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177)
2023(16798)
2022(14433)
2021(13347)
2020(11239)
2019(25443)
2018(25185)
2017(48454)
2016(26319)
2015(29011)
2014(28359)
2013(28023)
2012(25337)
2011(22538)
2010(22521)
2009(21183)
2008(20557)
2007(18277)
2006(15935)
2005(14097)
作者
(73866)
(61203)
(60991)
(57802)
(38954)
(29246)
(27662)
(23871)
(23106)
(21875)
(20791)
(20559)
(19378)
(19218)
(18805)
(18655)
(18242)
(18191)
(17506)
(17336)
(15166)
(14884)
(14724)
(13981)
(13676)
(13656)
(13621)
(13433)
(12169)
(12132)
学科
(105976)
经济(105850)
(98950)
管理(90834)
(89358)
企业(89358)
方法(47986)
数学(38165)
数学方法(37774)
业经(33605)
(33208)
(32779)
中国(26348)
(23422)
财务(23355)
财务管理(23325)
技术(23133)
农业(23017)
企业财务(22101)
理论(20671)
(20330)
地方(19586)
(19183)
(19178)
(18310)
(17902)
贸易(17889)
(17351)
(17019)
环境(15942)
机构
学院(368670)
大学(363898)
管理(151903)
(147225)
经济(144175)
理学(131437)
理学院(130099)
管理学(128123)
管理学院(127444)
研究(115722)
中国(88501)
(76728)
科学(71767)
(68763)
(61177)
(57168)
业大(55425)
财经(54634)
(54561)
中心(52755)
研究所(51834)
(49673)
农业(48056)
北京(47702)
(45789)
师范(45378)
(43835)
经济学(43090)
(41958)
商学(40437)
基金
项目(250176)
科学(198393)
研究(185494)
基金(181558)
(157185)
国家(155770)
科学基金(135761)
社会(117491)
社会科(111390)
社会科学(111364)
(99542)
基金项目(96532)
自然(87845)
自然科(85855)
自然科学(85837)
教育(84366)
自然科学基金(84357)
(82033)
编号(76125)
资助(73508)
成果(60422)
(56155)
重点(55296)
(54363)
(53466)
创新(51662)
课题(51452)
国家社会(47900)
(47782)
项目编号(47556)
期刊
(164579)
经济(164579)
研究(106527)
中国(69073)
管理(59986)
(56539)
(55543)
学报(54209)
科学(51637)
大学(41640)
教育(40275)
农业(39644)
学学(39360)
技术(34146)
业经(29834)
(29120)
金融(29120)
财经(26517)
经济研究(25603)
(23085)
(22774)
问题(20899)
技术经济(20403)
科技(19081)
现代(18172)
图书(17634)
商业(17281)
理论(16913)
(16607)
财会(16578)
共检索到5362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游家兴  伍翕婷  张哲远  刘璐  
在经济进入新常态,着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今天,政府应当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这是学术界迫切需要回答的重要问题,也是政策制定者、改革践行者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2015年,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加快建设创新型政府写入了当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创新意识是政府创新行为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并指导其他创新维度的落地,也是政府创新过程的重要表征。与此相契合,本文通过对政府工作报告的文本分析捕捉政府创新意识,以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为研究切入点,在验证指标合理性的基础上,利用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展开实证检验。主要研究发现:(1)地方政府创新意识越强,越有助于提高当地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2)当地区创新禀赋越强、企业受到的政府干预程度越高时,政府创新意识越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3)政府在经济建设、文化建设以及社会建设三个维度的创新意识更能促进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本文的研究不仅丰富了政府公共治理和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这两个领域的文献积累,而且对于新常态下政府如何转化角色、寻求经济增长新动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徐保昌  谢建国  
本文采用2005-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微观数据和世界银行(2006)中国120个城市调查数据构建的政府质量指标的匹配数据,检验了政府质量与政府补贴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政府补贴不利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2)较高的政府质量可以有效提升政府补贴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3)随着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提高,政府补贴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阻碍作用逐渐降低。本文研究结果显示,相对于外资企业,国内企业主动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意愿相对缺乏。本文研究结论证明,政府质量的提升可以使得政府以较小的补贴强度实现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目标。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彭远怀  
作为推进数字经济战略和数字政府建设的重大举措,政府数据开放被广泛预计将创造巨大经济社会价值,但政府数据开放如何甚至是否创造价值仍有待深入论证。基于省级政府开通政府数据开放平台的准自然实验,本文利用双重差分模型检验政府数据开放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机制,以揭示政府数据开放在微观企业层面的价值创造作用。稳健的经验证据表明,政府数据开放能显著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其主要原因是政府数据开放有助于优化营商环境、增强企业能力、促进高质量创新,且政府数据开放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作用主要存在于年轻企业和非国有企业。此外,基于开放数林指数的检验结果表明,政府数据开放水平越高则全要素生产率越高,而开放数据质量、平台建设质量、政策保障力度是决定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幅度的重要维度。文章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视角揭示了政府数据开放的价值创造作用,为推进政府数据高质量开放提供了重要决策参考。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蕊  周平  
科技创新是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主题。文章从政府和企业R&D投入的角度,首先统计描述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政府和企业R&D投入结构的变化,然后实证分析了政府和企业科技投入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政府和企业的R&D投入均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正面影响,且企业具有较高的溢出效应。因此,我们在加大政府科技投入的同时,应更注重企业科技投入以及其创新能力的培育。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成琼文  李赵研  张静  
本文聚焦于财政工具对金融市场的调控作用,在双边随机前沿模型的分析框架下,研究金融错配和政府补贴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双边效应。双边随机前沿模型估计结果表明,金融错配抑制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而政府补贴能够平滑绝大部分金融错配的负向影响,尽管两者综合作用下企业生产率仍低于有效生产率,但也体现了政府补贴作为财政工具对市场调控的有效性。分样本检验结果表明,国有企业受到的影响净效应低于民营企业,东、中部地区企业受到的影响净效应低于西部企业。因此,应注重金融市场的所有制歧视和区域间发展的不平衡,建立更加完善的政府补贴机制,在优化要素配置的前提下持续推动技术创新。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中华  刘泽圻  
企业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是推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而政府创新补助是引导和保障企业开展改善生产效率的创新活动、助力实体经济可持续增长最直接的方式。利用2008—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比较分析政府创新补助和非创新补助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创新补助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负面影响,非创新补助则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倒U型影响,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寻租的遮掩效应和超额雇员工对研发资源的挤占以及创新补助释放的高风险消极信号,造成企业内部资源错配和外部资金减少,是创新补助产生负面效应的重要原因。进一步研究发现,两类补助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在不同融资约束水平、市场竞争程度、所有制、地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等异质性企业间呈现显著差异。研究结论既有助于深化理解政府补助和企业生产效率间的内在联系,也为政府完善补助政策顶层设计、激活创新补助引导效应提供政策参考。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罗超平  胡猛  
采用Wind数据库互联网线上销售和上市企业数据,以企业创新为中介变量实证检验了互联网线上销售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互联网线上销售对制造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提升作用,是新时期制造业企业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新动力,且该结果在经过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2)进一步使用门槛回归模型证明互联网线上销售对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呈现出显著的"边际效应"递减的非线性特征;(3)互联网线上销售对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存在地区异质性,东部地区明显优于西部地区;(4)中介效应机制检验证明互联网线上销售可以通过促进制造业企业创新,进而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王朋吾   刘雨霏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企业创新作为企业保持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数字经济对企业创新起到了重要作用。文章基于2012—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采用企业报告中出现的大数据和区块链等新技术的细分指标的频次衡量数字经济水平,探讨数字经济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促进作用,经过变量替换和补充变量等稳健性检验,结论仍然成立。进一步检验表明,数字经济通过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促进企业提高创新绩效水平,以及市场竞争程度在数字经济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中产生显著的负向调节效果。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盛明泉  吴少敏  张娅楠  
探索式创新作为技术进步的源头,对于企业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至关重要。利用2013—2018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检验了探索式创新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1)探索式创新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拐点效应",且呈正"U"型,即当研发资源的投入处于低水平时,探索式创新对主营业务资源的占用会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负面影响,但随着研究的推进及成果的显现,探索式创新会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2)异质性会对企业的创新动机与内部资源配置造成影响。按照产权性质分组,探索式创新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程度没有显著差异;按照行业性质分组,相对于非研发企业,研发企业的探索式创新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间"U"型关系更加明显。(3)税收优惠与内部控制质量提高有助于提升企业的资源禀赋和创新效率,进而能够有效缓解探索式创新给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带来的负面效应。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程于思  张慧雪  黄波  
经济高质量发展需立足实体经济,以微观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为支撑。政府引导基金是我国政府利用金融工具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重要抓手。以2009—2019年创业板上市企业数据为样本,研究政府引导基金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以及区域创投环境在其中发挥的作用。研究发现,政府引导基金投资促进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创投环境越发达的地区,政府引导基金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越明显;异质性分析发现,政府引导基金对民营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更强,对企业是否处于高科技行业则无显著差异性影响。上述结论在更换变量测量、排除逆向因果等检验后依然稳健。为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国家应该积极设立政府引导基金,并制定良好的激励政策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增强风险资本投资活力,共同推进我国国有风险资本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政府引导基金应更多投资到创投发达地区,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重视区域创投环境的建设,逐渐减小东西部地区之间的差距;政府引导基金应该更多投资民营企业,充分发挥政府的认证作用,促进企业开展创新活动。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李政  杨思莹  路京京  
政府是保障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应当在推动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过程中有所作为。作为支持和引导制造业转型发展最直接的方式,政府补贴对于我国制造业企业转变发展方式、提高经营效率具有重要的导向性和保障性作用。本文基于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了政府补贴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补贴有效促进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分位数回归结果表明,随着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提升,政府补贴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边际作用逐渐减弱。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研发投入会负向调节政府补贴的作用效果,即企业研发投入越高,政府补贴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越低。对企业所有权异质性考察发现,政府补贴对非国有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高于国有企业,在国有企业中,补贴对中央国有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高于地方国有企业。因此,应当重视政府补贴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依据企业特征采取多样化的补贴方案和措施,推动制造业企业效率提升。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王薇  艾华  
本文以2010~2016年我国603家创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政府补助对企业研发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补助对企业研发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均具有促进作用,并且研发投入在政府补助和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政府补助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在不同行业中始终存在且存在差异,对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研发投入的部分中介效应也存在差异。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白俊红  王林东  
本文利用中国高技术产业分地区工业企业面板数据,采用空间计量分析方法,实证考察了政府科技资助对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科技资助显著地促进了工业企业TFP的提升,且其提升机制主要是通过影响政府科技资助的技术进步效应来实现的,对效率改善的作用并不明显;企业R&D存量和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均有助于政府科技资助技术进步效应的发挥,而企业规模则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本文的结论对中国科学制定与政府科技资助的相关政策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任曙明  吕镯  
由于装备制造业具有技术含量高、研制难度大、资本密集度高的特点,从融资视角看,中国装备制造企业面临着严重的融资约束,生产率易受到外部冲击。然而,近年来,这类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却保持着持续平稳增长。本文提出融资约束背景下政府补贴对生产率的平滑机制,利用ACF法测算生产率,在双边随机边界模型统一框架下率先定量估算融资约束、政府补贴对生产率的效应,进而解释上述现象。研究发现:平均而言,政府补贴完全抵消了融资约束对生产率的负面效应,政府补贴的平滑机制促进了装备制造企业生产率平稳持续增长。然而,也存在1/4的企业,政府补贴对生产率的正面效应小于融资约束的负面效应。因而,政府应该谨慎、有针对性地制定补贴政策...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姬新龙   宋亚枫  
企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的提升对企业转型升级与经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本文选取2018—2022年A股上市企业面板数据,基于异质债务假说,对债务融资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全面分析,同时观察创新投资和政府补贴在其中的中介和调节效应。研究发现:债务融资正向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其中关系型债务起到显著促进作用,而交易型债务则表现出抑制影响;创新投资在债务融资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传导路径中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政府补贴对创新投资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具有倒“U型”调节效应,而且当政府补贴强度高于一定值时,该正向调节效应会被削弱。新时代推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加快企业转型升级,需努力拓宽企业债务融资渠道,尤其要发挥好政府的主导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