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57)
- 2023(9702)
- 2022(8268)
- 2021(7811)
- 2020(6870)
- 2019(16055)
- 2018(15448)
- 2017(29927)
- 2016(16217)
- 2015(18610)
- 2014(18360)
- 2013(18283)
- 2012(17444)
- 2011(15752)
- 2010(15629)
- 2009(14664)
- 2008(14643)
- 2007(13069)
- 2006(11066)
- 2005(10065)
- 学科
- 济(72975)
- 经济(72892)
- 管理(43883)
- 业(40843)
- 方法(35379)
- 数学(32226)
- 数学方法(32016)
- 企(30964)
- 企业(30964)
- 中国(21647)
- 财(21220)
- 农(19499)
- 贸(16049)
- 贸易(16042)
- 易(15700)
- 制(13540)
- 业经(13498)
- 学(13249)
- 农业(12881)
- 地方(11857)
- 银(11384)
- 银行(11364)
- 融(11116)
- 金融(11114)
- 行(10930)
- 务(10441)
- 财务(10420)
- 财务管理(10385)
- 出(10301)
- 环境(10089)
- 机构
- 大学(239097)
- 学院(234023)
- 济(109874)
- 经济(108069)
- 管理(89866)
- 研究(85039)
- 理学(77574)
- 理学院(76706)
- 管理学(75682)
- 管理学院(75213)
- 中国(65966)
- 京(50751)
- 财(50452)
- 科学(48745)
- 所(42979)
- 财经(40245)
- 研究所(39086)
- 中心(38872)
- 农(38761)
- 经(36953)
- 经济学(36611)
- 经济学院(33316)
- 江(32736)
- 北京(32624)
- 业大(32500)
- 农业(30669)
- 财经大学(30151)
- 院(29878)
- 范(29375)
- 师范(29139)
- 基金
- 项目(155457)
- 科学(123186)
- 基金(116933)
- 研究(113899)
- 家(102092)
- 国家(101315)
- 科学基金(85932)
- 社会(75728)
- 社会科(71998)
- 社会科学(71979)
- 基金项目(60793)
- 省(55791)
- 自然(53179)
- 自然科(51988)
- 自然科学(51971)
- 教育(51187)
- 自然科学基金(51085)
- 资助(48901)
- 划(48702)
- 编号(44457)
- 成果(37119)
- 部(37100)
- 重点(35171)
- 发(33421)
- 国家社会(33365)
- 教育部(32120)
- 创(31852)
- 中国(31201)
- 人文(30343)
- 科研(30258)
- 期刊
- 济(114119)
- 经济(114119)
- 研究(71854)
- 中国(43338)
- 财(39023)
- 学报(35570)
- 农(34422)
- 科学(33109)
- 管理(30122)
- 大学(27003)
- 学学(25295)
- 农业(23456)
- 融(21377)
- 金融(21377)
- 经济研究(20598)
- 财经(20572)
- 教育(18878)
- 技术(17828)
- 经(17774)
- 业经(15941)
- 问题(15842)
- 贸(15234)
- 世界(14031)
- 业(13955)
- 国际(12967)
- 统计(12520)
- 技术经济(12256)
- 理论(11267)
- 图书(10926)
- 策(10541)
共检索到3458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徐建斌
作为连接微观个体与宏观政治机构的纽带,政府信任是政府政策有效性的微观基础。通过影响政府提供公共品的收益与风险,政府信任对居民的再分配偏好可以产生重要的影响。文章利用CGSS微观调查数据,采用Ordered PrObit模型,考虑政府信任与居民再分配偏好的双向因果关系,发现居民对政府的信任显著影响其再分配偏好,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政府的信任程度越高,居民对再分配的支持、偏好程度越高。
关键词:
政府信任 再分配偏好 经验分析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华 徐建斌
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引起社会普遍不满和对社会稳定构成实质威胁的是居民主观层面所不认可的收入分配格局。本文尝试考察我国居民的主观收入不平等对再分配偏好的影响。在将主观收入不平等合理分解为认可的不平等和不认可的不平等基础上,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GSS),本文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居民认可的收入不平等与再分配偏好显著负相关,而不认可的收入不平等与再分配偏好显著正相关。此外,公平认知对居民的主观收入不平等具有显著影响。因此,当前政府的改革应该从消除体制性障碍入手,特别是要消除行业垄断、城乡有别的户籍制度等,创造一个机会均等、公平竞争的社会环境,为形成合理的收入...
关键词:
再分配偏好 主观收入不平等 公平认知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徐建斌 刘华
利用CGSS数据,采用有序logit模型,考察了社会公平认知、流动性预期对中国居民再分配偏好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1)社会公平认知对中国居民的再分配偏好产生显著影响,即使不考虑经济利益动机,社会公平认知依然与再分配偏好显著相关;(2)具有向下流动性预期的居民表现出更强的再分配偏好,即"POUM"假说在中国成立。因此,营造一个机会均等、公平竞争的社会环境是当前政府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
关键词:
社会公平认知 流动性预期 再分配偏好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杨晓兰 周业安
微观个体的再分配偏好是再分配政策制定以及实施的核心环节。本文利用实验方法,参照我国社会居民收入分配的情况,设计了一个包含不同收入阶层的实验室社会,要求被试在未知和已知自身收入这两种情况下就社会税率水平进行表决。实验设定了不同的政府效率水平,引入了多数原则、随机选择社会决策者以及有中国背景的"民主集中制"这3种社会决策机制,检验其对再分配偏好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随着政府效率的提高,税收带来社会净福利的增加,个体的再分配偏好随之提高;与多数原则相比,随机选择社会决策者和民主集中制这两种机制能诱发个体更高的再
关键词:
再分配偏好 政府效率 社会决策机制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潘春阳 何立新
再分配偏好的提高反映出民众对当前收入分配状况的不满,本文致力于从"个人利益"和"分配公平"两个角度对中国居民的再分配偏好进行解释。根据Roemer的理论,本文从"成功可控性"的角度构造了反映居民分配公平观念的变量,并采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06)的微观调查数据和Ordered Probit模型,研究发现,"个人利益论"和"分配公平论"在中国都能得到实证支持,即中国居民的再分配偏好不但存在对自身利益的考虑,也有显著的追求分配公平的动机;同时,性别和受教育程度也是影响居民再分配偏好的因素。进一步分析表明上述结论具有良好的稳健性。总之,确保机会均等、维护分配公平对于降低居民再分配偏好具有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
再分配偏好 分配公平 有序选择模型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徐建斌 姚林香
理论上,贸易开放能够对居民所面临的外部风险和收入差距产生重要影响,从而作用于居民的再分配偏好。结合使用城市数据与微观数据,实证考察贸易开放对中国居民再分配偏好的影响。研究发现,贸易开放度对居民的再分配偏好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进一步的渠道机制分析发现,贸易开放主要通过影响居民所面临的外部风险而作用于其再分配偏好。因此,为适应全球化的新形势与完成反贫困的任务,政府需要构筑一套社会安全网以缓解贸易开放对居民所带来的风险冲击。
关键词:
再分配偏好 贸易开放 外部风险 收入差距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徐建斌 姚林香
理论上,贸易开放能够对居民所面临的外部风险和收入差距产生重要影响,从而作用于居民的再分配偏好。结合使用城市数据与微观数据,实证考察贸易开放对中国居民再分配偏好的影响。研究发现,贸易开放度对居民的再分配偏好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进一步的渠道机制分析发现,贸易开放主要通过影响居民所面临的外部风险而作用于其再分配偏好。因此,为适应全球化的新形势与完成反贫困的任务,政府需要构筑一套社会安全网以缓解贸易开放对居民所带来的风险冲击。
关键词:
再分配偏好 贸易开放 外部风险 收入差距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鲁元平 王军鹏 李文健
本文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15年数据,从居民再分配偏好角度研究基本养老保险的再分配效应,研究结果显示:基本养老保险提高了居民的再分配偏好水平,从主观方面验证了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对收入分配的逆向调节作用;较低的基础养老金发放水平,是导致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对收入分配产生逆向调节的重要原因;在年轻群体和拥有农业户口的群体中,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对居民再分配偏好的逆向调节作用更加明显。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福祉,我们需要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推进社保基金改革,尽快建成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我国养老保险制度。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孙群力 谢滨泽
增加公共教育支出,保障教育公平对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目标,促进社会公平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收入分配与现代财政学科创新引智基地2017—2019年中国居民收入与财富调查数据,研究了公共教育支出对居民再分配偏好的影响。研究发现,公共教育支出越能满足居民的需求,其再分配偏好程度越低;收入分配越不公平,居民的再分配偏好程度越强烈,而随着居民收入的提高,其再分配偏好程度下降。对于不同受教育程度的群体,不同收入阶层的群体,公共教育支出对再分配偏好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无论是城镇居民还是农村居民,充足的公共教育支出能有效降低其再分配偏好。公共教育支出不足,不仅会提高再分配偏好,而且还会导致预期经济地位下降,进而进一步提高再分配偏好。因此,应不断加强对公共教育支出的投入力度,提高公共教育供给水平;缓解阶层固化,提升社会流动性,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积极发挥税收政策和转移支付政策的调节作用,促进收入分配公平。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吕凯波 刘小兵
税收政策和社会保障制度是收入再分配的两个基本手段,本文利用世界价值观调查(2007)的微观数据从利他主义和利己主义两个角度分析了社会公众对利用累进性税收政策和国家生活保障制度偏好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1)客观收入分配状况对累进性税收的偏好程度有显著影响,而主观收入分配满意度对国家生活保障制度的偏好程度有显著影响;(2)收入分配状况对收入再分配偏好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和阶层差异,西部地区居民和社会地位较低阶层居民对收入再分配偏好比其他群体高。财政政策影响收入再分配偏好的作用渠道检验结果显示征收更高
关键词:
再分配偏好 利他主义 利己主义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吕凯波 刘小兵
税收政策和社会保障制度是收入再分配的两个基本手段,本文利用世界价值观调查(2007)的微观数据从利他主义和利己主义两个角度分析了社会公众对利用累进性税收政策和国家生活保障制度偏好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1)客观收入分配状况对累进性税收的偏好程度有显著影响,而主观收入分配满意度对国家生活保障制度的偏好程度有显著影响;(2)收入分配状况对收入再分配偏好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和阶层差异,西部地区居民和社会地位较低阶层居民对收入再分配偏好比其他群体高。财政政策影响收入再分配偏好的作用渠道检验结果显示征收更高比例的个人所得税和增加社会保障支出力度并不能改变收入分布排序状况,但对收入分配状况的满意度有显著影响,增强国家对个人生活的保障力度在一定程度上增强社会公众的获得感、降低收入再分配偏好。
关键词:
再分配偏好 利他主义 利己主义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莹 吕光明
国内外的一些微观调查显示,我国居民存在强烈的再分配偏好。为剖析这一现象,本文从个体主观感知视角出发,基于再分配偏好决定因素、不平等陷阱理论以及目标追求理论,构建了分析收入公平感、流动性预期对再分配偏好影响的基本框架,并利用CGSS 2013数据,采用Logit回归、改进的中介效应检验等方法实证检验了其中的影响机制。结果发现:收入公平感的降低不仅会直接增强再分配偏好,还会通过降低流动性预期这一中介变量来进一步提高再分配偏好。这一双重作用的存在构成了我国居民再分配偏好偏强的主要诱因。这一结论对新时代背景下建设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耿晋梅 岳树民 岳希明
本文以分析政府再分配政策与居民收入分配的理论关系为基础,构建计量模型,运用2008年-2010年间29个国家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探讨收入再分配的调节功能,以及不同再分配政策对收入调节的不同作用。研究表明,再分配规模与再分配的调节效果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其中,政府的支出政策,主要是社会福利支出对调节居民收入有显著的正效应,且贡献较大;政府的收入政策,社会保障缴费则显现出显著的负效应,而收入税对调节居民收入的影响并不显著。因此,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我国的再分配政策应以扩大社会福利支出规模为重点,加大再分配的力度,从而使再分配在缩小居民收入差距中起到应有的作用,同时,适当增加直接税的比例,以及关注社...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潘春阳 何立新
本文从中国居民再分配偏好较高这一现状出发,致力于从"个人利益"和"分配公平"两个角度对其进行解释。根据Roemer的理论,本文从"成功可控性"的角度构造了反映居民分配公平观念的变量,并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06)的数据和有序选择模型进行实证,我们发现:中国居民的再分配偏好不但存在对自身利益的考虑,也有显著的追求分配公平的动机,越认为"受过良好的教育"、"聪明才智"、"社会关系"、"认识有权的人"或"命运"对事业成功重要的居民,再分配偏好越高,而越认为"努力工作"和"政治表现"对事业成功重要的居民再分配偏好越低。本文还对模型的内生性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考察,增强了结论的稳健性。总之,保障社会机...
关键词:
再分配偏好 个人利益 分配公平 内生性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陈池波 李成豪
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实现公平正义对居民主观幸福感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收入不平等和再分配偏好的视角研究了中国居民的主观幸福感,为中国经济社会转型背景下居民整体幸福水平的提升缓慢提供了新的合理解释。利用CGSS2010数据和Ordered PrObit模型进行实证研究,本文发现:第一,收入不平等与再分配偏好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负面影响;第二,再分配偏好对中低收入阶层、初等教育和农村居民的负面影响大于高收入阶层、高等教育和城市居民;第三,由于收入不平等与再分配偏好显著正相关,再分配偏好加强了收入不平等的"幸福负效应"。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提升不同群体的幸福感与中国居民的整体幸福水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主观幸福感 收入不平等 再分配偏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