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377)
- 2023(6530)
- 2022(5575)
- 2021(5318)
- 2020(4366)
- 2019(10060)
- 2018(9847)
- 2017(20070)
- 2016(11018)
- 2015(11715)
- 2014(11782)
- 2013(11462)
- 2012(10869)
- 2011(9878)
- 2010(10104)
- 2009(9176)
- 2008(9140)
- 2007(8347)
- 2006(7363)
- 2005(6767)
- 学科
- 济(38847)
- 经济(38800)
- 管理(33670)
- 业(29914)
- 企(23898)
- 企业(23898)
- 方法(16767)
- 财(15661)
- 数学(15132)
- 数学方法(14904)
- 农(12207)
- 中国(11034)
- 制(10164)
- 策(9101)
- 贸(9003)
- 贸易(9000)
- 易(8843)
- 学(8325)
- 银(8206)
- 银行(8193)
- 业经(7923)
- 行(7868)
- 务(7608)
- 财务(7579)
- 财务管理(7556)
- 地方(7552)
- 融(7493)
- 金融(7493)
- 农业(7483)
- 家(7266)
- 机构
- 学院(148478)
- 大学(147750)
- 济(64279)
- 经济(62831)
- 管理(56671)
- 研究(52612)
- 理学(48065)
- 理学院(47571)
- 管理学(46874)
- 管理学院(46571)
- 中国(42266)
- 财(35137)
- 京(30252)
- 科学(30228)
- 所(26741)
- 财经(26146)
- 中心(24902)
- 农(24279)
- 研究所(23874)
- 经(23866)
- 江(23223)
- 经济学(20278)
- 业大(19860)
- 财经大学(19507)
- 北京(19053)
- 农业(18913)
- 院(18835)
- 州(18486)
- 范(18391)
- 经济学院(18280)
- 基金
- 项目(95134)
- 科学(75402)
- 研究(70367)
- 基金(70158)
- 家(60916)
- 国家(60421)
- 科学基金(51592)
- 社会(45067)
- 社会科(42862)
- 社会科学(42852)
- 省(35823)
- 基金项目(35566)
- 自然(32940)
- 自然科(32205)
- 自然科学(32197)
- 教育(32151)
- 自然科学基金(31643)
- 划(30875)
- 资助(30167)
- 编号(28082)
- 成果(24383)
- 部(21899)
- 重点(21357)
- 性(20609)
- 发(20103)
- 课题(19970)
- 创(19613)
- 教育部(18912)
- 国家社会(18841)
- 创新(18417)
共检索到2319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陈建奇 李金珊 张原
政府财政行为对货币政策效应的影响是宏观经济学的一个热点问题,文章从政府资产角度出发,运用1994~2005年中国国库资金季度数据,采用协整分析方法对政府国库资金、货币供给和货币政策有效性问题,作实证检验。研究表明:(1)国库资金增减导致基础货币收缩和扩张,短期内国库资金变动会使货币供应量发生显著的反向波动,国库资金是货币供应量的Granger因,国库资金对货币供应量波动有较高的解释力,央行的货币供给由于国库资金而产生被动性。(2)国库资金与货币政策有效性之间存在密切关系,货币当局将国库资金变量纳入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监控体系,有助于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国库资金成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新的结合点。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白俊 孟庆玺
本文从微观视角研究了地方政府干扰货币政策的经济后果、制度根源及其主要路径。基于2003—2013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样本,研究发现,当货币政策由宽松转为紧缩时,企业投资随之下降,但受到地方政府干预较强的企业下降幅度较小;这一现象在政绩诉求较高的地区表现得更为明显;进一步研究表明,地方政府对货币政策的干扰主要是通过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资金配置来实现的。在改变样本、更换主要变量的衡量方法、使用SyStem Gmm估计以及考虑了金融危机的影响之后,上述结论依然稳健。本文的发现不仅为"政治锦标赛"理论提供了企业层面的经验证据,也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地方政府在宏观经济政策执行过程中的角色定位和行为逻辑。
关键词:
地方政府 货币政策 政绩诉求 不良贷款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万解秋 徐涛
货币内生性理论指出公众的货币需求会直接影响中央银行的货币供给。因此 ,公众通过调整货币需求可以对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效果产生不确定的影响。本文利用货币内生性理论来分析公众行为对中央银行为稳定物价水平而采取的政策效果的影响 ;并通过实证分析证实我国M2 的供给有较强的内生性 ;我国货币政策在治理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效果上存在着不对称性 ,以此可重新认识我国当前通货政策的有效性。
关键词:
货币供给 内生性 货币政策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柳欣 曹晶
在货币政策的实施过程中,作为政策中介的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广义货币供给与物价水平和GDP序列存在稳定的均衡关系,信贷投放对于货币政策有效性具有显著的制约作用。现阶段我国货币政策实施环境决定了在货币政策效应的传导机制中,信贷渠道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大于货币渠道。
关键词:
信贷 货币供给 货币政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姜蕾
文章回顾了西方货币供给理论,结合我国当前宏观经济及货币信贷投放情况的新特点,指出货币供给内生性不断增强的趋势,并提出进一步发挥货币政策效用的对策。
关键词:
货币供给 内生性 货币政策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有光
在当前我国货币政策效果不甚理想、货币政策操作目标以调控货币量为主的前提下,研究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与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关系具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笔者依据货币供给的一般模型,找出了影响我国货币供给特性的因素,认为中国货币供给具内生性,在货币供给内生性条件下,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应从增加汇率弹性、增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协调力度、适时选择控制通货膨胀率作为货币政策锚等方面入手。
关键词:
货币供给 内生性 货币政策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印文 裴平
本文构造了中国货币电子化程度指标和中国宏观经济形势指标,选取1995—2013年的样本数据,计算对应年份中国的货币电子化程度指标值和宏观经济形势指标值。在此基础上,本文建立计量模型,对相关样本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其主要结论是:中国货币政策本身的有效性较差,并且其对宏观经济调控的作用具有滞后效应;但在中国货币电子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背景下,货币电子化明显改进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而且这种改进作用具有即时效应和滞后效应。因此,中国不仅要深化金融改革,不断完善货币政策本身的有效性,还要在防范货币电子化可能产生风险的前提下,以积极的姿态,继续推动货币电子化进程,从而更加显著地提高货币政策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有效...
关键词:
货币电子化 宏观经济形势 货币政策有效性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俞雅乖
中国的地区经济发展得到了财政分权改革的推动,伴随地区经济发展而来的是环境污染,这使得财政分权的环境成本成为值得研究的议题。基于固定效应模型和我国2001—2010年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财政分权程度提高反而增加环境污染水平。进一步对财政分权与环境关系进行地区分析,发现因不同的地区特性而呈现不同的财政分权对环境质量影响机制。因此,需进一步改革财政分权制度和完善地方政府激励机制,以减少污染排放并提高环境质量。
关键词:
财政分权 环境质量 污染排放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亮 纪明明 张茜
电子货币通过对传统货币进行替代改变了货币流通速度,进而影响到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研究认为,电子货币对传统货币的替代程度较低时,替代转化效应起主导作用;随着电子货币对传统货币的替代程度不断提高,替代加速效应会起到主导作用。在这个过程中,货币流通速度会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V字形变化特征。基于协整的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电子货币对M0的替代程度较高,这提高了货币流通速度;电子货币对M1的替代程度相对较低,这降低了货币流通速度。整体来看,当前我国电子货币仍处于使货币流通速度下降的阶段。
关键词:
电子货币 货币流通速度 货币政策 有效性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齐志鲲
本文建立并比较了四个分别强调不同因素的信贷市场模型 ,对现阶段我国银行业普遍存在的“银行惜贷”现象进行了不同角度的理论解释和征策含义分析。得出结论 ,只有将商业银行的风险厌恶行为与信贷市场中存在的严重信息不对称相结合才能完全解释“银行惜贷”现象 ;而且 ,只有从这两个方面出发 ,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银行惜贷”与信贷紧缩问题 ,并最终促进商业银行的融资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
信贷紧缩 信贷配给 逆向选择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徐滔 张晓斌
随着我国宏观经济的快速持续增长,以及财政体制改革的深化,国库收支运行出现了新态势,突出表现为国库库存规模的不断递增,并且波动幅度不断加大,国库库存已经成为影响货币供应量的重要因素,在货币操作中需要密切关注国库资金的运行变化。首先描述了近年来我国国库库存变化的特征,然后基于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有效性的可测性、可控性和相关性三个标准对现有货币统计口径和加入国库库存后的货币统计口径进行比较。从实证的结果来看,新的货币口径要优于原有的货币口径,因此将国库库存纳入货币中介目标监控体系,才能更好地反映宏观经济金融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最后提出了将地方国库库存纳入货币统计口径,完善国库集中收付...
[期刊] 征信
[作者]
申国彪
基于中央银行经理国库的视角,从信用创造、数量特征和短期货币市场流动性三个角度分析了国库资金流动对货币政策的影响机理,并运用VAR模型对国库资金、外汇、贷款总额和货币供应量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一是短期来看,国库资金流量变动直接影响着基础货币的数量,已成为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时的重要参考因素;二是长期来看,国库资金流量变动通过影响银行系统的超额准备金水平对商业银行流动性和货币政策具有较强的冲击作用,且经过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过程对货币供应量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国库资金对M2的影响程度排第二位、仅次于贷款总额。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路妍
本文从货币渠道和信贷渠道入手,分析了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认为信贷渠道是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主要渠道,但由于存在存贷款利率管制和商业银行信贷行为扭曲,使我国信贷渠道不畅。同时由于股票市场不完善,从而影响我国消费与投资的增长,削弱货币政策传导的有效性。因此,应通过商业银行产权制度改革、利率市场化改革、建立健全金融市场及加速中央银行体制改革等措施,来完善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关键词:
货币渠道 信贷渠道 货币政策有效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