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267)
- 2023(10475)
- 2022(8595)
- 2021(8231)
- 2020(6743)
- 2019(15477)
- 2018(15101)
- 2017(28826)
- 2016(15971)
- 2015(18133)
- 2014(18151)
- 2013(17060)
- 2012(15829)
- 2011(14345)
- 2010(14953)
- 2009(13709)
- 2008(13577)
- 2007(12637)
- 2006(11043)
- 2005(10078)
- 学科
- 济(61499)
- 经济(61414)
- 管理(44507)
- 业(39786)
- 企(33644)
- 企业(33644)
- 方法(28734)
- 数学(25260)
- 数学方法(24662)
- 中国(17533)
- 农(17321)
- 财(16373)
- 学(15537)
- 制(14615)
- 业经(12847)
- 理论(12661)
- 体(11525)
- 融(11400)
- 金融(11392)
- 银(10904)
- 银行(10865)
- 行(10492)
- 农业(10277)
- 贸(10214)
- 贸易(10206)
- 易(9771)
- 地方(9755)
- 家(9494)
- 和(9047)
- 技术(8768)
- 机构
- 大学(230936)
- 学院(228845)
- 济(87932)
- 经济(85886)
- 管理(85326)
- 研究(81881)
- 理学(72852)
- 理学院(72006)
- 管理学(70272)
- 管理学院(69852)
- 中国(61711)
- 科学(50887)
- 京(50181)
- 财(44360)
- 所(42618)
- 农(41437)
- 研究所(38687)
- 中心(36531)
- 江(35633)
- 业大(35194)
- 财经(34479)
- 农业(32462)
- 北京(31792)
- 经(31365)
- 范(30749)
- 师范(30371)
- 院(30104)
- 州(27915)
- 经济学(27030)
- 技术(26008)
- 基金
- 项目(153218)
- 科学(119545)
- 基金(110778)
- 研究(109815)
- 家(99540)
- 国家(98396)
- 科学基金(82464)
- 社会(68039)
- 社会科(64301)
- 社会科学(64278)
- 省(59291)
- 基金项目(56556)
- 自然(54141)
- 自然科(52955)
- 自然科学(52933)
- 教育(52127)
- 自然科学基金(51991)
- 划(50975)
- 资助(47042)
- 编号(43901)
- 成果(37536)
- 重点(35179)
- 部(33773)
- 课题(32015)
- 发(31454)
- 创(31431)
- 创新(29471)
- 科研(29348)
- 教育部(28680)
- 国家社会(28409)
共检索到3498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晓
国家技能治理体系蕴含着错综复杂的政治、经济、社会与历史文化背景,并深深嵌于国家治理体系之中。在这一进程中,政府、市场二者的协同和互动起着关键作用,相应形成了基于"政府"与"市场"两种典型模式。通过分析和比较两种模式在协调技能供需、增强技能基础和奖励技能获取这三个方面的差异及现实利弊,认为我国应当选择一条融合两种模式利弊的合作型技能治理体系模式,即将政府之外的社会组织、企业、公民以及各种关系网络都纳入技能治理体系的框架内,从治理主体之间关系与结构的新视角去诠释治理行为,把治理理解为多元治理主体之间复杂互动的博弈过程。
关键词:
政府 市场 技能治理体系 职业教育与培训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郑晓华
近年来,地方治理创新不断出现,社会参与逐渐成为地方政府治理创新的主要方向,地方政府在公共事务治理中赋权社会组织和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决策、执行以及监督评估等。文章从赋权给谁、赋权方式、赋权工具以及赋权后的治理效果等几个维度考察了四种新型治理模式的运作,阐述了政府赋权的经济逻辑由政府全权埋单到购买社会组织服务、行政逻辑由行政服务到整合社会力量促进行政变革、责任逻辑由单一负责主体到多方承担公共责任以及政治逻辑由实现民主的输出到塑造社区的新社会资本,揭示了在中国政治社会背景下赋权参与是实施参与式民主的首要环节和社会有序发展的重要保障。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倪君 李瑞 梁正
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深化以及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过程中逐步建立,并且在不同发展阶段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既遵循国家创新体系的基本运行规律,也充分发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具有独特的制度特征、路径特征、主体特征和空间特征。新发展阶段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的治理逻辑基于创新生态系统观,涵盖多元主体共生关系治理、自演化系统整体效能提升以及开放式系统外部合作治理三方面基本问题。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郁建兴 朱心怡 高翔
"放管服"改革要求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将行政资源从事前审批转到事中事后监管,但危机事件可能会减缓政府职能的转变进程。基于2004年后13起疫苗危机的案例研究表明,尽管推动市场化、建立疫苗监管治理体系是政府改革的重要议程,市场化也不是引发疫苗危机的主要因素,政府依旧采取了行政化、集权化的回应策略。其中,行政化是指在疫苗供应中以行政审批代替市场监管,集权化是指在疫苗监管中加强垂直管理。疫苗治理从监管向审批的回撤可能源自于政府监管能力与职能转变的不匹配。由于事中事后监管能力不足,回归行政审批成为了监管部门应对压力的保守策略。研究表明,政府职能转变与市场监管治理体系构建是相互依赖的共同演进关系。职能转变是构建市场监管治理体系的前提,市场监管治理能力的提升又是政府职能转变的支撑。政府应坚持推进市场化,通过完善治理体系、提高监管能力,为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供保障。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刘扬
改革开放三十五年来,市场经济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中国的经济结构,而且也深刻影响着中国的社会结构。社会利益的多元化对人们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对国家的治理理念和治理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现代化的国家治理不应仅单纯强调政府与市场的协调与合作,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调动各种力量和资源实现政府、市场与公民社会三者之间的多重稳定均衡,从而实现善治的治理目标。本文以国家治理的概念为切入点,通过分析国家治理的逻辑和模式论证了现阶段我国构建国家治理体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从财政学的视角提出了我国实现有效国家治理的路径。
关键词:
国家治理 逻辑模式 实现路径 财政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洪才
大学自治是大学治理的内在逻辑,也是大学治理的原型。大学自治在近代化过程中逐渐演变成国家主导型、专业中介型和社会参与型三种治理模式。二战后,美国大学开始领导世界高等教育发展潮流,其大学治理模式也逐渐成为大学治理的典范而被其他国家所效仿。美国大学的成功就在于大学自治与市场机制的有机结合,在大学治理上凸显了社会参与、专业自主、政府引导、公共选择与大学自治相结合的特色,形成了一种多元治理结构。对于我国大学而言,社会参与治理是遏制大学行政化趋势蔓延的一种有效选择。
关键词:
大学自治 大学治理 内在逻辑 模式选择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李昌振
新时代赋予财会监督全新定位,将财会监督与审计、统计等监督一起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理论阐述引起了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广泛关注。在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下,文章从国家治理的高度,深入探讨新时代财会监督体系构建的逻辑、财会监督体系可能包含的内容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最后从制度设计等层面明确了财会监督体系构建的路径。基于我国会计改革发展的实践经验,探索构建适合国家治理需要的财会监督体系,对构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增强监督效能、提升监督效率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关键词:
国家治理 财会监督 国家监督 监督效能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王莉 吴文清
2005年起,国务院先后批准设立10个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旨在鼓励地方政府探索自下而上制度内生的改革模式,通过制度创新促进区域发展并总结攻克共性难题的经验。地方政府制度创新自主性的提高以及区域综合改革本身的复杂化,客观上要求政府决策寻求多领域的知识支持。地方高校作为地方政府知识采集的重要来源,理应在区域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制度创新中发挥智库的作用。
关键词:
地方政府 治理创新 地方高校 智库
[期刊] 求索
[作者]
田先红
基层政府间关系是透视基层治理的重要窗口。近年来,卸责行为在部分基层政府间关系中存在。在卸责方式上,包括上级向下级卸责、上级职能部门向下级卸责;在卸责策略上,包括事前卸责和事后卸责。卸责行为的滋生与蔓延,将离间基层政府间关系,加剧基层权责失衡。为缓解基层政府间卸责行为,需要建立宽严适度的问责制度,健全容错纠错机制,有效治理基层政府卸责行为。
关键词:
共谋 卸责 弹性体制 基层政府间关系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王春成
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作为一种公共投融资行为,能够充分调动社会的资金和管理资源。它以政府信用管理和投融资能力管理为手段,通过对国家资本的使用与运作,实现公共、私人部门资本资源的良性互动。从经济角度来看,PPP是国家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运行的一种全新模式,是基于资本分工的公共、私人部门间资本合作;从社会政治层面而言,PPP则是财政实现自身在国家治理中基础性、支柱性作用的一种有效制度安排,对建设现代国家治理体系和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一、资本分工基础上的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政府、公共部门合作中居于主导地位的公共财政,不但扮演着公共经济
[期刊] 求索
[作者]
竺乾威
政府职能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职能的设置、职能的重心以及职能的行使方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政府的治理绩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行了数次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在转变政府职能方面采取了许多创新举措。未来需要继续转变政府职能,使政府在其基本职能基础上扮演不同角色,以适应国家治理之需。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甄志宏
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加速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战略目标,对厘清国家与市场关系的内涵提出了紧迫要求。本文在系统梳理经济学、比较政治经济学等多学科关于国家治理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从经济社会学经济制度的社会建构属性出发,对经济社会学组织制度学派和历史制度学派关于国家经济治理的理论演化脉络进行梳理,揭示了后发国家中国家建设与市场建设同步进行、互相建构的本质特征。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黄燕芬 陈金科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重大问题决定》明确指出,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本文基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视角,深入分析我国房地产税立法与改革。房地产税的立法与改革需提升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其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抓手。在推进房地产税的立法与改革的过程中,需正确处理各相关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海洪
首先从储蓄向投资转化的过程分析,将金融体系两种传统模式(银行主导、市场主导型)的实质差异概括为储蓄向投资转化主渠道的不同。其次通过对近20年来两种模式发展演变的分析,首次提出两者都在趋同于一种新的中间模式———多元协调型金融体系,并认为该新模式代表了金融体系的发展方向。最后从储蓄→投资转化过程这一新角度分析了多元协调型模式的实质,即储蓄向投资转化的主渠道发生了实质变化。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曹留成
文章从人才成长、职业发展和就业创业三个视角分析了高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治理体系构建需求,并从逻辑起点、主要目标、作用机理、运行机制四个方面梳理了高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治理体系的构建逻辑。基于上述分析,提出了认同共同愿景、搭建信息管理平台、丰富实习内容、巩固育人共同体、加强政府治理、拓展实习结果应用等推进路径,以期构建基于高职生发展的实习治理体系,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实习实际效果。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学生发展 实习治理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