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794)
- 2023(3880)
- 2022(3283)
- 2021(3216)
- 2020(2728)
- 2019(5921)
- 2018(5903)
- 2017(11809)
- 2016(6548)
- 2015(7092)
- 2014(6969)
- 2013(7012)
- 2012(6525)
- 2011(5968)
- 2010(6138)
- 2009(5726)
- 2008(5509)
- 2007(5262)
- 2006(4776)
- 2005(4166)
- 学科
- 农(43357)
- 济(29193)
- 经济(29166)
- 农业(28783)
- 业(25855)
- 管理(13405)
- 业经(11286)
- 农业经济(9558)
- 村(8831)
- 农村(8827)
- 方法(7978)
- 数学(7504)
- 数学方法(7450)
- 中国(7371)
- 发(7231)
- 制(7037)
- 劳(6919)
- 劳动(6919)
- 土地(6897)
- 地方(6739)
- 财(6576)
- 收入(6425)
- 发展(6343)
- 展(6341)
- 农业劳动(6322)
- 家(6287)
- 人口(6115)
- 及其(6046)
- 企(5920)
- 企业(5920)
- 机构
- 学院(92064)
- 大学(86375)
- 济(42903)
- 经济(42211)
- 农(39012)
- 管理(36924)
- 理学(32487)
- 理学院(32255)
- 管理学(31805)
- 管理学院(31651)
- 研究(30884)
- 农业(29300)
- 中国(25234)
- 业大(21376)
- 财(17893)
- 科学(17785)
- 农业大学(17736)
- 京(16879)
- 中心(15708)
- 所(15648)
- 江(14304)
- 研究所(13940)
- 经济管理(13876)
- 业(13824)
- 财经(13509)
- 经(12448)
- 省(12176)
- 经济学(12138)
- 发(11845)
- 经济学院(11116)
- 基金
- 项目(61353)
- 科学(48773)
- 研究(48495)
- 基金(44937)
- 家(38270)
- 国家(37828)
- 科学基金(32564)
- 社会(32298)
- 社会科(30180)
- 社会科学(30172)
- 省(25265)
- 农(24793)
- 基金项目(24194)
- 编号(21561)
- 教育(19941)
- 划(19277)
- 自然(18800)
- 自然科(18361)
- 自然科学(18359)
- 自然科学基金(18035)
- 资助(17110)
- 成果(16814)
- 发(14794)
- 部(14475)
- 国家社会(13663)
- 制(13557)
- 业(13426)
- 性(13169)
- 课题(13133)
- 重点(13015)
共检索到1395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肖云 龚桢梽
政府角色是将政府人格化来定位其功能和作用。本文结合时下农民工工资被拖欠的社会热点,分析了政府在清欠农民工工资中的现有角色、角色间的冲突、产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清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上,政府角色应定位于四个方面:社会诚信的倡导者、民工维权的服务者、法律法规的执行者和农民工会的领导者。
关键词:
政府角色 农民工 欠薪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王黎黎
立法上,地方政府以"监督者"的角色定位,在工资集体协商的筹备启动和协商商谈阶段发挥辅助作用,在协议审查和协议履行阶段发挥主导角色。实践中,地方政府以"推广者"的实际运行,着力于工资集体协商的筹备启动和协商商谈,而对协议审查和协议履行相对忽视。地方政府的角色偏差会导致工资集体协商协调劳资关系、完善工资决定机制的功能发生扭曲。回归"监督者"的定位,需要恪守协约自治下的政府角色,对协商过程各阶段的行为进行规制。
关键词:
工资集体协商 政府角色 监督者 推广者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梁栩凌 王春稍
以理论与现实相对比的手法,基于北京市农民工培训的实地调查,研究政府在农民工培训中的角色现状。根据国外成功经验和国内政策预设目标角色,通过实证调查得到现实角色,并将二者加以比较和分析。结论显示:现实角色与目标角色的大致框架基本一致,但细节上存在法律和市场机制缺位、直接参加培训和编写教材越位等问题。解决对策应从政府角色的定位纠偏入手。
关键词:
农民工培训 政府角色 政府行为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洪在有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复卫
政府购买养老服务是促进养老服务专业、高效、灵活供给的重要形式,深受地方政府青睐。但养老服务购买合同中,政府同时充当了购买人与监管人,引发养老服务购买实践中的角色冲突。当政府角色冲突未能及时化解时将产生责任风险,包括普遍性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独具养老服务特色的合同缔结、履行和违约风险,以及购买人行政优益权滥用风险。风险治理需要凝结创新思维,引入“双阶理论”区分不同阶段政府角色的不同性质,阐明政府在不同阶段的公私法责任,协调角色冲突。针对政府承担的公私法责任风险,分别提出控制型和绩效型问责模式,以化解此责任风险。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孟艳春
本文通过对农民工工资构成分析 ,试图说明农民工工资已远远低于其劳动力价值。农民工的低工资成就了“三大资本”的发展壮大 ,也将造就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从目前中国的政策取向看 ,农民工在劳资关系中的从属地位还难以扭转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石贤平
在我国PPP项目的交易中,既要求政府作为平等主体的一方履行合同约定义务,又要求政府作为公权力的一方对整个PPP过程予以监督。由于政府权界认定不清,使得政府交易角色和监管角色产生了冲突。因此,有必要以多中心治理理论为指导,从监督和制约政府权力,保护社会资本正当权益,维护公众体利益的角度出发,构建统一的PPP法律体系,以便平衡政府双重角色,实现PPP项目中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合理化、制度化。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程名望 韦昕宇 张家平
最低工资是一项保障劳动者在付出劳动情况下获取能够维持其个人及家庭成员基本生活需要的制度,农民工是其重点保护对象。本文基于2016年上海市959个调查样本,研究农民工社会保障与最低工资标准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上海市月最低工资标准在农民工中执行状况较好,而小时最低工资标准执行情况堪忧;无论是第一代农民工,还是新生代农民工,农民工社会保障与最低工资标准之间都存在一致性关系,且这种关系在知识型密集产业和较大规模企业中更为明显。因此,为确保农民工收入稳定、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和市民化的实现,本文提出提升农民工人力资本、健全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民工 最低工资标准 社会保障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彩娟
开展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训是顺应社会进程、改造传统农业及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增长的大势所趋,更是实现乡村人才振兴的关键。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训,是对农民技能升华的职业认同、是生产方式向机械一体化转变、是精英型迈向大众化的广域式、是乡村需求非粗野性精准指导,但当前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训与传统农户分散经营的状态存在结构性矛盾。因此,可从强化制度优势,央地协同开展职业农民技能培训;建设平台优势,丰富职业农民培训的形式与内容;挖掘人才优势,供给优秀师资与扩展被培训对象;发挥网络优势,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推广智慧农业;突显补偿优势,促进基层建设与城乡资源的互补等方面保障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训的高效运转。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珊珊 李晓峰
为探寻提高农民工工资水平和平衡工资差距的途径,本研究基于中国乡城人口流动调查2017年数据,通过最小二乘法和分位数回归法估计社会资本对农民工工资的影响并利用广义倾向得分匹配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在此基础上,使用夏普里值分解方法探究社会资本对农民工工资差距的贡献程度。结果表明:社会资本能够显著提升农民工工资水平,对高工资农民工群体的提升作用更显著。分不同地区来看,相比于东部地区,在中西部地区社会资本对工资的提升作用更显著。社会资本在提高农民工工资水平的同时,拉大了农民工工资差距,加剧了农民工内部工资不平等。因此,要吸引农民工加入行业协会等组织,提高农民工社会资本水平;同时加强农民工技术培训,提升农民工人力资本水平,增强其工作的不可替代性;还要建立就业信息交流共享平台,提高就业信息传播顺畅度。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彭红碧
我国农民工工资水平形成于农民工与企业的博弈过程中,其高低取决于双方的博弈力量。农民工在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的弱势性决定了其相对博弈力量几乎为零,其工资水平处于较低的位置,并呈现出扭曲性偏低的特征。这是我国城乡分割和重城轻乡制度安排的必然结果,而改革传统的城乡制度安排、消除农民工博弈力量的制度约束、使其工资水平真正成为市场机制作用的结果则是提高农民工工资水平的政策出路。
关键词:
农民工工资 博弈弱势 低水平 制度性扭曲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贺林波 李甜
乡村产业振兴背景下,村委会对农地资源配置效率提升有重要作用。本文综合运用理论分析、文献研究和案例研究法,研究村委会在农地流转中的角色冲突、作用发挥与角色整合问题。研究表明:在农地流转中,村委会同时拥有集体土地所有权人的代表机构、行政管理的代理机构和公共事务的治理机构等法律地位,身兼权利人、管理者和服务者等角色,角色边界模糊,角色定位机制不明,角色之间存在内在冲突,不利于发挥村委会提升农地资源配置效率的积极作用。为此,需要在农地流转中进行角色整合,弱化村委会的民事主体地位、中化村委会的管理主体地位、强化村委会的服务主体地位,以激励村委会提供优质的农地流转公共服务,发挥村委会在农地流转中的积极作用。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林伟 李龙 宋月萍
本文基于国家卫生计生委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依托OLS方法检验劳动合同形式对农民工工资率的影响,并借助分位数回归方法细致深入地诠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签订劳动合同将会显著提升农民工的工资率,有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对农民工,尤其是对中低收入的农民工,工资促进效应更为突出。
关键词:
农民工 工资率 劳动合同形式 分位数回归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宋建军
刘易斯模型的工资路径是先平直后上折,但根据统计数据制成的农民工工资路径图则是上下波动的。形成这种路径的根本原因是农民收入的差异性。本文首先采用收入排序法生成中国农民工的供给曲线,然后在对比费景汉和拉尼斯的两集合与刘易斯三集合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中国农业内部产业升级与农村劳动力第四集合的概念,并由此形成四集合分析法。四集合分析法说明了农民工供给曲线的移动特征,进而解释了中国农民工工资路径的特别形态。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王少波
本文认为,近年来我国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日益严重,已成为影响劳动关系和谐发展乃至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当前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的模式主要有两大类,即行政机关采取行政手段的讨薪模式和劳动仲裁委员会及司法机关采取劳动仲裁和法律诉讼手段的讨薪模式,这些模式都存在一定的缺陷。考虑到工会在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方面的优势,应完成工会从行政化向市场化的转型,创新工会工作方式,赋予工会运用有利于开展工作的法律手段的权力,通过工会加强和提高农民工自身力量,从而形成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
农民工 工资拖欠 讨薪模式 工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