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922)
2023(13010)
2022(10963)
2021(10623)
2020(8867)
2019(20257)
2018(20096)
2017(38070)
2016(20888)
2015(23726)
2014(23694)
2013(23077)
2012(21459)
2011(19625)
2010(19781)
2009(18466)
2008(18415)
2007(16478)
2006(14628)
2005(13476)
作者
(62642)
(51870)
(51815)
(49389)
(33361)
(25061)
(23528)
(20242)
(20035)
(18756)
(18002)
(17672)
(17111)
(17021)
(16744)
(16104)
(15537)
(15343)
(14974)
(14883)
(13219)
(12990)
(12884)
(12133)
(11887)
(11660)
(11550)
(11210)
(10795)
(10568)
学科
(84429)
经济(84325)
管理(56733)
(52405)
(43753)
企业(43753)
方法(39646)
数学(34626)
数学方法(33967)
中国(25829)
(21182)
(21149)
(21074)
(19648)
(17043)
贸易(17030)
业经(16940)
(16627)
理论(16122)
(15143)
银行(15100)
(14828)
(14763)
金融(14754)
(14542)
农业(13043)
地方(12930)
(12545)
(12232)
财务(12170)
机构
大学(307176)
学院(301410)
(123252)
经济(120735)
研究(111814)
管理(108202)
理学(92468)
理学院(91347)
管理学(89342)
管理学院(88803)
中国(85281)
科学(69082)
(67280)
(58324)
(58201)
(54490)
研究所(53151)
中心(49510)
财经(46183)
业大(45575)
(44960)
农业(43198)
北京(43168)
(42217)
(40855)
师范(40321)
(40100)
经济学(39051)
(35934)
经济学院(34884)
基金
项目(199507)
科学(156070)
基金(146088)
研究(141003)
(131308)
国家(130333)
科学基金(108958)
社会(89409)
社会科(84663)
社会科学(84638)
(74646)
基金项目(74483)
自然(71326)
自然科(69801)
自然科学(69778)
自然科学基金(68566)
教育(66467)
(65715)
资助(62489)
编号(54348)
成果(46710)
重点(46345)
(45339)
(41862)
(40802)
课题(40099)
科研(38577)
教育部(38420)
创新(38408)
国家社会(38307)
期刊
(134978)
经济(134978)
研究(93721)
中国(64997)
学报(56644)
(49645)
科学(49506)
(45704)
大学(42664)
管理(42650)
学学(40026)
教育(38321)
农业(33777)
(28386)
金融(28386)
技术(26086)
财经(24918)
经济研究(23455)
(21643)
(19165)
业经(19059)
问题(17816)
(16492)
(16298)
统计(16029)
世界(15618)
国际(14888)
图书(14610)
业大(14322)
技术经济(14143)
共检索到4616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唐文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基层治理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模式亦即"政党整合治理"模式。政党整合治理模式的生成,源于中国"政党中心主义"的现代化发展路径以及市场体制下中国共产党对于资源的有限支配。相对于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的总体性治理模式以及当代西方的多中心治理模式而言,政党整合治理模式具有明显的时代性和本土化的特征,这种特征在权威分布、建构逻辑、结构形态和整合方式四个维度上展现了出来。政党规划、政党整合和自发参与,三者一起构成了政党整合治理模式运作的基本架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朱荩予  
我国乡村治理目前还存在很多问题,缺少系统性和整体性,其主要在于缺少总体治理的指导思想。乡村治理未来的发展趋势应当是由多元化、碎片化走向总体性治理,总体性治理是中国农村学的一种新范式,也是我国乡村治理的未来走向。本文主要就此问题进行探讨。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张松  刘雨萌  
安然事件的爆发使得人们开始重新反思美国公司治理模式,但现有研究多是从“委托代理理论”、“内部人控制”“信息不对称”等角度对该问题进行探讨。而笔者以为上述问题是美国公司治理模式弱化的表象,而那些导致上述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应从社会学的角度来剖析。为此,笔者在本文研究中增加了历史的纬度,从金融市场的变化来分析美国公司治理模式失效的深层次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几点启示。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文礼  
在城市公共事务日益复杂,公民权日益彰显的今天,单纯依靠"单中心"的政府组织去提供公共服务、管理经济与社会公共事务,其局限性是显而易见的。因而有必要将多中心治理模式引入到我国城市治理中。城市多中心治理的基本点,是改变政府对于社会的行政性管理和控制,让城市的自主性力量在公共服务供给、社会秩序维系、冲突矛盾化解等多种领域充分发挥基础性作用。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阮胜利  
国家新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就公共图书馆体制机制重大问题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治理模式。通过宏观和微观两种视角,对我国图书馆领域新旧政策、观念的比较可见,传统公共图书馆体制机制的障碍主要有行政权力垄断、资源配置方式单一、城乡发展失衡、公共服务目标不明确、责任关系不清、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等。在系统解读和诠释新政策内涵的基础上,可以得出我国公共图书馆治理模式应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公共治理模式。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利根   陶嘉诚  
从多中心协同治理的理论逻辑出发,构建“政府、企业、村民、社会组织”多中心主体下的协同治理机制,聚焦主体之间互动关系的生成机制和运行逻辑,并以江苏省C县农村人居环境的治理实践作为典型案例进行解析。研究表明,多中心协同治理是一种节本增效且具备操作性的治理方案,具备中国乡村场域的现实支撑,即主要通过沟通协作、资源整合、目标耦合以及利益联结,明确治理体系中各主体的功能定位,进而对行政规制、市场经济、村民自治、社会参与等进行界定分工,由此有效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实现激励相容与优势互补,最终形成治理合力。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山  
当前,市场型治理、行政型治理、自愿型治理是我国农地细碎化治理的主要模式。这三种模式有效地解决了我国农地细碎化问题,但是也存在着难以调动多元治理主体的积极性,缺乏可持续性的战略规划、科学的制度配套措施以及必要的法治保障的局限性。为此,应秉持顶层设计和基层设计并重的原则,加强农地细碎化治理的制度化建设,完善农地细碎化治理的监管体系,明确农地细碎化治理主体的行为边界,构建以集体经济和合作经济为核心,以农村公共利益为目标,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农地细碎化整体性治理模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管强清  
社会经济统计是对社会经济现象的一种调查研究活动,或者说,是对社会经济现象的一种认识活动。这种认识活动的特点之一是统计研究的总体性。就是说,它所研究的主要不是某种个别事物,而是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所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邓荣霖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袁一丹  
在陈平原先生那里,今天的中国大学不是一个既成的实体,里面还包含着诸多被压抑的可能性,以近百年的中国大学为话题,既是专业研究的延伸,有其学术发展的内在理路,也带有明显的现实关怀。其新著《历史、传说与精神——中国大学百年》(香港:三联书店,2009年)叩问了中国大学的来龙去脉,其实是关心现代中国从哪里来、往何处去这个大问题。在陈平原的大学研究中,文学始终占据着一个相当特殊的位置。这里所说的"文学",不是指一门专业技能,或在分科体系中日益边缘化的文学,而是作为趣味,更确切地说,是作为人的基本教养的"文学"。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学"就是"教育"。只有站在作为教养的"文学"的立场上,才可能给出大学一个总...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蔺雪春  
对中国20世纪80年代实施村民自治以来的乡村治理模式问题,学术界一是从肯定村民自治的方面,构设出总体上可称作“理想村民自治”的各种乡村治理模式,期望乡村社会治理实现“理想”的飞跃;二是从批判村民自治甚至否定乡镇政权机构的方面,提出了总体上可以概括为“批判村民自治”的乡村治理模式。初步分析来看,这些模式尚存在较大缺陷,一方面容易使民众在自上而下的制度化过程中遭受不应有的损失,另一方面可能不符合中国非均质性的社会历史环境。因此,关于乡村治理模式问题,我们还需要一个更加科学、更加完善的分析框架。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徐春霞  
在英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型转变为大众型的进程中,其治理范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英国大学拨款委员会治理范式被体现新公共管理治理范式的基金委员会模式所取代。本文以基金委员会治理范式的创立、高等教育政策责任的分裂、市场因素的引入为时代背景,借用胡德的图式理论,剖析英国高等教育治理范式变革的关键要素:经济与政治危机、新思想的萌发、政策部门内部利益集体的重组以及不同政策目标新政策的形成,诠释英国高等教育治理范式变革的政治学意义。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马胜  肖月强  
传统的公司治理理论是一种静态治理理论,关注的是股东等所有者的利益。相机治理理论是一种动态治理理论,强调的是股东、债权人、职工、各级政府等利益相关者的权益。文章在前人既有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企业相机治理模型,并对模型作了基本诠释和解读。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吴光芸  
将多中心治理理论引入新农村建设,能够改变政府对乡村社会的行政性管理和控制,让乡村内部的自主性力量在公共服务供给、社会秩序维系、冲突矛盾化解等多个领域充分发挥基础性作用,从而拉近地方政府与人民之间的距离,恢复草根民主和公共精神。应尽可能地实行多层次的地方治理,依靠政府、市场、民间组织、农民等多方主体的协商合作来解决农村公共事务问题。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邓敏  王慧敏  
基于适应性与多主体合作的角度,提出水资源适应性治理和多中心合作模式,在提升水权转让方案的灵活性和个体合作积极性的同时,改进各主体收益并降低交易成本。最后,结合哈密地区水权转让的实例对水资源适应性治理模式进行界定,并设计相关机制予以保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