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29)
- 2023(11408)
- 2022(9545)
- 2021(8823)
- 2020(7094)
- 2019(16292)
- 2018(15895)
- 2017(31299)
- 2016(16691)
- 2015(18577)
- 2014(18573)
- 2013(18643)
- 2012(17957)
- 2011(16561)
- 2010(17075)
- 2009(15935)
- 2008(15850)
- 2007(14333)
- 2006(12885)
- 2005(11851)
- 学科
- 济(86737)
- 经济(86647)
- 业(53948)
- 农(47396)
- 管理(43993)
- 方法(32566)
- 农业(31784)
- 企(31258)
- 企业(31258)
- 数学(28756)
- 数学方法(28573)
- 中国(24697)
- 地方(23302)
- 业经(21436)
- 财(18655)
- 制(15660)
- 贸(15106)
- 贸易(15094)
- 发(14855)
- 易(14554)
- 学(14055)
- 融(13740)
- 金融(13739)
- 银(13274)
- 银行(13262)
- 行(12898)
- 技术(11861)
- 环境(11772)
- 发展(11648)
- 地方经济(11648)
- 机构
- 学院(248367)
- 大学(243924)
- 济(111537)
- 经济(109487)
- 管理(95809)
- 研究(86540)
- 理学(82112)
- 理学院(81275)
- 管理学(80271)
- 管理学院(79814)
- 中国(68721)
- 农(56492)
- 财(51512)
- 京(51095)
- 科学(49388)
- 所(43394)
- 农业(42743)
- 中心(40334)
- 财经(39716)
- 业大(39200)
- 研究所(38612)
- 江(38490)
- 经(36179)
- 经济学(34317)
- 范(32985)
- 师范(32740)
- 北京(32380)
- 经济学院(30998)
- 州(30643)
- 院(30144)
- 基金
- 项目(158321)
- 科学(125828)
- 研究(120833)
- 基金(115316)
- 家(98667)
- 国家(97712)
- 科学基金(84164)
- 社会(79952)
- 社会科(75529)
- 社会科学(75516)
- 省(62385)
- 基金项目(60750)
- 教育(53570)
- 划(51072)
- 自然(50331)
- 编号(49679)
- 自然科(49095)
- 自然科学(49087)
- 自然科学基金(48227)
- 资助(46669)
- 成果(40373)
- 发(40136)
- 部(36429)
- 重点(35055)
- 课题(34152)
- 国家社会(33437)
- 发展(33277)
- 创(32788)
- 展(32742)
- 农(32016)
- 期刊
- 济(134742)
- 经济(134742)
- 研究(77412)
- 农(60397)
- 中国(55180)
- 农业(40877)
- 财(37476)
- 学报(35447)
- 科学(34642)
- 管理(32172)
- 融(30021)
- 金融(30021)
- 大学(28711)
- 业经(27863)
- 学学(27292)
- 教育(25128)
- 财经(20240)
- 技术(20192)
- 经济研究(20023)
- 业(19484)
- 问题(18957)
- 经(17357)
- 农村(14903)
- 村(14903)
- 世界(14790)
- 农业经济(14773)
- 经济问题(13317)
- 版(12693)
- 技术经济(12591)
- 贸(12484)
共检索到3880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张广辉
各省违法耕地面积的大小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现有文献主要从政府的角度出发进行研究。政府在农地征收过程中固然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但开发商对土地的需求和农民自身的特征也会影响到耕地违法事件的发生。通过2002年到200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政府在耕地违法中确实起着重要的作用,(房地产)开发商对耕地的需求对耕地违法的影响并不显著,但是农民自身的一些特征对耕地违法同样起着一定的作用。分区域以及稳健性检验进一步的验证了农民自身特征会影响耕地违法的结论。
关键词:
政府 开发商 失地农民 非农收入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欧阳妙珠
近日,湖南省政府办公厅经省政府同意,印发了《湖南省耕地开垦费征收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该《办法》第三条第二款规定:"农民经批准占用耕地建房,不能自行补充数量相同、质量相当耕地的,应缴纳耕地开垦费。"笔者认为,这一规定缺乏法律依据,应予撤销。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子凤 张桂文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基于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多种实证方法考察了数字经济对农民增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经济有助于农民增收。对传导机制的分析发现,促进农民非农就业、加速农地流转、降低城乡分割是数字经济助力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对于拥有不同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的农民,数字经济对其增收的影响并不存在显著差异,这说明数字经济具有较好的普惠性。进一步的空间计量分析显示,数字经济既有助于本地区农民增收,又会对邻近地区农民的增收产生积极影响,即数字经济具有较强的空间外溢性。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史俊宏 赵立娟 康晓虹 薛凤蕊
为探讨土地流转对农民共同富裕的影响、异质性差异及作用机制,基于2016—2020年CFPS农户调查数据,采用面板Logit、PSM、中介效应及调节效应等模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土地流转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农民的共同富裕水平,且土地转出的边际影响更大;土地流转对除健康外的共同富裕各维度均产生了显著促进作用,且土地流转更能提升转出家庭各维度的共同富裕水平;土地流转对农民共同富裕促进效应存在初始耕地禀赋、地区和年龄等方面的异质性;土地流转通过规模经营、非农就业、家庭化流动、心里预期及城镇居住效应等路径提升了农民共同富裕水平。因此,本研究力证土地流转让农民在经济和能力层面的富足水平得到了有效提高,为扎实推进农民共同富裕及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作用。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陈印军 方琳娜 易小燕 杨瑞珍
为了扭转各地日趋严重的违法占用耕地现象,国土部门加大了对违法占用耕地的监控力度,及时发现了大量违法占用耕地现象,并促使部分被违法占用的耕地得到复耕。然而,在查处违法占用耕地复耕中存在着两大问题:一是查处面积大,罚款多,而复耕面积小;二是在复耕中存在着各种乱象和假复耕现象。要控制违法占地,确保我国1.5亿hm2(18亿亩)耕地红线,一是需强化事前预警工作,避免违法占用耕地行为的发生;二是强化对复耕土地的监督管理,避免假复耕现象的发生;三是将查处的违法占用耕地及时退还于农民或农业生产组织,保障土地真正回归于农业。
关键词:
违法占地 土地复耕 土地整理 问题与对策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陆汝成 黄贤金
通过中国省域违法占用耕地的时空特征分析,得知1999-2007年中国违法占用耕地均值的空间布局总体较为离散,局部地区表现出集聚态势;运用空间计量分析方法,对1999-2007年间中国各省域违法占用耕地的空间效应研究表明,中国大陆31个省域的违法占用耕地在地理空间上存在显著的正自相关关系,表现出了某些省域违法占用耕地的相似性在空间上趋于集聚现象,1999-2007年中国违法占用耕地的省域空间集聚近似呈现"N"字型波动变化的态势。中国违法占用耕地省域之间正的空间效应正在增强,中国省域违法占用耕地存在地理空间的邻近效应。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杨瑞珍 陈印军
针对近年来我国耕地违法违规占用屡禁不绝问题,剖析了其产生的主要原因,即:地方政府的主导、纵容和默许已成为耕地违法的首要原因;法律对地方政府和官员的土地违法行为没有真正起到约束和惩戒作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村民违法用地数量多,制止难度大;法律法规不健全,违法处理难;耕地保护意识薄弱。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即:深化改革财税体制,减少地方政府对土地的过分依赖;加大对"耕地违法"官员的追责力度;将地方政府与官员对耕地的保护状况纳入政绩考核,并实行一票否;建立齐抓共管的耕地管理机制;强化耕地违法占用预警工作;增强耕地保护意识,建立社会责任监督机制。
关键词:
耕地非法占用 现状 成因 对策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龚建飞
如何有效地遏制宗教违法建筑行为呢?本文以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人民政府强制拆除该县三江街道的违法宗教建筑即三江基督教会教堂及其所引发和暴露出来的一系列问题为例,结合相关理论和治理实践,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宣传教育;完善行政作为程序;强化行政执法监督;建立科学执法奖惩机制的建议。
关键词:
违法滥占耕地 行政不作为 社会危害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王玲
本文尝试以我国历年来因发生会计违法违规行为而受到监管机构处罚及处分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其会计违法违规行为及监管机构的监管措施进行分析,深入探讨了我国上市公司会计违法违规行为的本质原因,最后对提高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的效率和效力提出了几点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吴诗嫚 叶艳妹 张超正 文高辉
研究目的:基于湖北省江汉平原、武陵山区483份农户调查数据,分析不同模式农地整治对耕地细碎化的影响效应及其区域差异,探求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耕地细碎化治理新路径。研究方法:综合指数法、双重差分模型。研究结果:(1)政府主导模式和新农主导模式通过促进地块集中连片的土地平整工程,改善农业生产关系的权属调整工作,共同降低自然因素和产权因素造成的耕地细碎化;(2)相对于政府主导模式,新农主导模式定位于现代农业发展,农地流转与农地整治的耦合度更高,土地平整工程和权属调整的比例更高,对耕地细碎化的治理效果也更为明显;(3)与丘陵山区农地整治相比,平原地区农地整治更能显著降低耕地细碎化。研究结论:建议继续大力实施政府主导模式和新农主导模式的农地整治,结合区域自然资源禀赋、产业布局、区位优势,总结和完善农地整治的地域模式,因地制宜地推进土地平整工程和权属调整工作,全面促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娄权
以GONE理论等三种规范性舞弊理论为指导,提出三种假说,并给出相应的经验证据。经验证据与理论假说相一致,验证了财务状况、治理结构、制度变迁与财务报告舞弊之间的经验关系。
关键词:
财务报告舞弊 GONE理论 制度变迁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梁盛凯 陈池波
共同富裕的重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民。本文刻画了乡村产业振兴作用下劳动力与资本的运行规律,构建乡村产业振兴影响农民共同富裕的逻辑框架,利用2000-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系统考察乡村产业振兴的农民共同富裕效应及作用路径。研究表明,乡村产业振兴具有显著、持续的农民共同富裕效应,经过多种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然成立。机制分析揭示,乡村产业振兴通过城乡融合效应、空间匹配效应以及空间溢出效应促进农民共同富裕,同时基于地理距离演变规律分析显示,乡村产业振兴的空间溢出效应具有明显的局域性。调节效应分析发现,乡村产业振兴的农民共同富裕效应受到市场化水平的正向调节。结论提示,要持续推进乡村的转型发展与产业振兴,改善乡村产业振兴的空间外溢条件,从而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实现。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阮敏
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基本原理出发,比较不同所有制效率的生产力标准,具体化为静态的资源配置标准、动态的技术进步标准和维护特定所有制的交易费用标准,演绎出公有制效率假说。利用中国国有和非国有工业数据分析对比,验证了公有制是有效率的,并且运用发展中国家、西方发达国家经验验证了这个结果的稳健性。
关键词:
生产力标准 公有制效率 经验证据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陶坤玉 张敏 李力行
市场化改革可以减少寻租空间,从而降低腐败等违法案件的发生。我国国有土地出让所经历的市场化改革,为验证上述结论提供了很好的例证。本文利用2003—2007年的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了不同的土地出让方式对土地违法案件的影响。我们发现,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协议出让和挂牌出让方式会对违法案件的数量和涉案面积构成正向的影响,而市场化程度较高的招标和拍卖出让方式则有助于遏制土地违法案件的发生。分地区的比较显示,东部地区的土地违法案件受市场化影响程度最大,中部和西部地区则不然,这可能源于各地区市场化改革的深入程度的不同。
关键词:
土地违法 国有土地出让 市场化改革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陆汝成 黄贤金
研究目的:了解不同层次经济发展在空间中显著影响违法占用耕地的具体因素,为加强土地调控和土地督察提供决策依据。研究方法:空间计量经济学、空间误差模型和空间滞后模型。研究结果:中国省级层次的违法占用耕地主要与固定资产投资在空间上呈显著相关,江西省市级层次的违法占用耕地主要与地方财政收入和GDP在空间上呈显著相关。研究结论:要高度重视经济发展中固定资产投资、GDP增长和地方财政收入等因素对违法占用耕地的影响,减少违法占用耕地,引导土地合法合理持续利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政府干预与机构支农行为——理论分析与中国农村金融市场的经验证据
经济增长与耕地非农化的Kuznets曲线验证——来自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证据
承销费用、政府定价管制与IPO抑价——来自中国首次公开发行公司的经验证据
农业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是否推动了县域农业经济发展?——基于多期倍差法的经验证据
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影响机制的研究——来自中国1980-2004年的经验证据
政府脱贫目标与农户行为选择偏差——理论与产业扶贫项目的经验证据
世界各国政府绩效审计变迁:理论和来自各国的经验证据
政府大数据赋能城市创新:理论机制与经验证据
政府数据开放的经济增长效应:理论推演与经验证据
地方政府竞争的生产率效应研究:理论机制与经验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