- 2017(30181)
- 2016(15608)
- 2015(17292)
- 2014(16648)
- 2013(16286)
- 2012(14538)
- 2011(12687)
- 2010(12224)
- 2009(10668)
- 2008(9845)
- 2007(8134)
- 2006(6468)
- 2005(5224)
- 学科
- 济(61208)
- 经济(61136)
- 管理(46217)
- 业(41548)
- 企(34162)
- 企业(34162)
- 方法(32940)
- 数学(30058)
- 数学方法(29669)
- 财(20439)
- 贸(15920)
- 贸易(15915)
- 农(15860)
- 易(15649)
- 中国(15598)
- 出(13247)
- 制(12987)
- 业经(12677)
- 地方(10905)
- 农业(10477)
- 务(10462)
- 财务(10420)
- 财务管理(10393)
- 技术(10147)
- 企业财务(9853)
- 学(9531)
- 环境(9162)
- 理论(8735)
- 口(8381)
- 出口(8377)
- 机构
- 大学(211161)
- 学院(207680)
- 济(91388)
- 经济(89539)
- 管理(87650)
- 理学(77767)
- 理学院(77026)
- 管理学(75801)
- 管理学院(75394)
- 研究(63448)
- 中国(45391)
- 财(42210)
- 京(41254)
- 科学(35198)
- 财经(34579)
- 经(32038)
- 中心(30996)
- 经济学(30263)
- 业大(28984)
- 江(28673)
- 农(28198)
- 经济学院(27733)
- 所(27602)
- 财经大学(26444)
- 范(25312)
- 研究所(25262)
- 师范(25071)
- 北京(24381)
- 院(23992)
- 商学(23538)
- 基金
- 项目(155637)
- 科学(125757)
- 基金(117865)
- 研究(114485)
- 家(101610)
- 国家(100833)
- 科学基金(89518)
- 社会(77516)
- 社会科(73845)
- 社会科学(73827)
- 基金项目(62542)
- 省(59382)
- 自然(56913)
- 自然科(55767)
- 自然科学(55750)
- 自然科学基金(54759)
- 教育(53857)
- 划(49671)
- 资助(47167)
- 编号(44318)
- 部(36137)
- 重点(34628)
- 国家社会(33863)
- 成果(33595)
- 创(33394)
- 发(32594)
- 教育部(32257)
- 人文(31629)
- 创新(31236)
- 科研(30531)
共检索到2832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樊敏杰 杨蕊 刘源 张祎萌
发挥政府投入激励作用、强化政府兜底责任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一环。基于2012—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政府多维医疗卫生支出的健康促进效应及健康平等效应。研究发现:政府医疗卫生总支出具有显著的健康提升效应,且对生理健康的影响效应超过了心理健康;各维度政府医疗卫生支出通过不同渠道缩小了居民健康差距;政府医疗卫生支出在户籍、地区、年龄、收入方面存在异质性;机制分析结果表明,政府医疗卫生支出对于居民健康水平及健康差距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疾病预防、疾病负担、医疗服务利用和医疗服务供给等渠道实现的。研究结论为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投入模式、推进“健康中国”战略提供了政策依据。
关键词:
政府医疗卫生支出 健康水平 健康差距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毛文琳 卫龙宝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以来,中国政府卫生支出快速增长。本文利用2001-2017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深入分析政府卫生支出规模与两项居民健康指标——孕产妇死亡率和围产儿死亡率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一是政府卫生支出规模的扩大能显著提高居民健康水平;二是政府卫生支出对于孕产妇死亡率的影响依西部、中部、东部的顺序递减,而围产儿死亡率的降低对于医疗卫生技术的依赖较大,对该指标的影响仅在东部地区显著;三是政府卫生支出规模存在门槛值,当政府卫生支出超过221.4亿元时,政府卫生支出的边际效应递增,而当政府卫生支出低于该水平时,可以通过提高女性的教育水平以及城市化水平来有效促进居民健康水平的提升。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周曦娇 吴洪
目的:分析政府增加卫生健康支出的条件以及卫生健康支出在总税收中的最优占比。方法:通过构建世代交叠模型(OLG),引入了卫生健康支出对长寿风险的影响,从而建立了卫生健康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使用MATLAB软件进行数值模拟,测试各参数变动对经济的影响。结果:当经济环境满足阈值条件时,存在最优卫生健康占比,以助力人均最大化。结论:劳动产出弹性系数、资本产出弹性系数越大,最优卫生健康支出比例越大;效用贴现因子越大,最优卫生健康支出比例越小。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梁文明 陈彤 叶阿忠
目的:分析卫生支出对居民健康水平的空间影响。方法:根据莫兰指数验证变量的空间相关性,进而构建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分析空间效应。结果:居民健康水平存在空间相关性,30个省(区、市)居民健康不仅仅受到本地区的卫生支出、生态环境、居民教育水平以及收入水平的影响,同时还受到邻近省(区、市)的卫生支出的影响。结论:卫生支出规模的增加对于当地居民健康水平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中西部地区短期内对邻近省(区、市)居民健康水平存在正向的空间溢出作用,但长期由于人才集聚等现象存在,使得优秀的医疗人力流失,导致经济欠发达地区居民健康水平的下降。
关键词:
卫生支出 居民健康水平 动态空间计量模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仲芳
文章应用省际面板数据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政府卫生支出的宏观健康绩效。人均财政卫生支出水平对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有显著的促进效应;私人医疗保健支出、老年人口比例、每千人口医生数等变量也对孕产妇死亡率产生显著影响。同时,政府卫生支出的健康产出效应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与中部和西部地区相比,东部地区财政卫生支出的健康产出弹性较低,而且显著性水平降低,为此需制订差异化和有针对性的政府卫生投入政策,使财政卫生投入向中西部地区适当倾斜。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胡草
目的:研究我国社会卫生支出的健康产出效应及其区域差异。方法:通过2005—2014年10年间我国31省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工具变量模型和差分GMM方法进行实证研究。结果:社会卫生支出增加显著提升了健康产出水平,但这一作用存在地区差异,西部地区作用最强,中部次之,东部最弱。结论:应落实各类税收优惠措施,通过发展健康商业保险等多种形式来促进社会卫生支出不断增长。
关键词:
社会卫生支出 孕产妇死亡率 区域差异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沈郁淇 盛红旗 马桂峰 马安宁
目的:分析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各成员国卫生投入对健康产出的影响。方法:利用OECD国家面板数据构造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人均政府卫生支出每提高1%,期望寿命将增加0.016 9%,人均私人卫生支出每提高1%,期望寿命将增加0.003 2%,每千人医生数对健康产出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经济发展和教育水平对健康产出的促进作用显著大于卫生投入;酒精对健康产出的危害显著大于烟草的危害。结论:卫生投入对健康产出的效应是有限的,卫生投入的重点是公共卫生,提高健康产出不能单纯依赖卫生投入。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侯石安 刘朔涛
基于我国重大疾病谱变化的视角,通过构建健康生产函数模型,利用时间序列数据,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对重大疾病、财政医疗卫生支出和个人健康支出等因素对我国健康人力资本形成和积累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表明重大疾病谱变化对我国健康人力资本的形成和积累进而对劳动力供给的消极影响正在日益凸显。而在经济步入新常态、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的条件下,财政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实施有效的财政政策,充分发挥其应有职能,促进我国健康人力资本的形成和积累,增强劳动力供给能力,对国家未来发展有着深远意义。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侯石安 刘朔涛
基于我国重大疾病谱变化的视角,通过构建健康生产函数模型,利用时间序列数据,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对重大疾病、财政医疗卫生支出和个人健康支出等因素对我国健康人力资本形成和积累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表明重大疾病谱变化对我国健康人力资本的形成和积累进而对劳动力供给的消极影响正在日益凸显。而在经济步入新常态、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的条件下,财政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实施有效的财政政策,充分发挥其应有职能,促进我国健康人力资本的形成和积累,增强劳动力供给能力,对国家未来发展有着深远意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应策 俞佳立 夏梦凡
文章基于2009—2018年省域面板数据,在用熵值法评估居民健康水平和医疗卫生资源投入状况的基础上,采用协调度模型测算居民健康水平和卫生资源投入的协调度,并运用巴罗的σ收敛、绝对β收敛研究两者协调度的收敛性特征。结果表明:居民健康水平和医疗卫生资源投入的协调度呈上升趋势,2018年全国整体处于弱度协调阶段,协调度值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且与经济发展水平较为吻合。东部和中部地区的协调度值存在σ收敛特征,西部地区不存在σ收敛特征,而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均存在绝对β收敛特征。
关键词:
居民健康 卫生资源 协调度 收敛性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胡绪华 陈默 贺丹
目的:对当前我国卫生健康产业集聚与居民健康水平的非线性与空间依赖性关系进行分析。方法:利用2002年至2017年我国的面板数据,分别构建面板门槛模型与空间杜宾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与结论:基于区域内部视角发现,卫生健康产业集聚是否必然促进居民健康水平的提升受着集聚规模的门槛约束,只有当集聚规模处于[1.209, 1.763)的中位区间时,卫生健康产业集聚的健康产出效应才较为显著;基于空间溢出视角发现,虽然区域内的卫生健康产业集聚未能对本地居民健康水平提升作出明显贡献,但周边地区卫生健康产业集聚产生的正向健康"溢出效应"使得本地区卫生健康产业集聚的"健康短板"得到了补偿。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阳义南
老龄化尤其是高龄失能老人增多对我国现有的以疾病治疗为核心的健康保障体系提出了挑战。本文基于CLHLS2011年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的估计结果表明,家庭的照料护理支出显著提高了老人的健康自评、健康他评、生活满意度等,并且还降低了老人的小病发病率、患慢性病种类数以及两年内的患重病次数;而家庭的医疗费用支出则显著降低了老人对自身健康水平和生活状况的主观评价,对降低老人患小病、重病和慢性病等也没有贡献。相比医疗支出,照护支出具有更优的健康产出效率,并且通过增进老人的身体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提高老人主观健康评价等途径起到更积极的健康促进作用。最后建议我国应将更多的健康支出用于照料护理,建立基于家庭和社区的老人照护体系。
关键词:
医疗支出 照护支出 健康 老年 保险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罗赛
目的:分析医疗产业集聚对健康产出的影响及区域差异。方法:利用2002—2016年我国31个省级面板数据,建立固定效应模型与GMM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医疗产业集聚能够显著改善居民健康并且具有区域差异。在中部和西部地区,医疗产业集聚能显著改善居民健康,而东部地区医疗产业集聚对居民健康的改善并不显著。结论:加大各地区医疗产业集聚度,均衡区域发展,特别是提高中西部地区医疗产业集聚度。
关键词:
医疗产业集聚 健康产出效应 区域比较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李红霞 陆悦
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实施健康中国发展战略”,将人民健康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核心内容,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医疗卫生基本公共服务是整个公共服务体系中的核心内容,人人享有均等化的医疗卫生基本公共服务是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而财政转移支付是实现各地区医疗卫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制度安排。从中国医疗卫生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现状出发,实证探究中国财政转移支付对医疗卫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效应,深入分析现阶段中国医疗卫生基本公共服务存在的突出问题,从而提出健康中国视角下医疗卫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路径。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王树森 杨澄宇
新时代健康中国战略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全民健康,而政府配置公共医疗卫生资源的方式对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目标具有重大影响。本文基于两部门世代交叠模型,研究政府预防性支出占比和医疗保险报销比例对个人健康投资、居民健康和福利的经济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并通过数值模拟分析医疗卫生政策调整对卫生总费用、个人卫生支出、社会总消费及医保基金财政依赖程度的定量影响。研究发现,适度提高政府预防性支出占比不仅改善居民健康并提升福利,还能降低卫生总费用占GDP比重和医保基金财政依赖程度,增加社会总消费。在现有预算体制下,提高医疗保险报销比例能够降低个人自付医疗负担,但会对个人健康投资产生两种相反的激励效应,且负向激励占主导,导致个人健康投资水平随报销比例上升而下降。上述发现对持续优化政府卫生支出结构、有效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提供了定量政策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