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166)
- 2023(14241)
- 2022(12082)
- 2021(11230)
- 2020(9542)
- 2019(21479)
- 2018(21254)
- 2017(41209)
- 2016(22378)
- 2015(24713)
- 2014(24265)
- 2013(23955)
- 2012(21973)
- 2011(19719)
- 2010(19596)
- 2009(17936)
- 2008(17332)
- 2007(15475)
- 2006(13628)
- 2005(11980)
- 学科
- 济(91193)
- 经济(90995)
- 业(67581)
- 管理(61677)
- 农(48609)
- 企(46703)
- 企业(46703)
- 方法(41214)
- 数学(35794)
- 数学方法(35305)
- 农业(31896)
- 财(25287)
- 业经(24093)
- 中国(23902)
- 制(19451)
- 学(18820)
- 地方(17238)
- 贸(14584)
- 贸易(14577)
- 技术(14244)
- 易(14228)
- 务(13975)
- 财务(13930)
- 财务管理(13894)
- 理论(13863)
- 银(13815)
- 体(13803)
- 银行(13780)
- 企业财务(13326)
- 行(13159)
- 机构
- 学院(309184)
- 大学(307492)
- 济(129626)
- 经济(127150)
- 管理(119826)
- 研究(104696)
- 理学(104202)
- 理学院(103154)
- 管理学(101323)
- 管理学院(100767)
- 中国(80482)
- 农(72987)
- 科学(64668)
- 京(63392)
- 财(59876)
- 农业(56613)
- 业大(53682)
- 所(52773)
- 中心(50545)
- 研究所(47857)
- 江(47465)
- 财经(47206)
- 经(43278)
- 经济学(39700)
- 范(38676)
- 北京(38459)
- 师范(38185)
- 院(37021)
- 州(36696)
- 经济学院(35803)
- 基金
- 项目(214759)
- 科学(169919)
- 基金(158488)
- 研究(154576)
- 家(139861)
- 国家(138648)
- 科学基金(118765)
- 社会(101554)
- 社会科(95258)
- 社会科学(95227)
- 省(84187)
- 基金项目(83551)
- 自然(77253)
- 自然科(75505)
- 自然科学(75480)
- 自然科学基金(74169)
- 划(70596)
- 教育(70255)
- 资助(64473)
- 编号(61153)
- 成果(48765)
- 部(48649)
- 重点(48263)
- 发(46303)
- 创(44932)
- 国家社会(42611)
- 创新(42103)
- 科研(41967)
- 课题(41503)
- 教育部(41317)
- 期刊
- 济(142865)
- 经济(142865)
- 研究(88292)
- 农(74029)
- 中国(63106)
- 学报(53492)
- 农业(50421)
- 科学(48205)
- 财(46896)
- 大学(41609)
- 管理(41574)
- 学学(39537)
- 融(30495)
- 金融(30495)
- 教育(30014)
- 业经(28346)
- 技术(26191)
- 业(24785)
- 财经(23610)
- 经济研究(21135)
- 经(20281)
- 问题(20046)
- 版(17749)
- 世界(15869)
- 农村(15357)
- 村(15357)
- 业大(14973)
- 技术经济(14955)
- 农业经济(14701)
- 科技(14099)
共检索到4591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晋洪涛
政府"要粮"和农民"要钱"目标不一致的实质是粮食生产问题上政府社会效率与农民私人效率之间的矛盾。笔者通过对1995年~2010年河南农村固定观察户粮食生产数据的计量分析,证明政府追求粮食增产和农民追求收入增长之间存在矛盾。研究表明,小规模农地流转不能实现粮食增产和农户增收的统一,而降低农户耕地细碎化程度、提高粮食生产市场化程度更有利于同时实现上述两个目标。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柯炳生
我国正处于从计划经济或者双轨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的伟大历史变革过程中。这种转变将大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经济的快速增长,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改革的过程中也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可能并不是新的,而是原来就存在的,只不过由于在原来的体制中还有着更为严重的问题,使得这些问题没有突出地表现出来。改革将会解决那些原来很为严重的问题,从而使得原来并未引起人们足够重视的问题相对地变得突出起来,从隐性变为显性,从次要变为主要。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辛翔飞 张怡 王济民
粮食安全问题是关系到国家安全、国民经济,以及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客观全面评价当前粮食补贴政策的执行效果,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利用2001-2013年我国2000多个县的面板数据,从县域粮食生产和农民两个角度实证分析我国粮食补贴政策的执行效果。实证分析结果肯定了粮食补贴政策对我国粮食产量和农民收入的积极促进作用。粮食补贴政策的实施使产粮大县粮食产量提高了6.81%,使非产粮大县粮食产量提高了3.40%;粮食补贴政策的实施使产粮大县农民收入提高了9.63%,使非产粮大县农民收入提高了6.01%。
关键词:
粮食补贴 政策评价 粮食生产 农民收入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向丽
生物燃料发展往往对粮食安全存在着负面效应,生物燃料发展和粮食安全保障矛盾的根源在于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和不可再生性,统筹生物燃料发展和粮食安全要求现有的土地资源生产出足够多的农产品。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当前世界土地资源在兼容生物燃料发展与粮食安全保障上的生产潜力,探讨生物燃料发展与粮食安全保障兼容的可行性,分析表明:当前世界仍存在着一定比例闲置且适合种植的土地,可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增加土地的种植面积实现农作物粗放型扩张;世界土地资源在集约型农作物扩张上仍存在较大的潜力空间,通过技术进步、灌溉和增加投入可以大幅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的农作物产量。因此,从农业生态角度上看,生物燃料发展与粮食安全保障是可以统筹兼...
关键词:
粮食安全 能源安全 土地潜力 统筹 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邓俊淼 董铠进
粮食生产组织模式的创新涉及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顺利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在分析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粮食生产组织模式变迁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社会化服务的多元主体共生”的粮食生产组织模式,该模式的主要特征是在农民自组织的合作社提供社会化服务体系下,通过土地托管,让多元粮食生产主体能够在社会化服务的基础上,结合生产主体生产过程的短板,能够有效配置自身资源,提高生产的现代化水平,并能有效的对接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的下游环节,形成适合中国特色需求的粮食生产体系,从而推动我国粮食生产的高质量发展。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黄炎忠 罗小锋 李兆亮 刘迪
农业生产的季节性特征使得农户兼业已经成为我国农民分化的重要趋势。本文基于长江流域湖北、江西和浙江3省822份水稻种植户调查数据,利用IV-Tobit和门槛效应模型论证了农户兼业对粮食生产效率的非线性影响,并从时间、资金与技术要素投入解析其作用机理。研究表明:(1)农户兼业对粮食生产效率具有非线性影响,农户兼业时长超过8.35个月时,兼业行为对粮食生产效率的影响方向会发生改变;(2)短期兼业与县域范围内近距离兼业将有助于粮食生产效率提升;(3)农户兼业行为主要通过增加农业生产资金与技术投入来提升粮食生产效率。因此,在客观认识和接受农户"农忙务农、农闲务工"兼业身份的同时,不仅要鼓励发展县域经济,实现农民就近转移就业,还要积极培育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引导长时间兼业农户退出农业生产。研究结论可为充分客观地评价现阶段我国粮食生产中的农户兼业行为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证依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庞英 李树超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商品粮产区粮食生产资源利用效率如何直接关系着国家粮食安全。本文应用层次分析法、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以2800个粮农成本数据为基础,选择商品粮产区山东省作为研究的样本,构建了包括三层指标的评价体系,具体分析了商品粮产区农户粮食生产资源利用效率(包括资源规模、要素生产力、粮食安全和耕地环境)及其区域分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一些经济较发达的商品粮产区的农户粮食生产资源利用效率反而较低,这就直接影响着粮食商品率进而制约着国家粮食安全。研究的政策指向是:新时期中央政府在加大补贴力度的同时将有限的粮补资金全部投向商品粮产区,这将有利于在粮食收益相对下降的情况下进一步激励商...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朱丽莉 钟钰
文章从粮食生产技术效率测度入手,利用谷物生产数据,实证分析农村劳动力流动背景下我国粮食生产技术进步来源及区域差异。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要素产出率有了较快增长,但不同要素产出率差异较大;粮食生产技术进步具有较强的技术改进型特征,粮食生产技术进步主要归因于技术变动指数的增长,而技术效率增长缓慢;东、中、西三大地区粮食生产技术进步差异明显,东部地区粮食生产技术进步最快,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低,其中东部地区粮食生产技术进步主要是由于技术变动引起的,中部地区粮食生产技术进步主要是由技术变动和效率提高共同引起的,而西部地区粮食生产技术变动指数与技术效率指数均较低。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薛信阳 韩一军 高颖
探究农机社会化服务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对于粮食保供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法和内生转换模型,利用豫、鲁、冀、陕农户数据,测算了农机社会化服务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面对潜在道德风险以及疫情引起的服务价格升高等不利条件,农机社会化服务对农户粮食生产技术效率依旧具有正向影响,主要由技术引进、要素替换以及参与分工发挥了积极作用。环节异质性分析表明,机播、机收、机耕以及管理环节服务对技术效率的正向作用依次减弱,影响差异主要与农机社会化服务使用率的环节差异和各环节农机装备发展水平有关。规模异质性分析表明,农机社会化服务对经营范围在0-0.67hm~2、1.33hm~2以上、0.67-1.33hm~2的农户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促进作用依次减弱,差异主要与农户服务使用量的变化和规模经济效应的发挥有关。最后提出要加快农机社会化服务全面、均衡发展,提升农机装备研发、制造和应用水平,持续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杨锦英 韩晓娜 方行明
2004~2010年中国粮食产量虽然实现"七连增",但随着粮食需求不断增长,供给缺口仍然巨大,而以化肥、农药等生产性资源高投入所推动的粮食产量增长则具有明显的粗放性,不利于粮食产量的可持续增长。更为严峻的是,在粮食产量增长的同时,粮食生产效率却呈现波动下降的趋势。本文基于Malmquist-DEA模型,利用面板数据来计算中国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并对其要素进行分解,研究发现:在粮食产量"七连增"年间,粮食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年均下降了0.7%,而技术进步年均指数的大幅度下降则成为粮食生产效率下降的主要原因。通过DEA方法分析可以看出,中国粮食生产要素投入冗余(即要素投入的粗放性)问题突出。因此,中...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丽平 王雅鹏 何可
采用方向距离函数和Kernel密度估计方法,对1992—2012年中国29个省(市、区)的粮食生产环境技术效率进行了测度和分析,以考察城镇化和工业化加速时期中国各省份以及各粮食生产功能区粮食生产与资源环境的协调情况。研究结果表明:(1)全国及各粮食生产功能区粮食生产环境状况总体上呈现出逐渐恶化现象,其中,粮食主产区优于粮食主销区,粮食主销区优于粮食平衡区;(2)中国各省份粮食生产环境技术效率存在明显的非均衡性;(3)总体而言,我国粮食生产环境技术效率的地区差距在逐渐扩大,呈现出两级分布,但是在各个粮食生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姚增福
基于自由处置赫尔(FDH)技术方法,综合考虑环境因素和社会经济空间异质性,运用SFA技术构建农业环境效率测算模型,考察了2001—2019年我国3大粮食生产功能区农业环境效率及其改进状况。结果显示,经济和人力资本空间溢出效应下农业环境效率均值分别为0.846和0.843,各省(区)农业环境效率呈现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性,普遍能够从经济和人力资本空间溢出效应中获得1%~20%不等的改进程度,而又以经济空间溢出效应作用更强;在经济和人力资本空间溢出效应作用下,主产区和平衡区虽然获得较高的农业环境效率值,但效率改进程度仅维持在2%左右,而主销区虽然农业环境效率较低,却能够获得超过20%水平的效率改进。然而,各功能区无论是农业环境效率值还是效率改进程度,在空间上存在显著的差异且在时间上呈现明显下降趋势。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谭忠昕 郭翔宇
2004—2015年我国粮食实现了十二连增,但粮食产量持续增长的同时粮食生产效率并未呈现显著正向增长,反而出现了较大波动。2016年我国粮食产量有所减少,但粮食生产效率反而有所提高。本文利用超效率DEA模型对我国三大区域和31个省级行政区的粮食生产效率进行测度,发现我国粮食生产存在效率较低、生产要素投入冗余或不足、粮食生产要素配置未能达到最优配置等问题。超效率DEA投影结果显示,我国粮食生产投入要素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投入严重不足,耕地红线问题需要被高度关注。保障我国粮食产业可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需要,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和"粮食主产区-粮食主销区-粮食平衡区"横向协调机制;除经济直补外适当考虑对自然环境资源的协调和补偿,探讨实施粮食虚拟水战略;提高劳动力素质,以实现对农业劳动力不足的补充和农业现代化程度的提升;优化粮食生产要素配置,促进粮食产业与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魏君英 何蒲明
文章通过实证研究发现,虽然农民收入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但并非粮食增产带来的;相反,粮食增产与农民增收存在反向变动关系;国家对农民的转移支付力度虽然在不断加大,但由于方式和方向存在一定偏差,对农民收入影响甚微。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建议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控制农资价格,完善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调整国家财政对农民转移支付的方式和方向,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实现粮食增产与农民增收的双赢。
关键词:
粮食安全 粮食生产 农民收入 双赢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何蒲明 刘红 魏君英
通过利用中国粮食播种面积比重和农民分化的2004~2010年面板数据进行系统GMM估计发现:职业分化和收入分化都会对粮食播种面积比重产生负面影响,同时农民的职业分化和收入分化之间的互补关系又会进一步影响粮食播种面积比重的变化。基于上述实证研究结论,提出直面农民分化的现实;合理引导进一步提高种粮的比较效益,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统筹完善城乡社会保障制度,促进农民彻底分化等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