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303)
- 2023(15775)
- 2022(13790)
- 2021(13093)
- 2020(10938)
- 2019(24978)
- 2018(25059)
- 2017(47741)
- 2016(26100)
- 2015(29406)
- 2014(29252)
- 2013(28312)
- 2012(25802)
- 2011(23212)
- 2010(23373)
- 2009(21556)
- 2008(21262)
- 2007(19020)
- 2006(16764)
- 2005(14953)
- 学科
- 济(94284)
- 经济(94144)
- 管理(86054)
- 业(77756)
- 企(67912)
- 企业(67912)
- 方法(40881)
- 数学(33893)
- 数学方法(33424)
- 财(30823)
- 中国(26651)
- 农(25393)
- 业经(24230)
- 制(23204)
- 学(21273)
- 技术(21247)
- 理论(19423)
- 务(19249)
- 财务(19169)
- 财务管理(19119)
- 地方(18927)
- 企业财务(18143)
- 农业(16743)
- 银(16682)
- 银行(16638)
- 和(16505)
- 贸(16250)
- 贸易(16236)
- 行(15761)
- 易(15759)
- 机构
- 大学(361432)
- 学院(360185)
- 管理(144540)
- 济(137584)
- 经济(134284)
- 理学(123865)
- 理学院(122491)
- 管理学(120503)
- 管理学院(119803)
- 研究(114996)
- 中国(87376)
- 京(77197)
- 科学(70295)
- 财(69600)
- 所(56713)
- 江(54771)
- 财经(54018)
- 中心(53250)
- 农(51598)
- 研究所(50798)
- 业大(50520)
- 北京(48926)
- 经(48839)
- 范(47855)
- 师范(47440)
- 州(44772)
- 院(42046)
- 经济学(40709)
- 财经大学(39937)
- 农业(39845)
- 基金
- 项目(240686)
- 科学(189435)
- 研究(181600)
- 基金(172806)
- 家(148715)
- 国家(147395)
- 科学基金(127682)
- 社会(112945)
- 社会科(106797)
- 社会科学(106771)
- 省(95190)
- 基金项目(91851)
- 教育(83864)
- 自然(81646)
- 自然科(79714)
- 自然科学(79699)
- 划(78869)
- 自然科学基金(78291)
- 编号(75880)
- 资助(69919)
- 成果(63189)
- 重点(53289)
- 创(53205)
- 部(52432)
- 课题(52332)
- 发(50311)
- 创新(48981)
- 项目编号(47820)
- 制(47348)
- 大学(45833)
- 期刊
- 济(156333)
- 经济(156333)
- 研究(108792)
- 中国(75294)
- 财(56656)
- 管理(55265)
- 学报(54100)
- 科学(49280)
- 教育(47391)
- 农(46904)
- 大学(41332)
- 学学(38142)
- 技术(32864)
- 农业(31938)
- 融(31451)
- 金融(31451)
- 财经(26321)
- 业经(25904)
- 经济研究(23949)
- 图书(23941)
- 经(22445)
- 问题(19514)
- 理论(18741)
- 科技(18694)
- 实践(17274)
- 践(17274)
- 技术经济(17251)
- 财会(16613)
- 业(16548)
- 现代(16519)
共检索到5404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赖茂生 张丽丽
从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供给与制度需求关系入手,探求制度供求平衡中推动制度变迁的博弈过程,分析制度供求双方特质,关注制度变迁的类型选择,通过对政治因素、经济因素与意识形态因素等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助推因素的分析,勾出推动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创新的动态制度环境模型,并提出推动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创新的初步建议。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孔凡义
为了解决社会流动导致的治理失灵,我国政府管理创新通过体制内创新方式如技术创新、组织延伸、机构重构、体制激活、资源动员等应对。但是这进一步强化了政治体制的控制,难以从根本上解决社会流动带来的新问题。
关键词:
社会流动 社会管理 流动人口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班东启
2002年审计署发布并实施《审计结果公告试行办法》,揭开了我国政府审计信息公开制度建设的序幕。公告审计结果仅仅是审计信息公开制度的一个方面,一个完整的政府审计信息公开制度包括公开信息的范围、公开信息的渠道以及实现这一机制应采取的措施。政府审计信息公开作为社会文明、经济一体化和重塑审计形象的必然要求,应该通过立法、加强基础建设等途径完善审计公开信息制度。
关键词:
政府审计 信息公开范围 信息公开渠道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邢红 刘俊昌 党凤兰
在中国经济从计划向市场过渡的制度变迁过程中,主导因素和决定性的变量是政府的行为,而政府行为制度变迁的关键是做政府该做的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变迁的关键是缩短行政触角,减少政府对市场流通的限制;限制行业垄断,加强对自然垄断的管制;实行公共财政,提供公共物品。必须加强政府自身的能力建设,实施依法行政,提高公民参政议政的水平,培育社会中间组织,促进政府的职能到位,使政府的行为步入有限、合理、高效的轨道。
关键词:
政府行为 制度变迁 市场经济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杨瑞龙
本文通过考察具有独立利益目标与拥有资源配置权的地方政府在我国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中的特殊作用,提出了“中间扩散型制度变迁方式”的理论假说,并作出了以下推断:一个中央集权型计划经济的国家有可能成功地向市场经济体制渐进过渡的现实路径是,由改革之初的供给主导型制度变迁方式逐步向中间扩散型制度变迁方式转变,并随着排他性产权的逐步确立,最终过渡到需求诱致型制度变迁方式,从而完成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相丽玲 王晴
政府信息公开救济制度既是保障公众知情权合法利益的重要手段,又是建设透明的服务型政府的现实需要。从现有的实践效果看,我国的行政复议、司法救济仍然存在原告主体资格、受案范围以及损害赔偿等诸多问题。文章在分析、借鉴国外政府信息公开救济制度的成功方式、途径的基础上,提出从立法升级、屏蔽审查、公益诉讼三方面建立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救济制度创新的建议。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聂常虹 曹建海
政府采购与制度创新聂常虹曹建海一、实行政府采购制度是我国财政支出管理的一次革命我国的财政体制改革自1994年实行分税制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表现为中央财政收入的稳步增长。但财政支出管理体制改革不配套,现行的财政支出管理模式依然留有“条条、块块”...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聂常虹
政府采购与制度创新聂常虹(中国社科院博士生100015)一、实行政府采购制度是我国财政支出管理的一次革命实行政府采购是以公开招标、投标为主要方式选择供应商(厂商),从国内、外市场上为政府部门或所属团体购买商品或劳务的一项经济行为。作为计划经济体制下以...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朱正元
政府主导型制度变迁 ,是金融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之一。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重要的金融制度变迁无一不是在政府供给主导下进行的 ,而且 ,在相当长时期内将是我国中央银行制度变迁的主导方式。这一制度变迁方式是由我国政治经济金融的基本国情所决定的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周密
制度的创新总有一定的风险和成本,因此制度的形成和发展通常具有路径依赖性。从制度变迁来看农业制度改革,会发现农业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性强,缺乏创新,导致农业发展相对落后。本文从制度变迁的基本概念入手,分析了我国现行农业制度的不足,提出了农业制度创新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
制度 制度变迁 路径依赖 农业制度创新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家庭 张换兆
本文从国家和地方两个层面探讨农地流转制度的变迁历程,认为中国农地流转制度存在管理制度供给不足、管理主体不明确、地方寻租空间过大等问题,提出加强制度变迁的综合性和配套性,明确管理主体,以土地使用权能一致性为基础,逐步清晰产权,规范微观管理主体行为,保护农民利益,消散制度租。
关键词:
农地流转制度 管理主体 寻租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绍洪 杨明洪
在我国改革开放和城市住房制度改革的历史背景下,我国商品房用地供给制度变迁的模式为:中央政府进行基本土地制度供给、地方政府竞争制度创新进入权,并通过对基本土地制度的市场化运用而不断进行制度创新。地方政府进行的是"放权获利"式的改革,随着改革的深入,地方政府没有更多的可放之权,中央政府必须提供新的制度框架,地方政府才有继续创新的空间。
关键词:
商品房 制度变迁 制度创新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卢洪友 张军
一、中国的公共品供给制度变迁:成效与问题 一套新的制度取代旧的制度,可界定为制度变迁。由此可将新中国公共品供给制度变迁的时限大体界定在1978年。在此之前的公共品供给制度是典型的政府选择;在此之后,中国开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怀 邓韬
在深化改革的大前提之下,制度变迁理论有着重要的分析和指导意义。而我国改革开放中出现的地方政府和利益团体通过相互勾结左右制度变迁的现象,造成在原有主体之下,制度变迁理论对于中国问题欠缺解释力度。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区别,针对国外经典制度经济学理论中对主体划分的环境不适应性提出新的划分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演绎各主体在制度变迁中对其利益造成不同影响时的相关反应,得出符合中国现状的研究结论,并针对其中不合理现象提出了应对措施,期望为解决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而寻求新的思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