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811)
2023(7719)
2022(6260)
2021(5576)
2020(4938)
2019(10944)
2018(10720)
2017(22159)
2016(11655)
2015(13033)
2014(12646)
2013(13067)
2012(11916)
2011(10316)
2010(10430)
2009(10143)
2008(10488)
2007(9444)
2006(8376)
2005(7791)
作者
(31086)
(26154)
(25747)
(24654)
(17063)
(12411)
(11683)
(9868)
(9749)
(9519)
(9087)
(8857)
(8717)
(8310)
(7978)
(7916)
(7672)
(7451)
(7434)
(7413)
(6503)
(6418)
(6383)
(6077)
(5909)
(5815)
(5788)
(5715)
(5094)
(5020)
学科
(74534)
(70974)
企业(70974)
(63085)
经济(63017)
管理(55092)
方法(32313)
(27657)
数学(25038)
业经(25033)
数学方法(24982)
(21896)
(20469)
财务(20465)
财务管理(20448)
税收(20447)
(20274)
(20172)
企业财务(19467)
农业(15372)
技术(15075)
(12846)
(12063)
(11959)
企业经济(11887)
(11800)
中国(11349)
经营(11119)
技术管理(10298)
理论(10212)
机构
学院(175604)
大学(168578)
(82932)
经济(81840)
管理(77703)
理学(67282)
理学院(66837)
管理学(66422)
管理学院(66098)
(46388)
研究(45792)
中国(39916)
财经(35702)
(32624)
(32399)
(27186)
财经大学(26162)
经济学(25887)
(24422)
商学(24082)
商学院(23905)
经济学院(23828)
科学(22638)
经济管理(21682)
中心(21295)
(21202)
业大(20874)
(20849)
北京(20128)
农业(19043)
基金
项目(107598)
科学(88326)
研究(82688)
基金(82256)
(68038)
国家(67391)
科学基金(61887)
社会(57091)
社会科(54494)
社会科学(54480)
基金项目(43498)
(41923)
自然(38014)
自然科(37239)
自然科学(37232)
教育(36703)
自然科学基金(36697)
资助(33696)
(32862)
编号(32747)
(29738)
(26423)
成果(25287)
(25093)
国家社会(24321)
(24099)
创新(23676)
人文(23256)
重点(22764)
教育部(22742)
期刊
(92007)
经济(92007)
研究(56223)
(40197)
管理(33161)
中国(26857)
(22797)
财经(18455)
科学(18348)
学报(17215)
(16837)
金融(16837)
业经(16825)
技术(16686)
(16495)
(15754)
农业(15723)
(15556)
经济研究(15109)
大学(14440)
学学(14152)
税务(13818)
技术经济(12240)
问题(12149)
财会(12099)
(11036)
(10111)
商业(10015)
会计(9942)
现代(9450)
共检索到2622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范子英  田彬彬  
本文以1998年实施的国税局长异地交流制度为自然实验,利用此次改革导致的局长任职经历差异度量了地方的政企合谋,基于1998—2007年间的制造业企业和国税局长的匹配数据,研究了政企合谋对企业逃税的影响。我们发现:本地晋升的局长(相比外地调入局长)政企合谋更严重,由此导致的企业平均税负相差17%;外调局长的效应在任期8年后完全消失;由于政企合谋根源于引资竞争,因此合谋导致的逃税仅存在于流动性足够高的企业类型,如外企和私企;政企合谋的逃税效应与税种的监管难度正相关,如企业所得税逃税较多,而增值税则没有显著影响。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田彬彬  谷雨  
征管效率的提升是促进税收收入增长的重要因素,但已有研究并未明确征管效率变化的微观机制。本文以中国国税系统自1998年起实施的国税局长异地交流制度为背景,从征管独立性的角度探究了征管效率提升的微观基础,并进一步考察其对宏观税收收入增长的影响。基于1998—2010年间中国省级层面的分税种税收收入数据,实证研究发现,税务机关独立性的提升显著促进了税收收入的增长,相比于国税局长由本地晋升的地区,拥有异地交流国税局长的地区税收收入增长更快。进一步地,从区分税种的维度来看,征管独立性的提升存在明显的作用边界,对所得税和消费税等征收自由裁量权较大的税种促进作用较为明显,而对增值税征管效率的提升则并不显著。此外,在所有制维度,相较于来自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的税收收入,征管独立性的提升对私营企业税收收入的提升也更为显著。本文的研究对我国现行税收征管体制的改革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田彬彬  范子英  
在不完善的税收征管体制下,具备自由裁量权的税收征管人员会通过接受贿赂的方式来纵容企业逃税,征纳双方之间的合谋行为事实上是引发税收收入流失的重要原因。基于2010—2014年中国上市公司的微观层面数据,本文从经验上考察了征纳合谋对于企业所得税逃税的影响。以企业的业务招待费支出占比作为其贿赂支出的代理变量,我们发现,企业的业务招待费支出占比越高,其逃税程度也越高。同时,由于合谋的动机是为了逃税,业务招待费支出对于企业逃税的提升作用主要存在于名义税率较高的企业,而在享受税收优惠的企业中则不明显。最后,由于反腐败力度的提升增加了征纳双方合谋的成本,降低了合谋的意愿,研究发现,2012年12月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之后,业务招待费支出对于企业逃税的影响显著下降。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田彬彬  邢思敏  
基于世界价值观调查(WVS)和中国工业企业的匹配数据,在分别对地区税收道德水平和企业逃税进行合理测度的前提下,本文考察了税收道德对于中国企业逃税的影响。研究发现,区域税收道德水平与辖区内企业逃税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税收道德水平越高,企业的逃税规模越小。同时,税收道德也存在一定的作用边界,在法治水平越高的地区,税收道德对企业逃税的影响越小。而且,由于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逃税动机较弱,研究发现税收道德抑制逃税的作用主要存在于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最后,本文提出了治理我国当前逃税问题的相关建议。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田彬彬  邢思敏  
基于世界价值观调查(WVS)和中国工业企业的匹配数据,在分别对地区税收道德水平和企业逃税进行合理测度的前提下,本文考察了税收道德对于中国企业逃税的影响。研究发现,区域税收道德水平与辖区内企业逃税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税收道德水平越高,企业的逃税规模越小。同时,税收道德也存在一定的作用边界,在法治水平越高的地区,税收道德对企业逃税的影响越小。而且,由于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逃税动机较弱,研究发现税收道德抑制逃税的作用主要存在于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最后,本文提出了治理我国当前逃税问题的相关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聂辉华  蒋敏杰  
矿难成为中国最大的公共治理难题之一。本文首次利用1995—2005年省级层面的国有重点煤矿死亡事故样本,检验了地方政府和煤矿企业之间的合谋以及其他因素对矿难的影响。特别地,本文主要用三个变量度量政企合谋的程度:主管安全生产的副省长是否本地人、是否在任期的第五年以及任现职时是否超过50岁。结果表明,1995—1997年,当国有重点煤矿由中央政府管理时,政企合谋没有对煤矿死亡率产生显著影响;1998—2002年,当国有重点煤矿下放到省级政府管理时,政企合谋显著地增加了煤矿死亡率;2003—2005年,当负责煤炭安全监察的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升级为国务院直属机构,从而与地方政...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吕炜  陈海宇  
腐败对企业逃避税行为有重要影响。理论分析发现,较高的腐败程度会增加企业逃税行为的边际收益,降低企业纳税遵从度,并利用2003~2007年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证实了这一理论假说。实证结果发现,腐败与企业逃避税行为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进一步,分组检验腐败对企业逃避税行为的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二者的正相关关系只在地税局征管、地方政府财政压力较小、企业所有制类型为私营的情形下显著,呈现出较强的差异化特征。研究结论表明,腐败并不是在所有情形下都会对企业逃避税行为影响显著,其对于企业逃避税行为的影响是有条件的。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吕炜  陈海宇  
腐败对企业逃避税行为有重要影响。理论分析发现,较高的腐败程度会增加企业逃税行为的边际收益,降低企业纳税遵从度,并利用20032007年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证实了这一理论假说。实证结果发现,腐败与企业逃避税行为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进一步,分组检验腐败对企业逃避税行为的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二者的正相关关系只在地税局征管、地方政府财政压力较小、企业所有制类型为私营的情形下显著,呈现出较强的差异化特征。研究结论表明,腐败并不是在所有情形下都会对企业逃避税行为影响显著,其对于企业逃避税行为的影响是有条件的。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申广军  邹静娴  
企业规模对企业实际税率的影响,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证上都没有一致的结论,更为重要的是与此相关的实证文章都没有在征税机构(国税局/地税局)上进行区分。本文利用世界银行2005年对中国企业投资环境调查数据,发现企业规模每增加1个百分点,地税实际税率平均下降2.1个百分点,而国税的实际税率相反却增加0.4个百分点。利用2002年的所得税分享改革作为自然实验,我们排除了因税种差异导致企业规模对实际税率异质性影响的可能,证明税收征管机构的不同才是本质原因。进一步利用量化的政企关系指标,我们探讨了企业与政府职能部门间关系
[期刊] 国际税收  [作者] 盛立中  
每年报税季期间,美国国税局(IRS)除了鼓动民众积极报税外,还会例行公事般地发出一份"认领启事",呼吁纳税人勿忘呵护自己的权益,把沉睡在财政部户头上的那些属于自己的钱领回家。尽管如此,每年仍然有数亿美元的"应退税款"无人认账,最终为美国财政部额外增加了一笔"零花钱"。美国个人报税制度从程序上来看非常简单,其最主要部分的收入税和工薪税均是在纳税人领取收入或薪酬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才国伟  邵志浩  徐信忠  
在重要的公司事件中,企业有强烈的动机操纵媒体以获取额外收益。本文通过手工搜集和整理2000~2012年中国上市公司的媒体报道数据,实证研究了企业在股权再融资事件中与媒体的合谋行为。结果发现,在再融资实施当期,企业的媒体正面报道倾向显著增强;而且股权再融资相对规模越大,媒体对企业的炒作程度越强;股权再融资实施之后一个季度,企业的媒体报道恢复到正常水平。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在再融资实施当期,企业倾向于释放更多的正面消息,吸引投资者购买,以保证再融资顺利完成。另外,股权再融资对股价的影响是通过媒体炒作起作用的;媒体正面报道倾向的增强确实会促使当期股票价格上升,但随后股票价格会下降。这些发现为媒体与企业...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龚振中  李大明  
本文以契约理论为切入点对企业逃税行为进行分析,通过在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合谋逃税活动中引入线性激励的"可自我执行的协议",构建了一个逃税模型来研究企业逃税主体的决策行为。结果表明:经理人风险态度、逃税边际成本和逃税风险是影响纳税人逃税行为决策的重要因素。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马光荣  李力行  
本文使用1998~2005年中国县级财政数据和工业企业数据,利用国民收入账户原理和企业会计准则计算之间利润的差异,考察了县级政府规模和地方治理对企业所得税逃税的影响。我们发现,县级政府会将自身规模扩大后的财政压力施加到企业身上,从而提高企业面临的实际税负水平。但这并没有带来地方税收征管水平的提高,反而会导致更多的企业逃税。政府规模指标(县级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增加1个百分点,企业会少报告0.8%的利润,这意味着企业会少缴纳0.8%的所得税。在那些地方政府治理水平更差、提供公共品能力更弱的县,这种现象会更为严重。本文的经验研究表明,政府规模过大和地方治理水平较低是导致企业逃税等非正规经济活动...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朱艳  
自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来,外商投资企业在我国发展很快。1996年6月,我国实际利用外资154635亿美元,涉外税收收入逐年上升,扩充了我国的财政收入渠道。但近年来,外资企业频频亏损,且亏损面扩大,投资回报率明显偏低,投入产出率偏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即...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刘华  姚志勇  王胜  
随着现代企业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所有者和经营者都有可能在公司经营过程中做出逃税决策。双元控制主体企业采取现金交易的方式逃避增值税。除税率和税收部门的稽查力度以外,产品成本、销售利润和市场竞争状况均会对企业的逃税决策产生影响。此外,双元控制主体企业在其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内耗”,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的逃税水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