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84)
- 2023(11084)
- 2022(8173)
- 2021(7081)
- 2020(5761)
- 2019(12475)
- 2018(12420)
- 2017(24557)
- 2016(13250)
- 2015(14687)
- 2014(14849)
- 2013(14143)
- 2012(12626)
- 2011(10892)
- 2010(11054)
- 2009(10632)
- 2008(10929)
- 2007(10132)
- 2006(9156)
- 2005(8887)
- 学科
- 业(72378)
- 企(68729)
- 企业(68729)
- 济(62656)
- 经济(62576)
- 管理(56873)
- 业经(30397)
- 财(24302)
- 方法(22743)
- 农(21295)
- 制(18458)
- 务(18024)
- 财务(18007)
- 财务管理(17989)
- 企业财务(17003)
- 中国(16869)
- 农业(16311)
- 银(15882)
- 银行(15875)
- 技术(15455)
- 数学(15106)
- 数学方法(15052)
- 行(14912)
- 策(13190)
- 划(12797)
- 体(12097)
- 企业经济(12023)
- 理论(11677)
- 和(11664)
- 经营(11157)
- 机构
- 学院(189687)
- 大学(183136)
- 济(84211)
- 经济(82794)
- 管理(80011)
- 理学(67592)
- 理学院(67054)
- 管理学(66461)
- 管理学院(66086)
- 研究(55825)
- 中国(52091)
- 财(43624)
- 京(37873)
- 财经(33437)
- 江(30959)
- 经(30344)
- 科学(29788)
- 农(29680)
- 所(26902)
- 中心(26726)
- 经济学(25914)
- 州(24562)
- 财经大学(24451)
- 商学(23770)
- 商学院(23561)
- 经济学院(23521)
- 研究所(23435)
- 业大(23320)
- 北京(23315)
- 农业(23010)
- 基金
- 项目(117397)
- 科学(95255)
- 研究(90866)
- 基金(87056)
- 家(73003)
- 国家(72275)
- 科学基金(65146)
- 社会(61409)
- 社会科(58367)
- 社会科学(58351)
- 省(46722)
- 基金项目(45646)
- 教育(39521)
- 自然(38945)
- 自然科(38122)
- 自然科学(38116)
- 自然科学基金(37525)
- 编号(36863)
- 划(36583)
- 资助(33546)
- 业(30567)
- 成果(29189)
- 创(28152)
- 国家社会(26210)
- 发(26106)
- 部(25664)
- 重点(25541)
- 制(25328)
- 创新(25319)
- 课题(24080)
- 期刊
- 济(100320)
- 经济(100320)
- 研究(58709)
- 财(38866)
- 中国(38366)
- 管理(35472)
- 融(29604)
- 金融(29604)
- 农(29238)
- 科学(22505)
- 学报(20990)
- 农业(19103)
- 业经(18757)
- 技术(18228)
- 财经(17502)
- 大学(17438)
- 学学(16573)
- 经济研究(15871)
- 经(15083)
- 教育(14211)
- 问题(12967)
- 业(12595)
- 技术经济(11960)
- 财会(11723)
- 会计(11470)
- 现代(11098)
- 世界(10219)
- 商业(10176)
- 贸(9592)
- 经济管理(9384)
共检索到2999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王蕾茜 蒋忠莉 纳超洪
目前,鲜有文献探讨数字化转型“言行不一”的情况。将“言”和“行”两个维度纳入统一框架,基于政策资源反馈视角,考察政府关注是否会促使企业数字化转型“说得多,做得少”。研究发现,政府数字化转型关注确实会诱发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多言寡行”,并且这一现象在管理者短视类企业中更明显,但在分析师跟踪人数较多的企业中却得到了有效抑制。进一步研究表明,数字化转型的“多言”可以帮助企业缓解融资约束和获取政府补贴等,并且这种资源获取效应随政府关注度的提高而不断增强,但企业在获得上述资源后,并没有将其投入数字化转型实践,即使政府数字化转型关注度日趋提高。研究结论有助于加深对企业数字化转型信息披露与真实表现的认知,对政府部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言行一致”具有重要启示。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乔瑞红 王聪颖
企业数字化转型是数字经济时代的一种高层次变革,其最终目标是构建数字化的新型商业模式。企业的审计意见是否会受数字化转型战略的影响?通过实证分析2012—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探讨了数字化转型、分析师关注与审计意见类型的关系。研究发现,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显著提高了其被出具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分析师关注在企业数字化转型与审计意见类型之间起中介作用。异质性研究表明,产权性质在数字化转型与审计意见类型之间起调节作用,在非国有企业中,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能够显著改善审计意见。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伦晓波 刘颜
数字政府是数字中国的核心要义,以数字政府建设引领和驱动企业数字化转型,是数字中国建设的迫切需求。基于文本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标,探讨数字政府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政府建设显著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机制研究表明,数字政府建设在宏观层面能够显著改善数字发展环境,在微观层面能够更好地发挥“扶持之手”的作用。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政府建设更有利于数字技术驱动维度。另外,在非国有企业、竞争程度较高行业企业、中东部地区企业、初始数字政府基础较好地区企业的样本中,数字政府建设有更明显的促进效应。进一步的经济效应分析表明,数字政府建设引领数字化转型,既从微观上显著提高企业创新水平,也从宏观上驱动高质量发展,贴合数字政府建设的主要目标。本文完善了数字化转型的测度研究,丰富了数字政府建设影响效应的宏观、微观证据,对把握数字政府发展机遇和通向数字中国之路提供现实借鉴。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申志轩 祝树金 文茜 汤超
本文聚焦于需求侧的政府采购这一市场激励型方式,通过识别其中的政府数字项目采购部分,进而检验政府数字采购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合2015—2022年上市公司数据分析发现:政府数字采购显著推动了企业数字化转型,且上述效应在非国有企业、小规模企业、市场地位较低的企业以及数字基础设施更完善的地区中更明显。机制分析表明,融资约束缓解和市场预期改善是政府数字采购影响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作用机制。进一步分析发现,减税激励、政府数字项目补贴和风险投资能够与政府数字采购产生协同作用,共同激励企业数字化转型。此外,政府数字采购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正向影响发挥了供应链辐射效应,体现为对供应商企业的政府数字采购增加能够激励下游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反之作用不明显。本文基于政府数字采购视角拓展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因素,对如何进一步依靠市场型政策工具引导企业数字化转型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志元 马永凡
政府补助对企业转型发展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面对数字经济时代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困境,政府补助能否进一步发挥效力值得深入探究。本文选取2010—2018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通过关键词筛选和人工复核的方法识别政府的数字化转型补助,基于信号传递视角系统评估政府补助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考虑内生性等问题后,政府补助对企业数字化水平具有积极效应;在信号传递机制中,政府补助通过降低企业信息不对称、缓解融资约束及增强产学研协同能力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异质性分析显示,政府补助会因企业、行业和区域特征而产生非对称效果;进一步分析表明,政府补助能提升企业数字化转型质量,但也使得企业间的分化加剧。本文对深入理解企业数字化转型中的政府定位及完善相关补贴政策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剑培 韦东明 顾乃华
加强政府转型引导和政策支持,推动数字化转型以促进企业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是构建数字中国、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路径。本文实证探究数字经济政策对A股上市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及其内在机理,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政策整体上有利于企业数字化转型,其中数字产业化政策的功效最先显现,且发挥不同细分领域数字经济政策合力尤为关键。机制分析表明,营造数字化扶植生态、释放政策性资源红利、发挥信号传递效应是数字经济政策破解企业“不愿转”、“不会转”和“不敢转”困境的重要机制。异质性分析显示,当前数字经济政策主要推动了国有制造业企业和非国有非制造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体现了政策资源在不同产权属性和行业属性下的效果差异;而具备规模优势和治理能力较强的优质企业,往往更能充分利用数字经济政策资源来推动数字化转型。基于比较优势理论的检验表明,数字经济政策的有效性在身处当地比较优势产业的企业中得以释放。本文研究为数字经济政策的制定实施和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热比亚·吐尔逊 巴文浩 王岚
在绿色低碳发展的国家战略背景下,企业面临着环境绩效和经济绩效的双重挑战,如何建立可持续发展机制来提升环境绩效尤为重要。基于整合控制论和制度理论,以能力—行为—绩效的逻辑构建理论模型,探索数字化转型、绿色供应链和企业环境绩效的关系;引入媒体关注作为调节变量,分析媒体关注在其中的影响。以2014—2021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通过配对和剔除数据缺失企业,最终获得136家样本企业的733组非平衡面板数据。研究表明,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环境绩效有正向影响,媒体关注在数字化转型与环境绩效之间起到了正向调节作用,且此调节作用通过绿色供应链的中介作用来实现。此外,通过双重差分、变量分解以及内生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显示,数字化转型会因产权性质、企业规模和企业所承担社会责任高低而产生非对称效果。企业应加速数字化转型,构建企业绿色供应链,提升环境绩效;正视媒体关注带来的压力,主动提高自身环境治理能力和诚信水平,提升媒体关注的正面效应,激发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环境绩效的促进作用。
[期刊] 征信
[作者]
闻岳春 黄庆成
如何破解资金来源的难题已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成功的关键。以2007—2020年中国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政府补贴能够有效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这一促进作用在短期债务占比高、所处地区数字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的企业更大。通过机制检验发现,政府补贴通过缓解融资约束、提高风险承担以及强化“认证效应”从而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进一步研究发现,政府补贴可以显著降低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对现金流的敏感性。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进
本文以2013—2020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考察数字化转型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进一步引入政府治理效率,探究政府治理效率在数字化转型与财务风险关系中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与企业财务风险显著负相关;政府治理效率与企业财务风险显著负相关;政府治理效率显著增强数字化转型与企业财务风险间的负相关程度。研究可为数字化转型、政府治理及企业财务风险管控提供有益借鉴。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李剑培 时洁 顾乃华
推动全社会数字化转型成为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政府行为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鲜有文献探究政府治理体系的数字变革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本文基于2015—2020年中国政府采购合同60余万条数据和A股上市公司数据,从数字政府建设投资的视角构建指标刻画城市层面的数字政府建设水平,采用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探究了数字政府建设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及其内在机理。研究发现:数字政府建设能够显著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其效果在具有规模优势和创新优势的企业中更佳,且能够缩小企业间的治理效能差距。机制分析表明,优化营商环境、降低政企信息不对称和改善政企关系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在推动政府数字化建设过程中偏爱本地企业提供数字产品和服务,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数字化领域的制度壁垒。本文不仅丰富了政府治理行为如何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研究,也打开了数字政府建设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黑匣子”,为推动数字中国建设、打造数字政府建设全面引领驱动数字化发展的新格局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关键词:
数字政府 数字经济 政府采购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龚新蜀 靳媚
选取2013—2019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通过文本分析识别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实证分析营商环境与政府支持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以及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经济后果,并充分考虑其中存在的异质性问题。结果表明:第一,营商环境方面,政府治理环境和法治建设环境优化均对企业数字化转型具有促进作用,外商投资环境优化对企业数字化转型具有抑制效应;政府支持方面,财政科技支出作为典型的政策工具,对企业数字化转型具有重要影响,其强度越大,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越高。上述结论在更换指标计算方法、延长时间窗口等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第二,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够显著促进企业经济效益提升。第三,营商环境与政府支持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因企业产权性质、企业所处地区,以及企业所处行业差异而有所不同。为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在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同时,应充分考虑企业产权、地区、行业层面特征,坚持差异化政策供给。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田小平
新时代双碳背景下的企业金融化行为会对发展质量产生重要影响。基于中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企业2007-2021年数据集,实证检验企业金融化对绿色发展“多言寡行”的影响和机制问题。实证结果发现,随着企业金融化水平的提升,企业在绿色发展领域上越有可能采用“多言寡行”的策略行为,即在年报披露较多的绿色信息但实际绿色治理绩效较差,这类行为有着较强的“声誉管理”动机并会降低企业的真实生产率水平。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金融化会扭曲企业的投资行为、提升企业风险并降低企业责任评分等,都会导致企业绿色发展“多言寡行”问题的出现。在国家级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支持下,企业金融化对绿色发展“多言寡行”行为特征明显淡化。本文研究在更深层次上展现出企业金融化有悖绿色发展的冲击作用,并为推动实体经济绿色转型提供了重要的政策解决方案。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李远慧 孟苗苗
以2013—2021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的研究发现,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有利于促进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且地方政府补助有助于提升该效应。具体而言: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可以通过提高企业数字化转型投入和数字技术产出,增强企业数字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并在企业间产生数字知识溢出效应;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对增值税留抵税额更多的制造业企业以及处于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促进效果更明显。为进一步促进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建议如下:加快增值税立法,将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落实为一项长期性制度安排;降低制造业企业留抵退税门槛;简化增值税留抵退税流程,进一步提高留抵退税效率;加大地方政府对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补助力度。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余典范 王超 陈磊
本文基于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互促的视角,在对数字化产业链协同进行理论机制分析的基础上,利用2008—2019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城市层面数字企业补助对其他企业数字化的影响。研究发现:对数字企业的补助能够通过产业间的传导,为其他产业的数字化转型赋能。经济意义上,数字产业的补助具有正向的普惠性。统计意义上,数字化补助对非国有企业、服务业企业、成长期企业以及所在城市数字化关注度低的企业作用效果更为显著;同时,数字产业的发展对于制造类企业和衰退期企业同样起到了数字化转型的支持作用。机制检验表明,其主要通过增加数字产业服务供给、激励数字化人力资本投入促进了企业数字化。进一步研究发现,由于产业链上游偏垄断且数字化解决方案专用性强,而下游竞争更充分、数字化方案通用性强,更能发挥数字化的规模效应,因此政府对数字企业的补助对产业链下游企业数字化有显著促进作用。在产业数字化中也存在产业链协同效应,上游企业的数字化水平对其下游企业具有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本文丰富了企业数字化促进机制和产业链协同发展的研究,为企业数字化精准施策提供了一定参考。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余典范 王超 陈磊
本文基于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互促的视角,在对数字化产业链协同进行理论机制分析的基础上,利用2008—2019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城市层面数字企业补助对其他企业数字化的影响。研究发现:对数字企业的补助能够通过产业间的传导,为其他产业的数字化转型赋能。经济意义上,数字产业的补助具有正向的普惠性。统计意义上,数字化补助对非国有企业、服务业企业、成长期企业以及所在城市数字化关注度低的企业作用效果更为显著;同时,数字产业的发展对于制造类企业和衰退期企业同样起到了数字化转型的支持作用。机制检验表明,其主要通过增加数字产业服务供给、激励数字化人力资本投入促进了企业数字化。进一步研究发现,由于产业链上游偏垄断且数字化解决方案专用性强,而下游竞争更充分、数字化方案通用性强,更能发挥数字化的规模效应,因此政府对数字企业的补助对产业链下游企业数字化有显著促进作用。在产业数字化中也存在产业链协同效应,上游企业的数字化水平对其下游企业具有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本文丰富了企业数字化促进机制和产业链协同发展的研究,为企业数字化精准施策提供了一定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