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557)
2023(16439)
2022(13994)
2021(12994)
2020(11044)
2019(25110)
2018(25081)
2017(48087)
2016(26465)
2015(30072)
2014(30236)
2013(29964)
2012(28080)
2011(25514)
2010(26066)
2009(24372)
2008(24609)
2007(22725)
2006(20122)
2005(18185)
作者
(77023)
(65133)
(64793)
(61753)
(41432)
(31288)
(29530)
(25063)
(24726)
(23398)
(22299)
(22004)
(20795)
(20578)
(20547)
(20035)
(19547)
(18911)
(18878)
(18830)
(16334)
(16162)
(15980)
(15096)
(14654)
(14645)
(14601)
(14601)
(13242)
(13199)
学科
(112999)
经济(112794)
(78928)
管理(78018)
(58120)
企业(58120)
(51984)
方法(47755)
数学(40764)
数学方法(40399)
农业(34377)
(32495)
中国(30624)
业经(29761)
(26745)
地方(24543)
(22263)
(19095)
(18552)
贸易(18546)
(18031)
财务(17977)
(17965)
(17962)
财务管理(17920)
银行(17918)
理论(17688)
(17399)
金融(17390)
(17124)
机构
学院(382532)
大学(382115)
(155823)
经济(152350)
管理(144325)
研究(130072)
理学(123664)
理学院(122276)
管理学(120218)
管理学院(119505)
中国(100460)
(81146)
(79321)
科学(78799)
(77340)
(66325)
中心(61804)
(61566)
农业(61266)
业大(60322)
研究所(59463)
财经(59230)
(53703)
(51037)
北京(50541)
师范(50512)
(47966)
经济学(47532)
(46079)
(43597)
基金
项目(249373)
科学(196109)
研究(185413)
基金(179995)
(156065)
国家(154666)
科学基金(132063)
社会(118601)
社会科(111381)
社会科学(111347)
(98662)
基金项目(95453)
教育(86018)
自然(83203)
(82379)
自然科(81255)
自然科学(81229)
自然科学基金(79838)
编号(76517)
资助(72774)
成果(64147)
(56512)
重点(56193)
课题(53963)
(53834)
(51634)
(49514)
国家社会(48529)
创新(48266)
教育部(48264)
期刊
(182905)
经济(182905)
研究(114499)
中国(85911)
(79257)
(62397)
学报(62066)
科学(56175)
农业(53335)
管理(50148)
大学(47898)
学学(45039)
教育(44854)
(39636)
金融(39636)
业经(33367)
技术(32880)
财经(30164)
经济研究(26829)
(26312)
(25810)
问题(25083)
(21339)
世界(18505)
技术经济(18418)
图书(18038)
理论(17516)
统计(17374)
(17236)
科技(16810)
共检索到5895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至发  程利仲  
我国农村社会经济系统是在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经济体制下逐渐形成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封闭的均衡系统,新农村建设实质上就是要打破农村社会经济系统的均衡,从根本上改造我国农业、农村和农民的传统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实证分析表明,嘉兴市创建的"政府主导、农民主体与全社会参与"的新农村建设推进机制是现实可行的,也是非常有效率的。关键是:(1)政府应着力制度创新,加大公共财政对"三农"的投入,制定激励性政策和广泛的组织动员。(2)坚持国家扶持和农民自力更生相结合的原则,切实尊重农民意愿,培育农民的自主意识,提高农民自主能力。(3)建立城乡文化结对、文明单位与行政村结对和民企联村的"三结对"机制,为社会力量参与新农...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邱云生  王晓红  
在我国国情之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是政府主导和农民主体地位相结合。政府是新农村建设组织者和推动者,必须发挥好其主导作用;农民是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决定力量,必须突出其主体地位。在当前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政府主导作用有待切实加强,农民主体作用充分发挥面临多方挑战,而要实现政府主导和农民主体有机结合的关键是转变政府职能和提高干部素质。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邱云生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突出农民主体地位。本文分析了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基层政府行为既有主体性又有客体性的特征。并指出,其二重性特征,对政府主导作用的发挥有较大影响;农民行为的可塑性,对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主体作用的发挥既有促进作用,也有抑制作用。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温锐  陈胜祥  
本文结合实地访谈、考察和问卷调查数据统计分析说明:政府在当前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导面太宽,涉及新农村建设的各个方面;农民自主作为的领域则很小,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体现;政府主导面太宽与农民作为领域太小互相影响,导致前者越位、缺位而主导功能失灵,后者导致自主作为受抑而主体性消减,不利于两者在新农村建设中形成合力。政府应纠正现有失灵现象,着力构建农民组织以增强农民主体作用,避免新的越位、缺位以改善其主导作用,实现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的良性互动。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邓宗兵  王钊  
本文基于368份问卷调查数据和访谈统计资料,测度并分析了农民主体意识与参与行为的总体状况和内部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仍有近一半的农民还未认识到自己应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受主体意识不强、维权能力受限、建设能力不足等影响,在实际建设中农民尚未积极参与;不同类型的农民对主体意识与参与行为的认识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应从加大现代农业知识传播、培育新型农民组织、提高农民建设能力等方面来引导并强化农民的主体意识与参与行为。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庄天慧  牛廷立  张玉玺  
灾后新农村建设要切实处理好政府主导和农民主体的关系。政府主导体现在从宏观上规划灾后新农村建设、健全机制、强化服务、培养新型农民;农民主体应积极参与,发挥农民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企业和农民的主体作用以及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骨干作用,形成国家、地方、企业、科研院所与农户结合的多元联动重建机制。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曾祥凤  
我国新农村建设实质上就是农业和农村制度安排的变迁,且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更重要的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主体角色(包括政府、农户和农民自组织)会随着新农村建设所处的不同阶段而发生转换。因此,本文认为,应在充分认识三大主体角色转换的基础上,建立新农村建设中政府、农民自组织和农户互动型的动态推进机制。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武鹏  宗跃光  
文章采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空间整治为主线,以浙江省海盐县五圣村为例,运用区域人口重心、模糊集合评判等方法,对散乱无序的农村居民点实施迁村并点,为建设新农村社区,辅助新农村社区选址提供空间决策。研究表明,最终得到的四个搬迁区选址有利于新农村社区的起步发展,并满足为整个区域服务的目的,有利于迁村并点工作的推进,所以最终选择其为新农村社区选址地点。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施建祥  李美红  
本文是在对嘉兴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补偿方式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概括总结了嘉兴市新农合的发展状况,分析了在现行新农合补偿制度下农民的就医比例、对医院的选择偏好、医疗费负担状况,最后对完善新农合的补偿模式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温锐  陈胜祥  邱贵明  
本文以江南某省为例,从农民的积极性、自主性和组织化程度三个方面对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主体作用加以考察。实证研究发现:农民积极性较高,但缺乏自主性,农民理事会几乎没有作用;农民的积极性受到性别、受益、政策和理事会作用的显著影响;农民的自主性受到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宗族、受益和政策的显著影响;理事会作用受到农民受益和积极性的显著影响。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主体作用面临诸多困难,既缺乏人力支持,又没有组织依托,还受到政府政策失灵的不良影响。政府应重新定位农民理事会与村委会的职能边界,培育农民组织,为农民主体作用的发挥创造条件。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钊  邓宗兵  
对重庆地区农民主体意识与参与行为的调查结果表明,虽然多数农民已经认识到建设新农村的重要性,但由于受维权能力有限、新农村建设知识贫乏以及民主管理制度建设滞后等因素影响,在实际建设中农民并未积极参与。因此,应加强新农村建设的宣传教育,增强农民主体意识;加大现代农业知识的传播,重视农民能力建设;从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培育新型农民组织等方面来引导并强化农民的参与行为。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任国元  葛永元  
多年来的实践表明,单靠政府的力量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有必要利用第三种力量即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来弥补政府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中存在的局限性。本文采用规范与实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角度出发,以浙江省嘉兴市为例,实证分析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中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而这种作用的存在源于合作经济组织内部成员间相互监督的机制,从而会使信息不对称问题得到极大缓解。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佳骊  徐保根  
处于高速城市化进程中的浙江省创造性地设计出类似于美国可转移发展权制度的建设用地复垦指标政策,此项政策使地方政府可通过农村建设用地复垦换取建设用地指标,从而为农村土地整治项目提供重要的资金支持。基于对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的实地调查,本文分析了这种创新融资机制生成的内在需求和制度背景、机制运行现状及效果,探讨了这一融资机制的局限性以及项目参与者土地利益关系问题。研究认为,单独依靠可转移建设用地复垦指标不能完全满足农村土地整治项目资金需求;政府主导参与对项目融资成功有正面影响;在建设用地复垦指标转移过程中需给予农民选择权、增加农民市场参与权。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陆心月  李兰英  万超伟  黄文静  李浪  
"两分两换"政策是农村土地制度的一项重要改革。基于对嘉兴市姚庄镇5村100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通过建立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户参与"两分两换"政策的意愿和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宅基地面积和质量对农户参与"宅基地置换"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承包地面积对农户参与"土地经营权置换"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非农收入比例、农户对置换后的生活水平和工作条件的预期、农户对政策的了解程度以及对政策补贴的满意度等则有明显的正面影响。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潘锦云  李晏墅  
人力资本理论将更多的眼光聚焦于工人人力资本研究上,而对农民人力资本的研究有着天然的漠视与偏见,造成农民长期被资本投资边缘化。能否完成新农村建设关键在于有没有与新农村建设要求相匹配的农民人力资本,而旧路径依赖对培育新农村建设农民主体形成了锁定效应。本文分析了农民人力资本作为新农村建设农民主体的缺陷及重塑的可行性,探索了重塑新农村建设农民主体新的路径依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