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246)
2023(9493)
2022(7164)
2021(6324)
2020(4900)
2019(10370)
2018(9817)
2017(18142)
2016(9577)
2015(10209)
2014(9695)
2013(9393)
2012(8613)
2011(7437)
2010(7539)
2009(6995)
2008(6994)
2007(6398)
2006(5377)
2005(4631)
作者
(24815)
(20703)
(20388)
(19368)
(12931)
(9604)
(9244)
(7900)
(7609)
(7178)
(6867)
(6852)
(6475)
(6440)
(6277)
(6276)
(6132)
(5826)
(5813)
(5726)
(5006)
(4866)
(4718)
(4702)
(4656)
(4497)
(4451)
(4403)
(4153)
(4003)
学科
(41219)
经济(41191)
管理(40945)
(34971)
(31515)
企业(31515)
(24976)
技术(14729)
财政(14078)
业经(13899)
地方(13532)
中国(13350)
方法(12104)
技术管理(11687)
(11606)
产业(10438)
(10278)
财务(10274)
财务管理(10224)
数学(10080)
数学方法(10005)
企业财务(9804)
(9544)
(9149)
信息(9103)
总论(8693)
信息产业(8586)
地方经济(7714)
(7407)
银行(7401)
机构
学院(128340)
大学(127064)
(54483)
经济(53472)
管理(53271)
理学(46124)
理学院(45643)
管理学(45184)
管理学院(44896)
研究(40955)
(35099)
中国(31835)
(25368)
科学(23336)
财经(23332)
(21156)
(20181)
中心(19105)
(18914)
经济学(17282)
财经大学(17023)
研究所(16576)
(16261)
师范(16156)
(15764)
北京(15598)
经济学院(15593)
(15511)
商学(14811)
商学院(14638)
基金
项目(88897)
科学(72892)
研究(69600)
基金(65087)
(55341)
国家(54875)
科学基金(49258)
社会(47504)
社会科(45324)
社会科学(45315)
(36393)
基金项目(34233)
教育(30525)
(29096)
自然(28461)
自然科(27876)
自然科学(27871)
编号(27489)
自然科学基金(27380)
(25431)
资助(23346)
创新(22662)
成果(22402)
国家社会(20745)
(20050)
重点(19938)
课题(19074)
(18835)
(18833)
项目编号(17916)
期刊
(61240)
经济(61240)
研究(41981)
(32305)
中国(29808)
管理(21622)
科学(15048)
教育(14860)
学报(14758)
大学(12035)
财经(11833)
(11438)
金融(11438)
技术(11348)
(11166)
经济研究(11161)
学学(11092)
(10217)
业经(9522)
科技(8667)
(8267)
财政(8267)
会计(8120)
财会(7696)
农业(7577)
图书(7427)
技术经济(7287)
问题(6920)
(6634)
(6556)
共检索到1991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蒋永彩  
文章基于2013—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将区域数字创新分为创新效果与创新效率两大维度,研究政府偏好、财政分权对区域数字创新的影响。结果显示:政府偏好能够显著提升区域数字创新效果,但对区域数字创新效率的激励作用并不显著;财政分权在政府偏好与区域数字创新之间具有正向调节作用。空间效应检验下,政府偏好对本区域及周边区域数字创新效果产生积极影响,但仅对本区域数字创新效率起到促进作用。而在财政分权调节下,政府偏好对区域数字创新效果与效率的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均有明显提升。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政  杨思莹  
财政分权作为调整中央与地方财政权力关系的一种制度安排,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财政资源配置的方式、效率与水平。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基于2003~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通过逐步回归方法和面板联立方程,实证分析了财政分权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财政分权促进了区域创新效率提升,但也会抑制政府创新偏好,导致区域创新系统中政府"有形之手"的作用发挥不够,引起创新效率损失;就综合作用效果而言,财政分权仍能够提升区域创新效率。分地区考察发现,财政分权对区域创新的影响与政府创新偏好的遮掩效应均存在区域差异。从综合作用来看,在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财政分权能够提升区域创新效率;但在中部地区,财政分权对创新效率的影响不显著。就作用机制而言,在东部地区,财政分权在提升区域创新效率的同时,也会抑制地方政府创新偏好,导致创新效率损失;而在西部地区,控制政府创新偏好的内生性问题后发现,财政分权会降低政府对区域创新活动的过度干预,间接提升区域创新效率。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恩极  李群  
针对中国地方政府和企业创新动力不足问题,文章在中国式分权框架下,通过建立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企业的三层博弈,对财政分权如何影响地方政府偏好,进而作用于企业创新活动的传导机制进行了理论解释。进一步地,利用2007—2018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和城市数据进行了计量检验。研究发现:(1)财政分权会显著影响地方政府偏好的形成,且收支分权对地方政府投资性偏好具有非对称影响。财政收入分权会使地方政府的投资性偏好下降,而在财政支出分权下,地方政府行为会出现短期倾向,更偏好经济效益明显的短期投资。(2)地方政府投资性偏好会抑制企业创新,且这种抑制效应在国有企业、有关联企业和市场化水平较低地区的企业中更加明显。(3)官员绩效考核指标的变化对分权影响地方政府偏好具有调节作用,官员绩效考核变革强化了财政收入分权对地方政府投资性偏好的抑制作用,弱化了财政支出分权对地方政府投资性偏好的促进作用。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杨志安   刘子硕   陈敏慧  
财政分权是我国财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不仅影响地方政府的支出偏好,而且会对区域生态环境质量产生深刻影响。文章基于31个省份2009—2021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财政分权对地区环境治理的影响效应并深入探讨政府创新偏好在二者关系中的相关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一是在经济与环境的双重考核下,财政分权对环境治理起到积极促进作用。二是财政分权使地方政府具有创新偏好,政府创新偏好在财政分权与环境治理之间起中介作用和正向调节效应。三是财政分权对环境治理的影响效应存在时间和区域异质性。一方面,财政分权对环境污染的影响逐步由过去的促进效应转为阻碍作用;另一方面,财政分权的环境治理效应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更加显著。为进一步发挥财政分权的环境治理效应,研究认为中央政府应进一步优化对地方政府的多元政绩考核体系,持续优化当前的财政分权体制和完善地方政府有关财政科技支出的绩效评价体系。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郑威  陆远权  
通过整理中国256个地级城市层面2004—2018年的发明专利、绿色技术专利和产学研结合专利等专利数据,从政府创新偏好视角考察财政压力对城市创新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财政压力会抑制城市创新质量的提升,在经过内生性处理以及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财政压力对城市实质创新与绿色创新的抑制效应要强于协同创新,相较于沿海城市与发达城市,财政压力对内陆城市与欠发达城市创新质量的抑制效应更强。机制检验发现,财政压力会通过抑制政府创新偏好进而阻碍城市创新质量提升。进一步研究发现,财政压力对城市创新质量的抑制效应具有边际递增的非线性特征,在考虑政府创新偏好的调节作用后,财政压力对城市创新质量的抑制效应会逐渐减弱。以上研究结论为城市创新质量提升提供了来自财政压力与政府创新偏好的新解释与新证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薛阳  薛冲  冯银虎  胡丽娜  
文章运用2015—2018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研究了财政分权、地方政府债务与区域创新之间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财政分权对区域创新的影响显著为负,即财政分权不利于促进区域创新。中介效应检验发现,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债务的影响为负,地方政府债务对区域创新的影响为正,“财政分权-地方政府债务-区域创新”中介路径有效。亦即财政分权会抑制地方政府债务,而地方政府债务的适度扩大有助于促进区域创新。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丁菊红  邓可斌  
转型经济中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偏好上的差异会深刻影响财政分权程度,同时改变着地方政府的激励结构,从而对公共品供给带来不同效果。本文在Besley模型的基础上,深入考察了这种偏好差异的形成过程,建立了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动态博弈模型,解释了中国分权改革进程及最优分权程度的决定问题。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郑军  伍安琪  
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基于31省2009至2019年的面板数据,通过动态面板GMM模型,研究了财政分权、地方政府偏好对农村养老服务供给水平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表明:财政分权对农村养老服务供给存在抑制作用。财政收入分权水平越高,受异化GDP激励、预算软约束、地方支出缺乏有效监督等因素的影响,地方政府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挤压农村养老服务供给的财政投入。财政支出分权水平越高,在我国事权与财权不匹配的财政体制下,地方政府收支不平衡,自主支出受限,难以顾及农村养老服务供给,从而导致农村养老服务供给水平下降,供给不充分。地方政府福利性财政支出偏好对农村养老服务供给水平的提高有明显地促进作用,且中央政府通过转移支付可以显著提升这种促进作用的效果。因此,中央政府应通过适当调整我国财政分权结构、完善公共服务评级制度、上解事权下放财权,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和设置养老服务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等手段,提高地方政府自主收入,降低支出压力;通过激励和约束地方政府行为,促进我国财政分权对改善农村养老服务供给正向作用的发挥。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永亮  赵德余  辛广海  
本文以分权改革为分析框架,认为财政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的短期行为助长了地方政府的"灰色"权力,主要通过地方政府支出规模偏好(流动性创造)、支出本土偏好(市场分割)与支出结构偏好等因素表现出来,此类因素影响经济增长的绩效;从实证角度来看,财政分权在无外部性条件下具有积极正面的经济增长收益,引入政府支出三大特征变量后的进一步考察显示政府支出规模扩张(流动性创造)和支出结构偏好促进了经济增长,支出的本土偏好则具有负面效应;总体来看,财政分权导致地方政府追求短期经济增长目标,而忽视长期社会福利目标(如环境的改善、收入公平等),这需要第二阶段政府治理模式的改革和分权体制的重新设计,从而走向"和谐"发展之路...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秦海波  肖鸿波  乌静  张秀峰  
文章基于2005—2018年中国116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DID)分析和检验了自创区政策试点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及政策效果的异质性,并引入政府创新偏好作为中介变量,解构自创区政策试点对区域创新能力的传导机制路径。研究发现:自创区政策试点显著促进了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政府创新偏好则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中介作用;与东部地区相比,自创区政策试点对西部地区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相对较强,而对中部地区的影响不显著;专利类别比较发现,自创区政策试点对发明专利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自创区政策试点的建设会对邻近城市的创新能力产生虹吸效应。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程广斌  侯林岐  
使用2005-2017年中国267个地级市数据,实证分析财政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不同竞争模式对区域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财政分权能够显著促进区域技术创新水平提高,相比于"围绕增长而竞争",地方政府"围绕创新而竞争"的竞争模式更能够发挥财政分权对区域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地方政府竞争模式对区域技术创新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和规模异质性,相比于中西部城市,东部城市"围绕创新而竞争"能够更好地发挥财政分权对技术创新水平的促进作用,相比于Ⅰ型和Ⅱ型大城市,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财政分权更能够显著促进区域技术创新水平提升;创新平台建设、创新要素投人和创新制度环境可能是地方政府影响区域技术创新的作用渠道,即区域技术创新的提高需要依靠地方政府来调动企业研发积极性以及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和市场化制度环境。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张宽  黄凌云  
本文基于中国地方政府不同程度上参与区域创新系统建设的事实特征,以城市作为考察单元,并使用包含专利价值的创新指数反映区域创新能力,在因果分析框架下从财政投入强度和财政支出结构的双重视角系统评估政府创新偏好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效果。研究发现:在中国情境下,政府创新偏好与区域创新能力之间表现出稳健的正向关系,这种正向影响在因果分析框架下仍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就政府创新偏好对区域创新能力的作用效果而言,东部和中部区域作用效果比西部区域更为明显;大城市作用效果比中小城市水平略低。随着区域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政府创新偏好对增强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不断凸显。最后,本文还证实扩大对外开放水平、促进人力资本积累以及改善制度环境有助于充分释放政府创新偏好的技术创新效应。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韧   宋爽爽   段义诚  
国内地方政府的环保支出偏好受制于特殊的财政分权架构,并会受到上级引导、同级竞争、本级财力等多重因素的制约,现有研究较少对财政分权架构下的地方政府的多维效用函数及由此引致的环保支出偏好特征展开讨论。为此,结合理论模型推导及涵盖2012—2019年247个地级市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对财政分权架构下的地方政府环保支出的多元驱动机制作出诊断,结果发现:上级政策引导会激励地方政府的环保支出意愿,同级经济竞争和自身财力约束则会对其环保支出力度形成制约;多维约束间存在明显的交互效应,同级经济竞争与上级政策引导对地方政府的环保支出偏好存在显著反向对冲效应,而本级财力约束则会影响地方政府在上级引导与同级竞争压力间的权衡;本级财力约束会透过向上的财政依赖和内部财政支出腾挪两种不同的传导机制影响地方政府的环保支出偏好。因此,应构建兼容地方政府多维目标的综合方案,打造“考核-竞争”的动态协同机制,设计适应地方财力约束的差异化路径,以有效解决地方政府环保支出激励问题。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京晓  张庆昌  王向  
1994年,中国政府通过分税制对财政分权制度进行了重大调整,改变了地方政府的行为约束和激励,我们观察到地方政府出现偏好投资的现象。为此,通过构建数理模型并提出两个假说,然后使用28个省份1994~2008年间的面板数据对财政分权与投资偏好的地方政府行为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中央政府对地方官员任职控制力越强,地方官员的投资偏好就越大;在保持财政事权不变条件下,地方政府在财政分权中所占份额越小,其发展经济和增加投资的偏好也越大。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后小仙  陈琪  郑田丹  
已有研究多静态分析中国式财政分权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强调地方政府因分权激励而推动地区经济增长,同时由于普遍存在投资性偏好,进而忽视地区环境质量的改善。通过考察地方政府偏好与中央政府考核、激励机制调整呈现的动态特征,基于地方政府偏好权变的视角对财政分权与环境质量关系进行了再检验。研究发现: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倾向具有很强的影响效应,财政分权程度较低时,地方政府倾向于投资性支出,而随着财政分权程度的提高,地方政府投资性偏好会减弱;地方政府偏好与地区环境质量存在显著相关关系,随着地方政府投资性偏好的减弱,地方政府改善环境的意愿会增强,相应投入也会增加,地区环境质量能够得到有效改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