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77)
2023(8848)
2022(7509)
2021(6885)
2020(5699)
2019(12714)
2018(12421)
2017(24627)
2016(13501)
2015(15044)
2014(15191)
2013(14654)
2012(13626)
2011(12350)
2010(12784)
2009(12219)
2008(12101)
2007(11171)
2006(10136)
2005(9457)
作者
(37006)
(30929)
(30664)
(29562)
(19855)
(14573)
(13965)
(11859)
(11769)
(11311)
(10659)
(10173)
(10069)
(9952)
(9933)
(9456)
(9200)
(9012)
(9001)
(8950)
(7861)
(7521)
(7473)
(7067)
(7037)
(6960)
(6931)
(6923)
(6192)
(6052)
学科
(49537)
经济(49447)
管理(49136)
(42745)
(35652)
企业(35652)
(20448)
方法(17208)
(17140)
中国(16893)
(16173)
数学(14746)
数学方法(14479)
业经(12583)
(11380)
(11116)
(10610)
财务(10578)
财务管理(10544)
(10479)
银行(10472)
农业(10225)
(10076)
企业财务(10045)
地方(9910)
(9848)
贸易(9843)
(9649)
体制(9554)
(9511)
机构
学院(191624)
大学(190576)
(83784)
经济(81987)
管理(74658)
研究(65222)
理学(63277)
理学院(62637)
管理学(61834)
管理学院(61434)
中国(51140)
(46715)
(39498)
科学(35053)
财经(34470)
(31748)
(31189)
(31076)
中心(29967)
研究所(27823)
(26741)
经济学(26013)
财经大学(25299)
北京(25010)
(24099)
(23828)
(23776)
师范(23594)
业大(23565)
经济学院(23227)
基金
项目(120384)
科学(96578)
研究(93549)
基金(88413)
(75068)
国家(74421)
科学基金(64757)
社会(61144)
社会科(57997)
社会科学(57986)
(46143)
基金项目(45237)
教育(43254)
自然(39304)
(38614)
自然科(38384)
自然科学(38377)
编号(38129)
自然科学基金(37731)
资助(36252)
成果(33379)
(29585)
(28107)
课题(27414)
重点(27158)
(25874)
(25492)
国家社会(25413)
(25273)
教育部(24855)
期刊
(99668)
经济(99668)
研究(63971)
中国(42979)
(37900)
管理(30488)
(25472)
科学(23892)
学报(23472)
(23042)
金融(23042)
教育(23023)
大学(19547)
学学(18339)
财经(17875)
农业(16451)
技术(16278)
业经(15687)
经济研究(15649)
(15331)
问题(12760)
(11039)
国际(9391)
现代(9223)
理论(9018)
世界(8879)
技术经济(8727)
改革(8674)
(8674)
经济管理(8502)
共检索到3058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庄士成  王蕊  
在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中将始终伴随就业的巨大压力,“政府促进就业”是解决失业、实现充分就业的关键,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课题。充分就业是宏观调控的优先目标,促进就业则是政府首要的经济职能。政府促进就业的目标人群将不再局限于城镇人口。政府促进就业要着力于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帮助就业弱势群体就业和再就业、协调城市就业与农业剩余劳动人口就业以及维护公正、有序的就业市场环境等方面。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刘社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快速的经济增长并未带来就业的相应增长,尽管其中原因极为复杂,但在政府目标多元性以及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目标取向并不完全一致的前提下,地方政府对经济增长的过分偏好与对就业的相对忽视是造成就业增长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作者认为,针对目前就业困难的严峻形势,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应将促进就业作为重要目标,采取多种积极措施促进就业,努力实现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一致性,最终实现充分就业式的经济增长。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王东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是我国政府采购制度中一项重要公共政策目标。从理论角度来说,政府采购能够激励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成为拉动中小企业创新的重要外部动力;在实践层面,应通过试点促进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和完善,采用对中小企业进行倾斜性保护的政府采购立法策略,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资质认证制度、对中小企业联合体监督和管理制度、对中小企业预留采购份额的执行监管制度、分包制度等。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王保安  
早在17世纪,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配第、格雷戈里等分别测算了英、法等国家的经济增长总量,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估算当时政府的财政收入。所以说,衡量政府财政能力是早期估算一国经济增长的本源要义。伴随着西方经济学理论演进过程,经济增长理论不断丰富,从熊彼特的技术创新学说,发展到哈罗德—多马增长模型,再到索洛的"余
[期刊] 财会通讯(综合版)  [作者] 张秀敏  姚建明  
企业实施环境会计,尤其是在推进环境会计的初期,需要政府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但由于法律、经济、文化背景的不同,政府环境会计的促进机制也呈现出差异。一、强制的机制强制的机制是指传统的命令与控制(CAC)的方法,包括制定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董仁忠  马庆发  
高职毕业生就业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高职教育更进一步发展的突出问题。解决高职毕业生就业问题就必须在各个相关领域重新进行有助于促进高职毕业生就业解决问题的制度选择。各级政府要深刻认识到解决包括高职毕业生在内的就业问题是政府的责任,突出发挥政府职能,着力营造出一种良好的制度环境。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有关"增强失业保险制度预防失业、促进就业功能"精神,经安徽省政府同意,安徽省人社厅会同安徽省财政厅制定出台《关于职业培训职业介绍补贴使用管理的补充通知》,于2014年开始实施。《补充通知》主要内容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扩大两项补贴资金适用对象。在确保失业人员失业保险待遇按时足额发放基础上,两项补贴资金的支付对象由单纯的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扩大到可统筹用于领取《就业失业登记证》的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农村转移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吴小强  王海勇  
当前,全社会就业水平受到新常态下经济增长速度、结构、方式以及人口变化特征的制约。所得税以劳动所得和资本收益为主要课税对象,除通过调节社会总需求影响劳动力市场外,还可通过参与居民收入分配直接作用于劳动要素供给和需求,可以通过改变资本收益率影响劳动需求和劳动投入替代水平。本文结合税收理论,从降低劳动所得税负、鼓励大众创业、促进科技创新和支持重点群体等四个主要方面,分析阐述了新常态下促进就业的所得税政策目标原理、现状和问题,并提出了优化政策目标的具体建议。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吴小强  王海勇  
当前,全社会就业水平受到新常态下经济增长速度、结构、方式以及人口变化特征的制约。所得税以劳动所得和资本收益为主要课税对象,除通过调节社会总需求影响劳动力市场外,还可通过参与居民收入分配直接作用于劳动要素供给和需求,可以通过改变资本收益率影响劳动需求和劳动投入替代水平。本文结合税收理论,从降低劳动所得税负、鼓励大众创业、促进科技创新和支持重点群体等四个主要方面,分析阐述了新常态下促进就业的所得税政策目标原理、现状和问题,并提出了优化政策目标的具体建议。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许建宇  
政府在促进就业方面应履行的职责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因此,政府不履行其职责的行为所导致的后果同样具有综合性。构建政府在促进就业领域的责任制度,可以有非法律责任和法律责任两种主要的设计路径。本文对政府在促进就业领域相关行为的可诉性、诉讼形式、责任形式和归责原则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赵璧  
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呈现出商品房屋价格持续、过快上涨的非健康发展模式,特别是一线城市房价已远远超越普通居民的购买能力。据中国人民银行的调查,2010年一季度,全国七成以上居民认为当前房价水平"过高、难以接受"。造成商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王小英  
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结构转型到了关键时期,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日益成为影响改革成功的关键因素。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改善就业服务,拓宽就业渠道,是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建立政府投资就业长效评价机制,是衡量政府促进就业成效的重要手段,对进一步发挥政府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借鉴了发达国家政府就业政绩考核机制,根据中国国情,尝试性地建立了评价方法,希望能对政府建立就业考核机制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胡德巧  孙中震  严平  
研究政府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与扩大就业的联动关系,探索建立政府投资促进就业机制,这无论在理论政策研究还是在实际工作操作上,都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前不久,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吉林省辽源市召开了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