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42)
- 2023(11122)
- 2022(9754)
- 2021(9274)
- 2020(7780)
- 2019(17869)
- 2018(17981)
- 2017(34384)
- 2016(18702)
- 2015(21197)
- 2014(21117)
- 2013(20810)
- 2012(19024)
- 2011(16835)
- 2010(16721)
- 2009(15099)
- 2008(14555)
- 2007(12677)
- 2006(11075)
- 2005(9536)
- 学科
- 济(71667)
- 经济(71588)
- 管理(60658)
- 业(56138)
- 企(48433)
- 企业(48433)
- 方法(35138)
- 数学(29939)
- 数学方法(29596)
- 财(20577)
- 农(18188)
- 技术(18058)
- 中国(17794)
- 业经(16973)
- 学(16570)
- 地方(14120)
- 理论(13868)
- 务(12920)
- 财务(12848)
- 财务管理(12824)
- 农业(12526)
- 和(12342)
- 企业财务(12242)
- 贸(11984)
- 贸易(11979)
- 易(11639)
- 环境(11547)
- 制(11427)
- 划(10845)
- 技术管理(10286)
- 机构
- 大学(265294)
- 学院(262798)
- 管理(110790)
- 济(99445)
- 经济(97140)
- 理学(96575)
- 理学院(95572)
- 管理学(94039)
- 管理学院(93542)
- 研究(83221)
- 中国(59579)
- 京(56452)
- 科学(53302)
- 财(45831)
- 所(41092)
- 业大(40053)
- 农(39690)
- 中心(38165)
- 研究所(37604)
- 财经(36983)
- 江(36917)
- 北京(35517)
- 范(34609)
- 师范(34263)
- 经(33705)
- 农业(31096)
- 州(30723)
- 院(30400)
- 技术(29436)
- 经济学(28517)
- 基金
- 项目(186335)
- 科学(146589)
- 研究(137617)
- 基金(134684)
- 家(116864)
- 国家(115900)
- 科学基金(100277)
- 社会(84876)
- 社会科(80445)
- 社会科学(80424)
- 省(73245)
- 基金项目(72501)
- 自然(65908)
- 自然科(64393)
- 自然科学(64381)
- 自然科学基金(63232)
- 教育(62863)
- 划(61302)
- 编号(57107)
- 资助(54887)
- 成果(45980)
- 重点(40997)
- 部(40692)
- 创(39577)
- 发(38792)
- 课题(38291)
- 创新(36846)
- 项目编号(36219)
- 科研(35460)
- 教育部(34978)
- 期刊
- 济(103937)
- 经济(103937)
- 研究(74050)
- 中国(47681)
- 学报(42045)
- 管理(39282)
- 科学(38012)
- 财(35121)
- 农(34702)
- 教育(31318)
- 大学(31204)
- 学学(29037)
- 技术(25591)
- 农业(25005)
- 图书(18886)
- 财经(17204)
- 融(16997)
- 金融(16997)
- 业经(16863)
- 经济研究(16328)
- 科技(14919)
- 经(14519)
- 理论(14302)
- 情报(14165)
- 技术经济(14142)
- 实践(13423)
- 践(13423)
- 问题(13206)
- 业(12825)
- 书馆(12223)
共检索到3710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高歌 王天勇 刘国亮 胡丹
在全球信息化的大趋势之下,电子政务的发展程度直接影响政府的竞争力,成为衡量各国发展水平的一个指标。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的吸纳情况对电子政务的发展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对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吸纳的分析入手,分别从G2G、G2E和G2I三个角度研究信息技术对电子政务的影响,最后提出如何提升政府信息技术的吸纳能力的措施。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毕新华 余翠玲 齐晓云
为探讨如何提升组织的信息技术(IT)吸纳能力,必须明确其演化机理及过程。首先构建出IT吸纳能力的演化机理模型,指出IT吸纳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是在战略匹配-实现、实践学习循环与惯例学习、能力学习循环的交互作用下进行的。进而提出IT吸纳能力演化过程模型,指出IT吸纳能力的演化是在IT文化的引导下围绕生成变异、内部选择、保留三个阶段的循环进行,它实际上是组织学习的过程。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吸纳能力 演化机理 演化过程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余翠玲 毕婷 施莹 吴潇
从过程/能力视角提出IT吸纳能力的概念,剖析IT吸纳能力的维度结构,深入分析各维度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并提出14个假设,利用问卷调研数据对其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全部假设都得到验证。揭示出IT吸纳能力的三个维度各自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造成企业IT吸纳能力差异的原因。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吸纳能力 影响因素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研 王磊 毕新华 苏婉
文章基于余翠玲提出的信息技术吸纳能力三维结构及其影响因素模型,结合中小企业的特性及原有模型的不足,提出新的影响因素模型;同时,结合吉林省中小企业,进行了实证研究。一方面,揭示了地区、行业作为控制变量对中小企业信息技术吸纳能力的影响;另一方面,揭示了信息技术咨询对中小企业信息技术吸纳能力的特殊影响。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吸纳能力 影响因素 中小企业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永平
随着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以及国家对"保就业"的重视,提升服务业的就业吸纳能力就显得十分必要。本文分析了我国服务业发展现状以及其吸纳就业的情况,指出了我国有必要在经济转型升级背景下加快发展服务业并提升其就业吸纳能力。此后,本文分析了当前可能影响我国服务业就业吸纳能力的主要障碍,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提升我国服务业就业吸纳能力。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杨君
社会转型以及基层范畴的变动,使得当前基层治理被赋予新的内涵。作为对基层治理社会化的一种理论阐释,政府吸纳社会不同于行政吸纳社会,也不同于行政吸纳服务。通过对我国基层治理中政府吸纳社会模式的历史分析,当前"政府吸纳社会"模式在"场域"界限、目标体系、路径选择等方面推进基层治理社会化的实现和发展。政府吸纳社会在基层治理中的正式登场,其价值与限度表现为不应只是一种技术治理,更应体现社会公平的价值目标;不应只是当作一种政府管理体制,更应注重"参与式行动"治理;不应只注重基层社会的治理机制创新,还应该大力推进基层治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杨君
社会转型以及基层范畴的变动,使得当前基层治理被赋予新的内涵。作为对基层治理社会化的一种理论阐释,政府吸纳社会不同于行政吸纳社会,也不同于行政吸纳服务。通过对我国基层治理中政府吸纳社会模式的历史分析,当前"政府吸纳社会"模式在"场域"界限、目标体系、路径选择等方面推进基层治理社会化的实现和发展。政府吸纳社会在基层治理中的正式登场,其价值与限度表现为不应只是一种技术治理,更应体现社会公平的价值目标;不应只是当作一种政府管理体制,更应注重"参与式行动"治理;不应只注重基层社会的治理机制创新,还应该大力推进基层治理的重大理论创新。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马超培 蔡光韦 唐旭
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研究不同行业的就业吸纳能力十分必要,有利于更好地开展产业结构调整和就业稳定工作。在分析不同教育程度劳动者就业的行业特征基础上,采用投入产出模型分析了各行业之间关联关系对不同教育程度劳动者就业的影响,进而研究各行业对不同教育程度就业者的直接和间接吸纳能力。研究结果显示,制造业、建筑业和农林牧副渔等行业是吸纳高中及以下,特别是小学及以下学历就业者的最主要部门,对高等教育程度就业者的吸纳主要体现在间接吸纳路径;吸纳高等教育就业者的最主要的部门是教育、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等。面对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对高层次人才需求不断增加的新形势,政策制定部门需要采取相应措...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楚锂
我国的中小企业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不断成长,尤其是2003年实施《中小企业促进法》以来,中小企业无论是在数量、总体经济规模,还是对经济贡献上都占据了较大份额,已成为吸纳就业不可忽视的主要力量。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和模型预测法,以湖南株洲为例,分析了中小企业吸纳劳动力就业的现状,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吸纳就业的比较优势以及困难和问题所在,以量化分析方法揭示了企业发展规模和吸纳就业能力之间的联系,以模型预测分析了未来五年就业形势,从外部环境和中小企业自身两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中小企业 就业 问卷 比较 模型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黄石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刘志高 胡改导 王兵 刘慧斌 吕召雷 王东方
市场对货币的吸纳是由经济活动本身和货币的本质决定的。本文在研究市场吸纳货币的机理和它所固有的两种机制性缺陷基础上 ,对我国市场吸纳货币能力进行了进一步的实证分析和测算。本文重在阐明如下观点 :即当前我国市场并不缺少货币 ,市场缺少的是吸纳货币的能力 ,经济下滑的状况不是通货紧缩所致 ,而是客观上市场吸纳货币的能力减弱的结果 ,为此提出了发展我国市场的若干战略性对策。
关键词:
市场 货币 市场机制性缺陷 吸纳货币能力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胡荣芳 张彦英
深入研究如何优化和完善支持第三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对于推进第三产业快速有序发展、缓解当前就业压力有着重要意义。本文考察了我国第三产业相关税收政策的总体状况,分析了现行税收政策在促进第三产业发展上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提升第三产业吸纳就业能力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第三产业 就业 税收政策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丛屹 范志莹
制造业转型升级往往导致劳动力需求变化,进而引发结构性失业问题,而厘清制造业整体及分区域的劳动力吸纳能力特征就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所在。本文基于劳动力需求视角,分析了行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对制造业劳动力吸纳能力的影响机制,并运用协整分析方法对2012—2019年中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30个细分行业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行业结构调整速度加快和技术创新投入增加均降低了制造业整体就业增长率及就业人数,削弱了制造业劳动力吸纳能力。分区域来看,东部省份制造业劳动力吸纳能力受行业结构调整速度的影响最大,中部、西部省份次之,均产生显著负向影响;技术创新投入增加降低了东部、西部省份制造业劳动力吸纳能力,对中部省份未产生显著影响。因此,统筹推进就业优先与制造业转型升级是解决结构性失业问题的基本政策方向。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陆燕春 梁苏丹 赵红
区域技术吸纳是创新不可或缺的环节。本文基于技术吸纳生态系统对其效率的影响,从技术吸纳的驱动群落、扩展群落、协调群落及外部环境四个方面建立效率评价指标,通过超效率Malmquist指数得出我国29省的技术吸纳效率指数,并用Tobit回归分析生态系统中群落和环境对技术吸纳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西部地区的技术吸纳效率指数高于东中部,且技术吸纳群落对其效率的影响较为显著,最后提出应突出企业技术吸纳主体的地位及完善网上技术市场的建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陆燕春 梁苏丹 赵红
区域技术吸纳是创新不可或缺的环节。本文基于技术吸纳生态系统对其效率的影响,从技术吸纳的驱动群落、扩展群落、协调群落及外部环境四个方面建立效率评价指标,通过超效率Malmquist指数得出我国29省的技术吸纳效率指数,并用Tobit回归分析生态系统中群落和环境对技术吸纳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西部地区的技术吸纳效率指数高于东中部,且技术吸纳群落对其效率的影响较为显著,最后提出应突出企业技术吸纳主体的地位及完善网上技术市场的建议。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马俊 刘学林
通过物流企业能力及其构成的界定,在分析我国中西部物流企业能力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信息技术的中西部物流企业能力提升的概念模型和对策,以期对我国现阶段中西部物流企业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