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392)
- 2023(19205)
- 2022(15916)
- 2021(14978)
- 2020(12574)
- 2019(28801)
- 2018(28311)
- 2017(54017)
- 2016(28524)
- 2015(32421)
- 2014(32229)
- 2013(32037)
- 2012(29526)
- 2011(26383)
- 2010(26809)
- 2009(25437)
- 2008(25051)
- 2007(22077)
- 2006(19595)
- 2005(17710)
- 学科
- 济(144615)
- 经济(144473)
- 业(105940)
- 管理(94730)
- 企(87075)
- 企业(87075)
- 方法(61716)
- 数学(52591)
- 数学方法(51932)
- 农(49496)
- 财(44523)
- 中国(36520)
- 业经(36234)
- 农业(32741)
- 地方(28020)
- 制(27287)
- 务(25647)
- 财务(25589)
- 财务管理(25525)
- 贸(24507)
- 贸易(24491)
- 企业财务(24231)
- 易(23835)
- 策(21410)
- 技术(21252)
- 体(20784)
- 学(20737)
- 和(20389)
- 理论(20386)
- 融(19828)
- 机构
- 学院(415328)
- 大学(410324)
- 济(192777)
- 经济(189550)
- 管理(168816)
- 理学(145610)
- 理学院(144286)
- 管理学(142182)
- 管理学院(141410)
- 研究(135181)
- 中国(111353)
- 财(93477)
- 京(84131)
- 科学(74398)
- 财经(71289)
- 农(67630)
- 所(65652)
- 经(64950)
- 中心(63525)
- 江(61785)
- 经济学(60347)
- 研究所(58430)
- 业大(55714)
- 经济学院(54352)
- 北京(53029)
- 财经大学(52475)
- 农业(51391)
- 范(48157)
- 州(48103)
- 师范(47799)
- 基金
- 项目(268723)
- 科学(215966)
- 基金(200777)
- 研究(200612)
- 家(171459)
- 国家(169995)
- 科学基金(149728)
- 社会(134355)
- 社会科(127517)
- 社会科学(127485)
- 基金项目(105046)
- 省(102526)
- 自然(93356)
- 自然科(91316)
- 自然科学(91298)
- 教育(91025)
- 自然科学基金(89743)
- 划(84595)
- 资助(82785)
- 编号(79679)
- 成果(63357)
- 部(61584)
- 重点(59213)
- 发(57982)
- 创(57388)
- 国家社会(57100)
- 教育部(54223)
- 课题(53619)
- 创新(53217)
- 人文(53185)
- 期刊
- 济(219624)
- 经济(219624)
- 研究(128211)
- 中国(80575)
- 财(77295)
- 农(66047)
- 管理(65826)
- 科学(54257)
- 学报(52048)
- 融(45954)
- 金融(45954)
- 农业(44411)
- 大学(42895)
- 学学(40933)
- 技术(39112)
- 业经(37236)
- 财经(36876)
- 经济研究(36008)
- 教育(32859)
- 经(31768)
- 问题(28380)
- 技术经济(24397)
- 业(23930)
- 统计(23417)
- 世界(23227)
- 贸(23077)
- 策(21338)
- 国际(19830)
- 商业(19608)
- 现代(19217)
共检索到6362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温涛 王煜宇
增加农业信贷和财政支农投入是发展中国家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战略性措施。然而,运用中国1952~2002年的实际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的结果却显示:中国财政支农资金的增加不仅无助于农业经济的增长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反而还起到了抑制作用;而农业贷款的增长也并没有成为促进农业经济增长和农民收入水平提高的重要资源要素。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存在资金投入不足和资金配置低效率的双重瓶颈,对农业和农村的投资决非是简单的注入资金的过程。
关键词:
农业贷款 财政支农 农业投资 农村经济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吕诚伦 江海潮
财政支农对农业经济增长影响效应受到众多因素影响,其中财政农业救济、农业其它支出对农业经济增长有独立直接效应,农业生产性支出、农业科技支出和农业基本建设支出对农业经济增长有溢出直接效应。财政支农支出对农业经济增长的独立直接效应与溢出直接效应呈现非同向性、多样性、非对称性与动态性发展规律,并受经济增长、居民消费、社会投资的约束效应、财政非农支出的间接效应、农业各税冲销效应的影响制约。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邓宏亮
根据江西省1980年~2011年的年度样本数据,运用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在内的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分析了财政支农、农业信贷与江西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的关系。研究表明:江西省财政支农、农业信贷与农民人均纯收入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农业税取消后,财政支农对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弹性显著增加,但农业信贷总体上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财政支农、农业信贷是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的Granger原因;农业信贷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存在滞后效应。因此,应加大财政支农力度,优化财政资金配置;加大农业贷款扶持农业的力度;加强农民自我资金积累。
关键词:
财政支农 农业信贷 农民人均纯收入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李树生
本文运用我国1952-2007年财政规模与人均实际GDP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我国财政规模在1970年和1999年,人均实际GDP在1962年和1992年发生结构突变,两个序列都是含有两次结构突变的趋势平稳过程,而非单位根过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异期协变模型,发现我国财政规模和经济增长之间具有长期动态均衡关系,政策含义是按照现有经济和人口增长水平,我国财政规模在未来还能够持续增长。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毛其淋
本文在消费者最优消费路径选择的基本框架下,构建了一个政府财政支农与农村居民消费的动态最优化模型,理论分析表明:地方政府财政支农支出的增加,对于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基于1995-2008年的省际面板数据,采用工具变量GMM方法对该结论进行的实证检验发现:在通过多工具变量克服变量内生性之后,地方政府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地方政府财政支农支出每增加1%,我国农村居民消费将增加0.1367%;进一步的因素分解显示,地方政府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平均贡献度为8.72%,且有逐年增大的趋势。此外,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性,即财政支农支出对...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丁国光
市场经济下的农业发展及财政支农丁国光一、市场经济给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农业、农民和农村面临前所未有的新的发展机遇。主要表现在:第一,市场经济为农业的大发展创造了条件。现在,农民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主要不...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徐涛
文章利用1952~2006年的中国财政收支总额(包含预算外收支)的时间序列数据,实证分析我国财政收支行为对宏观经济的稳定效应。文章的实证结果表明,我国财政收支与GDP互为Granger因果关系,在长期内我国财政收支行为对宏观经济的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在短期内当经济处于衰退阶段时,财政收支行为有利于宏观经济稳定,但是当经济处于繁荣阶段时,加剧了宏观经济波动。
关键词:
财政收入 财政支出 稳定效应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黄新建 王勇
财政支农对农业经济发展具有增长效应。利用1978-2008年江西农业经济和财政的数据,运用协整检验与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了财政支农对江西农业经济的增长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财政支农支出对江西农业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为0.649。财政支农支出结构中对江西农业经济增长效应高低的次序依次为:以农村救济费、挖潜改造为主的其他支出最高,支援农村生产支出次之、农林水利气象等部门事业费最差,农业基本建设支出不明显。
关键词:
财政支农 农业经济 增长效应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戴旭宏 唐新
农业基础设施是农业生产和农业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而有效的管护是保证农业基础设施正常运行、发挥使用效益的关键,在这个过程中财政资金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目前农业基础设施管护严重滞后的现象,本文结合四川省财政部门在管护模式方面的一些探索和创新,从财政视角分析了目前农业基础设施管护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农业基础设施 财政支农 管护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腊生 翟淑萍 蔡春霞
本文以货币数量理论为基本的理论依据,在对货币数量方程进行评述的基础上,通过对交易产品的资产属性扩展,来构建同时包含实体经济产品价格与金融资产价格的货币数量方程,并利用这一扩展的货币数量方程来探寻经济增长、通货膨胀、资产泡沫与货币数量之间的关系,同时利用我国2004-2008年的相关月度数据对这些宏观经济变量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经验分析,从实证的角度证实了货币数量方程扩展的有效性。最后,综合经验分析结论与新的理论框架对当前我国通货膨胀预期管理及货币政策取向问题进行了深层次的思考。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徐芳 星焱
利用川渝经济圈1985—2008年的时序数据,对金融、财政支农的经济效应从农村产值、粮食产量、农民收入三个维度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域金融支农对农村产值增长、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均具有显著的长期经济效应,并与农民增收之间短期因果关系紧密;财政支农对农村产值增长、粮食增产具有经济效应,对农民增收则效应微弱;同时,以市场主导的金融支农效率高于以计划主导的财政支农效率。在分析实证结果原因的基础上,就我国西部金融、财政支农如何发挥更大作用提出建议。
关键词:
金融支农 财政支农 经济效应 川渝经济圈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陈灿煌
本文在C-D生产函数的框架下,利用1980—2005年我国政府财政支农支出和农业GDP的相关数据,对财政支农支出的总量和结构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政府财政支农支出总量对农业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即财政支农支出总量每增长1个百分点,农业GDP将增长0.3087个百分点;目前我国财政支农支出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一定的结构性偏差。因此,政府应在增加财政支农支出总量的同时,不断优化财政支农支出结构,以提高农业经济增长效率。
关键词:
财政支农支出 农业经济增长 协整检验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魏朗
农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农业的发展需要财政的支持。本文利用C-D生产函数框架对1999-2003年我国各省农业经济增长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地方财政支农支出确实有利于农业经济增长,其产出弹性系数为0.13;且有大约30%的农业经济增长是靠财政支农支出推动的。与其他要素相比,财政支农支出的平均贡献率占着重要地位。从全国范围来看,它位居第二。从农业在地区产业竞争优势与否来看,财政支农支出的平均贡献率在农业劣势地区高达63%,位居第一,在农业优势地区仅11%,位居第二。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潘立志 刘超颖
美国经济学家麦金农提出了我国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中国之谜”现象。相比其他国家的市场化进程,中国经济运行有其特殊之处,我国的经济增长是以政府为主导的。在政府对宏观经济实施调控的今天,如何在金融市场全面对外开放的同时,保证金融改革的深化和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方鸿
采用了可以同时剔除外生环境和随机误差对效率值影响的三阶段DEA方法对我国2005~2008年各地区政府财政支农支出的效率进行了测度。研究发现,与三阶段DEA方法相比,普通的DEA方法在评价各地区政府财政支农资金效率时会出现对总体效率水平的低估,特别是西部地区很多省份的财政支农支出效率被低估,不同地区之间效率差异的程度被夸大。研究还显示,近些年我国各地政府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使用效率水平总体上是在逐渐提高的,不同地区之间效率水平的差异是在逐渐缩小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中国1978~2002年的财政压力与经济转轨:理论与实证
中国式财政分权与地方经济增长目标管理——来自省、市政府工作报告的经验证据
PPP模式与地方财政压力:来自中国地级市的经验证据
PPP模式缓解了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吗——基于中国地级市数据的经验研究
中国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基于1952~2008年中国年度数据的实证分析
财政分权、审计监督与反腐败成效——来自中国2002~2011年的经验证据
财政分权、审计监督与反腐败成效——来自中国2002~2011年的经验证据
经济增长、政府财政收支与地方官员任期——来自省级的经验证据
地方政府财政支出能够促进信贷投放吗——基于中国县域数据的实证
土地财政与地方政府规模扩张——来自中国282个城市数据的经验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