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701)
2023(7728)
2022(6288)
2021(5617)
2020(4856)
2019(11131)
2018(10614)
2017(20731)
2016(10623)
2015(11600)
2014(11401)
2013(11410)
2012(10091)
2011(8794)
2010(8890)
2009(8601)
2008(8886)
2007(7767)
2006(6927)
2005(6379)
作者
(28847)
(24164)
(24134)
(22820)
(15651)
(11467)
(10940)
(9356)
(9101)
(8770)
(8033)
(8020)
(7972)
(7721)
(7515)
(7235)
(7191)
(7173)
(6831)
(6807)
(5976)
(5888)
(5775)
(5592)
(5474)
(5339)
(5310)
(5285)
(4800)
(4737)
学科
(69689)
企业(69689)
(64068)
管理(54450)
(50662)
经济(50580)
方法(22934)
(22647)
业经(19896)
(18453)
财务(18440)
财务管理(18426)
企业财务(17542)
数学(15195)
数学方法(15061)
技术(13511)
企业经济(12102)
理论(11603)
(11520)
(11122)
(11086)
(10806)
经营(10650)
中国(10421)
技术管理(10340)
(9126)
决策(9027)
(8779)
贸易(8771)
(8544)
机构
学院(155914)
大学(154024)
(68282)
管理(67993)
经济(67172)
理学(58599)
理学院(58065)
管理学(57389)
管理学院(57074)
研究(45111)
中国(36707)
(35225)
(31013)
财经(27908)
(25271)
(24251)
科学(23620)
(21186)
商学(21132)
商学院(20945)
经济学(20944)
财经大学(20696)
中心(20574)
北京(19204)
(18931)
经济学院(18926)
研究所(18700)
业大(18027)
(17260)
师范(17156)
基金
项目(99572)
科学(81993)
基金(76187)
研究(75052)
(64762)
国家(64103)
科学基金(58027)
社会(51654)
社会科(49095)
社会科学(49080)
基金项目(39823)
(37882)
自然(36567)
自然科(35883)
自然科学(35872)
自然科学基金(35320)
教育(34145)
(31112)
资助(29797)
编号(29005)
(23195)
成果(23021)
(22681)
(22652)
国家社会(21993)
重点(21661)
创新(21335)
(21225)
人文(20654)
教育部(20643)
期刊
(78587)
经济(78587)
研究(46094)
(32923)
管理(32309)
中国(28925)
科学(20228)
学报(18818)
大学(15523)
技术(15036)
财经(15031)
学学(14607)
(13695)
(13360)
金融(13360)
教育(13316)
(13131)
业经(13040)
经济研究(12546)
财会(10602)
技术经济(10108)
问题(9607)
会计(9067)
(9055)
现代(8508)
农业(8451)
商业(8323)
经济管理(8086)
国际(7497)
通讯(7164)
共检索到2359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杜媛  王竹泉  
从企业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轨迹看,企业是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所有者集体选择的产物。政府是企业的社会资本投资者,所投入的社会资本包括提高其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社会资本两类。其中,社会价值是指政府通过企业创造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使其得以持续执政的价值,经济价值则指政府通过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成员共同发展而得到的税费利等权力租。每个国家的政府都必须根据其对公平和效率的价值观选择两类社会资本的投入数量以获得总价值最大。在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国家的政府的选择各不相同。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谷川  
法律源于习惯,其背后所支撑的哲理,体现了人类为了寻求基本生活秩序而进行的有意识、自觉的实践过程。由早期的行为习惯演变为反映主体态度的规则,再发展至受到外力干预表现为主体责任的习惯法,这其中暗含了人类理性对法律秩序生成、演进的逻辑进路。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周晓莉  白庆华  
在现有的对战略意图的形成过程进行研究的文献中,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是“规划”形成的,另一种认为是“自发”形成的。文章以一个成功企业获得巨大发展的战略阶段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发现实际上战略意图的形成是这二者的结合。更进一步的,文章对该过程中这两种因素的结合方式也进行了更深入地刻画。
[期刊] 改革  [作者] 曹欢  
从理论依据、成本成因、成本概念、成本攀高的诱因以及治理策略等方面对国内外政府行政成本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归纳,对研究现状及对策建议进行概括,并对我国行政成本研究的趋势、研究的方法等作出简要评价和展望。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胡玲丽  张继恒  
系统而全面地分析中国的商品房预售制度,既对完善商品房预售法律制度理论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也对国内房地产政策取向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针对我国商品房预售合同的法律属性和商品房预售制度运行中存在的主要缺陷进行深层次剖析,并以我国《合同法》为视角,探讨在合同法律制度框架下完善商品房预售制度的建议。
[期刊] 改革  [作者] 胡新艳  张日新  
通过对百岭村由"传统"至"现代"的个案考察,分析农地规模流转、契约安排对村庄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涉农企业进入、推动农地流转是村庄发展转型路径得以运行的外在条件,而以土地流转为起点的"土地—资金—就业"三重契约及其衍生的关系契约是内在制度根源。在"三重契约"安排下,东进公司作为剩余控制权拥有者,有效发挥着"田场企业"效能,推动村庄农业转型,进而带动农民转型,使农民地权主体身份得以强化,职业身份得以转换,并获得了股民身份。另一方面,企业组织根植于农村社区发展,衍生出企业与村民、村组织间一组关系契约,推动了村庄组织转型。百岭村个案能为中国农村实现现代化以及新农村建设路径选择提供经验借鉴。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牛贺  
本文沿着有限理性的理论进路,通过规范内化对利他行为做出一个解释。以往的理论通过规范提供的外在奖惩解释利他行为,但无法解释在外在奖惩不存在的情况下出现的纯利他行为。本文认为,这些利他行为可以通过规范内化来解释,而后者则是有限理性的一个自然结果。为了阐明规范内化如何产生,本文给出了一个形式化的复制者动态,其结果表明,在考虑有限理性的前提下,社会交往越复杂,人类处理复杂性的认知能力越有限,规范内化出现的可能性就越大。针对复制者动态模型的局限,本文还运用基于行为主体建模对规范内化过程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显示,当人类理性计算能力相对于社会生活的复杂程度越小,规范内化出现的可能性越大,该结果与之前分析结论一致。本文的分析结果再次支持了Herbert Simon对利他行为的解释,即利他行为是人类有限理性的结果,虽然利他行为自身减少个体适应性,但由于它是规范内化所产生的一个自然结果,所以利他行为因为规范内化所具有的适应性而留存。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刘圻  
审计期望差距的治理应该采纳程序理性观。审计期望差距源于四个层次上的程序非理性,即结构非理性、过程非理性、行为非理性以及认识非理性。结构非理性和过程非理性导致了审计的准则性期望差距,行为非理性导致了审计的行为性期望差距,认识非理性导致了审计的误解性期望差距。针对导致审计期望差距的四类程序非理性应采取不同的治理思路。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牛贺  
本文沿着有限理性的理论进路,通过规范内化对利他行为做出一个解释。以往的理论通过规范提供的外在奖惩解释利他行为,但无法解释在外在奖惩不存在的情况下出现的纯利他行为。本文认为,这些利他行为可以通过规范内化来解释,而后者则是有限理性的一个自然结果。为了阐明规范内化如何产生,本文给出了一个形式化的复制者动态,其结果表明,在考虑有限理性的前提下,社会交往越复杂,人类处理复杂性的认知能力越有限,规范内化出现的可能性就越大。针对复制者动态模型的局限,本文还运用基于行为主体建模对规范内化过程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显示,当人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张靖   王冰冰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语境中,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属于精神文明范畴,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内容和支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以及相关研究明确了文化志愿服务与社会文明提升之间的关系,前者是促进后者的重要路径,但具体逻辑还有待条梳。从社会文明提升是目标、文化志愿服务是实现目标的一种路径的基本判断出发,论文首先对社会文明的概念范畴进行了界定,并从志愿服务是一种社会事务同时也是一种社会结构的组成这一定位,提出在缺少测量指标的情况下,可以从文化志愿服务的参与主体、文化志愿服务的秩序建设,以及文化志愿服务的风尚形成三个方向观察文化志愿服务在社会文明促进提升中的能动逻辑。论文进而透过政策文本和实践案例,分别观察文化志愿服务在社会文明提升中的政策逻辑和能动空间。研究发现,依照文化志愿服务提升志愿服务参与主体的文明素养、提升志愿服务秩序建设的文明规范以及提升志愿服务活动开展的文明风尚三大促进社会文明提升政策逻辑,文化志愿服务案例体现了在文化服务专业培训、文化社交优质平台、主体权益有效保障、主体互动有序增强、传统文化精神底色以及核心价值道德基础六个维度的促进社会文明提升能动空间。基于上述政策逻辑分析和能动空间观察,论文以文化志愿服务的六维能动空间深化了社会文明三大观察方向,初步建构了文化志愿服务促进社会文明提升理论模型,走出了从观察方向到测量指标体系的重要一步。而在这组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志愿服务与社会文明提升的逻辑关系中,还可以对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重要特征进行具体的观察。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仲伟民  
伴随着武力征服的19世纪全球化以市场全球化为主要表现形式,其中成瘾性消费品扮演了重要角色。在中国被卷入此次大规模的全球化过程中,茶叶贸易和鸦片贸易的作用最为突出。英国国内茶叶需求的迅速增长以及茶税对英国财政的重要性,使英中贸易成为英国在东方最主要的贸易;为了弥补同中国的贸易逆差,英国利用印度殖民地全力发展对华鸦片贸易。在英国—中国—印度三角贸易中,英国是主宰,印度是工具,中国是最终的牺牲品。面对不可阻挡的全球化趋势,中国没有做好应战的准备,甚至没有应战的意识,这导致在战场和商战中全面失败,从而导致19世纪的全面危机。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陈微波  
员工利益表达是一个研究企业劳动关系的新视角。员工利益表达概念的提出主要涉及到如下四个方面的理论问题:对劳动关系本质的认识、"产业关系系统"理论、"退出—呼吁—忠诚"理论以及劳动关系与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融合发展趋势。员工利益表达的模型包含了影响员工利益表达的因素、员工利益表达的行为模式、员工利益表达的机制和员工利益表达的结果。员工利益表达问题的实践价值体现在: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完善,有利于建立合作型劳动关系。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黄载曦  李萍  
高新技术企业的涌现和大力发展给企业契约理论带来了新的研究课题。本文通过对企业契约性质理论的梳理,得出了企业契约不同于一般市场契约的根本点在于前者是一个关系契约的结论。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高新技术企业作为一个特殊的关系契约,其特殊性在于契约的多重性和递进谈判特征的解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