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84)
- 2023(9915)
- 2022(8043)
- 2021(7677)
- 2020(6368)
- 2019(14708)
- 2018(14721)
- 2017(27490)
- 2016(15186)
- 2015(17493)
- 2014(17880)
- 2013(17164)
- 2012(15878)
- 2011(14396)
- 2010(15087)
- 2009(14078)
- 2008(13786)
- 2007(12829)
- 2006(11512)
- 2005(10158)
- 学科
- 济(59664)
- 经济(59586)
- 管理(41926)
- 业(38986)
- 农(29406)
- 企(28209)
- 企业(28209)
- 方法(23446)
- 数学(20534)
- 数学方法(19938)
- 中国(19407)
- 农业(19345)
- 财(16733)
- 业经(16330)
- 制(14719)
- 地方(14601)
- 学(12654)
- 理论(11999)
- 银(10474)
- 银行(10458)
- 体(10291)
- 行(10035)
- 融(9733)
- 金融(9726)
- 发(9692)
- 教育(9355)
- 策(9177)
- 工作(8909)
- 和(8437)
- 技术(8359)
- 机构
- 学院(215146)
- 大学(210765)
- 济(79852)
- 管理(79060)
- 经济(77634)
- 研究(72844)
- 理学(66412)
- 理学院(65675)
- 管理学(63992)
- 管理学院(63607)
- 中国(56787)
- 京(45820)
- 科学(44943)
- 农(41535)
- 财(40898)
- 所(37195)
- 江(35848)
- 中心(34702)
- 业大(33155)
- 研究所(33085)
- 农业(31251)
- 财经(30139)
- 范(29976)
- 师范(29657)
- 北京(29179)
- 州(28604)
- 经(27066)
- 技术(26256)
- 省(26162)
- 院(26117)
- 基金
- 项目(137884)
- 科学(106828)
- 研究(104836)
- 基金(95505)
- 家(82909)
- 国家(82125)
- 科学基金(69389)
- 社会(63476)
- 社会科(59594)
- 社会科学(59577)
- 省(57305)
- 教育(49736)
- 基金项目(49215)
- 划(47004)
- 编号(45400)
- 自然(43421)
- 自然科(42430)
- 自然科学(42422)
- 自然科学基金(41559)
- 资助(40012)
- 成果(38873)
- 课题(33296)
- 重点(31352)
- 发(30376)
- 部(29275)
- 创(28410)
- 年(27196)
- 创新(26422)
- 项目编号(26393)
- 性(26282)
共检索到3417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伍琳瑜 刘静娴
立足美丽乡村建设的理论内涵和实践状况,系统剖析政府主导型美丽乡村建设模式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并基于政府、村域自治组织、村民、企业和社会机构等多元建设主体维度,比较分析各主体的资源优势、参与诉求和潜在困境,在此基础上从多元主体角色定位视角提出各主体协同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相关途径。
关键词:
美丽乡村 多元主体 共性问题 建设模式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伍琳瑜 刘静娴
立足美丽乡村建设的理论内涵和实践状况,系统剖析政府主导型美丽乡村建设模式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并基于政府、村域自治组织、村民、企业和社会机构等多元建设主体维度,比较分析各主体的资源优势、参与诉求和潜在困境,在此基础上从多元主体角色定位视角提出各主体协同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相关途径。
关键词:
美丽乡村 多元主体 共性问题 建设模式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爱英
在多年来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下,山西省乡村地区自然条件差、历史欠账多,乡村地区生态环境系统功能越来越脆弱,文章结合山西乡村发展实际,从文化传承型模式、休闲旅游型模式、环境整治型模式、工业带动型模式四个方面阐述山西省生态型美丽乡村的构建。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生态文明 美丽乡村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韩喜平 孙贺
美丽乡村建设是新时期农村工作的一项系统性、全局性重大战略工程。应从生态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维度综合定位美丽乡村建设,扭转和克服美丽乡村建设进程中的规划误区、模式误区和试点误区。坚持系统性思维和顶层设计理念,把美丽乡村建设纳入农村社会建设的整体框架。统筹兼顾试点先行与全面推进的逻辑关系,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由点到面转换。理顺政府与农民的行为边界,走内生型美丽乡村建设路径。
关键词:
美丽乡村 生态环境 农村经济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郭婷婷
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美丽乡村建设日益引起国家农业部门的关注和重视。全国农业会议多次强调,要推动农村的绿色发展,打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格局,因此要将美丽乡村建设放在国家战略发展的高度来对待。当前,全国各地纷纷响应国家号召,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突破。但从实践过程来看,依旧存在诸多问题及认知误区,比如定位不明确、推进成效不明显等问题。因此,为更好地提高我国美丽乡村建设水平,这就要求必须深入研究美丽乡村建设的推进过程和执行方法,实现乡村建设和谐发展。
关键词:
美丽乡村 建设 创新 研究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姜彬 侯爱敏 包婷婷
美丽乡村建设承载着传承乡村文化的重任,但苏州当前的美丽乡村建设活动,由于缺乏对文化传承的全面认识和系统研究,造成了乡村文化的严重破坏。鉴于此,在界定文化传承内容、分析文化传承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风貌原真型、产业发展型、文化重塑型三种不同的美丽乡村文化传承模式,并对每种模式的适用范围、传承重点与要求、传承方向等进行了探讨,以期为乡村文化传承提供参考。
关键词:
美丽乡村 苏州 文化传承 模式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和沁
乡村是人类文明的根基,但是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我国西部地区乡村承受着越来越严重的资源过度开发和污染转移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景色秀美的乡村面临着消失的危险。美丽乡村的消失不仅影响着西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影响着西部地区的生态功能、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和社会功能的正常发挥,而且还危及着全国乃至全球的生态安全。现实要求我们要在不断总结美丽乡村建设中已经取得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美丽乡村的建设模式,从而构建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人与社会和谐的美丽乡村,进而为全人类构筑起安全的生态屏障和可持续的发展环境。
关键词:
西部地区 美丽乡村 模式 生态文明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继志
[目的]"美丽乡村"建设是全面推进现代化农业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归纳天津市"美丽乡村"建设模式,构建效益评价体系,并对乡村建设效益进行评价,以期为实现该市乡村建设奋斗目标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通过调研天津市乡村发展现状,在归纳总结该市乡村建设模式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综合加权法,从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3个层面构建了美丽乡村建设效益评价体系,并对"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实施前和2016年的建设效益进行评价。[结果](1)天津市乡村建设模式可分为4种类型,分别为休闲旅游、文化传承、高效农业和环境整治型,涌现出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典型村落,发展较为迅速。(2)从启动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止2016年,该市乡村建设取得了明显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评价分值相比项目实施前分别提高了65.13%、41.67%和36.21%,综合效益评分提高了50%。[结论]天津市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其他村庄在建设过程中,可参考已建设成型的典范,因地制宜,选择适合规划的发展模式。已建设成型的村庄发展空间还很大,仍需不断缩短城乡差距,推动美丽乡村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中贵 王晨
自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国家围绕农民收入提升与农村环境改善取得显著成效,但美丽乡村建设依然存在趋同化问题、低质量性问题、局限化问题和低参与度问题。从美丽乡村建设的内涵与要求可知,其对宜居宜业环境的打造事实上植根于先进生产力基础上,并非仅仅只是村镇外表形象的美化。结合数字经济时代特点,如何实现数字要素、数字技术在农业农村的全面嵌入就是关键核心所在,应在数字规划下统筹协调推进、在数字产业基础上绿色协同发展、在数字治理模式下责任落实到户 、在数字链接中挖掘传承乡村文化。未来应基于治理体系、农业产业体系、农村资源要素架构、农村普惠金融服务和农民主体效应发挥,进一步加强农业农村数字化建设。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魏长晶
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既是发展旅游经济,又是在延续农业经济,对我国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山东省乡村旅游产业在山东省政府的主导下,发展规模庞大,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是由于还处于发展阶段,山东省乡村旅游出现相关部门权责不清,管理混乱等现象,阻碍了乡村旅游的发展。为此,我们深入研究山东省乡村旅游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对山东乡村旅游的发展有些许作用。
关键词:
政府主导模式 乡村旅游 问题与对策探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素芳 任海洋
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新农村社区发展建设的重要任务就是发展建设美丽乡村,这也是我国新农村发展建设的丰富和延伸。以河南省为例,探析了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美丽乡村建设是构建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基本要求,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有助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总结出在目前城镇化的进程中,河南省美丽乡村建设的几种成功的发展模式和具体实施做法,最后笔者给出了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些具体实施途径,以期待对美丽乡村建设与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
美丽乡村 建设 城乡一体化 发展模式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雪
互联网+农村电商模式已经成为乡村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依托互联网,农民可以将农产品供给与市场需求进行有效对接,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并借助互联网平台,让更多人了解和传承乡村优秀传统文化,这对建设生态美、产业美、环境美、精神美的美丽乡村具有积极促进作用,而目前搭上互联网快车的农村电商仍处在不断探索阶段,信息不对称、渠道不畅通、品牌建设慢等问题仍然突出。本文基于我国农村电商发展现状,深入分析了农村电商发展过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在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以互联网+推动农村电商持续发展的模式路径。
关键词:
互联网+ 农村电商 现状及问题 发展路径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孔祥智 卢洋啸
生态宜居是乡村生态与乡村宜居的有机统一,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内容,也是乡村生态保护的现实需要和城乡融合发展的内在要求。在5省20村的实地调研中了解到,各地积极开展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在生态保护、常态保洁、垃圾处理、厕所革命、危房改造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在建设生态宜居乡村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并创新发展非农产业带动型、农产品加工业带动型、农业旅游业融合带动型、一二三产业融合带动型和种植结构优化带动型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模式。然而也暴露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供给不足,缺少后期管护机制;农民参与环境保护意识不强,购买生态修复服务缺乏监管;难以调动社会资本参与生态宜居乡村建设等问题。应创新生态宜居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机制和长效运维管理机制;选择适宜地区发展的生态宜居乡村建设模式;吸引村民返乡创业,培养有环保意识、专业素养的职业农民;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促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魏卫 何蓓婷
旅游产业园是旅游产业集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种产业集群形态。旅游产业园作为新事物,其实践发展领先于理论研究。虽然旅游产业园在国内已有所发展,但对其认知尚处于探索阶段。相思谷旅游产业园有机融合当地农业和旅游业的要素,充分释放农业中蕴含的巨大旅游潜力,以农业推动旅游业开发,旅游业拉动农业生产,成为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联动效应的典范,相思谷旅游产业园建立"公司+农户+网站"创新开发模式,并秉承"生态文明"的理念,采取"内嵌式保护开发"创新创建模式和"复合农业立体展示"创新发展模式,推动"旅居业"融合发展,从而促进新
关键词:
美丽乡村 旅游产业园 乡村旅游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十九大以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成为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生态宜居,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这是因为,我国目前还有40%以上的人口常住在农村,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和农村社会的和谐文明;同时,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的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建设美丽中国要靠美丽乡村打好底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