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824)
- 2023(14318)
- 2022(12630)
- 2021(11937)
- 2020(9975)
- 2019(23395)
- 2018(23041)
- 2017(44443)
- 2016(24412)
- 2015(27611)
- 2014(27509)
- 2013(26546)
- 2012(24452)
- 2011(21654)
- 2010(21498)
- 2009(19061)
- 2008(18129)
- 2007(15608)
- 2006(13254)
- 2005(11069)
- 学科
- 济(92436)
- 经济(92334)
- 管理(68722)
- 业(64418)
- 企(52467)
- 企业(52467)
- 方法(45139)
- 数学(39768)
- 数学方法(39211)
- 农(26183)
- 财(24892)
- 中国(24426)
- 地方(22742)
- 学(20186)
- 业经(19963)
- 农业(18025)
- 理论(16767)
- 贸(15783)
- 贸易(15775)
- 务(15433)
- 财务(15363)
- 财务管理(15333)
- 易(15260)
- 技术(15233)
- 环境(14716)
- 制(14640)
- 企业财务(14595)
- 和(14415)
- 划(13023)
- 教育(12604)
- 机构
- 学院(330102)
- 大学(329863)
- 管理(133518)
- 济(126565)
- 经济(123765)
- 理学(116952)
- 理学院(115659)
- 管理学(113500)
- 管理学院(112893)
- 研究(107169)
- 中国(76500)
- 京(69456)
- 科学(68749)
- 财(56792)
- 农(52831)
- 所(52696)
- 业大(51671)
- 江(51019)
- 中心(49518)
- 研究所(48560)
- 财经(46474)
- 范(44668)
- 师范(44209)
- 北京(42560)
- 经(42549)
- 农业(41063)
- 院(40223)
- 州(38337)
- 经济学(37615)
- 技术(36329)
- 基金
- 项目(239767)
- 科学(188142)
- 研究(174483)
- 基金(172894)
- 家(151081)
- 国家(149844)
- 科学基金(129194)
- 社会(108125)
- 社会科(102354)
- 社会科学(102327)
- 省(94562)
- 基金项目(92892)
- 自然(85838)
- 自然科(83799)
- 自然科学(83774)
- 自然科学基金(82201)
- 教育(81635)
- 划(79643)
- 编号(71804)
- 资助(71341)
- 成果(56604)
- 重点(53821)
- 部(52587)
- 发(50447)
- 创(49823)
- 课题(49558)
- 创新(46492)
- 科研(46252)
- 教育部(45102)
- 大学(44826)
- 期刊
- 济(130733)
- 经济(130733)
- 研究(91732)
- 中国(62101)
- 学报(53396)
- 科学(48841)
- 管理(47018)
- 农(46289)
- 财(43150)
- 教育(41173)
- 大学(40972)
- 学学(38652)
- 农业(32250)
- 技术(30979)
- 融(23593)
- 金融(23593)
- 业经(22011)
- 财经(21778)
- 经济研究(20466)
- 经(18522)
- 图书(17497)
- 问题(17087)
- 资源(16503)
- 科技(16295)
- 业(16280)
- 理论(15212)
- 版(15167)
- 技术经济(14935)
- 现代(14258)
- 实践(14032)
共检索到4648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赵宏斌 辛斐斐
笔者以上海松江区为例,对政府主导下的城市近郊剩余劳动力技能培训效果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年轻、学历高、家庭经济情况好对学员培训水平有积极的影响;女性学员比男性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概率大;已婚学员的就业率普遍较高;家庭负担重的学员就业巩固率明显较高;政府是否安排就业对弱势群体就业有显著的影响,但对培训结果的影响不显著。政府应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合理分担培训成本,增大对弱势群体的培训扶持力度;充分发挥培训机构的平台作用,帮助农民创业就业。
关键词:
政府主导 近郊剩余劳动力 技能培训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叶玉琴
本文通过对广州市郊区517个已转移就业劳动力进行的问卷调查,证实了城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出路是二、三产业,农民文化素质低是剩余劳动力转移最主要的障碍;重点分析了广州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经验、特点与政府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
剩余劳动力转移 培训 农民素质 城郊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功奎 何军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立芳 孙上林
吉林省英俊镇由于所处地理环境特殊,使得其剩余劳动力转移既有符合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特点的共性,又有其特殊的个性。总的来说,呈现出转移数量大、转移质量低的特点。这与当地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开展情况密切相关。本文以对英俊镇进行的农户问卷调查所获得的数据为基础,总结了英俊镇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 转移 培训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宗敏 杨雪梅
实现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性工程。云南经济要发展,农村是关键;农村经济要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又是核心。民族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否真正转移出去,归根结底取决于农民素质持续、整体地提高,而农民素质的提高则取决于教育的普及与职业技能的培训。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朱占峰 张晓东 朱一青 赵静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是一项攸关"中国梦"能否早日实现的重要工程,涉及基层政府、企业家、农民的具体利益。本文在深入分析三者的各种角色之后,精心挖掘了由国家阳光工程的推力模型、市场升级博弈的拉力模型和利益相关者个性博弈的聚力模型组建的基于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获利的动力源,深度剖析了由传统体制运行的惯性思维组合、旧文化习俗的陈旧观念组合和利益相关者的劣根意识组合构成的基于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博弈的失策方案,提出了包括张扬角色主责、鞭策消极行为和共筑多赢平台等渠道组成的基于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利益最大化的路径。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辽宁工程职业学院是经辽宁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专科学校。学院地处辽宁省铁岭市新城区。设有机械工程、汽车工程、电子工程、财经管理等四个系,开设机械设计与制造、汽车检测与维修、电气自动化技术、会计电算化等15个专业。现有在校生5000余人。学院实习实训设备先进齐全。建有现代化大型实训车间7个,实验、实训室34个,有数控加工中心、数控车床、铣床、焊接、汽修、物流、电子、计算机、楼宇智能化等实验实训设备1900台(套),教学仪器设备总值3500万元。学院加强对外交流合作,与德国吉夫霍恩第二职业学校合作办学,建立了"中德职教合作基地",引入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提高国...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林振东 黄汝群 李海洋 潘伟彬 俞建雄
文章分析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教育存在的问题,教育培训的可能性及教育培训的失衡的原因,提出了教育培训的模式思路及教育培训的保障机制。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教育 培训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姜雅丽
本文从“阳光工程”这一培训转移劳动力的有效措施出发,通过对我国新农村建设面临的人力资源现状以及农民培训、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进行简单分析,得出各地在新农村建设中实施“阳光工程”,开展农民培训,是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的重要举措。在总结发达国家发展农村教育培训相关经验的基础上,笔者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如何开展农民培训、科学有效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提出建议。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韩笑峰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成为改革我国社会结构、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村条件、建设和谐社会的根本任务,成为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问题。农村劳动力数量巨大和素质低下是制约转移的根本因素,因此,必须充分认识这个问题的严峻性、紧迫性和重要性,建议政府要突破体制和观念障碍,加大投入和绩效评价,不断提高财政支持力度和效率,完善相关配套制度,科学设计、整合各方面资源,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协调劳动和教育部门关系,理顺流入地和输出地的关系,综合设计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连接渠道,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针对性和效能。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颜银根
文章综合发展经济学Lewis模型和新经济地理学Krugman模型,构建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跨区转移的空间经济模型,根据2005-2013年中国内地31个省份和2010-2012年河南省109个县两个层面的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和双重差分估计方法实证检验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的产业转移效应。研究表明:(1)当前针对"转移农村劳动力"的培训补贴政策并无"产业转移效应",而存在"城市化效应"。(2)"就地转移劳动力"培训补贴政策同样不存在"产业转移效应",而其"城市化效应"更强;唯有针对"欠发达地区企业"的劳动力培训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颜银根
文章综合发展经济学Lewis模型和新经济地理学Krugman模型,构建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跨区转移的空间经济模型,根据2005-2013年中国内地31个省份和2010-2012年河南省109个县两个层面的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和双重差分估计方法实证检验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的产业转移效应。研究表明:(1)当前针对"转移农村劳动力"的培训补贴政策并无"产业转移效应",而存在"城市化效应"。(2)"就地转移劳动力"培训补贴政策同样不存在"产业转移效应",而其"城市化效应"更强;唯有针对"欠发达地区企业"的劳动力培训补贴政策,在区域一体化水平突破"门槛值"时才有"产业转移效应"。文章研究的重要启示是:中西部地区若以促进城市化为目的,选择"就地转移劳动力"补贴更有效;而若以吸引产业转移为目的,则一方面需要针对"欠发达地区企业"的劳动力培训进行补贴,另一方面需要着重提高区域一体化水平。同时,若要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培训的产业转移效应,则需要改变现有的培训补贴方式,由向政府培训提供补贴转为向企业培训提供补贴。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秀芝 孙妍
基于倾向得分匹配估计法,估计个人培训、企业培训、政府培训的平均处理效应,研究转移劳动力培训效果,探究哪种培训方式更有优势。结果表明:个人培训和企业培训对转移劳动力增收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政府培训的平均处理效应虽然为正,但并不显著。且企业培训效果最优,其次是个人培训,政府培训的效果最不明显。应实施"以企业培训为主导,以个人培训为辅助,以政府培训为补充"的转移劳动力培训体系。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徐育才
文章首先分析了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差距的扩大,并指出了随着农业生产力的提高,我国农村出现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接着结合实际提出了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任务,并从几个方面分析了转移过程中的困难及制约因素,最后指出了政府在解决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时的作用。
关键词:
剩余劳动力转移 农村 政府行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