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338)
- 2023(18901)
- 2022(16124)
- 2021(15272)
- 2020(12840)
- 2019(29436)
- 2018(29258)
- 2017(55708)
- 2016(30537)
- 2015(34731)
- 2014(34536)
- 2013(32938)
- 2012(30378)
- 2011(27347)
- 2010(27599)
- 2009(25081)
- 2008(24529)
- 2007(21999)
- 2006(19220)
- 2005(16818)
- 学科
- 济(115139)
- 经济(115009)
- 管理(90213)
- 业(83788)
- 企(69415)
- 企业(69415)
- 方法(55250)
- 数学(48501)
- 数学方法(47897)
- 中国(37821)
- 财(32206)
- 农(31098)
- 业经(25785)
- 教育(24806)
- 技术(24456)
- 学(23480)
- 制(22912)
- 理论(21924)
- 地方(21820)
- 贸(21586)
- 贸易(21570)
- 易(20907)
- 农业(20529)
- 银(19768)
- 银行(19729)
- 务(19192)
- 财务(19119)
- 财务管理(19073)
- 融(18872)
- 金融(18870)
- 机构
- 大学(428615)
- 学院(420859)
- 济(167618)
- 管理(166957)
- 经济(163937)
- 理学(144504)
- 理学院(142970)
- 管理学(140473)
- 管理学院(139676)
- 研究(136456)
- 中国(100975)
- 京(91351)
- 财(81419)
- 科学(80236)
- 所(65850)
- 财经(64660)
- 中心(62499)
- 江(61997)
- 范(61710)
- 师范(61273)
- 研究所(59196)
- 经(58949)
- 农(58639)
- 北京(58415)
- 业大(57866)
- 经济学(51092)
- 州(50268)
- 院(49830)
- 师范大学(49640)
- 财经大学(48347)
- 基金
- 项目(282113)
- 科学(224588)
- 研究(214786)
- 基金(203690)
- 家(174591)
- 国家(173054)
- 科学基金(150396)
- 社会(134962)
- 社会科(127896)
- 社会科学(127867)
- 省(110091)
- 基金项目(107130)
- 教育(104508)
- 自然(95438)
- 划(93417)
- 自然科(93298)
- 自然科学(93275)
- 自然科学基金(91619)
- 编号(89460)
- 资助(83814)
- 成果(74651)
- 部(64298)
- 重点(63084)
- 课题(62746)
- 创(61079)
- 发(59907)
- 教育部(56538)
- 创新(56409)
- 项目编号(55958)
- 国家社会(54806)
- 期刊
- 济(178083)
- 经济(178083)
- 研究(133653)
- 中国(88647)
- 教育(73048)
- 管理(62554)
- 财(62352)
- 学报(59347)
- 科学(55216)
- 农(51148)
- 大学(47607)
- 学学(42781)
- 技术(40562)
- 融(37807)
- 金融(37807)
- 农业(35506)
- 财经(31993)
- 业经(29211)
- 经济研究(28993)
- 经(27352)
- 图书(24635)
- 问题(23212)
- 理论(21011)
- 科技(20768)
- 技术经济(20548)
- 统计(19236)
- 实践(19049)
- 践(19049)
- 坛(18927)
- 论坛(18927)
共检索到6287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周志远 左月华 邹宇
高校是我国重要的创新研发主体,高校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和市场,这两种异质性研发创新投入关系值得关注。选取2005-2018年我国内地63所教育部直属高校科技创新数据,采用面板VAR模型和个体固定效应模型,从动态和静态两个方面对高校科技创新投入中政府创新投入与市场创新投入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在高校科技创新活动中,政府创新投入对市场创新投入存在积极影响,这种促进作用存在两期左右的滞后期,且只在短期内显著;从长期看,政府投入对市场投入的促进作用不显著。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黄嵩 倪宣明 张俊超 赵慧敏
政府引导基金作为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帮手,是否通过不同方式帮助了科技型初创企业的发展,提升了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从而推动了国家技术进步?本文通过对2010-2017年间各类创业投资基金对科技型初创企业的投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验证了政府引导基金对企业技术创新水平的促进作用,并探究了不同情况下促进作用的差异。实证结果显示:政府引导基金能够促进科技型初创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且效果优于独立型创业投资基金;采用间接投资方式设立的政府引导基金效果好于采用直接投资的方式;政府引导基金与其他基金联合投资效果好于各基金单独投资;政府引导基金作为领投方的效果好于作为跟投方的情形。因此,我国政府引导基金可采用间接投资的方式,以领投方的身份与其他基金联合投资,更好地支持科技型初创企业进行技术研发与创新。
关键词:
政府引导基金 技术创新 创业投资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谈毅 杨晔 白伊贝
本文根据2004~2013年《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的相关数据对政府科技投入以及高校创新产出进行了相关研究。本文首先将全国高校按照学校类型进行分类,并依据此对其政府科技投入以及高校创新产出进行了定性分析以及实证分析。实证结果显示无论是利用总量数据、人均数据还是增长率数据发现高校的政府科技投入与高校创新产出在呈现出正相关性关系外,也同时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且对于不同类型高校来说,其边际效益以及滞后性都存在一定差异。最后,本文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对相关政策的建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原东良 尚铎
本文从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和使用情况两个维度选取相关指标构建普惠金融指数。分析发现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表现为东部地区高,中西部地区低。在此基础上,利用面板回归模型和分位数回归对我国2005~2016年普惠金融发展水平与区域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普惠金融的发展可以有效促进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和技术成果转化,这种影响在中西部地区表现更显著。基于本文研究结论,建议进一步落实金融政策,平衡各省普惠金融发展水平,促进区域技术创新活动。
关键词:
普惠金融 技术创新 分位数回归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雷玉琼 刘展余
干部容错机制是我国为促进政府改革创新而提出的一项重要举措。以政府数据开放为切入点,运用事件史分析法,实证检验干部容错机制对政府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干部容错机制对地方政府创新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相对欠发达地区的促进作用强于相对发达地区;制度效果存在为期4年的动态时间效应,且在相对发达地区的效果呈现出逐年递减的趋势,而在相对欠发达地区则完全相反。应根据经济社会状况提供差异化的创新支持举措,加强官员政治企业家精神的培育,加强干部容错案例披露。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雷玉琼 刘展余
干部容错机制是我国为促进政府改革创新而提出的一项重要举措。以政府数据开放为切入点,运用事件史分析法,实证检验干部容错机制对政府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干部容错机制对地方政府创新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相对欠发达地区的促进作用强于相对发达地区;制度效果存在为期4年的动态时间效应,且在相对发达地区的效果呈现出逐年递减的趋势,而在相对欠发达地区则完全相反。应根据经济社会状况提供差异化的创新支持举措,加强官员政治企业家精神的培育,加强干部容错案例披露。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魏芳 耿修林
政府为企业提供科技资助是为了激励企业创新活动,而不同的资助方式可能对企业创新活动产生不同的影响。将政府科技资助分为成本分摊型和绩效奖励型两类,并考虑风险投资的调节作用,以2011—2015年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不同的资助方式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结果发现:成本分摊型资助对企业的创新投入具有激励效应,而绩效奖励型资助对企业创新投入具有挤出效应;风险投资的参与强化了成本分摊型资助对创新投入的激励效应,削弱了绩效奖励型资助对创新投入的挤出效应。政府应加大成本分摊型科技资助力度,科技类企业则应积极引入风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贺青 葛翔宇
文章通过建立VAR模型,运用协整理论、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来分析政府投入、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经济增长、科研投入和技术创新三者之间存在长期的动态均衡关系。科研投入与经济增长、科研投入与技术创新两两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双向因果关系,但经济增长与技术创新两者之间只存在单向的因果关系,经济增长对技术创新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没有明显的正向促进作用,它不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谷丽静 王星星
本文以微观企业2007-2014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来探究政府补助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其内部机理,并进一步考察该机理在不同的产权性质与市场化进程中的差异。研究发现:政府补助不仅给企业带来了直接的资源补充效应,而且能通过信息传递效应增加外部融资,从而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政府补助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信息传递效应主要通过增加企业股权融资来实现,而对银行贷款无显著影响;进一步对企业分组分析发现,这两种效应只有在民营企业组和市场化程度较低组中显著,而在国企组中政府补助只发挥了资源补充效应,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组两种效应均不显著。
关键词:
政府补助 技术创新 资源补充 信息传递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谷丽静 王星星
本文以微观企业2007-2014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来探究政府补助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其内部机理,并进一步考察该机理在不同的产权性质与市场化进程中的差异。研究发现:政府补助不仅给企业带来了直接的资源补充效应,而且能通过信息传递效应增加外部融资,从而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政府补助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信息传递效应主要通过增加企业股权融资来实现,而对银行贷款无显著影响;进一步对企业分组分析发现,这两种效应只有在民营企业组和市场化程度较低组中显著,而在国企组中政府补助只发挥了资源补充效应,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组两种效应均不显
关键词:
政府补助 技术创新 资源补充 信息传递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褚剑 方军雄 秦璇
政府"有形之手"在企业创新中的作用是重要的研究话题。基于2009—2015年审计署实施的中央企业审计事件,采用双重差分模型考察政府"有形之手"的重要手段——政府审计对国有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审计实施后,相关公司的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都显著提高,不过,创新的提高主要集中于技术含量较低的专利,而在技术含量高的发明专利方面效应并不明显。这意味着,整体上政府审计有助于促进国有企业开展创新活动,不过,国有企业存在策略性创新的可能。进一步研究发现,政府审计的监督效应、激励效应和溢出效应促进了国企创新。以上发现对于进一步完善中国政府监管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云 闫哲 程旖婕 叶选挺
在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迅猛发展的新形势下,政府采购成为世界主要国家促进科技创新的有效手段。对于中国来说,在积极参与世界贸易组织《政府采购协议》谈判背景下,如何既遵照国际惯例,又能够有效地发挥政府采购促进科技创新的政策功能变得尤为重要。本文首先对国内外政府采购相关政策和举措进行系统梳理,将我国政府采购促进科技创新的政策作用机制分为五个维度;其次,通过政策计量、实地调研、案例分析等方法,对北京市的政策作用机制及效果进行实证分析并与国内其他典型地区进行比较,发现北京市存在的问题以及其他典型地区可借鉴的经验;最后,研究提出了北京市政府采购促进科技创新的政策改进建议,对国家层面及地方层面的政策改进也具有参考价值。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郭江江 戚巍 王子晨
高校研发投入和创新产出关系是学术界长期关注的话题之一。已有高校研发投入与创新产出关系的研究多以总量指标来衡量研发投入,然而,总量指标会掩盖研发资源的结构与特征,并不能全面反映高校研发投入与创新产出的关系。构建反映不同结构与特征的研发投入与产出关系的实证分析模型,利用第二次全国R&D资源普查数据,探讨不同研发经费结构和人员特征对高校创新产出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和来源的高校研发经费,以及不同学历、性别和研发工作性质的高校研发人员投入对高校创新产出有着不同的作用和影响。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张琴 朱少英
文章以民营高科技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政府补贴、创新投入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效应与路径。研究发现:政府补贴通过认证效应与资源获取效应,显著促进企业的创新投入水平。创新投入有利于创新能力的提高,政府补贴与创新投入共同作用更加有效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同时加入市场竞争这一调节变量进行检验,发现市场竞争程度越大,创新投入对企业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越显著。研究结论为合理配置政府与企业资源,提高民营高科技企业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政府补贴 创新投入 创新能力 市场竞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教育部直属高校财政投入机制实证研究
两阶段DEA在图书馆建设促进学科发展效率评价中的应用——基于32所教育部直属高校的实证分析
什么影响了高校办学成本--基于教育部直属高校数据的实证研究
创新驱动促进收入公平分配:市场与政府
高等学校分类的实证研究——基于7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和19所地方共建高校的分析
政府与市场“双轮”何以驱动中小科技企业创新?——基于微观企业数据的“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政策评估
中国高校研究生教育规模效益的实证研究——基于教育部直属72所高校统计数据的分析
高校科研成果转化能力与效率关系评价——基于2016年教育部直属61所高校的实证研究
科研转化能力与转化效率的协调性分析——基于2012—2016年教育部直属64所高校数据
业绩考核制度可以促进央企创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