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3(4183)
- 2022(3678)
- 2021(3727)
- 2020(3264)
- 2019(7607)
- 2018(7575)
- 2017(16346)
- 2016(8789)
- 2015(10339)
- 2014(10536)
- 2013(10674)
- 2012(10329)
- 2011(9372)
- 2010(9750)
- 2009(9566)
- 2008(9758)
- 2007(9295)
- 2006(8588)
- 2005(8250)
- 2004(7407)
- 学科
- 济(42310)
- 经济(42255)
- 管理(30907)
- 业(24626)
- 企(19083)
- 企业(19083)
- 方法(16561)
- 数学(14995)
- 数学方法(14854)
- 中国(13877)
- 财(13413)
- 制(11946)
- 农(11200)
- 银(9660)
- 银行(9656)
- 行(9319)
- 贸(8893)
- 贸易(8885)
- 易(8671)
- 融(8540)
- 金融(8540)
- 税(7179)
- 体(7158)
- 业经(7077)
- 家(6978)
- 税收(6745)
- 国家(6658)
- 收(6655)
- 制度(6487)
- 度(6487)
- 机构
- 大学(138956)
- 学院(137144)
- 济(63238)
- 经济(61869)
- 管理(53170)
- 研究(45691)
- 理学(43725)
- 理学院(43289)
- 管理学(42796)
- 管理学院(42530)
- 中国(40491)
- 财(36620)
- 京(29890)
- 财经(27432)
- 经(24726)
- 所(23588)
- 科学(22999)
- 中心(21253)
- 江(21159)
- 财经大学(20301)
- 北京(20265)
- 经济学(20209)
- 研究所(19927)
- 经济学院(18287)
- 农(17648)
- 州(17336)
- 范(16242)
- 师范(16153)
- 院(15629)
- 业大(14964)
- 基金
- 项目(72560)
- 科学(57170)
- 研究(56353)
- 基金(53660)
- 家(44627)
- 国家(44275)
- 科学基金(37648)
- 社会(36627)
- 社会科(34692)
- 社会科学(34680)
- 基金项目(27761)
- 省(26064)
- 教育(25765)
- 资助(23439)
- 编号(23370)
- 自然(22432)
- 划(22244)
- 自然科(21905)
- 自然科学(21899)
- 自然科学基金(21504)
- 成果(21082)
- 部(17816)
- 课题(16158)
- 教育部(15761)
- 性(15668)
- 重点(15638)
- 人文(15144)
- 发(15065)
- 制(14929)
- 国家社会(14781)
共检索到2297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屹山 矫幸 宫剑
目前中国的房价问题,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现象,而是一个有着复杂社会根源与贫富差距和社会财富分配不均相关的社会问题。解决这样的问题,既不能完全依赖市场,也不能完全靠政府,其核心也不在于控制房价,保证家家"有住房",而在于调节利益分配,让人人"有房住"。因此,政府有责任和义务来积极主导并实施自身力量与市场力量的有效协调与融合,用制度创新所提供的公共物品,来均衡社会财富的分配、有效地配置社会资源、降低房地产市场的成本和交易费用、化解各种矛盾,进而避免市场的扭曲和"诺思悖论"的出现,以实现住房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关键词:
政府与市场 制度创新 公共物品 交易费用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张桥云 钱龙
中低收入群体住房金融市场的发展滞后造成其住房难题,主要归因于信贷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本文从政府担保的内在作用机理出发,论证政府担保对解决中低收入群体住房问题的效果,政府担保能有效缓解借款人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行为,增加信贷供给。此外,文章具体分析我国采取政府担保机制解决中低收入群体住房问题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张恩逸
一、房地产市场规律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房地产市场既然是市场,就遵循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但因为其不同于其他商品的特点,房地产市场又有其特殊性。首先,在一个特定的城市中,房地产市场不是完全竞争的市场,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伟
文章认为,在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西方国家曾经采取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住房政策,在解决住房问题方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总结其成功经验,可以在政策指向、制度建设和市场监管等方面得到有益的启示,并从发挥市场和政府双重作用、完善住房供应制度、建立个人信用系统、完善相关法律和强化监督等方面,促进我国住宅市场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西方国家 住房问题 住房政策 经验借鉴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陈红梅
近年来,针对房价过快上涨,中央实行了一系列严厉的调控措施,力度之大、持续时间之长,被业界和舆论认为是史无前例。但如果不改变房地产增长方式,不加快土地使用制度的深化改革,不转变政府的职能,房地产调控结果可能是"治标不治本"。一、不改变传统的房地产增长方式,难以遏制房价过快上涨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大全
什么是住房商品化?为什么必须实行教职工住房商品化?怎样实行教职工住房商品化?本文拟对此作一些探讨。一、什么是住房商品化?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蒋意春
我国在1998年住房制度改革后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住房价格偏高、国房结构失当、房市投机现象层出不穷,给城市居民的安居乐业造成很大的影响。为此,笔者设想通过土地储备制度和国房集团相结合的机制来解决该问题。通过两者相结合,实现解决我国城市居民住房问题的目标。
关键词:
住房 土地储备 国房集团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吕萍 于淼
青年是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住房状况是影响青年发展提升的关键要素。当前青年群体面临较大的住房压力,其住房问题受到广泛关注并亟待解决。本文运用因子分析方法构建并测算住房压力指数(HSI),并利用图表统计法对青年住房压力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与中、老年群体相比,青年购房压力较大,租房压力较小;购房与租房青年的住房压力均随年龄的增大而波动上升;整体来看,购房青年的住房总压力小于租房青年;购房青年最为明显的是住房面积压力;租房青年最为明显的是社会情绪压力。依据青年群体所面临的住房压力类型确定其住房问题的严重程度,提出通过实物保障、货币补贴、金融支持、市场途径等多种渠道解决各类青年群体的住房问题,在有条件的城市以自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为主,以租赁住房为辅,实现青年住房由难到易、由租到购的平稳过渡。
关键词:
青年群体 住房压力 租房 购房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宝香 吕萍
我国正面临经济社会双重转型,城市住房消费两极分化现象严重、中低收入群体住房问题突出、流动人口住房问题值得重视。我国城市住房困境无论从认识偏差、机制缺失和结构不当哪方面分析,都与住房租赁市场滞后有密切关系。文章基于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视角,提出完善住房租赁市场供应体系,建立住房市场租买选择机制;做好相关配套工作,促进住房梯级消费;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住房市场与住房保障制度,促进新型城镇化。
关键词:
转型时期 住房问题 住房租赁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何星坤 董晓峰
本文主要论述改善农村住房条件的现实意义及其必要性,并以目前农村建房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思路,促进我国稳步推进城镇化进程,实现城乡生活面貌的同步改善,也试图通过改善农村住房条件的论述,提出有必要对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改革进行探讨,从农民对土地的使用权以及对土地之上附属物的所有性,归纳出来农村房屋具有可租赁、转让,甚至在农村户籍范围内可以买卖,从而增强农村经济发展后劲,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面貌,提升进城务工人员的经济实力。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宝香
我国经济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农村居民的住房问题,不仅决定着农村居民的切身利益,而且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文章立足于我国农村居民住房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我国农村居民住房消费偏好明显增强、农村住房建设缺乏有效规划、以及二元制度阻碍城乡住房统筹等原因,提出了科学引导农村住房消费、加强农村住房建设规划、以及建立城乡统一制度框架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转型时期 农村地区 住房问题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刘凤义 杨善奇
住房是一种特殊商品,不能仅仅从住房市场的供求关系层面进行分析。研究住房问题,要区别住房商品满足"客观需要"和满足"市场需求"两种不同属性。住房首先是满足家庭劳动力再生产的必需品,是劳动者的一种"客观需要",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制定住房政策的理论出发点。我国住房问题的产生与住房市场和住房政策背离满足"客观需要"这一本质属性直接相关,具体体现在住房在生产和流通领域的过度市场化;地方政府行为的企业化;住房属性的资本化。从根本上解决我国住房问题必须要回归住房商品满足"客观需要"的属性;合理匹配地方财权与事权;坚决打击住房投机行为,适时转变住房上涨预期以及培养"以租代购"的专业化住房租赁市场。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刘凤义 杨善奇
住房是一种特殊商品,不能仅仅从住房市场的供求关系层面进行分析。研究住房问题,要区别住房商品满足"客观需要"和满足"市场需求"两种不同属性。住房首先是满足家庭劳动力再生产的必需品,是劳动者的一种"客观需要",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制定住房政策的理论出发点。我国住房问题的产生与住房市场和住房政策背离满足"客观需要"这一本质属性直接相关,具体体现在住房在生产和流通领域的过度市场化;地方政府行为的企业化;住房属性的资本化。从根本上解决我国住房问题必须要回归住房商品满足"客观需要"的属性;合理匹配地方财权与事权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金三林
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目前,农民工住房总体还处于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并存的状态。应加快建立农民工住房供应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逐步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住房补贴制度、财税支持制度、金融服务制度、土地供应制度、规划保障制度相互补充"的农民工住房政策体系,使进城农民工的住房条件尽快改善。
关键词:
农民工住房 总体思路 政策框架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清勇
本文是为认识住房、住房问题和住房政策而从文献入手开展的一项研究。通过对文献的回顾,讨论了住房、住房问题和住房政策的含义,探讨政府是否要介入和如何参与住房事务的问题,并介绍了不同的住房政策体制和各国住房政策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住房 住房问题 住房政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