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63)
2023(9294)
2022(7688)
2021(6683)
2020(5347)
2019(12263)
2018(11795)
2017(22564)
2016(12078)
2015(13187)
2014(13032)
2013(13032)
2012(12738)
2011(11541)
2010(11792)
2009(10707)
2008(10337)
2007(9437)
2006(8548)
2005(8011)
作者
(34921)
(29201)
(28936)
(27390)
(18287)
(13773)
(13226)
(11322)
(11003)
(10489)
(9989)
(9574)
(9211)
(9210)
(9200)
(8950)
(8735)
(8248)
(8246)
(8178)
(7248)
(7098)
(7036)
(6562)
(6541)
(6476)
(6354)
(6344)
(5914)
(5764)
学科
(64325)
经济(64276)
管理(33169)
(30539)
(22181)
企业(22181)
地方(22167)
中国(20119)
方法(20094)
(17736)
数学(17555)
数学方法(17461)
(15769)
贸易(15758)
业经(15469)
(15323)
(13155)
(12994)
地方经济(12887)
环境(12352)
农业(11998)
产业(11805)
(11363)
技术(11155)
(10351)
金融(10351)
(9815)
银行(9801)
(9751)
(9699)
机构
学院(174096)
大学(170919)
(82534)
经济(81111)
管理(65689)
研究(65190)
理学(55593)
理学院(54987)
管理学(54353)
管理学院(54019)
中国(48971)
科学(37253)
(36915)
(36742)
(32532)
研究所(29124)
中心(28923)
(28713)
财经(27985)
(27543)
经济学(26396)
(25333)
业大(24040)
经济学院(23870)
(23710)
北京(23688)
(23215)
师范(23001)
农业(22134)
(21990)
基金
项目(113931)
科学(90902)
研究(86024)
基金(82044)
(70460)
国家(69898)
科学基金(60174)
社会(57969)
社会科(55441)
社会科学(55430)
(46630)
基金项目(43088)
(37504)
教育(36820)
自然(35073)
自然科(34263)
自然科学(34259)
自然科学基金(33641)
编号(33324)
(32663)
资助(32642)
发展(27272)
(26803)
成果(26233)
重点(25938)
国家社会(24791)
(24698)
(24572)
课题(24100)
创新(23161)
期刊
(98179)
经济(98179)
研究(57125)
中国(39317)
(27997)
(26542)
管理(25508)
学报(23634)
科学(23371)
农业(19521)
大学(18555)
(18443)
金融(18443)
业经(17651)
学学(17481)
教育(17314)
经济研究(16690)
技术(15605)
财经(13829)
问题(13617)
(12141)
(12010)
(10425)
国际(10020)
技术经济(9844)
世界(9613)
商业(9410)
科技(8880)
经济问题(8570)
统计(8432)
共检索到2792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江洪  李金萍  李秋雁  
为了探索政府发展性支出在产业集聚影响能源效率过程中的边界,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角度验证了政府发展性支出在产业集聚影响能源效率过程中的调节机制和门槛效应,研究发现:(1)理论上政府发展性支出在产业集聚影响能源效率过程中存在调节效应,伴随着政府发展性支出的不断增加,产业集聚对能源效率的影响呈倒"N"型作用路径。表明过低或过高的政府发展性支出都会导致产业集聚扭曲,不能发挥其应有的正外部性,进而抑制能源效率的改善,只有适度的政府发展性支出才能发挥产业集聚应有的绩效,有助于能源效率的提升;(2)利用中国2004—2017年268个地级市的城市面板数据,在规避内生性问题的基础上,通过静态面板交互效应模型,验证了政府发展性支出在产业集聚影响能源效率过程中存在调节效应的理论假说;(3)采用面板门槛模型,验证了产业集聚影响能源效率的过程中存在政府发展性支出的双重门槛效应,门槛值分别为0.2517和0.2946,对不同政府发展性支出水平进行分组计量回归,结果与理论分析中产业集聚对能源效率的影响呈倒"N"型路径相吻合。表明,过高或过低的政府发展性支出趋向于抑制能源效率的提升,适度的政府发展性支出有利于能源效率的改善。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儒  卫离东  
地方政府竞争和产业集聚作为影响区域绿色发展的重要因素,厘清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实现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考虑地区经济增长和减排效应入手,采用全要素非径向方向距离函数和SBM-DEA模型测算2005-2018年中国285个地级市的绿色发展效率,从空间视角考察了地方政府竞争、产业集聚对区域绿色发展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发现:地方绿色发展效率具有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且呈现空间集聚的特征;地方政府竞争抑制了绿色发展效率的提升,产业集聚起到促进作用,而两者的交互作用有利于提高绿色发展效率;时空异质性分析表明不同地理位置和城市规模下,地方政府竞争和产业集聚对绿色发展效率的作用效果存在差异性。因此,应当进一步完善地方政府考核体系,强化产业集聚的影响作用,加强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投入比例,以推动实现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杨晓丽  吴富强  
本文选取2008—2018年中国27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探讨了金融集聚与绿色发展效率的时序演进趋势及其背后的影响机制,并在STIRPAT模型的基础上构建空间杜宾模型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金融集聚能提高中心城区的绿色发展效率,也能对周边地区产生空间溢出影响,且呈现出先增后减、再增再减的"M"型空间衰减趋势。异质性分析发现,金融集聚的直接效应只在东西部地区显著,空间溢出效应只在东中部地区显著,特大型和大型城市的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均显著。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岳书敬  邹玉琳  胡姚雨  
采用SBM方向距离函数测度了中国96个地级市2006-2011年的绿色发展效率,并以其作为切入点,分析了产业集聚对我国城市绿色发展的综合效应。结果显示:2006-2011年全国城市绿色发展效率显著提升,但变异系数增加;绿色发展效率高的城市多集中在东部,中西部城市的绿色发展效率相对较低;产业集聚和绿色发展效率呈U型关系,随着产业集聚的增强,绿色发展效率先降低后升高,当产业集聚达到一定水平后,可以提升城市的绿色发展效率,对城市的绿色发展具有积极作用;科技投入和经济发展水平对城市的绿色发展效率具有显著影响,而对外开放程度和环境规制对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则不显著。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宋晓玲  李金叶  
高技术产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作为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是助推制造业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力量,二者协同集聚更是实现融合互动发展的重要载体。利用2004—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考察高技术产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对制造业绿色发展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结果表明:高技术产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对制造业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呈现先升后降的倒U形非线性特征,当前阶段产业协同集聚对制造业绿色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东部地区产业协同集聚与制造业绿色发展之间也具有倒U形特征,中西部地区产业协同集聚对制造业绿色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产业协同集聚通过促进制造业结构升级、加速技术创新间接推动制造业绿色发展。政府经济竞争对产业协同集聚与制造业绿色发展发挥负向调节作用,创新竞争发挥正向调节作用。研究结论对提升产业协同集聚质量、促进制造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薛蕾  申云  徐承红  
采用SBM-Undesirable模型测算了2004—2015年我国30个省份(不含西藏和港澳台地区,下同)的农业绿色发展效率;构建地理距离矩阵和经济地理嵌套矩阵,分析了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机制,并基于SAR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绿色发展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中国农业绿色发展效率在2004—2015年间得到大幅提升且具有明显的区域异质性,呈现出东部、西部、东北、中部梯度递减的分布规律;从极差值来看,东、中、西部及东北地区农业绿色发展效率的差距不断扩大,但各区域内部临接省份间的差距则不断缩小;农业绿色发展效率具有正向空间外部性,但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全国层面的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绿色发展效率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且溢出效应约为直接效应的4倍,东北和中部地区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绿色发展效率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且溢出效应分别约为直接效应的0.8倍和1.3倍,西部地区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绿色发展效率存在正向的直接效应,而溢出效应不明显。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清香  李娟娟  
提升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效率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破解资源环境约束瓶颈的必然要求。文章依托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2004—2019年面板数据实证考察经济集聚对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经济集聚能够显著促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效率提升且呈现区域异质性,长江上游和下游地区经济集聚对绿色发展效率具有显著正向驱动效应,而长江中游经济集聚的绿色发展效应不显著。相较于低经济密度城市,高密度城市经济集聚对绿色发展效率的提升效应更强。在作用机制上,经济集聚能够通过技术创新、人力资本以及环境规制促进长江经济带提升绿色发展效率。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惠  苗壮  王树乔  
本文将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纳入工业企业创新效率测度框架内,利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uperSBM模型度量2003—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绿色创新效率,通过核密度估计工业绿色创新效率的动态演进特征,在此基础上运用空间计量方法考察产业集聚对工业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东部地区的工业绿色创新效率历年均值最高,核密度曲线显示中国省际工业绿色创新效率经历由"单峰"到"双峰"的动态演进过程;深入研究发现产业集聚在对工业绿色创新效率提升有着显著贡献的同时还存在明显空间外溢效应,并针对研究结论提出建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于淑文  
政府投资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但是按国际上各国经济发展的规律来看,财政支出不断增长的趋势下,投资性支出是不断下降的;从我省目前的财政支出情况和我省目前的经济发展阶段看,不论是财政支出,还是政府投资性支出,都应增长,但在长期中,财政支出继续增长的趋势下,投资性支出必须逐渐减少;财政支出的结构应该向公共支出倾斜。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郑欢  方行明  苏梦颖  
文章基于2008—2019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1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Super-SBM模型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工业绿色发展效率进行测度,并对其时空演进特征、空间溢出效应进行分析;构建空间杜宾模型研究产业集聚与工业绿色发展效率的空间关系,并通过门槛回归模型进一步考察在环境规制约束条件下产业集聚对工业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研究期间虽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工业绿色发展效率水平相对较高,但存在一定下行压力,呈现“中间高、两边低”的空间分异特征;工业绿色发展效率类型转移存在“俱乐部收敛”现象,并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产业集聚在提升本地区工业绿色发展效率的同时,还存在较强的空间负外部性;产业集聚对工业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随环境规制强度的变化呈现边际效益递减的特征。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邓娟娟   孙茜  
产业集聚的外部性对于现阶段物流业发展尤其是物流业绿色发展效率的提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其起到的究竟是集聚促进效应还是拥挤抑制效应值得进一步考量。因此,厘清产业集聚对于物流业绿色发展效率的作用方向和空间溢出规律、明晰如何有效提升物流业发展效率,对实现产业绿色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基于2011-2021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产业集聚对物流业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效果和时空特征。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各城市产业集聚对物流业绿色发展效率呈现出倒U型作用特征,即先促进后抑制;产业集聚对周边地区物流业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存在正向溢出效应;长江下游城市产业集聚对物流业绿色发展效率提升的效果较中、上游城市更为显著。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卢飞  刘明辉  孙元元  
基于C-D函数和CES生产函数,本文模拟了产业地理的演变逻辑,构建了一个能源节约型技术进步模型,阐释了贸易开放、产业地理与绿色发展三者之间的关系。理论分析表明,贸易开放对产业地理的形成具有异质性作用,二者的交互效应对绿色发展存在非线性影响。依据《绿色发展指标体系》,本文对绿色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度,并借助2004—2015年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第一,贸易开放的效用是进口和出口之间作用力相互抵消或彼此增强的结果,二者对不同产业集聚的影响效力表现出线性、U型和倒U型特征,异质性体现明显,且存有"渗透边界",对一些产业区位的影响在现阶段不显著;第二,与贸易开放对绿色发展的直接效应相比,贸易开放与产业地理的交互作用随所处产业地理情境的不同会导致直接效应被增强或弱化。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丙泉  刘增果  王月  孟令奇  聂博洋  
基于创新价值链理论,文章将绿色创新划分为绿色创新研发与绿色创新成果转化两个阶段,在对2011—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绿色创新效率测算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了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对区域绿色创新各阶段及整体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绿色创新效率呈缓慢波动上升趋势,仍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区域间绿色创新效率差异显著,整体呈东高西低的态势,多数省份重研发、轻转化;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协同集聚有助于绿色创新成果转化效率与整体效率的提升,但对绿色创新研发效率的作用并不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两者的协同集聚不利于东部地区绿色创新研发,但对中西部地区绿色创新成果转化具有正向作用。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志祥  张洪振  龚新蜀  王艳  
在新经济地理理论和市场经济理论的基础上,应用2001—2015年的省域面板数据和空间杜宾模型(SDM)探讨了物流产业集聚、市场分割对区域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物流产业集聚不仅能够显著提升本地绿色经济运行效率,还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并随空间距离的增加呈现衰减的特征,其有效边界大致为600千米。另外,其空间溢出效应受到市场分割的无形阻碍,通过减弱与邻近地区的经济联系等方式,弱化物流产业集聚的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静田   付晓东  
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作为产业发展的趋势,是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选取中国28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面板门槛模型重点研究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非线性关系及行业和区域异质性。研究表明,当以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城市规模、环境规制为门槛变量时,制造业与高端生产性服务业、一般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存在单一门槛,呈倒U形关系。当以经济发展水平作为门槛变量时,制造业与高端生产性服务业、一般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存在双重门槛,呈倒U形关系,且制造业与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更大。因此,要因地制宜地推动产业协同集聚,充分发挥市场和政府的优势,科学规划产业布局及监管强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