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037)
2023(12371)
2022(10354)
2021(9728)
2020(8048)
2019(18119)
2018(17661)
2017(33549)
2016(17564)
2015(19304)
2014(18419)
2013(17531)
2012(15892)
2011(14158)
2010(14027)
2009(12749)
2008(12006)
2007(10344)
2006(8695)
2005(6716)
作者
(45060)
(37966)
(37658)
(35564)
(23824)
(18067)
(16832)
(14791)
(14402)
(13177)
(12851)
(12538)
(11799)
(11601)
(11567)
(11196)
(11031)
(10853)
(10766)
(10631)
(9094)
(9002)
(8918)
(8783)
(8468)
(8410)
(8188)
(8097)
(7598)
(7532)
学科
(70942)
经济(70879)
(58114)
管理(54709)
(47156)
企业(47156)
方法(35106)
数学(31279)
数学方法(30744)
(29381)
农业(19749)
业经(19511)
(18746)
中国(18618)
技术(17702)
(13792)
地方(13745)
技术管理(12642)
理论(11430)
(11391)
财务(11350)
财务管理(11325)
(10813)
企业财务(10797)
(10383)
贸易(10375)
(10370)
(10301)
(10174)
银行(10166)
机构
学院(235634)
大学(231726)
管理(100132)
(97183)
经济(95336)
理学(88515)
理学院(87693)
管理学(86042)
管理学院(85570)
研究(69394)
中国(52554)
(45270)
(42765)
科学(40385)
(36551)
财经(34850)
中心(34458)
业大(33922)
(33590)
(31996)
(30709)
经济学(29881)
(29220)
师范(28972)
研究所(28016)
农业(27087)
经济学院(27017)
北京(26997)
(26825)
经济管理(26564)
基金
项目(171069)
科学(138896)
研究(127898)
基金(126946)
(109003)
国家(108030)
科学基金(96290)
社会(85188)
社会科(80679)
社会科学(80661)
(68773)
基金项目(67365)
自然(61048)
自然科(59794)
自然科学(59783)
教育(59672)
自然科学基金(58727)
(56266)
编号(51106)
资助(49755)
(41440)
成果(39329)
(37952)
重点(37884)
创新(37837)
(36703)
国家社会(35837)
课题(34548)
教育部(33681)
人文(33498)
期刊
(102187)
经济(102187)
研究(62216)
中国(44733)
(38146)
管理(37442)
(33075)
科学(32014)
学报(31079)
大学(26050)
农业(25419)
教育(24829)
学学(24752)
技术(23263)
业经(20636)
(19704)
金融(19704)
财经(16404)
经济研究(15557)
(14098)
科技(13208)
问题(13047)
技术经济(12741)
(12549)
统计(12270)
(11758)
(11352)
商业(10220)
决策(10194)
现代(10037)
共检索到3267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新文  张龙  
乡村善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石。当前乡村社会关系的快速变迁与村民自治制度的准科层化倾向不利于政党政治的社会化基础建构,易造成执政党在乡村场域中的关系边缘化和治理悬浮化,消解这种边缘与悬浮风险的核心在于建构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的“双向整合-理性嵌入”的践行群众路线的新机制。一方面,通过组织结构优化、精英下沉与精英吸纳以及选择性激励强化党的内部整合;另一方面,通过组织、制度和价值的多维理性嵌入的方式整合乡村社会,在嵌入的过程中建构以群众为基础的治理资源、提升基层社会的治理技能以及培育村庄的政治社会化意识。在通过此机制综合分析农业农村部推介的乡村治理典型案例过程中,归纳出政党整合在村治创新中的核心价值是形成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为轴心、村庄多元主体有机参与的乡村社会治理共同体。此外,这种“双向整合-理性嵌入”机制的功能发挥依赖于村庄集体经济的发展、乡村简约主义治理的激活以及理性服务型政党的建构的三重支撑。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新文  张龙  
乡村善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石。当前乡村社会关系的快速变迁与村民自治制度的准科层化倾向不利于政党政治的社会化基础建构,易造成执政党在乡村场域中的关系边缘化和治理悬浮化,消解这种边缘与悬浮风险的核心在于建构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的“双向整合-理性嵌入”的践行群众路线的新机制。一方面,通过组织结构优化、精英下沉与精英吸纳以及选择性激励强化党的内部整合;另一方面,通过组织、制度和价值的多维理性嵌入的方式整合乡村社会,在嵌入的过程中建构以群众为基础的治理资源、提升基层社会的治理技能以及培育村庄的政治社会化意识。在通过此机制综合分析农业农村部推介的乡村治理典型案例过程中,归纳出政党整合在村治创新中的核心价值是形成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为轴心、村庄多元主体有机参与的乡村社会治理共同体。此外,这种“双向整合-理性嵌入”机制的功能发挥依赖于村庄集体经济的发展、乡村简约主义治理的激活以及理性服务型政党的建构的三重支撑。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成铭   王洛忠   王晓晔  
党建引领激活乡村治理活力已成为新时代国家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议题。基于活力论视角,以全国第六届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为研究对象,回答何种具体的运作机制能使党建引领激活乡村治理活力的问题。研究发现,党建引领激活乡村治理活力主要表现在多元主体合作与治理效能提升两个层面,相应的运作机制包括以搭建空间平台来激活乡村治理主体活力的场域再造机制、以打通边界障碍来激活乡村治理资源活力的资本整合机制以及以强化社区参与来激活乡村治理内生活力的惯习重塑机制,三大机制相互作用,共同形成对于党建引领激活乡村治理活力运作机制的立体认知。同时,机制的运行也需要具备一系列条件要素,包括外部层面的问题倒逼与政治推动,内部层面的主体协同与资源整合以及工具层面的技术赋能与制度保障。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新文   万栗江  
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在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中数字技术的作用不容忽视,数字技术通过推动乡村发展模式创新为乡村共同富裕注入新动能。基于东中西部典型样本的考察分析,系统归纳数字基建、数字农业、数字文旅、数字产业和数字金融等五种实践类型。分析发现,政府政策投入、制度保障供给、协同机制优化、发展模式转变和信用体系重构是数字赋能乡村共同富裕的关键要素和内在向度。基于此,本研究从政策、制度、机制、模式和体系等方面提出数字赋能乡村共同富裕的创新路径,以期为推动乡村数字化转型和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启示。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连刚  陈星宇  谢彦明  
中国乡村治理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治理主体缺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缺乏村集体经济支撑等结构性困境。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参与重塑了乡村公共领域的治理结构,有效推动了乡村治理现代化进程。本研究通过建立“动因-行为-绩效”和“主体禀赋-场域支持”两个逻辑分析范式,构建了分析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乡村治理动态过程的理论框架。本研究基于4个典型案例解构农民专业合作社提升乡村治理绩效的作用机制,揭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升乡村治理绩效的依存条件。研究发现,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乡村公共事务治理的行为机制为:利益互嵌-协同联动机制、矛盾调解-长效稳定机制和民生普惠-扶持保障机制;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乡村公共服务供给的行为机制为:资源整合-节本增收机制、村社共建-固基强村机制、“培训+就业”助农机制和认知驱动-文化造血机制。同时,“村‘两委’+合作社”共治模式能更显著地提升乡村治理绩效。为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主体禀赋、村庄场域支持网络两类依存条件的积极作用,一要充分激发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乡村治理的潜力与动力;二要健全乡村治理格局中农民专业合作社与村“两委”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三要健全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的选育机制;四要拓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乡村治理多元化新思路。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韩磊   徐菲菲  
在共同富裕目标下,乡村旅游紧扣乡村治理现代化目标,充分调动各类治理主体的积极性,以解决当前乡村治理面临的结构性、制度性、利益分配和城乡二元制度等诸多问题,对乡村治理体系与治理主体的组织重构、乡村治理格局的优化、治理关系的整合等产生了深远影响。文章从旅游参与乡村治理的价值维度进行探究,阐明旅游参与实现多维“乡村性”价值回归的“三风”治理模式,并构建旅游影响下乡村“高质量空间生产”框架;以此为理论框架对共同富裕的赋能过程进行解构,并以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黄龙岘村为例,对旅游参与乡村治理的实践过程进行演绎。乡村“高质量空间生产”的机制解构与案例分析,表明旅游参与乡村治理模式更应注重乡村生态宜居的长效发展,突出乡村经济振兴与文化振兴相统一,并发挥乡村资源利用与人才利用的双重效应,提供一个有利于共同富裕目标实现的“生态—经济”良性循环互动的平台。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孟倩倩  
本文以农村税费与乡村治理的关系作为出发点,具体分析了欧洲发达国家英国、法国,亚洲发展中国家韩国1及印度的农村税费基本结构及比例,揭示了这4国乡村治理的财政基础来源,进而分析了农村税费与乡村治理之间的互动绩效以及这些国家农村税费的改革趋向,提出了中国继续深化农村税费改革与走出乡村治理困境的具体建议。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陈金  李治勇  周佳  
新时期群众路线教育从思想上、方法上、实践上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机制提出了必要性和新要求,其具体实现路径包括:牢牢把握新时期大学生需求特点,努力构建思想政治工作齐抓共管的新格局、新体系;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按照"一切为了群众"的要求,创新有利于学生个体全面、良性发展的个性化工作格局;不断优化整合高校资源,确保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与辅渠道融会贯通。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游上  江景峰  郭瑞雪  陈晖莉  
在精准脱贫背景下,发展民宿业正成为贫困乡村的一种有效的脱贫途径。然而,依靠粗放发展的乡村民宿业也呈现出一系列问题。相关理论研究,特别是乡村民宿集聚的机理研究成果相对缺乏。本文以福建省典型乡村民宿聚落为例,根据产业集聚和产业集群理论,运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法,提取出最具普遍性的乡村民宿集聚发展的四个影响因素,验证了各因素间的显著相关关系,并据此提出相应的乡村民宿聚落化发展建议,以期针对性地指导、推动我国乡村民宿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秀  曹冰玉  
红色文化与乡村旅游有着天然的联系,二者融合发展在理论界和实践中均取得了共识。但对韶山市典型案例研究的结果表明,红色文化事实上具有公益性、市场化和境域性并存的特征,无法与乡村旅游完全融合,只能发挥政府机制、市场机制和开放机制的综合作用,通过三种模式嵌入乡村旅游:公益性红色文化联动式嵌入、市场化红色文化融合式嵌入、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共享式嵌入。公益性红色文化联动式嵌入,发挥公益性红色文化的引导作用,鼓励多主体参与文旅市场,丰富联动产品的价值创造路径;市场化红色文化融合性嵌入,促进文旅产业资源的要素重组,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丰富融合产品的价值创造路径;红色文化资源共享性嵌入,充分发挥红色文化与乡村旅游资源的区域辐射作用,完善共享政策支持体系,丰富城乡全域旅游的价值创造路径。这三种嵌入模式可以实现红色文化与乡村旅游的结构性耦合,避免二者笼统融合和简单捆绑的弊端,有利于快速形成全域旅游新业态,助推国家的乡村振兴战略。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秀  曹冰玉  
红色文化与乡村旅游有着天然的联系,二者融合发展在理论界和实践中均取得了共识。但对韶山市典型案例研究的结果表明,红色文化事实上具有公益性、市场化和境域性并存的特征,无法与乡村旅游完全融合,只能发挥政府机制、市场机制和开放机制的综合作用,通过三种模式嵌入乡村旅游:公益性红色文化联动式嵌入、市场化红色文化融合式嵌入、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共享式嵌入。公益性红色文化联动式嵌入,发挥公益性红色文化的引导作用,鼓励多主体参与文旅市场,丰富联动产品的价值创造路径;市场化红色文化融合性嵌入,促进文旅产业资源的要素重组,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丰富融合产品的价值创造路径;红色文化资源共享性嵌入,充分发挥红色文化与乡村旅游资源的区域辐射作用,完善共享政策支持体系,丰富城乡全域旅游的价值创造路径。这三种嵌入模式可以实现红色文化与乡村旅游的结构性耦合,避免二者笼统融合和简单捆绑的弊端,有利于快速形成全域旅游新业态,助推国家的乡村振兴战略。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田雅群  何广文  范亚辰  
增强乡村产业韧性和抗冲击能力是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关键,数字金融是提升乡村产业韧性的重要抓手。本文阐述了乡村产业韧性的概念及影响因素,分析了乡村产业韧性提升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在正视数字金融提升乡村产业韧性面临的现实困境的基础上,从数字金融服务乡村产业、提升乡村产业韧性的着力点出发,结合典型案例分析,提出数字金融提升乡村产业韧性的优化路径。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龙麒任   朱雯  
<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着眼“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任务。培养专业人才和提高乡村人力资源效能,是保障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一项重要举措。其中,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基础工程。多年来,职业教育不仅支撑了实体经济发展和“制造大国”建设,
关键词: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郑金辉  李露  
针对目前日益严峻的"乡村病"问题,我国先后实行了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从根本上推动我国城乡协调和乡村可持续发展,也是破解"三农"困境,加快乡村发展,实现全面小康生活的必然要求。文章通过探讨乡村振兴的内涵,以浙江省典型地区的乡村建设模式为例,总结提炼了乡村振兴的实现路径。结果发现,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村发展的重要途径,各地区在实施乡村振兴时应立足实际,根据各区域的特有资源和区位优势,发展各乡村地区特色,逐步形成乡村地区特色品牌产业链,以推动乡村振兴发展。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国亚萍  谢曼华  谢俊洁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势必要求基层党组织具备更加坚定的群众立场、拥有更加深厚的群众感情,不断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高校教工党支部作为党在高校的最基层组织,是党与高校教工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是完成好党赋予高校各项任务的重要保证。习近平同志指出:"基层党组织是党团结人民群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