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711)
2023(16582)
2022(13968)
2021(13086)
2020(11025)
2019(25160)
2018(24661)
2017(46913)
2016(25229)
2015(28642)
2014(28434)
2013(28471)
2012(25949)
2011(23363)
2010(23221)
2009(21475)
2008(21359)
2007(18680)
2006(16416)
2005(14752)
作者
(73534)
(61048)
(60815)
(57917)
(38989)
(29099)
(27718)
(24060)
(23112)
(21873)
(20707)
(20671)
(19689)
(19239)
(18835)
(18824)
(18407)
(17821)
(17537)
(17454)
(15108)
(15092)
(14617)
(13868)
(13633)
(13619)
(13517)
(13425)
(12242)
(12123)
学科
(110754)
经济(110629)
(94751)
(89097)
企业(89097)
管理(88928)
方法(50870)
数学(40685)
数学方法(40283)
(31848)
业经(31816)
中国(28553)
(28169)
技术(23392)
(23288)
财务(23211)
财务管理(23183)
(22000)
企业财务(21996)
贸易(21987)
(21501)
(20519)
(20346)
理论(20167)
(20084)
地方(18879)
(18414)
农业(17816)
(16639)
环境(16460)
机构
学院(369040)
大学(368085)
(155542)
经济(152525)
管理(152159)
理学(131299)
理学院(129961)
管理学(128113)
管理学院(127442)
研究(122238)
中国(93348)
(79454)
科学(73401)
(68713)
(60629)
财经(55717)
研究所(55231)
中心(54968)
(54623)
(52989)
业大(52628)
(50760)
北京(50702)
经济学(46599)
(45750)
师范(45300)
(44344)
(42972)
农业(42929)
经济学院(42121)
基金
项目(249532)
科学(198049)
研究(183747)
基金(183089)
(159191)
国家(157862)
科学基金(136943)
社会(117412)
社会科(111522)
社会科学(111493)
基金项目(96779)
(95861)
自然(88586)
自然科(86602)
自然科学(86582)
自然科学基金(85121)
教育(83035)
(80377)
资助(75368)
编号(73597)
成果(58497)
(55465)
重点(55338)
(53541)
(53178)
课题(50080)
创新(49858)
国家社会(48878)
教育部(47923)
科研(47095)
期刊
(169891)
经济(169891)
研究(107919)
中国(68368)
管理(61409)
(54703)
学报(54327)
科学(52617)
(48283)
大学(41578)
学学(39080)
教育(37379)
技术(36199)
农业(34498)
(28542)
金融(28542)
财经(27790)
经济研究(27641)
业经(27636)
(23980)
问题(21672)
技术经济(21319)
(20665)
(18632)
科技(18382)
图书(17988)
现代(17568)
理论(17207)
世界(16784)
商业(16412)
共检索到5419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江鸿  吕铁  
复杂产品系统的技术追赶难度远高于大规模制成品,其成功与系统集成能力的发展和政府主体的影响紧密相关。高速列车是中国技术追赶最为成功的复杂产品系统产业之一。本文采用演化理论,突破了传统的"制度安排—企业能力"分析范式,将政府与企业视为两类能力主体,通过对该产业技术追赶的纵向案例研究发现,政企能力表现出鲜明的共演化特征,且这种共演化是产业技术追赶的基础机制。具体而言,政府能力塑造了企业能力的变异方向、选择标准与复制概率,企业能力又影响了政府能力的选择标准和复制难度。政企能力经历了替代、互补、分化的共演化过程,在产业层次上相互迭加,形成了完备、先进的系统集成能力结构,进而实现了技术追赶。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郭艳婷  郑刚  刘雪锋  于亚  
复杂产品系统追赶难度高且生命周期长,给后发经济体企业构成重大挑战。不同于大多数复杂产品系统面临的本地制度型市场环境(如高铁、大飞机等),海洋工程装备具有全球竞争性、市场强周期性和需求离散等特征,现有技术追赶理论的参考价值有限。为此,本文探讨了中集海工如何从国际并购起步,从依赖国外设计和核心设备进口到实现核心技术突破与市场领先的快速追赶过程。研究发现,中集通过跨国并购高起点进入海工装备市场,采取“自主可控、开放协同、共生共演”的新型追赶模式,先通过市场牵引的资源协同快速集聚复杂产品建造所需的全球创新资源,成功交付我国首批深水钻井平台,获得国际客户认可;继而通过平台支撑的流程协同构建研发设计+工程总承包能力体系,自主掌握总体设计集成关键核心技术;再通过价值引领的战略协同突破关键核心子系统技术,带动国产装备水平提升,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生态,实现较快追赶。本研究对于后发企业打破低端锁定、提升复杂产品系统自主创新能力提供有益启示。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海兵  阚玉月  许庆瑞  
本文基于中车集团的纵向案例研究,从企业微观层次系统探讨后发复杂产品制造企业核心技术突破的机制。研究发现:(1)后发复杂产品制造企业核心技术突破的机制包括国家需求基础上的动力牵引机制、坚持"以我为主"的合作创新机制、坚持集中统一领导的人才培养机制以及长期主义的知识治理机制;(2)国家需求基础上的动力牵引机制提供创新动力,国家需求为复杂产品提供市场,政府政策提供政策保障,两者共同为后发复杂产品制造企业资源投入提供可能性;(3)坚持"以我为主"的合作创新机制提供创新资源,坚持自主品牌的战略定力和构建关系型交易的合作模式使后发复杂产品制造企业在保证自主品牌的基础上获得外部创新资源,积累自身研发能力;(4)坚持集中统一领导的人才培养机制提供创新型人才,包括坚持集中统一、价值创造为本的人才激励机制;(5)长期主义的知识治理机制提供后发复杂产品制造企业的知识基础,确立为人民服务的隐形宗旨。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肃  李延忠  
通过对国家重点大型企业中国中车集团长春轨道客车股份公司1984—2015年间发展的纵向案例的研究,分析和归纳复杂产品系统自主创新动态演化的4个阶段,即以二次创新为起点向集成创新过度,最终实现原始创新,并在《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走向高阶自主创新和向服务制造业转型的路径特征,提出自主创新的演化是在吸收能力和技术差距的内部驱动、国家战略导向的外部驱动以及偶发驱动力共同推动下进行的。研究得出的结论对目前复杂产品系统自主创新与发展具有一定的实践启示。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刘静  苏敬勤  
认为复杂产品系统集成商构建其市场控制力需要面对3个要素——政府、竞争者和客户,据此构建了由应对政府能力、应对竞争者能力和应对客户能力构成的复杂产品系统集成商市场控制力模型。通过分析模型得出:企业根据自身的经验判断和估计针对3种能力设置的资源分配比例是影响其市场控制力的关键;复杂产品系统制造企业的所有制形式、高管社会资本和市场结构特征等因素会影响企业获取3种能力的难易程度,企业在这些因素上的不同导致企业的市场控制力存在差异。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毅  闫强  
基于技术组合创新理论,通过对华为无线网络技术后发追赶纵向案例的研究,建立复杂核心技术创新的五阶段模型,从复杂性和核心性两个方面建构复杂核心技术,分析复杂核心技术创新及后发追赶的主要困境与动力机制。研究发现,根据技术创新范围、规模、复杂性与核心性形成过程,复杂核心技术创新过程分为产品原型、市场准入、边缘市场、核心技术及核心市场5个阶段;复杂核心技术的高市场转换成本导致后发者面临巨大困境以及先发者存在路径依赖,后发追赶需要长期大规模的研发投入,分别解决技术复杂性和核心性;技术复杂性和核心性均来源于技术组合创新以及市场需求,技术复杂性为核心性提供整体优势和经济动力,技术核心性进一步增强技术复杂性,形成技术的多层次网络结构与整体优势。研究结论完善了复杂核心技术创新的后发追赶理论,对后发企业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闫华锋  仲伟俊  
技术创新对于增强复杂产品系统(Co PS)集成商的市场竞争力尤为重要。在Co PS创新和企业技术创新系统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实证考察确定了复杂产品系统集成商技术创新系统的34个构成要素,分析了各要素之间的影响关系,并应用解释结构模型(ISM)方法构建了复杂产品系统集成商技术创新系统模型,论述了系统模型各组成部分的内部工作机制和相互关系。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崔淼  苏敬勤  王淑娟  
本文采用探索性嵌入式单案例研究,以北车集团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八类复杂产品系统的技术发展历程为分析单元,研究发现:后发复杂产品系统制造企业的技术系统包括架构、元件和测试技术,测试技术是联接架构与元件技术的纽带;从技术获取到自主研发,三类技术分别经历了引进、消化吸收、系列化,引进、国产化与周边元件改进、核心元件研发与元件改进,以及匹配性测试、周边元件性能与匹配性测试、元件性能与匹配性测试三个发展阶段。最后通过与"简单"产品制造企业技术演化特征的比较,提出后发复杂产品系统制造企业的技术演化具有架构与元件技术并行消化吸收、测试技术促进架构与元件技术发展、核心元件技术研发模式多样的特征。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李随成  沈洁  
在当今这个服务经济时代,复杂产品系统企业开展集成解决方案的业务转型,为客户提供集成解决方案业务,已经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有效方法。在文献资料和国内企业调研访谈的基础上,初步提出14项复杂产品系统企业开展集成解决方案业务转型的动力因素。通过对问卷收集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验证和提取出外部环境、客户需求、服务经济效益、以期获取竞争优势、企业供给5个关键动力因素,并对实证研究结果进行分析讨论。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核成  李鑫  周泯非  刘聪  
对汽车行业后发企业吉利汽车进行纵向单案例研究,深入分析制造企业通过商业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共演发展方式实现能力升级的内在机理。结果表明:①商业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共同演化对企业能力升级具有积极影响,其中,效率性商业模式创新与市场导向技术创新之间的互动能够推动企业能力升级,互补性、锁定性和新颖性商业模式创新与市场导向、技术导向技术创新之间的互动均对企业能力升级具有积极作用,但效率性导向与技术导向之间的互动会对能力升级产生抑制作用;②能力升级效果也会对二者的导向选择产生反馈影响,促进共演过程向有助于能力升级的方向发展;③对大型制造企业而言,在发展初期,效率性商业模式创新与市场导向技术创新相结合的方式有利于企业能力积累。在发展后期,随着互补性、锁定性和新颖性商业模式创新增加并与技术导向创新相结合,更能实现创新能力提升。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吴海宁  
从组织能力演化的微观视角,探索创意产业园区资源整合对于双元能力演化路径的影响机制。对M50创意产业园区的纵向案例分析表明,资源整合过程为园区平衡发展探索能力和利用能力提供了资源基础,满足其两类能力发展对资源的竞争性需求。受资源整合过程影响,园区对政府资源、创意资源、园区资源的利用和探索能力的演化路径分别呈现出间断性均衡、协调发展和并行发展特征。另外,在探索活动中获得的新知识和新能力丰富了利用活动的内容。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晓春  赵坚  
国际学术界关于"复杂产品系统"和"基于项目的组织"的研究,对我国大型企业进行产业升级和实施"走出去"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我国企业在大规模生产的消费品领域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了很大份额,但国际高端资本品(即复杂产品系统)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则与西方先进国家存在巨大差距。本文从企业能力理论视角分析复杂产品系统和基于项目的企业的特征,说明基于项目的组织的经济性主要来自重复经济,而要实现重复经济,就要建立起能够利用重复经济的组织架构,进行相应的能力建设。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康丽群  刘汉民  
组织目标是制定组织战略的基础和前提。文章以原宝钢(现宝武)集团为例,运用共演模型探讨了组织目标由简单到复杂的演变过程和机理。通过纵向案例研究发现:第一,随着组织与环境的复杂化,组织目标体系也越来越复杂,表现为内容、结构和目标间关系的复杂;第二,复杂组织目标是由内外部环境需求共同决定的多"盟主-成员"型目标体系,具有多样性、网络层次性、竞合性、协同性、动态适应性等复杂性特征;第三,复杂组织的成长是组织目标、外部驱动力量、内部驱动力量互相作用、互相依赖、协同演变的结果;复杂组织不断进行目标体系的内容调整、结构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韦影  周梦祎  
通过对全球大型家电企业海尔集团1992—2017年的纵向案例研究,考察智能制造转型背景下企业动态能力三个维度(感知能力、获取能力和重构能力)的演化特征。研究发现,在智能制造转型的三个不同阶段,海尔集团动态能力的不同维度分别发挥主导作用。在智能制造萌芽阶段,感知能力占主导地位;在数字化制造阶段和数字化网络化制造形成阶段,重构能力占主导地位。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王益民  赵志彬  徐猛  
动态能力演化是组织与环境的互动匹配过程,注重从微观层面分析动态能力产生与演变机制的现有研究,忽视了动态能力在全球价值链升级的宏观环境中不断演化的事实;而基于GVC治理范式的全球价值链升级研究则相对忽略了企业层面能力形成、开发的内生互动过程。本文通过对Sanmina公司的案例研究,揭示了全球价值链升级与重构过程中企业动态能力协同演化的内在机制,并进一步细致刻画了升级不同阶段中动态能力的阶跃过程。研究发现:全球价值链升级过程经历链内右端攀升、链内左端攀升与跨链嵌入升级三个阶段,其分别对应不同阶层的动态能力;动态能力演化是动态能力的阶跃过程,从一阶动态能力阶跃至二阶动态能力,再由二阶动态能力阶跃至三阶动态能力。EMS企业全球价值链升级的背后是一个动态能力协同演化的过程,即动态能力的阶跃支撑了EMS企业的全球价值链链内攀升与跨链嵌入活动,而后者又为企业动态能力的阶跃提供了机会与资源基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