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923)
- 2023(16510)
- 2022(14192)
- 2021(13152)
- 2020(11034)
- 2019(24827)
- 2018(24690)
- 2017(46741)
- 2016(25788)
- 2015(28813)
- 2014(28175)
- 2013(27480)
- 2012(25152)
- 2011(22561)
- 2010(22366)
- 2009(20540)
- 2008(19967)
- 2007(17535)
- 2006(15328)
- 2005(13127)
- 学科
- 济(94385)
- 经济(94272)
- 管理(77813)
- 业(72948)
- 企(60942)
- 企业(60942)
- 方法(43678)
- 数学(37241)
- 数学方法(36808)
- 农(27238)
- 财(26073)
- 中国(25332)
- 学(24246)
- 业经(23056)
- 技术(19780)
- 制(19086)
- 地方(18480)
- 农业(18425)
- 理论(17815)
- 贸(17294)
- 贸易(17286)
- 务(16899)
- 财务(16825)
- 财务管理(16795)
- 易(16766)
- 企业财务(15973)
- 银(15868)
- 银行(15787)
- 和(15483)
- 环境(15243)
- 机构
- 大学(361520)
- 学院(359175)
- 管理(142780)
- 济(136063)
- 经济(133084)
- 理学(124204)
- 理学院(122783)
- 研究(120921)
- 管理学(120555)
- 管理学院(119902)
- 中国(88525)
- 科学(79450)
- 京(77200)
- 农(68772)
- 所(61651)
- 财(61585)
- 业大(61198)
- 研究所(56808)
- 中心(55202)
- 农业(54437)
- 江(52402)
- 财经(49724)
- 北京(47956)
- 范(46797)
- 师范(46167)
- 经(45280)
- 院(43851)
- 州(42467)
- 技术(40281)
- 经济学(39559)
- 基金
- 项目(255155)
- 科学(199162)
- 基金(184325)
- 研究(180289)
- 家(164302)
- 国家(162927)
- 科学基金(138627)
- 社会(112209)
- 社会科(106186)
- 社会科学(106158)
- 省(100760)
- 基金项目(98502)
- 自然(93037)
- 自然科(90927)
- 自然科学(90897)
- 自然科学基金(89292)
- 划(85364)
- 教育(82362)
- 资助(74633)
- 编号(73138)
- 成果(58519)
- 重点(57070)
- 创(54630)
- 部(54627)
- 发(53461)
- 创新(51100)
- 课题(49959)
- 科研(49375)
- 计划(48553)
- 大学(46449)
- 期刊
- 济(142671)
- 经济(142671)
- 研究(99343)
- 中国(68936)
- 学报(68208)
- 农(61265)
- 科学(57832)
- 管理(50880)
- 大学(49723)
- 学学(46861)
- 财(46838)
- 农业(41722)
- 教育(40450)
- 技术(30028)
- 融(28077)
- 金融(28077)
- 业经(24606)
- 财经(23578)
- 经济研究(23181)
- 图书(22229)
- 业(21948)
- 经(20114)
- 科技(19932)
- 版(18909)
- 问题(18421)
- 业大(18415)
- 理论(17407)
- 技术经济(16947)
- 实践(16068)
- 践(16068)
共检索到5144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向先 耿荣娜 郭顺利
[目的/意义]分析政务新媒体用户信息采纳行为,识别其关键影响因素,优化和引导政务新媒体用户信息采纳行为,为政务新媒体运营推广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建议。[方法/过程]首先借鉴IAM模型理论,结合政务新媒体特点分析政务新媒体用户信息采纳行为,然后利用文献综述法和DEMATEL方法识别其关键影响因素,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结果/结论]政务新媒体用户信息采纳分为信息搜寻和整合、信息选择和评价、用户吸收和利用以及采纳后阶段行为4个阶段。信息服务质量、信誉和影响力、用户认知水平、政务信息专业性、信息组织成效、政务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亚丽 范逢春
[目的/意义] 分析社交媒体用户数字囤积行为因素之间的影响关系与层级结构,为国内外学者进一步探究社交媒体用户数字囤积行为问题提供价值参考,为社交媒体运营商减少用户数字囤积行为提供干预策略。[方法/过程] 基于MOA理论,从动机、机会和能力3个维度提取要素,结合改进的DEMATEL-ISM-MICMAC对社交媒体用户数字囤积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影响程度打分,确定关联路径,划分层级模型,并建立“驱动力—依赖性”结果分析图。[结果/结论]在DEMATEL的计算结果中,其中心度较高和影响度较高的因素与ISM中的根源层因素以及MICMAC中所得出的独立群因素在影响性质上具有一致性,且进一步发现改进的DEMATEL-ISM-MICMAC对社交媒体用户数字囤积行为影响因素之间的识别和内部关联存在交互关系。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卢新元 方文琪 卢泉 樊雅睿
[目的/意义]针对用户倦怠行为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在不同学者的观点下存在一定的差异,从内部和外部两个角度分析哪些因素对用户倦怠行为产生何种程度的影响,揭示用户倦怠行为的前因。[方法/过程]文章运用元分析技术对57项研究58个独立样本中的171个效应值进行整合分析,通过严格的数据编码过程对众多影响因素进行归纳合并以探究影响程度,并从情境因素和测量因素两个方面讨论影响因素与用户倦怠行为之间的调节效应。[结果/结论]结果表明,认知性因素、情感体验性因素、态度性因素、社会性因素和技术性因素对用户倦怠行为产生不同程度的正向影响。[局限]本研究所纳入的实证文献数量较少;自变量的类型有待丰富。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王晰巍 贾若男 王雷 韦亚楠
[目的/意义]探究社交媒体用户转移行为的影响因素,拓宽社交媒体用户行为的研究范围,以期为相关理论研究提供参考,并对社交媒体运营商提高服务质量、增加用户粘性提供借鉴。[方法/过程]基于期望确认理论、沉浸理论以及信息系统成功模型构建理论模型,重点关注社交媒体系统质量、信息质量、服务质量、沉浸体验以及用户社交媒体使用满意度是否会以及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用户转移行为。通过问卷调查法获得数据,利用SPSS和AMOS分析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假设的验证。[结果/结论]通过分析可知社交媒体系统质量、信息质量、服务质量以及沉浸体验对用户满意度具有正向影响,而用户满意度负向影响转移行为。
关键词:
社交媒体 转移行为 影响因素 模型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益成 张梅 郑彦宁
[目的/意义]用户信息选择性接触行为屡见不鲜,严重影响个体全面发展、群体有效沟通以及社会民主进程。识别与分析用户信息选择性接触行为的关键影响因素,对规避选择性接触、提高用户信息多样性具有重要实践意义。[方法/过程]基于文献调研构建了符合信息生态理论的用户信息选择性接触影响因素体系,通过专家调查问卷获得用户信息选择性接触行为各影响因素间的直接影响矩阵,运用Fuzzy-DEMATEL方法对选择性接触影响因素的因果关系和相对重要程度进行分析,识别出选择性接触的关键影响因素。[结果/结论]用户信息选择性接触行为的关键影响因素包括:信息来源、客观性错觉、感知威胁、可定制技术、意见领袖。根据实证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应的信息用户规避选择性接触的对策建议。[局限]研究采用小样本调查,研究结论的稳健性有待进一步检验。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谢兴政 蔡念中 黄志铭 魏武
[目的/意义]频繁的隐私被社交媒体泄露,导致用户对自身的信息安全产生了一定的担忧,因此,用户表现出隐私悖论行为。社交媒体用户的隐私悖论行为的形成因素是值得探讨的议题。[方法/过程]以调节定向理论和调节匹配理论为基础,构建社交媒体用户的隐私悖论行为产生的研究模型,包含感知次级控制、侵犯隐私经验、集体主义倾向、社交媒体信任度以及隐私顾虑等因素。同时,通过网络问卷的方式,对社交媒体用户进行调研及分析。[结果/结论]通过对394个样本的分析,发现用户的感知次级控制和集体主义对社交媒体信任度有正向促进作用,进而驱动用户的社交媒体契合行为;而用户的隐私侵犯经验会影响其隐私顾虑,从而激发用户隐私保护行为。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谢丽娜
[目的/意义]政务社交媒体已成为各国电子政务的核心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推广政务社交媒体的应用,需要了解影响用户使用的因素。[方法/过程]梳理和总结当前国内外新媒体环境下电子政务用户接受/采纳模型的相关研究,从概念界定、基础理论及其应用、研究方法、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述评。[结果/结论]将政务社交媒体用户信息荻取影响因素划分为5个层面,即技术层面、组织层面、环境层面、任务层面和个人层面,以期为相关的研究人员提供借鉴。
[期刊] 情报科学
[作者]
温亮明 余波 张妍妍 郭蕾
【目的/意义】社交媒体时代,用户的信息共享行为呈现多种形式。【方法/过程】分析社交媒体的概念、类型和特征,从任务、技术和行为以获取社交媒体信息共享的特征。基于六度分离理论、自我呈现理论和信息共享理论,整合并拓展原始的技术接受模型,选取用户特质、社会身份、网站类型、信息内容作为影响改进后的技术接受模型影响因素,构建可以解释和预测用户在社交媒体中共享信息的影响因素概念模型。【结果/结论】新模型共有用户特质、社会身份、媒体类型、信息内容、感知易用性、感知激励、感知有用性和信息共享八个变量,期望为社交媒体信息传播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艳丰 杨琬琛
[目的/意义]阐明移动社交媒体用户数字囤积行为影响因素的关联路径与层级关系,为数字囤积行为研究提供理论与应用指导,为解决用户数字囤积问题提供相应的对策与建议。[方法/过程]采用扎根理论分析识别出16个影响因素,结合模糊ISM(解释结构模型)-MICMAC(交叉影响矩阵相乘法),明晰影响因素间的内在关系与路径,构建影响因素模型,进而得出结论与建议。[结果/结论]信息稀有性、信息质量、获取能力、分析能力作为独立群因素,对用户数字囤积行为的影响力最强,因此要解决数字囤积问题需从根本上把控信息与提升用户能力素养;感知有用性等因素一旦发生变化,自我效能、错失焦虑及个性偏好等因素也会产生相应变化,并对用户数字囤积行为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吴树芳 张雄涛 郭海玲
微信公众号作为新媒体运营的重要平台,其运营效果与采纳后用户的行为密切相关。基于微信公众号的社会化属性考虑,以关系型心理契约破裂和转换成本为理论基础,提出微信公众号采纳后用户退出-建言-忠诚-忽略(EVLN)行为的影响模型及研究假设。通过问卷调查获取样本,采用Smart PLS软件对模型及假设的合理性进行验证。结果显示:关系型心理契约破裂和转换成本均部分显著影响用户的EVLN行为;转换成本在关系型心理契约破裂和EVLN行为间的调节作用不显著。结合研究结果,给出四条运营建议,即:细致了解用户关注动机、合理设置消息推送频率、积极履行关系型心理契约及规范应用平台转换成本。
[期刊] 情报科学
[作者]
耿荣娜 张向先 郭顺利
【目的/意义】通过研究社会化电子商务用户信息采纳行为的影响因素,引导与优化用户信息采纳行为。【方法/过程】本文以UTAUT模型为基础,引入信息质量、感知风险和信任环境3个变量,构建了社会化电子商务用户信息采纳行为影响因素模型并通过问卷调查进行实证研究。【结果/结论】研究表明绩效期望、社会影响、信息质量、信任环境和努力期望直接正向影响社会化电子商务用户信息采纳意向;感知风险负向影响社会化电子商务用户信息采纳意向;用户信息采纳意向、促成因素直接正向影响社会化电子商务用户信息采纳行为。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马晓悦 樊旭 庞善民 梁少博
[目的/意义]社交媒体中的信息网络复杂性与信息生命周期交错致使用户会频繁采取信息再现行为对已浏览或已利用过的信息进行再次搜索。然而已有信息再现行为研究并未对社交媒体平台中的再现过程进行系统讨论。[方法/过程]文章采用深度访谈、关键事件法收集数据,通过扎根理论分析数据,探索了社交媒体用户信息再现行为的过程及影响因素,并构建了社交媒体用户信息再现行为综合模型。[结果/结论]研究发现,用户在社交媒体上的信息再现行为由动机、重新查找和结果三个阶段构成。行为同时受到用户、信息、平台、环境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社交媒体上的信息再现行为与传统的信息再现行为有着明显的区别,社交媒体平台应该改进相应的功能设置来提升用户的信息再现行为效率。[创新/价值]该研究构建了一个理论模型,以识别社交媒体中的信息再现过程及影响因素。不仅为理解社交媒体环境中信息再现的全过程提供理论阐释,同时为社交媒体的信息关联设置、用户再搜索功能等相关设计做出参考建议。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吴布林 薛冬 杨克
[目的/意义]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社交媒体信息的可信度最为关键,严重影响社交媒体用户行为。而用户行为直接决定公共事件信息传播效果。当前大多数的社交媒体用户信息行为分析方法是量化、跟踪单个用户的网络行为,但是无法总体衡量媒体用户行为变化趋势。为此,文章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事件为例,对该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社交媒体用户的相关信息行为进行研究。[方法/过程]选取某市某高校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以Likert五级量表作为测量工具,依据调查问卷调查者对测量项目的认同程度,设计调查问卷变量测量量表。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并检验整体模型适配度,通过临界比率方法检验所建立模型的显著性,深入探究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社交媒体用户的信息行为。[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事件相关信息过量推送与分享易造成用户的心理抗拒情绪;事件信息质量决定了用户的信息行为;用户的危机信息采纳行为与风险感知存在负向影响;积极性信息的用户转发概率更高。
[期刊] 图书馆学研究
[作者]
李枫林 魏蕾如
对社会化媒体的研究多集中于社交网络,从整体上讨论用户信息行为对信息管理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却鲜受关注。文章从用户行为的角度对国内外社会化媒体平台进行定性研究。根据对平台的功能定位,将社会化信息行为功能分为3大部分:内容生成、内容评价和内容分享。在此基础上,总结出社会化用户信息行为的3种聚合机制:主题聚合、评价聚合和功能聚合。针对互联网信息行为呈现出"多维度多形态"的特点,用户通过对社会化媒体具体功能的使用,能够达到更好的信息聚合及个人认知构建的目的。
关键词:
社会化媒体 用户行为 聚合机制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叶凤云 邵艳丽 张弘
文章基于马莱茨克的大众传播模式从行为过程角度对移动社交媒体用户信息质量评价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结合移动社交媒体的特点和用户行为特性将移动社交媒体用户的信息行为过程进行分解,形成移动社交媒体用户信息行为过程模型;然后,构建移动社交媒体用户信息质量评价模型,提出相应研究假设并设计具体的评价指标体系;最后,基于获取的550份有效问卷利用AMOS17.0应用GLS法对模型进行检验与修正,发现信息行为客体和媒体形象是影响用户评价移动社交媒体的重要因素,形成移动社交媒体用户信息质量评价的关键指标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