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965)
- 2023(8778)
- 2022(7593)
- 2021(6689)
- 2020(5896)
- 2019(13428)
- 2018(13053)
- 2017(25819)
- 2016(13832)
- 2015(15725)
- 2014(15935)
- 2013(16050)
- 2012(15465)
- 2011(14255)
- 2010(14495)
- 2009(13706)
- 2008(13488)
- 2007(12479)
- 2006(10950)
- 2005(9986)
- 学科
- 济(84222)
- 经济(84154)
- 管理(41230)
- 业(35748)
- 方法(32778)
- 数学(29581)
- 数学方法(29405)
- 企(28422)
- 企业(28422)
- 地方(19627)
- 财(18842)
- 中国(17285)
- 农(16666)
- 学(15051)
- 业经(14033)
- 地方经济(13277)
- 制(12108)
- 贸(11750)
- 贸易(11747)
- 易(11300)
- 农业(11190)
- 环境(10933)
- 融(10430)
- 金融(10428)
- 和(10043)
- 务(10038)
- 财务(10022)
- 财务管理(9990)
- 银(9877)
- 银行(9856)
- 机构
- 大学(215845)
- 学院(214679)
- 济(104294)
- 经济(102424)
- 管理(81033)
- 研究(76040)
- 理学(69552)
- 理学院(68775)
- 管理学(67842)
- 管理学院(67412)
- 中国(57360)
- 财(47318)
- 科学(44069)
- 京(44030)
- 所(39279)
- 财经(37488)
- 研究所(35415)
- 农(34845)
- 经济学(34620)
- 中心(34329)
- 经(33967)
- 江(32160)
- 经济学院(31188)
- 业大(29710)
- 北京(27826)
- 财经大学(27693)
- 农业(27394)
- 院(26230)
- 范(26145)
- 师范(25916)
- 基金
- 项目(136290)
- 科学(107365)
- 基金(100401)
- 研究(98856)
- 家(86796)
- 国家(86134)
- 科学基金(73433)
- 社会(65905)
- 社会科(62660)
- 社会科学(62641)
- 基金项目(52916)
- 省(52172)
- 自然(45400)
- 教育(44329)
- 自然科(44318)
- 自然科学(44303)
- 划(43600)
- 自然科学基金(43530)
- 资助(41607)
- 编号(38628)
- 成果(31619)
- 部(31261)
- 重点(30747)
- 发(30635)
- 国家社会(28077)
- 创(27679)
- 教育部(27066)
- 课题(26415)
- 人文(26274)
- 创新(26108)
- 期刊
- 济(118583)
- 经济(118583)
- 研究(67391)
- 财(37976)
- 中国(37775)
- 学报(31730)
- 农(30933)
- 科学(29073)
- 管理(28423)
- 大学(23853)
- 学学(22834)
- 融(20921)
- 金融(20921)
- 经济研究(20886)
- 农业(20315)
- 财经(19993)
- 技术(18037)
- 经(17303)
- 业经(16390)
- 问题(15668)
- 教育(14370)
- 技术经济(13245)
- 统计(12387)
- 贸(12237)
- 世界(10978)
- 业(10734)
- 商业(10726)
- 策(10715)
- 理论(10420)
- 国际(10039)
共检索到3223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颜建勇
现代经济中,发行国债愈益成为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手段。从美国20世纪30年代的罗斯福新政到20世纪末日本的振兴经济计划,以及2008年缘于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性经济危机期间西方发达国家以及中国的大规模经济刺激措施,无不以财政政策为其支柱。本文从李嘉图等价定理出发,阐述国债对人们行为,进而对一国宏观经济的影响。
关键词:
李嘉图等价 跨时期 预算约束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林国庆
在经济行政学文献中,政府一般是按层次划分的。当今世界任一国家,都是由多级政府组成的,而且,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央与地方政治经济关系的演进,地方政府的职能表现为极为复杂的历史动态过程,其主要表现是:地方政府时而具有较强的独立性,时而仅仅是中央政府的行政派出机构。因此,要全面考察地方政府举债行为的动机就显得不是那么简单。 公共部门并不是一个单一的组织,而是由多级政府和个别主体所组成的一个复杂系统。正如布坎南所指出的那样:一方面,一切制度都包含公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于长革
关于政府公共投资的经济效应,学术界有颇多争论,虽然一系列研究成果发现公共资本与经济增长正相关,但也有一些学者通过研究得出了截然相反的结论。文章运用经济增长理论分析政府公共投资的经济效应,并以中国相关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实证检验得出结果:公共投资与产出正相关。在此基础上,文章根据我国目前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运用计量经济模型,估计出我国当前政府公共投资的最优规模,即公共投资占GDP的合理比重为4.5%,公共投资占财政总支出的合理比重为22%左右。
关键词:
政府公共投资 经济效应 最优规模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陈菁
以2007-2016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门槛模型,实证分析了地方政府性债务与我国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地方债务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具有显著的门槛效应,并存在唯一的门槛值。当地方债务水平低于这一门槛值时,它对经济增长具有积极影响,一旦超出该门槛值,则会抑制经济增长。同时,欠发达地区相较于发达地区而言,地方债务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更显著且强度更甚,其门槛值也更高。一旦地方债务水平超出门槛值,地方债务对经济增长的消极影响也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更加明显。因此,"以债务促增长"的经济增长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应充分考虑地区特质,因地制宜地管控地方债务,构建起适合我国国情的地方债务控制与风险预警机制,推进存量债务置换,并加强地方债务信息的核算与披露。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瑞
通过构建了地方政府举债影响工业经济增长的理论模型,并分析两者呈正向相关的作用机制;基于空间关联模型,采用2010-2015年全国30个省份地方政府债务的面板数据,对地方政府举债的工业经济增长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地方政府举债对工业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地方政府通过对国有土地的绝对垄断来经营城市,利用土地抵押融资来大规模举债,并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吸引投资,促进工业经济增长;(2)地方政府举债对地区工业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不明显。地方政府债务主要投向了市政建设、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对邻近
关键词:
地方政府举债 工业经济 空间关联模型
[期刊] 改革
[作者]
唐云锋 刘清杰
地区所处经济阶段差异会使地方政府行为激励产生异质性,进而影响地区举债压力弹性。从经济阈值效应的独特视角,探究不同经济门槛区间压力波动引起的地方政府举债行为变化,利用举债压力弹性解释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扩张成因。基于我国283个地级市数据,构建门槛面板模型对理论假设进行经验检验。研究发现:从低到高的经济阈值区间下地方政府举债压力弹性翻倍增长,尤其是在第三经济阈值区间,举债规模扩张呈现加速度特征;财政压力对地方政府举债的刺激作用,只有在第三经济阈值区间才会得以释放;"土地财政"的存在强化了地方政府举债对压力变化的敏感度,并助推了地方政府举债压力的弹性波动。经济处于发达阶段的地方政府的举债压力敏感度,显著高于处于欠发达阶段的地方政府,因此,高水平的城市举债压力弹性及其潜在的债务风险应成为下一步关注的焦点。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瑞
通过构建了地方政府举债影响工业经济增长的理论模型,并分析两者呈正向相关的作用机制;基于空间关联模型,采用2010-2015年全国30个省份地方政府债务的面板数据,对地方政府举债的工业经济增长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地方政府举债对工业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地方政府通过对国有土地的绝对垄断来经营城市,利用土地抵押融资来大规模举债,并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吸引投资,促进工业经济增长;(2)地方政府举债对地区工业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不明显。地方政府债务主要投向了市政建设、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对邻近地区的工业经济发展很难起到推动作用。
关键词:
地方政府举债 工业经济 空间关联模型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谢思全 白艳娟
本文在地方政府和商业银行双冲动的框架下讨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举债行为,联系到地方政府积累的巨额债务及可导致的金融风险,以及融资平台与信贷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紧密联系,本文将金融加速器的概念引入到分析中来。经过建立理论模型分析发现,地方政府和商业银行双冲动下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实际上拥有信贷加速器效应,这种信贷加速器效应有可能导致风险不可控,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尉纲 曾国平
地方政府举债,一旦形成债务风险将引发地方财政支付危机,一方面将会大大限制地方政府对基础设施、教育、科技等地方公共产品的投入,使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难以改善,延缓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另一方面财政支付危机造成的干部职工工资拖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郭步超 王博
政府债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门槛效应,但其作用机制在发达国家与新兴市场国家并不相同。由于新兴市场国家的资本回报率较高,其政府债务转折点高于发达国家的水平。本文使用52个国家1970~2011年的面板数据,分别估算发达国家与新兴市场国家政府债务对经济增长影响的转折点,研究结果与命题假说一致。对中国而言,政府债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符合普遍规律,但也有其特殊性:中国的政府债务更具生产性特征,政府净资产放大了资本回报率下降和利率上升对政府债务风险的影响。
关键词:
资本回报率 政府债务 经济增长 门槛效应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彭志龙
对于中国经济高增长率现象,人们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给出了种种解释。本文观点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但政府的带动效应尤其突出。文中提出了测算政府带动经济增长的初步思路和方法,并以1999年为例作了具体测算。
关键词:
经济增长 政府调控 效应分析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徐步云
从理论模型和实证研究两个角度分析了各级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地方政府投资性支出对经济增长有明显的正向作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很大;地方政府消费性支出虽然对经济增长有正向作用,但作用不是很明显;地方政府转移性支出通过再分配机制也对经济增长产生正向作用,同时,方政府是导致投资过热的关键。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彭志龙
The main viewpoint of the paper is that rapid growth of Chinese economy is arisen by many factors,among which the most important one is government's stimulation. The paper forwards a preliminary thinking way and method to measure government stimulation,and measures it by using the data of 1999. The paper also researches the positive effects and negative effects of government-dominated economy.
关键词:
国民经济 政府 增长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军荣
文章基于IS-LM模型,从理论和实证上分析了政府投资对我国经济周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政府投资与GDP波动不相关,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投资对第一、第三产业均没有影响,对第二产业产生微弱影响;比较而言,地方政府投资比中央政府投资对第二产业产生影响要大些。分析还发现,政府投资(地方政府投资和中央政府投资)对第二产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弱化。
关键词:
政府投资 经济周期 影响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刘伟 李连发
本文构建了有限承诺条件下的动态债务模型,考察了公共投资在私人生产中的作用,同时从对民间投资的"挤出效应"角度分析了融资平台举债对资源配置的负面影响,最终得出了市场配置资源主导下的融资平台适度举债规模,为融资平台债务管理提供了有益的理论分析框架。文中还考察了因地方政府内在激励所导致的融资平台举债扩张偏向。从长期看,地方政府须减少对融资平台举债的依赖程度,尽可能调动民间投资,使得民间投资和市场力量发挥主导作用。
关键词:
地方政府 融资平台 举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