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51)
- 2023(13841)
- 2022(12108)
- 2021(11331)
- 2020(9597)
- 2019(22131)
- 2018(22173)
- 2017(42705)
- 2016(23525)
- 2015(26285)
- 2014(26622)
- 2013(26104)
- 2012(23948)
- 2011(21376)
- 2010(21367)
- 2009(19554)
- 2008(18979)
- 2007(16651)
- 2006(14551)
- 2005(12717)
- 学科
- 济(86868)
- 经济(86758)
- 管理(69718)
- 业(64278)
- 企(52709)
- 企业(52709)
- 方法(40793)
- 数学(34850)
- 数学方法(34391)
- 财(25447)
- 中国(23273)
- 农(22969)
- 学(22453)
- 业经(19885)
- 地方(18213)
- 制(18124)
- 理论(16633)
- 务(15526)
- 财务(15447)
- 财务管理(15413)
- 农业(15212)
- 和(14963)
- 技术(14737)
- 企业财务(14677)
- 贸(14652)
- 贸易(14646)
- 易(14208)
- 环境(14184)
- 银(14015)
- 银行(13964)
- 机构
- 大学(329523)
- 学院(326162)
- 管理(130680)
- 济(121425)
- 经济(118382)
- 理学(112738)
- 理学院(111448)
- 研究(109699)
- 管理学(109502)
- 管理学院(108878)
- 中国(80261)
- 科学(71384)
- 京(71280)
- 财(58467)
- 农(55930)
- 所(55862)
- 业大(51522)
- 研究所(51102)
- 中心(50046)
- 江(47907)
- 财经(46308)
- 北京(44815)
- 农业(43981)
- 范(43802)
- 师范(43323)
- 经(42135)
- 院(40394)
- 州(39427)
- 技术(36186)
- 经济学(34942)
- 基金
- 项目(228369)
- 科学(177928)
- 研究(165198)
- 基金(163960)
- 家(144147)
- 国家(142952)
- 科学基金(121761)
- 社会(101352)
- 社会科(95860)
- 社会科学(95830)
- 省(89951)
- 基金项目(87231)
- 自然(80679)
- 自然科(78801)
- 自然科学(78776)
- 自然科学基金(77348)
- 划(75918)
- 教育(75494)
- 编号(67959)
- 资助(67702)
- 成果(56203)
- 重点(50840)
- 部(49503)
- 发(47726)
- 创(46851)
- 课题(46774)
- 科研(43881)
- 创新(43710)
- 项目编号(42651)
- 计划(42093)
- 期刊
- 济(130950)
- 经济(130950)
- 研究(92697)
- 中国(64263)
- 学报(57483)
- 科学(49706)
- 农(49417)
- 管理(46037)
- 财(45226)
- 大学(42034)
- 学学(39132)
- 教育(38512)
- 农业(34276)
- 技术(27951)
- 融(25389)
- 金融(25389)
- 图书(24072)
- 财经(21802)
- 业经(21454)
- 经济研究(20689)
- 经(18536)
- 业(17836)
- 问题(16710)
- 理论(16694)
- 科技(16632)
- 书馆(16272)
- 图书馆(16272)
- 情报(15823)
- 版(15755)
- 实践(15540)
共检索到4748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董宇 安小米
[目的 /意义]当前,建立评价常态化机制已成为各级政府提高其信息服务水平的一种有效管理策略,但当今社会所呈现出的复杂性、多样性、发展性却不断对现有评价体系的应用效果产生冲击,这就迫切需要人们对评价体系的可持续性展开相关研究。[方法 /过程]创建一种评价体系的可持续性模型(S-PPF模型),该模型在理论层面体现了评价指标集合的差异性、评价目标的关联性以及基于过去、现在、将来划分原则的发展性,并通过提出评价连续体概念以及相关实用性原则实现了在应用层面的可操作性。[结果/结论]研究发现,S-PPF模型能同时解决评价体系的针对性、关联性和时效性等难题,是一种有效的评价体系可持续性解决方案。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孙天晴 郑一 王昊 吴晓磊
为明确城市能源系统状况,需对城市能源体系进行全面而细致的了解,本文在全面分析城市能源系统的基础上,建立了城市能源系统能源流动图,并对其进行简化建立适合建模的简化模型。进而对城市能源系统进行研究,归纳出城市能源系统的影响指标。然后利用层次分析法筛选出其中对评价对象辨别能力较强的关键因素,结合相应环境因素,建立了能够全面反映城市能源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本文首次将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引入到能源评价体系权重确定中来,建立了多级城市能源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模糊综合评价模型。通过对北京市2000-2007年相关能源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所建评价体系能够根据优化权重结果找出评价对象问题所在,加大评价对象...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杜延军
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各国普遍采取的经济发展战略。可持续性消费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机制,而人类的消费需求越来越大,严重地破坏了生态环境。因此,只有充分遏制人类的不当消费,走可持续性消费之路,科学且合理地消费,才能够保护环境,逐步消除生态危机。文章阐释了可持续性消费的内涵,确定了评价可持续性消费水平指标体系的原则,从经济、社会、资源、生态环境四个方面,分四个层次65个初级指标建立了评价和监测我国可持续性消费水平的指标体系,进而建立了可持续性消费的综合评价模型。
关键词:
可持续性消费 指标体系 综合评价模型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袁艳文 赵立欣 姚宗路
现代生物能源技术的出现和发展,给人类解决能源问题提供了新的、可持续的绿色途径,但发展生物能源对于粮食安全来说风险与机遇并存,对于如何在发展生物能源的同时,兼顾粮食安全,FAO一直致力于研究推广生物能源与粮食安全方面的评价方法与体系。本文通过对FAO开发的综合粮食能源系统分析框架的研究,介绍了综合粮食能源系统分析框架的内容和评价指标体系,针对具体的综合粮食能源系统(IFES)进行可持续性和可复制性评价的步骤和方法,以推动中国生物能源产业的发展,促进粮食安全。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邱化蛟 常欣 程序 朱万斌
在分析农业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国内外研究的不同特点进行了比较。指出国内的研究方法与国际不接轨,尚缺乏严谨的科学方法。总结分析了已有的指标体系在指标的选择、计算等方面的经验教训和对生产实践的启示。最后提出了一种新形势下的农业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以及相应的计算和评价方法。考虑到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在其中设计了农民发展指数指标;为了反映指标数值变化对可持续性影响的不同重要程度,提出了动态权重的计算方法;同时对指标的综合方法也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农业 可持续性 指标体系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毛珊瑛 史敏 罗建
【目的】投加复合型菌群的生态修复污水处理技术凭借其较好的污染物处理效果,已经成为企业常用的污水处理技术。开展基于生态修复的污水处理技术可持续性评价是推进污水治理技术朝着可持续性方向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本研究试图以生态修复污水处理技术为实证,构建一套基于生态修复的污水处理技术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以期为污水处理领域筛选可持续性技术提供决策支持。【方法】采用文献调研和实地调研等研究方法,构建了涵盖环境、技术、经济和社会因素4个一级指标,非生命生态系统影响、人类健康影响和生态毒性影响等9个二级指标,以及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化等31个三级指标的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指标体系进行赋权。针对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对环境因素进行评价,采用多属性效用法对社会因素进行评价,采用综合评价指数方法对污水处理技术的可持续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选择两种常用的生态修复污水处理技术——MBR膜处理技术和A~2/O技术,分别作为评价技术和基准技术,对构建的基于生态修复的污水处理技术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进行实证。通过实地访谈和发放污水处理技术可持续性评价调查问卷获得一手调研数据并进行计算。实证结果显示,MBR膜处理技术相对于A~2/O基准技术,其综合评价指数I=1.355 7,MBR膜处理技术在环境、技术、经济和社会影响4个方面的综合表现优于A~2/O技术,这与企业决策结果保持一致。同时也发现,MBR平板膜技术在环境因素方面还有待改善。【结论】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污水处理技术发展与应用现状,构建了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基于生态修复的污水处理技术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并通过两种生态修复污水处理技术验证了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的可操作性和合理性。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曹柏静 郭茹 李风亭
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日益受到国内外重视,评价企业可持续性发展的指标体系也必须适应这一新形势的要求。本文将层次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相结合,构建了面向低碳经济的大型企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由29个指标组成,采用模糊综合评价理论进行企业可持续性评价。以某跨国集团为例,应用了该指标体系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集团的可持续发展度达到85.26分,可持续性强。最后对我国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
企业 可持续性发展 指标体系 碳减排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朱玲
中国现有社会保障体系的板块分割状况,使整个体系既有失公平,又损失效率。公共部门的就业者特别是公务员"保护过度",非公共部门的就业者特别是农民和农村迁移劳动者"保护不足"。尤其是"碎片化"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不但妨碍劳动力流动,而且加大管理成本。新农合、新农保和农民工参加城镇职工社会保险的政策,有助于促进社保公平。但地区之间的福利竞赛,使地方财政不堪重负,有损社保项目的可持续性。因此,作者建议采取以下措施:(1)避免将社会保险覆盖率的数值作为考核官员政绩的指标。(2)加大中央政府的社会支出责任,增加对欠发达地区的转移支付,以强化当地社会救助和社会增益产品的供给。(3)采用衔接或组合同一保险项目下不同板块的办法,减轻并逐渐消除社保体系的"碎片化"。
关键词:
社会保护 公平 可持续性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宏观经济研究院"地方政府融资研究"课题组 刘立峰
我国地方政府的建设性资本,一般通过自有资金、上级政府拨款和举债等三种方式筹集,而举债又主要分为发行债券和向银行借款两种形式。近年来,地方政府通过下属的投资公司(融资平台)向银行大量借款,并借助城市建设投资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刘立峰
土地财政是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因,是地方政府融资体系的重要引擎。土地财政拓展了地方政府融资制度和政策空间,但也带来了许多风险问题,表现出现有体制与政策的不可持续性。从国外的情况看,政府或以土地所有者的身份,或以公共管理者的身份,通过各种方式或名义获取土地收益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但是,国外地方政府更重视公共利益的保护,重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未来,我国地方政府融资模式需要不断调整与优化,更多运用公共土地资源,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避免政府过度参与投资与建设,减轻债务负担,同时,轻松得到所需要的公共设施。
关键词:
地方政府 土地财政 可持续性 土地制度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魏向杰
本文基于一个分析框架,构建地方政府债务可持续模型,利用1997-2012年数据,估算样本区域2012年地方政府债务的最优规模与实际规模。结果发现,目前地方政府债务均具有可持续性;政府债务实际规模呈现"东高西低"的特征,最优规模不具有这种特征;债务逾期率则呈现"西高东低"的特征,但样本区域仍处于安全值内。地方政府债务融资仍具有一定空间,但须加强监管。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秦宝宝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攻坚战、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是当前我国面临的重大风险之一,同时也是关系到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首先从宏观角度,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负担规模以及增长原因进行了分析;然后从微观角度,通过观察A市样板数据,对地方政府债务财政反应特征、财政空间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并针对A市的政府债务化解实践进行了案例分析;最后就地方政府债务的化解提出相关建议,为政府部门对债务可持续性的研判以及去杠杆实践提供了启示。
关键词:
地方政府债务 地方财政 债务化解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玉亮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扩大,已经引起了国内外学者和专家的广泛关注。有关研究报告认为中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已经严重威胁中国经济安全。文章着力于研究国内地方政府债务规模预测,并寻求建立地方政府可持续性债务的路径,对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危机有着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地方政府债务 债务规模 可持续性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金春雨 王伟强
我国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存在着显著的长期均衡关系,地方财政政策呈现出弱可持续性,各地区财政收支关系的断点位置表明我国的分税制改革对地方财政收支关系产生了广泛影响;我国财政收支关系符合"财政同步假说",但不同地区地方财政收支之间的因果关系仍存在较大的差异。在我国的30个地区中,有13个地区符合"财政同步假说",10个地区与"税收—支出假说"相符,4个地区支持"支出—税收假说",3个地区"机构分离假说"成立。因此,不同区域政府为了保持财政政策的可持续性,应针对财政失衡采取差异化策略,以促进财政收支趋于长期均衡。
关键词:
财政政策 财政收入 财政支出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向书坚
在设计福利水平的评价指标和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时,一些评价福利水平的指标忽视了可持续性,而评价可持续发展的指标则忽略了当前的福利水平。长期以来,人们一方面试图用一个单一的指标来综合反映可持续发展和福利水平两个方面的内容;另一方面,也在探讨不将两方面的内容完全综合为一个指标的情况下,如何结合应用两个方面的测度指标。本文首先针对第一方面的问题以ISEW为例进行述评;其次,述评第二方面的不同建议;再次,提出将真实储蓄率作为可持续指标,并以此来评判福利水平的可持续性。
关键词:
福利 人类发展指数 真实储蓄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