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652)
- 2023(13376)
- 2022(11237)
- 2021(10008)
- 2020(8206)
- 2019(18175)
- 2018(17881)
- 2017(34077)
- 2016(18431)
- 2015(20521)
- 2014(20047)
- 2013(19446)
- 2012(18620)
- 2011(16945)
- 2010(17198)
- 2009(15858)
- 2008(15630)
- 2007(14236)
- 2006(12671)
- 2005(11541)
- 学科
- 济(84127)
- 经济(84041)
- 管理(58352)
- 业(55257)
- 企(44816)
- 企业(44816)
- 方法(32791)
- 数学(28539)
- 数学方法(28362)
- 中国(26021)
- 农(23173)
- 地方(23131)
- 财(20496)
- 业经(19506)
- 技术(17659)
- 制(17199)
- 环境(16941)
- 学(15936)
- 融(15574)
- 金融(15567)
- 农业(15450)
- 银(15425)
- 银行(15399)
- 行(14950)
- 贸(14367)
- 贸易(14354)
- 易(13803)
- 体(13159)
- 地方经济(12905)
- 发(12793)
- 机构
- 学院(262680)
- 大学(260078)
- 济(112258)
- 经济(110056)
- 管理(99411)
- 研究(92205)
- 理学(84939)
- 理学院(84037)
- 管理学(82866)
- 管理学院(82366)
- 中国(70864)
- 京(54950)
- 科学(53670)
- 财(53639)
- 所(45751)
- 农(43420)
- 中心(42229)
- 财经(41823)
- 江(41313)
- 研究所(41133)
- 经(37985)
- 业大(36180)
- 经济学(35384)
- 范(34928)
- 北京(34670)
- 师范(34517)
- 院(33973)
- 农业(33533)
- 州(33068)
- 经济学院(32043)
- 基金
- 项目(173288)
- 科学(137882)
- 研究(129924)
- 基金(125292)
- 家(108718)
- 国家(107755)
- 科学基金(92945)
- 社会(85427)
- 社会科(81055)
- 社会科学(81035)
- 省(69437)
- 基金项目(65542)
- 教育(59363)
- 划(57335)
- 自然(56773)
- 自然科(55480)
- 自然科学(55464)
- 自然科学基金(54491)
- 编号(51602)
- 资助(50459)
- 发(42703)
- 成果(42362)
- 重点(39366)
- 创(38646)
- 部(38525)
- 课题(37296)
- 创新(36309)
- 国家社会(36059)
- 发展(34928)
- 展(34343)
共检索到4079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刘辛 许慧
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约束和缺乏“自上而下”碳减排长效机制的情况下,政务新媒体作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理应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发挥关键作用。文章基于上市企业数据、微博发帖数据、中国综合社会调查微观数据等,考察了以生态环境局开通环保官微为代表的政务新媒体的环境治理效应。研究发现,环保官微的开通使城市碳排放强度下降约4%,下降幅度占同期碳强度减排总目标的23.5%。机制分析表明,环保官微一方面通过宣传效应引导公众选择低碳的生活方式,从而实现生活领域的直接碳减排;另一方面,通过震慑效应增进了优质企业的绿色创新绩效和外部环境绩效,从而使得企业低碳转型。此外,公众环保意识以及政民有效互动能促进环保官微的环境治理效应,但环保官微的异常关停及评论禁言阻碍了环境治理效应的发挥。同时,政府环境“硬规制”发力、城市环境信息公开透明是强化环保官微实现碳减排的重要力量。文章为数字治理视角下环境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有益思考。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刘伯凡 赵玉兰 梁平汉 张军
本文通过机器学习算法收集和整理了中国县级政府政务微博的运营信息,匹配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hina Family Panel Studies,CFPS)2012-2018四轮调查数据,探讨了政务微博如何影响居民对地方政府的信任水平。研究发现,县级政府开通政务微博后,当地居民对县级官员信任程度较均值水平提高11.63%。县级政府发布的政务微博数量越多,居民对县级官员信任程度越高。异质性检验、移动份额工具变量和平行趋势检验等均支持这一结果。本文从“技术赋能”角度丰富了数字政府运用影响政府信任的相关机制研究。县级政府可以通过发布政务微博缓解政务信息不对称,提升政府信任水平,并可以通过转发上级政府微博提升政府信任水平。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孙鲲鹏 杨凡
本文关注数字化政务新媒体的社会治理效应,具体结合税务部门微博这一政务新媒体,从不完全信息理论和信息中介理论出发,分析税务部门微博对企业税务决策的影响机理。基于手工爬取的超40万条税务部门微博数据,使用多期双重差分方法进行的经验研究发现,税务部门开通微博有效提升了企业税收遵从和税收征管效能,并起到促进企业间税负公平、优化税收营商环境的作用。具体而言,税务微博是通过传播税收知识法规、提高对企业涉税声誉惩戒和提升企业对政府信任来发挥治理作用。本文从理论上扩展了关于数字政务手段内涵和企业税收遵从影响因素方面的文献,并从实践上为数字政府建设、深化税收征管服务改革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政务新媒体 微博 企业避税 税负公平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冰 潘琰
公司通过指定媒体披露信息,不能让所有投资者都关注到,在投资者中会形成信息不对称,导致较低的市场流动性。文章以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新媒体微信为研究对象,选择两个行业中经常使用微信披露的公司,以2014年和2015年发布的公告为样本研究。发现公司使用微信披露已公告信息可以提升换手率、股票的成交量和波动率。进步一研究发现,规模小的公司,微信披露对流动性的影响更显著。可见,使用新媒体更广泛的披露信息能减少信息不对称,增强市场流动性。在小公司中这一效应更明显。研究结果丰富了信息不对称理论,为监管部门制定新媒体披露政策、提高资本市场效率提供经验证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冰 潘琰
公司通过指定媒体披露信息,不能让所有投资者都关注到,在投资者中会形成信息不对称,导致较低的市场流动性。文章以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新媒体微信为研究对象,选择两个行业中经常使用微信披露的公司,以2014年和2015年发布的公告为样本研究。发现公司使用微信披露已公告信息可以提升换手率、股票的成交量和波动率。进步一研究发现,规模小的公司,微信披露对流动性的影响更显著。可见,使用新媒体更广泛的披露信息能减少信息不对称,增强市场流动性。在小公司中这一效应更明显。研究结果丰富了信息不对称理论,为监管部门制定新媒体披露政策、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徐巍 陈冬华
借助网页搜索和文本分析技术,本文在微观市场结构层面实证检验了上市公司官方微博的信息作用及其特点。实证结果表明,微博披露会带来当日公司股票的超额回报和超额交易量显著增加,其程度不仅受到披露强度、披露信息密度的影响,也受到微博中噪音信息的干扰。此外,当微博对已公告信息进行传播时,相对于没有微博传播的公告会有更强的市场反应。进一步,微博披露对受关注较少的公司影响更大,对个人投资者的交易行为影响更为显著。这些结果说明微博披露具有信息作用,同时也揭示了微博披露混杂性、平等性、低成本等特点。
关键词:
微博 披露 信息含量 信息不对称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朱菲菲 王晓宇 杨云红
移动互联网时代,自媒体正在对金融市场发挥着愈发重要的影响。通过爬取2015—2019年间微信公众平台上与A股上市公司相关的文章,本文构造了自媒体信息生产相关指标,并由此探讨了金融市场中自媒体信息生产的逻辑与特征。研究发现,自媒体在金融市场中的信息生产遵循需求导向原则。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越差,自媒体关注度就越高,并且该效应在信息生产成本较高的分析类文章中较为明显。渠道分析显示,低质量的信息披露会引起更大的意见分歧度,并由此导致更多的自媒体信息供给。在信息需求一定的情况下,传统新闻媒体和分析师会部分替代自媒体的金融信息生产。最后,基于文本分析的结果显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越差,自媒体就会越多地使用负面词语并表现出鲜明立场倾向,从而可以同时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和情感需求。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郑路航
本文检验了媒体对公司治理违规行为的报道对我国上市公司对利益相关者的影响。结果表明,新闻媒体对利益相关者均产生了影响: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公司治理违规的负面报道数量和股票价格变化之间显著的关系;政府监管部门的管制决策,随着公司治理违规报道的增加,政府对公司治理违规事件的介入概率也增加;上市公司的董事会,对公司治理违规的负面报道能够显著增加公司管理者的补救行动的概率。
关键词:
媒体监督 公司治理 投资者 政府 董事会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周韵晨 李浩
以2015—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分析媒体声誉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媒体声誉提升了企业绿色创新水平。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媒体声誉通过高管绿色发展导向、环保补助两种机制提升了企业绿色创新水平。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在环境规制强度高、市场化水平高的地区,媒体声誉对企业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强。
[期刊] 情报资料工作
[作者]
宗乾进 黄子风 李乐 沈洪洲
文章以新浪微博中已被证实为谣言的信息为数据源,采用列联卡方检验对用户造谣(传谣)和举报谣言的行为进行分析。研究主要发现:造谣(传谣)行为方面,实名认证用户中造谣(传谣)的比率显著高于非实名认证用户中造谣(传谣)的比率;举报谣言行为方面,非实名认证用户中举报谣言的比率显著高于实名认证用户中举报谣言的比率。在研究结果基础上,提出社交媒体谣言治理建议。
[期刊] 档案学研究
[作者]
朱晓东 张宁
社交媒体档案是信息时代一种新的记录类型。本文将档案学与法学相关理论结合起来,基于证据视角,以微信为例,简要分析了社交媒体档案的特点,择其要点解读了《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收集提取和审查判断电子数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对社交媒体档案作为法律证据的要求,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社交媒体档案管理应该关注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
证据 社交媒体档案 微信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宁玉玲 杨光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媒体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日益重要的影响。基于网络媒体的报道文本构建通胀信号冲击数据,实证研究通胀信号冲击对居民福利的影响机制及影响程度,结果表明:通胀信号冲击数量增多可提高居民价格预期的准确性,进而对居民福利产生正面影响;通胀报道的具体内容和方向会影响福利变动,通胀语调的加强会造成福利损失;媒体信号对居民福利的影响存在渠道异质性和个体异质性,即不同媒体类型的通胀信号会导致居民福利的不同变化,媒体信号对不同的人群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报道数量增加会通过影响居民消费决策和收入来改善福利水平;报道方向上的语调增强则会导致居民预期通胀率上涨、储蓄增加、福利水平下降。因而社会各界应重视媒体信息发布的重要作用和传导方式,以理性合理的方式引导物价报道产生积极可控的效果。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培功 沈艺峰
借助一个独特的样本,本文实证分析了我国媒体的公司治理作用,证实媒体在完善公司治理水平、保护投资者权益方面具有积极作用。随着媒体曝光数量的增加,上市公司改正违规行为的概率也随之提高。通过对媒体不同特征的分类,本文发现,相对于政策导向性媒体,市场导向性媒体具有更加积极的治理作用;深度报道以及曝光内容涉及对投资者构成严重侵害的报道也表现出显著的治理效果。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我国媒体公司治理作用的发挥是通过引起相关行政机构的介入实现的。这一发现符合行政治理文献的一般原理,也为行政治理理论在转型国家的有效性提供了一份新的经验证据。本文不仅拓展了文献对媒体在转型国家发挥治理作用机制的认识,也为转型国家如何充...
关键词:
媒体 公司治理 社会监督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戴亦一 潘越 刘思超
本文研究了媒体报道对于中国上市公司财务重述行为的影响,并考察了政府干预在影响媒体治理效应方面的作用。研究发现:(1)仅有来自媒体的负面报道可以有效遏制财务重述行为的发生。对财务重述进一步细分还可发现,媒体监督对经济后果较为严重的非技术问题和核心指标重述的影响更为显著;(2)来自地方政府的媒体管制会大大削弱媒体的监督治理效力,在地方政府干预程度较高的地区,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更弱。本文为理解媒体在公司治理中的监督作用提供经验支持,并提出改善公司财务报告质量的新路径。
关键词:
媒体监督 政府干预 财务重述 公司治理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张朝辉
本文研究了新闻媒体的报道对于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重述行为的影响,经实证检验发现,新闻媒体的批评与谴责能有效抑制上市公司财务重述行为的发生。对财务重述进一步分类后回归分析发现,媒体的负面报道对非技术原因引起的财务重述行为和涉及核心会计数据的财务重述行为起到了更为积极的监督作用。据此可知,新闻媒体的确发挥了其外部监督作用,能促使上市公司改善其治理机制,保护了投资者利益。
关键词:
新闻媒体 财务重述 公司治理 外部监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