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235)
2023(6437)
2022(5801)
2021(5545)
2020(4748)
2019(10771)
2018(10921)
2017(21333)
2016(11336)
2015(12632)
2014(12158)
2013(11487)
2012(9964)
2011(8845)
2010(9209)
2009(8783)
2008(8070)
2007(6983)
2006(5970)
2005(5204)
作者
(29132)
(24216)
(24071)
(23068)
(15385)
(11626)
(10939)
(9443)
(9188)
(8606)
(8344)
(8045)
(7479)
(7424)
(7390)
(7277)
(7125)
(7039)
(6949)
(6875)
(5905)
(5815)
(5757)
(5615)
(5478)
(5296)
(5291)
(5225)
(4848)
(4687)
学科
(44579)
经济(44525)
管理(32897)
(27603)
(23669)
企业(23669)
方法(21614)
数学(19484)
数学方法(18979)
(11838)
(11835)
中国(10295)
(9573)
业经(8980)
土地(8567)
理论(8057)
(8024)
贸易(8020)
(7817)
(7402)
农业(7363)
(6830)
地方(6723)
国家(6588)
环境(6106)
技术(6039)
(5976)
财务(5937)
(5936)
财务管理(5916)
机构
学院(148975)
大学(145126)
管理(60690)
(57619)
经济(56369)
理学(52697)
理学院(52208)
管理学(50973)
管理学院(50715)
研究(43977)
中国(34579)
(30224)
(27677)
科学(27478)
(22014)
(21709)
财经(21588)
业大(21532)
(21331)
中心(21099)
(19579)
研究所(19185)
北京(18397)
(18263)
师范(18115)
(17602)
经济学(17163)
农业(17114)
(16630)
技术(16376)
基金
项目(101485)
科学(80261)
研究(74693)
基金(73300)
(63369)
国家(62919)
科学基金(54899)
社会(46990)
社会科(44629)
社会科学(44616)
(40856)
基金项目(37955)
自然(36088)
教育(35460)
自然科(35284)
自然科学(35278)
自然科学基金(34601)
(33840)
编号(31864)
资助(31055)
成果(24633)
重点(22711)
(21905)
课题(21699)
(21334)
(21035)
创新(19935)
科研(19455)
项目编号(19403)
大学(19106)
期刊
(63168)
经济(63168)
研究(39757)
中国(29971)
(22070)
管理(22027)
(20571)
科学(20554)
学报(19224)
教育(16541)
大学(14871)
技术(14735)
农业(14205)
学学(14136)
业经(12255)
(10981)
金融(10981)
经济研究(10894)
财经(10019)
统计(9249)
(8541)
(8506)
决策(7656)
技术经济(7587)
(7577)
问题(7460)
商业(7288)
科技(6750)
资源(6739)
(6524)
共检索到2127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汪利娜  
财政分权强化了地方政府的利益驱动,土地制度则为地方政府谋求土地收益最大化提供了便利。在土地收益分配中,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责权利不同,其利益博弈也就不可避免。降低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过度依赖,破解央地政府土地收益博弈困境,必须从制度建设入手:改革二元土地制度,消除"土地财政"产生的制度基础;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促进土地收入与社会财富的公平分配;改革行政体制和政绩考核机制,消除"土地财政"的利益驱动。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刘清源  魏先华  王霦  
本文以沪市市场动量策略收益作为出发点,通过对动量收益进行隔夜和日内的分解,发现隔夜收益是沪市市场动量策略收益的主要来源,而日内反转则是沪市整体反转特征的"推动者"。通过FF三因子在隔夜和日内时段的分解,以及异质投资者对动量策略倾向性差异的分析,我们证明风险补偿理论和投资者异质性是解释沪市"隔夜动量、日内反转"现象的重要来源。中小投资者需警惕机构投资者带来的日内反转效应,以防承受超过10%的年化动量损失。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操小娟  
企业、行业、区域都有土地利益需求。由于地方政府的介入,企业之间、行业之间、区域与区域、区域与国家之间的利益矛盾激化。本文从土地利益出发,系统分析地方政府行为对土地利益关系的影响及土地经营和管理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调整土地利益关系的对策。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胡雅芬  杨蕤  
从全球经济范围来看,产业发展的集群化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产业集群的发展对于带动地区经济、提升地区综合竞争力具有巨大的带动作用,而政府作为集群的管理部门,是其重要的利益相关者。本文在确定产业集群与政府的关系后,从集群企业与政府的博弈分析入手,进而研究集群与政府的博弈,最后针对我国集群的发展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靳晓雯  高和平  
科学修编并严格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关系国家和人民的长远利益。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已接近尾声,但修编工作并非一帆风顺,其中暴露出了一些问题。问题的提出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李明月  胡竹枝  
城市土地国有要求得到经济上的实现,但现行中央政府对土地收益分享制度安排引发种种弊端,进而威胁到土地市场化的终极改革目标。分析表明,种种弊端并非源于收益分享,而是内生于收益分享形式的不恰当安排———分成分享制,定额分享形式则能有效根除这些弊端。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周滔  杨庆媛  丰雷  
研究目的:建立土地出让市场监管博弈模型,分析监管部门和出让部门的混合策略选择,提出完善土地出让市场监管的有效制度安排。研究方法:博弈分析。研究结果:(1)出让部门违规的动因来源于其行为所产生的远超出正常行为的得益以及违规行为被查处后所受的损失与其违规收益的机会成本考量;(2)监管部门的监管绩效取决于激励及约束机制的侧重点及其效率。研究结论:完善土地出让市场的着力点在于对监管部门和出让部门的行为空间与利益空间的规制,同时应进行相应的经济及行政体制改革。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李名峰  曹阳  王春超  
研究目的:通过建立古典博弈模型,分析土地垂直管理制度改革过程中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利益博弈关系,为土地管理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提出政策建议。研究方法:古典博弈分析。研究结果:中国土地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分两步进行,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经过利益博弈、相互妥协的结果。为了减少改革的阻力,中央政府应该对地方政府因制度改革受损的利益进行补偿。研究结论:中央政府在推进土地垂直管理制度改革的同时,还应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进行土地管理制度的配套改革。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吴妤  张玲  
本文从博弈论的视角研究征地中地方政府的行为,但与以往研究不同的是,博弈的焦点集中在地方政府间,由于部门间的利益交叉和政绩的攀比,使地方政府贪婪地追求自身的利益,最终导致地方政府在土地征收过程中滥用征地权,相互间展开恶性竞争。因此,明确部门职责,建立高效、合理的部门间协调监督机制以及优化政绩评估体系,是实现地方政府间在土地征收中有序竞争,达成合作的有效途径。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徐杰  李果林  
本文将政府和社会资本作为风险偏好不同的有限理性人,通过构建演化博弈模型,分析风险和收益的动态变化对政府合作期望和社会资本积极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有限理性条件下,政府如何确定初始风险分担是社会资本参与的关键,初始状态下,政府风险分担过小,随着双方博弈演进,社会资本风险收益失衡,导致合作失败;政府通过合理分担风险和让渡收益,则会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合作,而社会效益作为风险调节变量可控制社会资本的参与规模。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满明俊  毛飞  郭江  
基于7省农村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与规模经营情况的调查,考察农地流转参与主体的行为倾向,并分析农地流转以及政府扶持政策对农户利益的影响。结论如下:农地具有多重功效,多数农户在农地上追求的是非生产性收益,而通过行政调整形成的农地流转价格未充分体现这部分收益。村干部主导的农地规模流转,由于其不是主要剩余索取者,很难有效保障农户流转权益。股权份额过于分散可能会促使土地合作社领导人追求更多职务消费,不利于合作社未来货币收益的增加,而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和激励机制可以减少土地合作社领导人职务消费的机会。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赵楠琦  仝德  李贵才  
城市土地开发的特征和动力机制在地理学界已建立起相对成熟的理论基础和研究体系,但在中国土地财政背景下,政府作为地方经济发展和土地开发的实际推动者,其在空间开发中的具体行为选择却少有学者进行专门剖析。从竞租理论出发,结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建设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的最新精神,通过对比不同土地管理制度下城市政府在"新城开发"和"城市更新"中的收益情况,进一步揭示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动力机制和"新城开发"快于"城市更新"的结构差异原因,并分析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对政府空间开发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在现有的土地管理制度下,政府更有动力进行新城开发而非旧城更新,城市呈现出无限蔓延的趋势;"同权同价"下,城市更...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关华  齐卫娜  
在环境治理中,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作为"经济人"为争取自身利益最大化展开竞争博弈,效用目标差异是导致其竞争的根本原因。为实现双方互利共赢的帕累托最优,应设计相应的激励机制以实现地方政府从竞争走向合作,实现地方利益与区域利益的统一,经济增长和环境协调一致,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周大庆  
从利益相关者理论和博弈论的角度,相关学者对旅游景区开发治理参与各方利益均衡进行了分析。在景区治理过程中,利益相关者之间存在多重利益博弈关系,而地方政府在协调各方利益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实现与各方的利益均衡是提高景区绩效的基本动力。研究表明,地方政府要配合大局,制定规制,从制度上协同各方利益,这是实现利益相关者利益均衡和景区绩效最大化的根本保障。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刘亮  宋国学  
本文通过探讨目标各异的多种角色参与的预算过程 ,指出预算过程是一种博弈过程 ,在此过程中代表各方利益的参与者为取得支出优先权展开竞争。本文主要对各支出部门之间、政府预算部门与支出部门之间、政府与公众之间以及中央与地方之间在预算决策中的竞争博弈行为进行分析 ,提出完善预算制度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