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88)
2023(9066)
2022(7575)
2021(7382)
2020(5826)
2019(13468)
2018(13683)
2017(25591)
2016(13857)
2015(15560)
2014(15145)
2013(14283)
2012(12877)
2011(11335)
2010(11674)
2009(10309)
2008(9958)
2007(9135)
2006(7912)
2005(6742)
作者
(37123)
(30956)
(30896)
(29527)
(19741)
(14685)
(14199)
(12114)
(11838)
(11254)
(10652)
(10545)
(9690)
(9651)
(9416)
(9413)
(9145)
(9141)
(8995)
(8950)
(7665)
(7613)
(7523)
(7165)
(7078)
(6983)
(6893)
(6866)
(6214)
(6171)
学科
(52655)
经济(52512)
管理(35848)
(31736)
(26992)
企业(26992)
方法(26758)
数学(22121)
数学方法(21530)
(15364)
中国(14898)
业经(13757)
理论(13304)
(10993)
(10537)
(10083)
农业(9979)
地方(9455)
教学(8900)
(8740)
技术(7741)
教育(7609)
(7561)
贸易(7554)
环境(7457)
(7337)
(7069)
银行(7064)
(6800)
(6675)
机构
学院(182175)
大学(178368)
管理(69107)
(66008)
经济(64343)
理学(59459)
理学院(58805)
研究(57697)
管理学(57193)
管理学院(56870)
中国(43954)
(38477)
科学(37107)
(30688)
(28908)
(28469)
(28237)
中心(27869)
业大(27258)
研究所(25938)
(25043)
师范(24784)
财经(24255)
北京(24082)
技术(23622)
(23029)
农业(22508)
(21953)
(21412)
经济学(19661)
基金
项目(125906)
科学(98254)
研究(94890)
基金(87702)
(76386)
国家(75701)
科学基金(64939)
社会(58558)
社会科(54434)
社会科学(54413)
(51544)
教育(46225)
基金项目(45294)
(42922)
编号(41656)
自然(41137)
自然科(40241)
自然科学(40235)
自然科学基金(39410)
资助(36053)
成果(33760)
课题(28939)
重点(28761)
(26779)
(26729)
(26701)
项目编号(25530)
创新(24706)
(24198)
大学(23859)
期刊
(72384)
经济(72384)
研究(48445)
中国(41469)
教育(29731)
学报(28120)
(27006)
管理(26054)
科学(25459)
(24479)
大学(21590)
技术(20897)
学学(19863)
农业(18771)
(13346)
金融(13346)
业经(12828)
图书(12671)
经济研究(11444)
财经(11393)
统计(10971)
职业(10638)
(10255)
(9857)
(9832)
(8989)
问题(8979)
决策(8820)
技术经济(8725)
书馆(8650)
共检索到2692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郭明军  安小米  李韬  彭细正  
[目的/意义]促进政务数据与社会数据对接利用,是提升政府数字治理能力的必然要求,也是打造数据强国的战略路径。[研究设计/方法]基于协同创新理论和公共价值理论,构建政务数据与社会数据对接利用分析模型,通过X市数据治理典型实践案例进行案例验证。[结论/发现]从能力维和保障维出发,围绕数据汇聚、管理、应用以及组织管理、建设运营、数据安全等六方面,构建“3×3”政社数据对接利用实施路径模型,从应用范围、应用领域、应用环节方面进行实践验证。[创新/价值]“3×3”模型为开展政社数据对接利用提供了有效工具和可行路径,回答了政社数据对接利用“做什么、如何做、谁来做”的问题。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于施洋  郭明军  王建冬  安小米  吕品  
政务数据与社会数据对接融合是大数据时代提升国家数据治理能力的战略支点。文章基于协同创新理论、融入价值理论,从协同域、价值域出发,构建了"主体、客体、载体"以及"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的"三体两向"分析模型,进而研究了政务数据与社会数据平台化对接的三种机制。依据该分析模型,对国内三类典型实践案例进行了剖析,明确了各案例的机制与模式,指出了实践中的特点及不足,以期为今后开展数据对接融合理论探索及实践创新提供有益参考。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郭明军  于施洋  安小米  王建冬  
政务数据与社会数据对接利用已成为释放数据价值、打造数字中国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抓手。本文基于协同创新理论及公共价值理论,遵循"理论指导—模型构建—实践验证"的思路,创新性提出了"三螺旋"运行机制,并通过三个典型案例进行了验证分析,从参与主体、所用数据、依托平台角度,明确了政社数据对接利用的主要环节、对接利用过程等内容,探索了政府、企业、社会如何分工协同、如何选择建设模式等难题的解决方式,回答了"谁来运行"(WHO)、"运行什么"(WHAT)、"运行流程"(HOW)等问题,为高效推动政社数据对接利用,提升政府决策的精准性、民生服务的便利性和产业发展的高效性提供了参考依据。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秦荣生  
数据作为数字经济时代新的生产要素,深刻影响着各行各业的发展和变化。数据导向审计是充分利用数据进行审计的技术与方法,是数字化时代审计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从审计风险模型的发展出发,对实施数据导向审计的必然性进行深入论述;创造性提出了数据导向审计的审计风险模型,并系统分析了其构成要素的相关审计方法体系;最后指明数据导向审计的实现路径,并具体论述了实现路径的具体措施。研究成果不仅可以为构建数据导向审计体系丰富理论基础,而且能促进数据导向审计体系构建,为实施数据导向审计体系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引。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门理想   魏筠筵   毛菁菁   陈成  
[目的/意义]当前我国公共数据的开发利用进入了瓶颈期,供给能力不足和利用深度有限阻碍了其价值释放。大语言模型有望充当破解瓶颈的桥梁,然而学界对其何以扮演这种角色缺乏回应。[方法/过程]结合公共价值理论和生态系统理论,研究构建公共数据开发利用的生态系统框架,对其中大语言模型的应用前景、挑战与路径展开探讨。[结果/结论]公共数据开发利用中的大语言模型应用面向政府可以保障平稳高效运转、助力政务服务优化、提供科学决策抓手,面向社会则可以精准匹配数据供需、深度释放数据价值。然而,上述应用面临认知分歧和风险顾虑、成本高昂和收益失衡、组织掣肘和制度失范、技术壁垒和技术垄断等问题。为此,政府应主动公布数据开发利用进展,规范应用、常态监管;努力促成区域主体协同应用,分担成本、共享成果;依托数据主管部门多向协调,全量汇聚、集中治理;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合作开发,吸收技术、迭代完善。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郭胜男  吴永和  张治  
人工智能教育大脑是整合新一代智能技术的类脑复杂智能教育系统,可为解决教育领域数据治理难题提供新路向。智能时代的教育数据治理在教育数据质量、安全风险和算法伦理等方面面临诸多现实难题,极大限制了教育大数据价值的发挥。受互联网大脑和城市大脑的启发,本研究通过解构教育数据治理的内涵、困境与成因,从教育大脑结构模型、轻量级教育大脑信息模型和教育大脑的核心模块三个层面构建人工智能教育大脑模型,以厘清教育大脑内部的结构、信息流转和技术关键。本研究还从建立数据管理组织架构、创新安全风险防范体系及构建算法伦理监管机制三方面提出教育大脑赋能教育数据治理的实践路径。人工智能教育大脑通过系统性整合教育数据、智能算法和算力资源,强化教育数据治理体系和智能技术的耦合性,保障教育数据质量与安全,充分发挥大数据在教育治理中的“数字红利”,为不断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实现教育治理现代化提供新思路。
[期刊] 征信  [作者] 范铁光  刘岩松  
传统征信业务必因大数据而发生改变,大数据将为现有征信体系增加海量数据来源并推动普惠金融的发展。但是,由于存在个人隐私权保护、信贷风险控制及管理等限制因素,大数据技术最终如何实现与征信业务的完美结合以及究竟对传统征信业带来何种程度的影响,仍需要时间的检验。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徐涛  尤建新  曾彩霞  石涌江  
数据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和关键资产具有巨大的价值已成为普遍共识,本文旨在回答“企业如何发挥数据价值,实现数据资产化”这一科学问题。首先,基于对现有文献的讨论,对数据资产的概念进行界定。其次,结合企业案例对数据资产化过程进行探讨,并基于案例讨论提出企业数据资产化实现路径的理论模型,对每个阶段的保障举措进行讨论。本文提出的数据资产化实现路径的理论模型包括公司数据战略、规制和组织架构的建立阶段,数据系统和平台的开发以及搭建阶段,数据资产质量治理阶段以及数据资产的盘点与运营阶段。最后,在数据资产盘点过程中,提出一种依据数据权属和数据资产类型维度的划分框架,有助于企业对数据资产进行梳理并启发相应商业模式构建。本研究将有助于企业进一步发挥数据的要素价值,对我国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和数字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徐涛  尤建新  曾彩霞  石涌江  
数据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和关键资产具有巨大的价值已成为普遍共识,本文旨在回答“企业如何发挥数据价值,实现数据资产化”这一科学问题。首先,基于对现有文献的讨论,对数据资产的概念进行界定。其次,结合企业案例对数据资产化过程进行探讨,并基于案例讨论提出企业数据资产化实现路径的理论模型,对每个阶段的保障举措进行讨论。本文提出的数据资产化实现路径的理论模型包括公司数据战略、规制和组织架构的建立阶段,数据系统和平台的开发以及搭建阶段,数据资产质量治理阶段以及数据资产的盘点与运营阶段。最后,在数据资产盘点过程中,提出一种依据数据权属和数据资产类型维度的划分框架,有助于企业对数据资产进行梳理并启发相应商业模式构建。本研究将有助于企业进一步发挥数据的要素价值,对我国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和数字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吴南中  黄治虎  曾靓  谢青松  夏海鹰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将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系统性变革的内生变量,教育大数据的价值期待被无限扩大。教育大数据来源成为主要掣肘,探索积极的教育大数据生态体系建设,解决教育大数据来源和应用问题,提升教育大数据对教育教学支持程度显得尤其重要。文章通过开发研究与行动研究,归纳了教育大数据生态圈构建的基本特征:大数据生态圈的构建是有目标、有计划、有体系的整体构建;蕴含多样性、广泛性、全程性、持续性等特性;反映了人在环境实践改造中的能动性;对教育发展的价值引领性和自身具备一定的成长性。基于此,本研究尝试构建学校层面的"3+3"教育大数据生态圈模型,并开展实践。结果表明,"3+3"教育大数据生态圈的构建对学校理解和应用好教育大数据有促进作用。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曾雪云   叶滨  
本文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数据资源资产化的应用实践分析入手,对其数据要素从资源化到资产化的具体路径(数据缓冲层——基础数据层——数据算法层——数据应用层——交易交付层)进行分析,并基于移动通信场景构建数据资产估值入表的核算框架,以及进一步分析数据资产入表前的成本归集与分配、入表中的价值核算、入表后的价值管理活动。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孔晶  赵建华  
教师队伍建设是发展教育信息化的基本保障。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推动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基本手段。然而,国内外颁布和实施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及推进机制更多的是面向教师大众,对处于不同发展水平教师的评估和指导缺乏有效性和针对性。本研究基于IPO理论框架,探索影响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并构建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分析模型,即ICT-TPE适应性模型。基于所构建的模型,本研究对X市三个圈层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进行分析,包括整体定位X市教师信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梁力军   冯江林   孙玉璇  
我国于2020年明确提出了碳排放峰值目标,但学术界在区域碳排放达峰预测模型构建和实现路径方面的研究还相对缺乏。为探索和构建更为有效、准确的区域碳排放达峰预测模型并提出可行的实现路径,首先,分析和选取影响二氧化碳排放量的重要因素与指标,建立起STIRPAT拓展模型;其次,依托排放系数法及多尺度排放清单模型(MEIC)来计算历史数据,运用岭回归算法得出STIRPAT拓展模型中各个指标的弹性系数;最后,结合情景分析法,对区域碳排放量进行不同发展情景的预测。其中,预测模型采用天津市统计年鉴(2000—2021年)的数据,预测天津市未来的碳排放量、碳排放峰值和碳达峰时间,进而深入探索区域实现碳达峰的最优路径。研究结果以期为区域碳排放达峰的预测理论拓展和实践,以及绿色减排的可持续发展决策提供辅助,为实现区域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科学依据和路径参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梁力军   冯江林   孙玉璇  
我国于2020年明确提出了碳排放峰值目标,但学术界在区域碳排放达峰预测模型构建和实现路径方面的研究还相对缺乏。为探索和构建更为有效、准确的区域碳排放达峰预测模型并提出可行的实现路径,首先,分析和选取影响二氧化碳排放量的重要因素与指标,建立起STIRPAT拓展模型;其次,依托排放系数法及多尺度排放清单模型(MEIC)来计算历史数据,运用岭回归算法得出STIRPAT拓展模型中各个指标的弹性系数;最后,结合情景分析法,对区域碳排放量进行不同发展情景的预测。其中,预测模型采用天津市统计年鉴(2000—2021年)的数据,预测天津市未来的碳排放量、碳排放峰值和碳达峰时间,进而深入探索区域实现碳达峰的最优路径。研究结果以期为区域碳排放达峰的预测理论拓展和实践,以及绿色减排的可持续发展决策提供辅助,为实现区域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科学依据和路径参考。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王林伟  王向东  张弛  
研究目的:在城市立体化发展和土地权属状况复杂化的背景下,研究三维地籍数据模型的构建和技术实现。研究方法:数据模型,GIS可视化,拓扑分析。研究结果:构建了新的三维地籍数据模型(PNAT模型),并利用实验数据进行了技术模拟实现。研究结论:(1)PNAT模型在可视化表达和拓扑分析等方面,较之现有三维地籍数据模型有着明显优势;(2)利用PNAT模型能够实现房地合一登记管理,并与地形匹配良好,且可以实现三维地籍实体的精确表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