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11)
2023(9234)
2022(7965)
2021(7542)
2020(6463)
2019(15143)
2018(15386)
2017(29134)
2016(16168)
2015(17928)
2014(18000)
2013(17189)
2012(15909)
2011(14221)
2010(14627)
2009(13896)
2008(13848)
2007(12352)
2006(11340)
2005(10652)
作者
(42215)
(35321)
(34879)
(33655)
(22483)
(16769)
(16118)
(13608)
(13449)
(12722)
(12001)
(11961)
(11384)
(11192)
(11167)
(10853)
(10350)
(10238)
(10144)
(10067)
(9043)
(8541)
(8453)
(8156)
(7986)
(7907)
(7855)
(7816)
(7027)
(6785)
学科
(55904)
经济(55788)
管理(50207)
(41606)
(36307)
企业(36307)
(25207)
(20857)
方法(19603)
(19247)
银行(19237)
(18060)
中国(17279)
数学(16574)
数学方法(16340)
(15678)
(14532)
地方(14089)
业经(14048)
(13907)
金融(13903)
(13535)
制度(13504)
体制(12419)
(10959)
财务(10926)
财务管理(10886)
(10463)
企业财务(10269)
农业(9803)
机构
大学(211685)
学院(208498)
(85667)
经济(83608)
管理(79679)
研究(71077)
理学(66160)
理学院(65357)
管理学(64507)
管理学院(64049)
中国(62377)
(49239)
(48454)
科学(39345)
财经(35958)
(35287)
(34668)
中心(34593)
(32422)
北京(31533)
(30733)
研究所(30255)
(28004)
师范(27773)
(27621)
财经大学(26610)
业大(26582)
经济学(26349)
(26149)
(25288)
基金
项目(130879)
科学(103426)
研究(100492)
基金(94832)
(80519)
国家(79790)
科学基金(69501)
社会(64459)
社会科(61008)
社会科学(60992)
基金项目(50075)
(50058)
教育(46771)
自然(42931)
(42469)
自然科(41885)
自然科学(41874)
自然科学基金(41157)
编号(40961)
资助(38325)
成果(35644)
(30505)
(29644)
课题(29483)
重点(29120)
(27601)
(27135)
(26563)
国家社会(26473)
教育部(26208)
期刊
(104155)
经济(104155)
研究(74226)
中国(52364)
(41916)
(35691)
金融(35691)
管理(31765)
教育(28449)
(28149)
学报(27511)
科学(26663)
大学(22510)
学学(20350)
财经(18805)
技术(18487)
农业(16569)
(16032)
业经(15443)
经济研究(15270)
问题(13669)
会计(11060)
理论(10989)
图书(10689)
财会(10463)
(10195)
现代(9935)
实践(9841)
(9841)
(9760)
共检索到3511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屈胜飞  
1927年4月国民政府奠都南京后,随着首都建设的展开,城市人口与年俱增,民食供求关系趋于紧张。同时,政府当局也逐渐强化了对首都社会组织的控制力度。在这样的背景下,弊端丛生、为人诟病的斛行就成了南京粮食业管理与改革首当其冲者。斛行制度改革是一场由政府强势主导、粮商推动与配合、斛行缺少发言权的改革,凸显出政府公权力与行业利益之间进行博弈的一般状况,说明底层社会群体面对政府公权力与以粮商为代表的上层社会势力时的无力感。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屈胜飞  
1927年4月国民政府奠都南京后,随着首都建设的展开,城市人口与年俱增,民食供求关系趋于紧张。同时,政府当局也逐渐强化了对首都社会组织的控制力度。在这样的背景下,弊端丛生、为人诟病的斛行就成了南京粮食业管理与改革首当其冲者。斛行制度改革是一场由政府强势主导、粮商推动与配合、斛行缺少发言权的改革,凸显出政府公权力与行业利益之间进行博弈的一般状况,说明底层社会群体面对政府公权力与以粮商为代表的上层社会势力时的无力感。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张骞之  宋家宁  张倩铭  
土地制度改革是当前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其关键点是农村集体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中央1号文件,连续10年聚焦"三农"问题,对其进行论述、阐释、布局,其中重要方面就是推进农村集体土地制度改革,足见这一问题的重要性。而集体土地问题又与整个土地制度改革的顶层设计相关联,其核心还是土地产权制度问题,具体说就是在现行法律制度框架下,如何正确理解土地公权力并科学运用的问题。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李名峰  曹阳  王春超  
研究目的:通过建立古典博弈模型,分析土地垂直管理制度改革过程中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利益博弈关系,为土地管理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提出政策建议。研究方法:古典博弈分析。研究结果:中国土地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分两步进行,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经过利益博弈、相互妥协的结果。为了减少改革的阻力,中央政府应该对地方政府因制度改革受损的利益进行补偿。研究结论:中央政府在推进土地垂直管理制度改革的同时,还应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进行土地管理制度的配套改革。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陈国富  田珺  
本文运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了2013年《公司法》的修改对公司债权人利益保护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民营企业、地方国有企业对于法律变动具有显著的敏感性,而民营企业的敏感性更高,对债权人利益的保障动机更强烈;曾经涉及过债务类诉讼的民营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对债权人保护的动机持续时间涵盖法律修改年份和实施年份,且随着法律修改的具体实施,债权人利益受到保护的增长效应更为显著。本文基于我国民营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中央国有企业等上市公司的数据,识别出法律影响公司融资的因果关系,并阐释了资本制度改革所带来的经济效应及作用机理,为法律作用于经济提供了新证据。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万艳丽  
20世纪20年代末,由于制度环境发生变化,中国银行主动借鉴外国的先进经验,在原有会计制度——《中国银行会计规则》(以下简称《规则》)基础上,制定了新的会计制度——《中国银行会计内规》(以下简称《内规》)。《内规》内容全面,适应性强,不仅为中国银行一直沿用,而且被其他银行所仿效。《内规》的制定和执行,既使中行的科学管理力度得到了加强,又推动了近代银行业会计制度的改革,其经验至今仍可为我们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石涛  
清末民初之后,四川货币制度日趋混乱,经济民生深受其害。为统一币制,刘湘曾于1934年初设立四川地方银行,发行地钞。但不到一年,地钞就因滥发而濒临崩溃。1935年,南京国民政府在实现了对四川的初步控制后,即对四川币制进行了整理和改革。通过收销以地钞为主的杂劣货币,结束了四川币制的长期紊乱局面,实现了币制统一。整理地钞,不仅是国民政府对四川政治经济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抗战前国民政府整理地方币制的一次颇为成功的案例,它为四川金融稳定、经济复苏,并成为抗战大后方奠定了基础,也使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实现了互利共赢的结果,为其他各省整理币制树立了典范。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王朝才  刘军民  
欧债危机是影响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头号风险,意大利深陷其中。追本溯源,高福利政策与人口老龄化相叠加不断推高社保支出,使政府财政不堪重负,并因此而债台高筑,金融危机导致的经济下滑则加剧了债务问题的发酵,并酿成债务危机。事实上,在意大利,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适应人口结构变化和削减过度福利的养老金制度改革就一直未有间断。本报告梳理了意大利养老金制度框架及其改革历程,分析了其养老金计付方法和财务运行模式改革的逻辑脉络,在总结教训启示与经验借鉴的基础上,探讨了未来养老金制度改革的出路。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徐东升  
作为买扑制下的利益主体,官府与承买者、中央与地方、各官司之间的关系,表现为共利和争利的关系。对官府而言,与承买者共利只是推行买扑制的基础,争取利益最大化才是最终目的,因而其争利活动难免失去理性,直至破坏了共利关系,影响到买扑制的正常进行,才有所收敛。官府买扑收益分配的每次变动都是官府内部争利的结果和新的起点。买扑制在宋朝长期而充满波折地实行,是各利益主体之间共利与争利关系此消彼长的结果。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翠艳  
在政治、教育、文化等多重历史酵素的复合作用下,燕京大学成为1928—1937年间北平女性写作的一个中心,涌现出以林培志、李素英、李满桂、谭超英、郭心晖等为代表的一批女性作家。燕京大学女作家群的聚结,首先是该校发达的女子教育和活跃的校园文化的产物,同时亦与学校借助课堂教学及师生人际网络传递的文学资源和写作经验密切相关。作为一个学院风格鲜明的作家群体,燕京大学女作家群揭示了五四女性文学尚来不及提出、20世纪30年代又被革命文学的时代潮流所遮蔽的女性常规性命题,同时也标志着女性学术传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确立与发展。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田正平  陈玉玲  
国民政府初期,围绕着限制文科类教育、注重实用科学的原则,对全国高等学校院系结构进行了调整,教育学院(系)被视为重要的整顿对象。通过"裁、并、停"等方式进行整顿后,全国高校教育学院(系)的在校生有所减少,但总的来看远未达到预期结果。其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国民政府的相关训令不但未能得到多数被整顿学校的认同,相反还遭到学校师生的强烈抵制;二是至1935年前后,国民政府"限制文科类教育"发展的政策发生了转变。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学强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927-1949年)我国大学与边疆社会基于人才培养而形成的地缘关系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但由于这一时期的特殊性,这种地缘关系经历了形成、深化及衰退三个阶段,呈现出"后发式"和"外嵌式"的边疆大学发展路径。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陈洪友  
20世纪30年代,河南手工卷烟业迅速发展,维持了贫民生计,满足了社会部分需求,繁荣了地方经济。但它的无序发展与机制卷烟业、政府发生严重的利益冲突,在机制卷烟企业家的呼吁下,国民政府制定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对河南等省的手工卷烟业加强监管。在实际执行中,各方又发生复杂的利益博弈,导致政府的决策难以取得实际效果。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蔡小慎  牟春雪  
地方政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一个权力和利益重新分配与调整的过程,它涉及到各级地方政府、中央政府、社会团体、企业和社会公众等5个核心利益相关主体。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社会团体、企业和社会公众在追求各自利益最大化而互相博弈的过程中受政治法律、经济基础、社会文化以及信息技术等制度环境因素的制约,影响着他们彼此合作和冲突时的态度和行动策略,最终影响行政审批改革制度变迁的进程与成效。通过营造合作环境、找准角色定位、参与协同治理、共享智能平台等策略的实施,可以迎合全面深化审批制度改革的路径诉求,有效避免各利益主体间的"冲突内耗"与"零和博弈",实现利益共赢。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焦建华  
为了增强中央财权和财力,南京国民政府在1927—1936年间先后三次对中央和地方财政收支系统进行改革,逐步确立了近代财政分税制度。分税制改革是加强中央财权与财力的需要,是地方自治发展的需要,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近代中国财政转型的需要。因此,分税制改革符合历史潮流,加强了中央财权,增强了中央财力,有助于中央政治集权和政权巩固,从全国范围而言财权集中仍需加强。但是,财政分权存在诸多失误,进而反噬集权努力,而且财政支出不当,削弱了统治合法性,中央集权也随之成为泡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