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381)
- 2023(19607)
- 2022(17057)
- 2021(15771)
- 2020(13571)
- 2019(31278)
- 2018(30959)
- 2017(60005)
- 2016(32696)
- 2015(36926)
- 2014(37158)
- 2013(36662)
- 2012(33827)
- 2011(30458)
- 2010(30894)
- 2009(28711)
- 2008(28179)
- 2007(25091)
- 2006(21982)
- 2005(19464)
- 学科
- 济(146597)
- 经济(146448)
- 管理(95415)
- 业(88518)
- 企(73735)
- 企业(73735)
- 方法(64662)
- 数学(56748)
- 数学方法(55883)
- 财(36372)
- 农(35434)
- 中国(34378)
- 学(31293)
- 地方(30700)
- 业经(29741)
- 制(24093)
- 农业(23948)
- 贸(23359)
- 贸易(23348)
- 理论(23136)
- 易(22551)
- 务(22343)
- 财务(22249)
- 财务管理(22198)
- 企业财务(21053)
- 和(21007)
- 环境(20391)
- 技术(19618)
- 融(19063)
- 金融(19059)
- 机构
- 大学(472957)
- 学院(472404)
- 济(192880)
- 经济(188706)
- 管理(184187)
- 理学(159851)
- 研究(158889)
- 理学院(157996)
- 管理学(154769)
- 管理学院(153899)
- 中国(116542)
- 京(100029)
- 科学(99686)
- 财(88119)
- 所(81218)
- 农(77333)
- 研究所(73980)
- 中心(71536)
- 业大(70931)
- 财经(70411)
- 江(69400)
- 经(63822)
- 北京(63171)
- 范(61467)
- 师范(60857)
- 农业(60625)
- 经济学(58497)
- 院(57620)
- 州(56129)
- 经济学院(52527)
- 基金
- 项目(319422)
- 科学(250058)
- 基金(230900)
- 研究(229554)
- 家(201997)
- 国家(200340)
- 科学基金(171626)
- 社会(143580)
- 社会科(136023)
- 社会科学(135982)
- 省(125409)
- 基金项目(121802)
- 自然(113209)
- 自然科(110582)
- 自然科学(110554)
- 自然科学基金(108541)
- 教育(106739)
- 划(105455)
- 资助(97001)
- 编号(93594)
- 成果(75909)
- 重点(71854)
- 部(69904)
- 发(67914)
- 创(65495)
- 课题(64808)
- 科研(61461)
- 创新(61180)
- 教育部(59705)
- 大学(59499)
- 期刊
- 济(211919)
- 经济(211919)
- 研究(136012)
- 中国(86245)
- 学报(76365)
- 财(69425)
- 科学(69173)
- 农(68983)
- 管理(67226)
- 大学(57389)
- 学学(54406)
- 教育(49517)
- 农业(47157)
- 技术(43546)
- 融(37263)
- 金融(37263)
- 经济研究(34827)
- 财经(34632)
- 业经(32954)
- 经(29668)
- 问题(27234)
- 统计(25003)
- 技术经济(24660)
- 业(24502)
- 图书(23911)
- 策(22460)
- 版(22189)
- 科技(21556)
- 理论(21374)
- 商业(20961)
共检索到6882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薛艳
本文在两部门生产函数的理论框架下,采用2000—2013年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构造半参数混合模型,对政府公共投资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论表明:从整体上看,尽管政府部门对非政府部门产出的作用是负向的,但是政府部门要素投入的边际产出高于非政府部门,因此整体上公共投资对经济增长有积极的正向作用。从各省情况来看,北京、河北、黑龙江、华东区除江西外、广东、新疆等地区政府公共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是负向的,而内蒙古、东北、中南、西南和西北区域公共投资对经济增长则表现为明显的拉动作用。据此提出东部等经济较发达区域要提高政府公共投资的质量,优化公共投资的结构,中部和西部地区要扩大政府公共投资的规模的...
关键词:
政府公共投资 经济增长 半参数混合模型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颜双波
本文从经济增长极理论的视角出发,在严格假设条件和放宽假设条件下构建数学模型,通过求解和分析,认为中央政府在确定各省的投资配额或各省政府在确定各地区的投资配额时,采取经济增长极模式有重点、有侧重地投资比采取均匀投资模式不分重点、均匀分配地投资的经济增长效果会更加明显;但是投向增长极的投资配额存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对增长极的资本存量应该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随着增长极所获得的新增投资的增加,在对增长极的开发效果越来越显著的同时,极化效应程度会逐步加深,使得腹地与增长极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拉得越来越大,在确定各地区的
关键词:
政府投资 区域经济 经济增长 增长质量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晓嘉
文章采用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1995~2008年的面板数据,构建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考察了地方政府公共投资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表明,1995年以来我国地方政府公共投资总体上推动了区域经济增长,但不同公共投资项目的拉动效应在区域间存在着较大差异。
关键词:
公共投资 区域经济 动态面板数据模型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段景辉 陈建宝
本文利用1990~2010年的省际面板数据构建了非参数面板数据模型,刻画了政府消费、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动态演进趋势,并得出相关结论。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宏
改革开放后,地方政府转变为独立的经济利益主体,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动力源之一。以中部地区为分析样本,运用双固定效应模型,实证研究了地方政府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994年的财政分税制改革后,中部六省的地方政府投资有力的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增长,但是这种效应并不明显,这与政府投资的投资价值取向和标准有关。针对这一分析提出了优化地方政府投资行为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刘洪 金林
本文以Ram的两部门生产函数为理论框架,利用中国1953~2010年的数据,使用半参数模型研究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实证结果显示:1953~2010年,中国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的外部作用,政府部门的要素生产率高于非政府部门的要素生产率,最终使得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具有较强正向总作用。1978~2010年,中国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具有负向外部作用,但政府部门的要素生产率仍高于非政府部门的要素生产率,使得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的正向总作用,但这个正向总作用在统计上不是显著的。
关键词:
财政支出 经济增长 政府大小 半参数模型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马雪彬 魏鑫
本文将中国划分为东、中、西三个区域,构造门槛回归实证检验模型,采用1997—2011年的数据,验证了各地区政府公共投资存在门槛效应及Armey曲线关系。研究指出,东、中、西部最佳公共投资规模应分别为各地区GDP的13.974%、21.557%、32.666%,政府公共投资的规模超过最佳公共投资规模时会对经济增长产生负效应。整体而言,东部地区政府公共投资过剩,而中西部地区却存在投资不足。因此,东部地区需要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合理利用资金,避免基础设施的重复建设;中部地区应适度扩大其公共投资规模,控制公共投资规模不超过门槛值,同时也应注重资金的合理配置,提高投资的效益;西部地区需要大幅扩大其公共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锐
产业集聚是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本文通过对2004-2015年我国31个省份研究发现,产业集聚对中部和西部区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东部区域产业集聚效应已经产生负面影响,抑制了经济增长。本文建议应根据不同的区域采用不同的产业聚集战略,从而更好地促进经济增长。
关键词:
产业集聚 经济增长 地区差异化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陈高 王朝才
本文基于中国1990~2012年省际数据,采用线性混合模型,运用Ram的两部门生产函数,研究中国地方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实证结果显示:中国所有地区的地方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的外部作用,所有地区的政府部门要素生产率高于非政府部门。通过实证分析还发现,不同地区的地方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存在着差异。因此,在满足公共服务需要的基础上,地方政府应该根据本地区特点采取差异化的财政支出政策,提高财政支出的效率,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
关键词:
地方财政支出 经济增长 线性混合模型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潘越 杜小敏
本文利用非参数可加模型,实证研究了劳动力跨区域流动对我国东部沿海和中西部地区工业化进程与经济增长的线性和非线性影响。结果发现,劳动力流动对不同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方向与影响强度存在着显著差异:大量从中西部流入到东部的劳动力显著地促进了东部地区的工业化进程和经济增长,而中西部地区的劳动力流出对区域经济的影响表现为显著的"倒U"形非线性关系。劳动力在区域间的不均衡流动在客观上扩大了我国区域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程度。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叶阿忠 郑万吉
从理论上总结出经济增长、FDI及环境污染两两交互影响的研究体系,通过构建半参数空间面板VAR模型及时空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了三者之间的冲击在时空上的传导过程。研究发现:经济大省如北京的经济增长发生冲击会对周边地区的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产生微弱但持久的正效应,同时对FDI也存在正向影响;FDI大省如江苏的FDI增长在3期内会拖累自身经济增长,长期则表现出对经济持久的拉动作用,但同时也会增大周边及自身环境污染;河北的环境污染分别在4期与3期内对经济增长与FDI有促进作用,但长期内则会抑制经济与FDI的增长。此外,还结合模型半参数部分探讨了在财政分权制度下,经济增长、FDI与环境污染的协同发展机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付英姿 陈异 戴琳
纵向数据广泛存在于生物医学、遗传学、经济学以及社会管理等多个研究领域,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是分析上述数据的有效工具。文章提出了一类含有不可忽略缺失数据的半参数广义线性混合效应模型,考虑了该模型的贝叶斯分析及模型选择问题,通过一AIDS研究的实际数据说明方法的应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薛艳
文章在计算碳排放量的基础上,利用2000年-2012年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构造半参数混合模型,对影响碳排放的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GDP、人口总量、城市化水平、对外贸易与碳排放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第二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与碳排放量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随着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的增加,刚开始碳排放量的波动不大,随后出现明显快速的增长趋势,慢慢增长的边际作用下降。煤炭消费的增加会导致碳排放量的快速增长,到该值超过90%之后出现拐点。最后通过将半参数混合模型与其他模型进行比较,得出在充分考虑变量间非线性关系的条件下,半参数混合模型的拟合效果是最优的。
关键词:
碳排放 影响因素 半参数混合模型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史淑桃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因为缺乏利益基础和独立的权力,地方政府也就缺乏制度创新和发展经济的内在动力。在经济体制改革初期,地方政府是制度的供给者和需求者,从而推动制度创新和经济增长。在当前转轨时期,地方政府扮演了上级政府的下级执行机关与区域经济的组织者、经济管理主体与经济利益主体的双重角色。其双重角色的困惑,造成了经济行为的扭曲。
关键词:
地方政府 区域经济 经济增长 制度背景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杜两省 胡海洋
本文基于1999-2016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联立方程模型对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进行了计量检验,进而分析了不同地区产生不同互动效应的原因。结果表明: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相互促进的良好互动只在东部地区出现,而中西部及东北地区这种良性互动都没显现。因此,总体来看,科技创新对我国总体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并不理想。为实现科技创新与各地区经济增长的良好互动,欠发达地区在选择地区主导产业和创新领域时不应急于追赶发达地区,而应基于自身优势合理选择发展路径,并积极补足短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