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84)
- 2023(10506)
- 2022(9179)
- 2021(8716)
- 2020(7475)
- 2019(17196)
- 2018(17182)
- 2017(34332)
- 2016(18927)
- 2015(21682)
- 2014(22164)
- 2013(21833)
- 2012(21204)
- 2011(19333)
- 2010(19906)
- 2009(19086)
- 2008(19480)
- 2007(17940)
- 2006(15877)
- 2005(14509)
- 学科
- 济(81600)
- 经济(81489)
- 管理(55921)
- 业(49251)
- 企(39219)
- 企业(39219)
- 方法(37184)
- 数学(32082)
- 数学方法(31743)
- 中国(25655)
- 财(23832)
- 农(22552)
- 制(18295)
- 学(17487)
- 业经(16045)
- 地方(15841)
- 贸(15375)
- 贸易(15367)
- 易(14903)
- 银(14161)
- 农业(14147)
- 银行(14130)
- 行(13532)
- 理论(13318)
- 融(13158)
- 金融(13155)
- 和(12568)
- 务(12562)
- 财务(12534)
- 财务管理(12484)
- 机构
- 大学(291352)
- 学院(286204)
- 济(119525)
- 经济(116735)
- 管理(107592)
- 研究(98094)
- 理学(91595)
- 理学院(90500)
- 管理学(89085)
- 管理学院(88509)
- 中国(75535)
- 京(62703)
- 财(60741)
- 科学(58270)
- 所(50085)
- 财经(47291)
- 农(46031)
- 中心(44962)
- 研究所(44817)
- 江(43221)
- 经(42794)
- 北京(40063)
- 业大(39442)
- 范(39170)
- 师范(38838)
- 经济学(38202)
- 农业(36490)
- 财经大学(34992)
- 州(34886)
- 院(34770)
- 基金
- 项目(177075)
- 科学(138345)
- 研究(131041)
- 基金(128361)
- 家(110976)
- 国家(110046)
- 科学基金(92871)
- 社会(83667)
- 社会科(79091)
- 社会科学(79064)
- 基金项目(67632)
- 省(66486)
- 教育(60362)
- 自然(57789)
- 划(57215)
- 自然科(56378)
- 自然科学(56359)
- 自然科学基金(55341)
- 编号(54307)
- 资助(52886)
- 成果(47092)
- 部(40875)
- 重点(39865)
- 发(37894)
- 课题(36957)
- 创(35292)
- 教育部(35152)
- 国家社会(34662)
- 性(33740)
- 大学(33507)
- 期刊
- 济(135878)
- 经济(135878)
- 研究(89362)
- 中国(53393)
- 财(47337)
- 学报(43264)
- 农(42357)
- 科学(39503)
- 管理(37744)
- 大学(32806)
- 学学(30701)
- 教育(30143)
- 农业(28425)
- 融(27379)
- 金融(27379)
- 财经(24224)
- 技术(22642)
- 经济研究(21440)
- 经(20909)
- 业经(20548)
- 问题(20384)
- 图书(15930)
- 贸(15925)
- 业(14847)
- 理论(14666)
- 技术经济(14060)
- 版(13765)
- 现代(13521)
- 统计(13475)
- 商业(13181)
共检索到4334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赵汗青 柏维春
公共安全本身的控制难度较大,加之城市特性的扩大作用,使得城市公共安全很难受到政府单方的、完全的、全方位的管理。也就是说,对政府而言,城市公共安全的可管理性是有限的。治理理论对我国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启示在于政府的责任并非是无限的,但它需明确自身的应有角色并有效履行相应责任,促成一个能够有效维系城市公共安全的治理网络并在其中发挥领袖角色,即先行者、指导者、沟通者和激励者。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红 赵薇
政府环境绩效审计是由审计主体对环境项目投入和产出的过程和结果从政治、经济、环境角度实施监督和评价的过程,是实现国家经济治理和环境治理目标的有效手段。本文以国家治理理论为基础,深入分析我国政府环境绩效审计实施过程中的现存问题,从审计规范建设、审计实践过程等方面提出建议,以期推动审计实践和理论的发展,实现有效的国家环境治理,达到国家治理目标。
关键词:
国家治理 环境 绩效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陈强远 崔雨阳 蔡卫星
加强数字政府建设是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基础性和先导性工程,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但数字政府建设“是否”“多大程度”“如何”提高了政府治理能力,现有研究缺乏理论阐释和经验证据。基于中国政府采购数据库、中国裁判文书数据库等多源数据,本文实证检验了数字公安对公安部门破案效率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城市公共安全治理的数字化转型显著提高了城市盗窃和抢劫案件破案数量,并且城市公共安全治理的效能提升主要源于数字公安带来的破案效率提升,而非犯罪规模、数字金融、城市合力等竞争性机制的影响。另外,城市公共安全的数字化转型,还提升了居民幸福感和助推了城市企业创业活动。本文的研究为更好地理解数字政府建设和数字公安的治理效能提供了理论释义和经验证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邹继业 李金龙
地方政府间合作的根本目的是形成合作者所辖地区间的整体合力,促进合作者所在区域全面协调发展。但从我国地方政府间合作的现状来看,地方政府间合作往往缺乏形成整体合力和实现合作方全面协调发展的有效机制。文章认为,应借鉴产业集群治理理论,进一步加强促进地方政府间合作的机制建设,避免区域内合作者利用相互间信息不对称和不完全契约关系而采取机会主义行为来违背集群间的交易规则,促进区域内合作者在追求区域合作整体利益的情况下,各个成员的利益都能够得到公平、合理的体现。
关键词:
集群治理机制 地方政府间合作 治理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翁士洪
政府治理理念主导着公共服务的发展方向,影响着公共权力及利益分配的格局。近年来,随着以政府为中心向以公民为中心的治理理念的转变,以及信息化、数字化的发展,作为对政府治理问题的新回应,西方开始了从电子政务向数字时代治理转型。它强调重新整合、以需求为基础的整体主义和数字化过程。文章介绍了数字时代对政府治理的挑战、数字时代治理理论提出的时代背景及核心特征,分析了数字时代理论存在的缺陷及其前景,探讨了该理论对中国推进数字时代治理实践的借鉴意义与启示。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承水
本文采用因子分析和模糊神经网络方法,对我国的城市公共安全进行了评估。建立了我国城市公共安全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指标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用模糊神经网络对影响城市公共安全的主要指标进行了分析,如人为因素、设施、管理能力和自然事故等。最后通过实证检验,验证了该模型的科学性。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助仁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双
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下,城市公共管理需求的推动使得城市公共管理理念、运作机制、方式手段得以创新,城市公共管理的实践探索及理论发展也随城市化的深入而不断丰富,形成了不同时期的城市公共管理理论体系。本文对近代、现代及当代的城市公共管理理论演进及其实践发展进行梳理,提出对未来城市公共管理的几点有益启示。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周淑芬
随着低碳经济理念越来越受到全球各国的认可,各国都在积极发展自身的低碳经济,发达国家政府在提高民众环保意识、发展低碳经济中做得较为出色。文章以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作为案例,分析总结了各发达国家政府为发展低碳经济所做出的努力以及角色定位的特征。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应借鉴发达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经验,结合自身国情将低碳经济的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通过完善各类发展低碳经济法律和措施来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
发达国家 低碳经济 政府角色定位 启示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郭秀云
在我国社会转型和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城市人口发展所面临的风险呈现出多元化特征,人口流迁与社会融合逐步成为影响城市公共安全的现实因素。流动人口缺乏在城市的原始积累,生存状态不体面,对城市社会缺乏认同感和归属感,而户籍制度仍然是制约流动人口城市融合的主要障碍。在风险治理和安全保障方面,政府需要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解决农民工在城市体系中的制度化生存问题,通过扩展流动人口的社会支持网络,增强其归属感。同时,还必须加强流动人口的常态性、制度性管理和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提高流动人口素质和对城市社会的自适应能力。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周中胜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公共治理理论与国家建构理论的影响下,我国政府职能和效能在不断变革,政府审计的政治、经济、法律环境也随之发生显著变迁。展望未来,政府审计将树立提供公共审计服务的理念,政府审计的组织架构将更加灵活、高效,政府审计的职责和职能将得到拓展,政府审计对象与范围的确定更加合理,政府审计的报告与公告将更加透明、规范。
关键词:
政府审计 公共治理 国家建构 环境变迁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刚占慧 汪礼俊 李俊
通过对美国公共安全通信研究实验室(PSCR)创新挑战赛发展历程、重点领域、竞赛模式进行分析,得出PSCR挑战赛目标明确、紧跟发展、赛制透明、产权明晰等特点突出。针对我国应急救援体系、技术装备、产业发展现状与不足,从政府引导、成果转化、赛制转型、演练试点等角度出发,提出新时代下中国围绕创新挑战赛推动公共安全应急救援先进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建议,以期为我国今后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最新思路。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安礼伟
随着信息通讯产业的成熟,推动20世纪90年代世界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在90年代末逐步消失,在这种背景下,培育新兴产业,为新一轮经济发展寻找动力成为各国政府的政策趋势。我国也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作为政策重点,但是对于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在新兴产业培育中的作用仍然知之甚少。本文以江苏昆山小核酸产业的培育模式作为一个典型案例,分析地方政府在新兴产业培育中的角色,认为对于缺乏产业基础的区域而言,新兴产业的培育往往会经历人才、团队、企业到产业的历程,地区政府政策主要角色就是在新兴产业培育的不同阶段提供不同主体之间分工合作的平台,以集聚要素、构建从研发到商业化的价值链,推动新技术研发以及商业化和产业化。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谢晨 张坤 王佳男
文章在简要梳理奥斯特罗姆的公共池塘资源自主治理一般原理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她及其团队对林业和森林治理问题的研究成果。研究发现,奥斯特罗姆的林业和森林资源自主治理理论和实践,对发展中国家的林业政策和森林使用者的生计产生广泛影响。在我国,不仅在传统森林经营中,如毛泽东在《寻乌调查》中所记录的山林制度,与公共池塘资源自主治理理论相契合,在当前集体林权改革深入进展的情况下,尽管绝大多数集体林地分给农户经营,但我国仍存在各种形式的公共池塘森林资源。借鉴奥氏理论,对于衔接传统森林经营与集体林权改革,提高我国的森林可持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谢晨 张坤 王佳男
文章在简要梳理奥斯特罗姆的公共池塘资源自主治理一般原理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她及其团队对林业和森林治理问题的研究成果。研究发现,奥斯特罗姆的林业和森林资源自主治理理论和实践,对发展中国家的林业政策和森林使用者的生计产生广泛影响。在我国,不仅在传统森林经营中,如毛泽东在《寻乌调查》中所记录的山林制度,与公共池塘资源自主治理理论相契合,在当前集体林权改革深入进展的情况下,尽管绝大多数集体林地分给农户经营,但我国仍存在各种形式的公共池塘森林资源。借鉴奥氏理论,对于衔接传统森林经营与集体林权改革,提高我国的森林可持续经营水平和效率具有借鉴意义。同时,研究我国林业政策和制度的形成机制,探索我国森林治理的一般规律,也是林业改革与发展的重大课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