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09)
2023(9049)
2022(7430)
2021(6701)
2020(5706)
2019(12592)
2018(12345)
2017(23822)
2016(13186)
2015(14646)
2014(15006)
2013(14649)
2012(14244)
2011(12882)
2010(13520)
2009(12831)
2008(12732)
2007(11969)
2006(10945)
2005(10400)
作者
(39720)
(33134)
(33070)
(31977)
(21468)
(16031)
(14978)
(12735)
(12535)
(12195)
(11666)
(11117)
(10865)
(10859)
(10802)
(10320)
(9826)
(9711)
(9531)
(9424)
(8704)
(8152)
(8143)
(7711)
(7610)
(7467)
(7458)
(7337)
(6959)
(6614)
学科
(74549)
经济(74468)
管理(38737)
(33057)
(26121)
企业(26121)
方法(24012)
数学(20707)
数学方法(20419)
地方(19219)
中国(17702)
(16642)
(16163)
(15606)
业经(13787)
(13532)
地方经济(12998)
农业(10877)
(10589)
银行(10569)
(10449)
金融(10449)
(10138)
(10068)
理论(9407)
(8877)
贸易(8867)
环境(8710)
(8666)
(8493)
机构
大学(196814)
学院(195024)
(89084)
经济(87210)
研究(73607)
管理(67704)
中国(56841)
理学(56489)
理学院(55781)
管理学(54762)
管理学院(54371)
(44259)
科学(43169)
(42007)
(38254)
研究所(34061)
财经(33629)
中心(33373)
(32623)
(32533)
(30377)
经济学(29268)
北京(26820)
(26070)
业大(26025)
经济学院(25918)
(25906)
师范(25624)
(25289)
农业(25233)
基金
项目(118178)
科学(92498)
基金(86451)
研究(85191)
(75873)
国家(75266)
科学基金(63290)
社会(56423)
社会科(53498)
社会科学(53483)
(44791)
基金项目(43816)
自然(39001)
教育(38713)
自然科(38124)
自然科学(38112)
(37576)
自然科学基金(37442)
资助(36719)
编号(32300)
成果(28538)
重点(27023)
(26500)
(26175)
国家社会(24382)
(23988)
课题(23937)
(23164)
教育部(22786)
科研(22144)
期刊
(111548)
经济(111548)
研究(67807)
中国(43383)
(36252)
学报(32961)
(30665)
科学(28658)
管理(28378)
大学(25220)
学学(23716)
(22291)
金融(22291)
教育(21073)
农业(20008)
经济研究(19038)
财经(18643)
技术(17247)
(16270)
业经(14390)
问题(14054)
(11264)
技术经济(11181)
统计(10705)
世界(10067)
(9973)
国际(9702)
(9681)
(9188)
图书(9062)
共检索到3230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刘邦驰  刘家新  
政府储蓄在经济增长中是必不可少的。政府储蓄既可以提升国民储蓄水平,同时又为政府投资提供资金上的支持。如果说促进经济的长期增长是政府的一项重要经济政策目标,那么,这一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政府储蓄的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爱君  范巧  
政府干预与市场作用两者之间的权衡与选择是当前中国经济政策的焦点。本文将对1978-2001年以来的GDP增长率和它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进而通过计量经济学模型检验得出政府支出和政府储蓄增长对GDP增长率将几乎不存在直接贡献,而论证政府职能转变的方向及构建以市场为主体的市场治理结构。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宪法  
储蓄与投资是宏观经济中的两个重要变量,它们的变化及均衡关系直接决定着经济增长速度和国民收入水平。近年来,我国总储蓄一直以较快的速度上升,1989年,储蓄总额已占GDP的36%,这个比例仅次于韩国而高于日本。世界银行的一项分析表明,增长率与储蓄率之间有很密切的关系。例如韩国,增长率的变化可以解释大部分储蓄率的变动。但我国的情况却并非如此。十多年来,储蓄率和增长率往往呈反方向变化。尤其1989年以来,储蓄率上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家新  
政府储蓄是一定时期政府的财政收入减消费性财政支出后的结余。政府储蓄的形成及其规模 ,不仅取决于一定时期政府财政收入的状况 ,也取决于财政支出的结构安排。基于这一认识 ,本文分别从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两方面对政府储蓄形成过程中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刘保军  李三秀  
非正常增长的居民储蓄给政府带来的压力及风险刘保军李三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现象是居民储蓄高速增长。高速增长的居民储蓄增强了群众对改革的信心,赢得了群众对改革的支持,使经济体制改革能够平稳进行。同时巨额储蓄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改变...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王弟海  龚六堂  
本文主要在一个持续增长的经济中讨论了长期消费率和储蓄率的决定问题。论文首先在一个离散的Ramsey模型中,严格论证了增长经济中消费函数的形式和长期储蓄率的决定问题。然后在此基础,估算了中国和美国等国的储蓄率,得到了同各国实际储蓄率非常接近的估计值。最后,论文通过国别比较分析,讨论了导致中国现阶段储蓄率过高的原因,并对未来储蓄率的变化作了预测和分析。论文的结论是,导致中国目前高储蓄率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国高经济增长率、高资本产出弹性、高主观贴现率(高资本回报率)以及短视性预期存在。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杨涛  
高储蓄率支撑了中国的投资增长,但也引起了经济的内外失衡。中国政府储蓄近年来对总储蓄的贡献度不断增加,适度控制政府储蓄增长,是提高最终消费、解决当前经济失衡矛盾的重要措施。本文按照不同口径对中国政府储蓄的历史与现实状况进行考察,并且在资金流量表基础上对政府储蓄的结构进行了深入探讨与比较分析。在明确政府储蓄的影响因素之后,提出了应对的重点与对策。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陈享光  
流行的消费和储蓄理论把消费和储蓄的决定因素仅仅归结为收入,然而,无论是绝对收入决定论,还是相对收入决定论和持久收入决定论,都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那就是消费同时还是劳动力的再生产。由于没有考虑劳动力再生产,把消费、储蓄的决定看作与生产、再生产无关的事情,就会使这些理论对现实的解释力被低估。与西方经济学不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消费是社会再生产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消费同时也是劳动力的再生产,因此,不能脱离劳动力的生产、再生产来说明消费和储蓄的决定。本文从政治经济学的视角考察居民消费和储蓄与劳动力再生产之间的关系,对居民消费储蓄的决定和变动规律做出新的解释,并结合我国实际,分析劳动力再生产费用的过快增长造成的居民消费储蓄行为的扭曲,探讨消除这种扭曲、合理引导消费和储蓄的政策选择。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刘家新  
政府储蓄规模的变动往往会引起其他宏观经济变量的相应变化 ,这种变化的结果 ,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一国的经济增长。本文通过对政府储蓄规模变动的宏观经济效应考察 ,以揭示出政府储蓄对于一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方先明 ,孙镟 ,熊鹏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金全,郭整风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十分关注储蓄率与GDP增长率之间的相关关系,认为在较低人均资本水平下,较高的储蓄率有利于促进经济快速增长。我们利用Granger影响关系检验发现,在我国现阶段不存在储蓄率对于经济增长的显著正向影响,但存在实际GDP水平值对储蓄增量的显著反向影响。因此,较高的收入增长是储蓄提高的主要原因,消费需求不足和投资需求平稳导致了储蓄率对实际GDP增长率的正向影响减弱。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王爱俭  张惠  
我国居民储蓄增长对经济运行的影响王爱俭张惠近年来,我国居民储蓄的增长速度和规模,不仅是我国经济发展史上从未有过的,即使从世界范围来看,也是十分罕见的。1991年底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9110亿,1993年为14764亿,1995年为29664亿,199...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帮俊,周勇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刘晴辉  
在一个世代交叠的内生经济增长框架内分析了财产险和人身险促进经济增长的机制。研究发现,保险中介在跨时平滑行为主体面临的生产率风险和疾病风险冲击的同时,减少了行为人的流动性资产持有,提高了行为人的非流动性资产投资。在行为人的储蓄由流动性资产和非流动性资产构成的情况下,保险发展产生储蓄结构效应,而储蓄结构效应导致的非流动性资产投资的相对增加促进了资本和知识的积累,进而形成内生经济增长。基于中国数据的实证检验支持了这一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