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044)
- 2023(7190)
- 2022(5812)
- 2021(5580)
- 2020(4510)
- 2019(10245)
- 2018(10015)
- 2017(19060)
- 2016(10390)
- 2015(11301)
- 2014(11161)
- 2013(11197)
- 2012(10435)
- 2011(9463)
- 2010(9948)
- 2009(9116)
- 2008(9095)
- 2007(8796)
- 2006(7868)
- 2005(7064)
- 学科
- 济(49017)
- 经济(48986)
- 农(48384)
- 业(35496)
- 农业(32324)
- 管理(25383)
- 业经(16282)
- 企(14867)
- 企业(14867)
- 地方(13871)
- 中国(13041)
- 方法(12803)
- 农业经济(12354)
- 财(12290)
- 数学(11465)
- 数学方法(11402)
- 发(10371)
- 制(9777)
- 村(9505)
- 农村(9487)
- 发展(8908)
- 展(8896)
- 建设(8210)
- 土地(7800)
- 策(7520)
- 体(7483)
- 及其(7328)
- 收入(7231)
- 劳(6873)
- 劳动(6873)
- 机构
- 学院(145651)
- 大学(139499)
- 济(63857)
- 经济(62560)
- 管理(55627)
- 研究(50908)
- 理学(47421)
- 理学院(47023)
- 管理学(46447)
- 管理学院(46191)
- 农(45730)
- 中国(39843)
- 农业(34246)
- 财(29197)
- 京(28451)
- 科学(28378)
- 业大(27713)
- 所(25236)
- 中心(24718)
- 江(23392)
- 研究所(22290)
- 财经(21575)
- 农业大学(20935)
- 经(19657)
- 省(18943)
- 州(18687)
- 范(18653)
- 师范(18528)
- 经济管理(18208)
- 经济学(17823)
- 基金
- 项目(93533)
- 研究(74974)
- 科学(73320)
- 基金(66146)
- 家(56902)
- 国家(56256)
- 社会(47989)
- 科学基金(47545)
- 社会科(44984)
- 社会科学(44969)
- 省(38247)
- 基金项目(35412)
- 编号(33035)
- 教育(32807)
- 划(30431)
- 农(27898)
- 自然(27357)
- 成果(26868)
- 自然科(26671)
- 自然科学(26662)
- 自然科学基金(26180)
- 资助(25087)
- 发(22253)
- 课题(22231)
- 部(21616)
- 重点(20625)
- 制(20063)
- 性(19916)
- 国家社会(19876)
- 创(19307)
共检索到2342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徐梅
针对西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不足问题,各级政府在西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必须建立分工合作关系,必须明确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西部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和管理方面的职能范围,即中央政府对西部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能够为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公平的投资环境与政策条件,地方政府承担着为辖区内农村居民维持基本生活提供地方公共产品的责任。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戴炜倬 王栋
本文基于地方政府之间的晋升博弈视角,运用前景理论和风险规避理论,对比分析地方政府短期激励和长期合作吸引企业投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作用机制,并进一步研究中央政府如何调控地方政府的竞争决策,更好地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研究表明,政府的短期激励主要通过财政直接补助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市场价格吸引企业投资,长期合作主要通过促进企业的溢出效应吸引企业投资;开始时,地方政府的短期激励(财政补助和税收减免政策)更能吸引企业投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但随着地方政府政策的溢出效用和中央对地方政府惩罚系数的增大,企业更愿意选择政府实施长期合作政策的区域进行投资;在长期合作政策激励下,企业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金额高于...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沈尤佳
农业现代化离不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是最基本的农村公共产品,因此,政府投资农村基础设施是其义不容辞的责任。农业是弱质产业,建立优质、高效、科学化的农业生产离不开必要的基础设施投资;加快农村现代化、城镇化建设,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也离不开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然而,随着我国经济进入到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农业对生产要素的吸引力不断降低,依靠农业、农村自身很难吸引足够的资金投入。这就要求政府投资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倾斜。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吴庆
面对基础设施领域的问题,政府时常力不从心。一方面,基础设施具有准公共性和自然垄断性,市场机制不能解决其合理配置问题,需要政府干预;另一方面,政府如果直接投资基础设施,难免身陷微观经济事务之中,影响其基本职能的履行。同时,我国未来中长期内基础设施投资占GDP的比重呈增长趋势,财政无力包揽全部基础设施投资。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陈俊明
我国现在正处于"从总体上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总体进入"意味着还没有全部进入,这时,必须大力推进"三农"完成从原有阶段向新阶段的转换。在这个发展新阶段,新农村建设是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重要任务,其基础设施的建设,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但个体经营的农户和集体经济实力有限,很难承担起这一重任,各级政府理所当然地是现阶段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主导主体。
关键词:
政府 农村 基础设施建设 主导主体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张开华 万敏
农村基础设施属于公共品或准公共品范畴,政府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责无旁贷,是公共财政应该大力支持的重点领域。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尊重农民意愿,不断提升农民的参与度。本文以河南省新密市、荥阳县为例,考察了农民对农村道路、生活用水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满意度和意愿,提出在农村基础设施投资中要尊重农民意愿,构建"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互动的利益表达及公共决策机制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村基础设施 农民意愿 公共品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陈静 郭伟
该文以公共政策价值取向为基础,分区域对中国农村基础设施政府供给在农业生产发展、农村社会公正、农民生活和谐等方面的价值取向进行评估。分析表明,由于经济发展速度不同带来了农村基础设施供给价值取向的区域差异。指出要统筹城乡、规划先行、产业带动,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互相促进,以基础设施供给加快实现东部地区城乡一体化、中部地区农业现代化、西部地区扶贫解困的价值取向。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周宁 李伟 周绍东
以多主体合作博弈为分析视角,在剖析各类投资主体行为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夏普利值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结构设计方法。理论分析和案例研究的结论表明:基于夏普利值的合作博弈方法,将投资结构设计建立在多方主体合作共赢这一理论基础上,测算得出的各主体出资比例符合农村基础设施的"准公共品"特点,同时,与非合作博弈模型的贯序决策不同,合作博弈中的各主体同时决策,共同决定出资比重。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闵秀珍 刘跃前
我国是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农民收入低、生活水平低,我国农村的发展大大落后于城市,农村环境恶劣,农村基础建设更是普遍落后于城市。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可以促进农村经济增长、优化农村环境、促进农民增收。本文分析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现状,提出了筹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措施。
关键词:
农村 基础设施建设 投资 资金来源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赵骅 周清龙 龙勇
发展中国家利用外资加快国内基础设施建设的BOT模式是一种较为有效的融资方式 ,我国西部大开发中基础设施建设也可大力借鉴BOT融资模式。立足西部 ,根据西部基础设施建设中的BOT融资项目的项目特殊性 ,参与者的区域性特点等具体情况 ,建立区域BOT融资模式 ,促成与国内各区域之间以及与国外投资者之间的合作竞争关系 ,将加快西部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关键词:
基础设施建设 西部地区 BOT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沈沛龙 苗居楠 张文龙
基础设施投资有助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利用2003~2012年的31个省级面板数据,通过双对数模型估计了基础设施的投资乘数效应。全样本回归结果表明教育投资对国内总产出的促进作用最大,培育人才对促进经济的作用显著。分区域回归结果显示能源基础设施投资对中部地区总产出的促进作用最大,教育投资对西部地区总产出的促进作用最大,水利基础设施对东部地区总产出的促进作用最大,表明基础设施投资在各区域存在不均衡效应,各地区应该根据自身的发展阶段进行公共资源的优化配置。
关键词:
基础设施 投资效率 投资结构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陆迁 李耀华 雷玉山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已经成为制约新农村建设的一个突出问题。近年来,国家虽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民间资本投资农村经营性基础设施,但是民间资本投资基础设施项目之后,企业很容易对该项基础设施实行垄断价格,导致基础设施项目不能很好的运营,影响了新农村建设进程。本文运用博弈论的方法对政府和民营企业在无违约约束条件和有违约约束条件下民企投资农村经营性基础设施项目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可以通过成立专门的监管委员会,运用市场手段对基础设施项目的重点环节进行监管,改变民企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资收益,提高双方合作的成功率。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高明
一、公私合作的优势(一)有利于增加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具有社会效益突出、经济效益不足的特点,由于投资回报率低,追求利润的私人资本一般不愿意介入;如果仅依靠财政投资,既不能满足农村需要,也不符合市场经济的原则。公私合作模式在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之间找到了结合点,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能解决农村基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