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852)
- 2023(16612)
- 2022(14207)
- 2021(13025)
- 2020(10909)
- 2019(25043)
- 2018(24682)
- 2017(47002)
- 2016(25896)
- 2015(29189)
- 2014(29129)
- 2013(29023)
- 2012(26228)
- 2011(23530)
- 2010(23440)
- 2009(21854)
- 2008(21950)
- 2007(19477)
- 2006(17429)
- 2005(15767)
- 学科
- 济(102430)
- 经济(102269)
- 管理(101087)
- 业(96755)
- 企(93334)
- 企业(93334)
- 方法(47346)
- 数学(37259)
- 数学方法(36876)
- 财(36498)
- 业经(30287)
- 务(26385)
- 财务(26305)
- 财务管理(26263)
- 制(25165)
- 企业财务(24963)
- 中国(24220)
- 农(24041)
- 和(20740)
- 学(20546)
- 划(20452)
- 理论(20427)
- 技术(19980)
- 环境(19297)
- 地方(17939)
- 贸(17559)
- 贸易(17550)
- 体(17525)
- 易(17078)
- 策(16652)
- 机构
- 大学(370729)
- 学院(369960)
- 管理(154091)
- 济(146496)
- 经济(143202)
- 理学(131511)
- 理学院(130109)
- 管理学(128253)
- 管理学院(127533)
- 研究(116531)
- 中国(90527)
- 京(78993)
- 财(73447)
- 科学(70894)
- 所(57590)
- 财经(57244)
- 江(56455)
- 农(54706)
- 业大(53512)
- 中心(53495)
- 研究所(51885)
- 经(51842)
- 北京(49464)
- 范(45698)
- 师范(45277)
- 州(44821)
- 经济学(43242)
- 农业(42703)
- 院(42491)
- 财经大学(42472)
- 基金
- 项目(247195)
- 科学(195771)
- 研究(182032)
- 基金(180604)
- 家(156226)
- 国家(154876)
- 科学基金(134985)
- 社会(115394)
- 社会科(109464)
- 社会科学(109432)
- 省(96907)
- 基金项目(96256)
- 自然(87978)
- 自然科(85904)
- 自然科学(85886)
- 自然科学基金(84389)
- 教育(83214)
- 划(80788)
- 编号(73896)
- 资助(73412)
- 成果(59745)
- 重点(54653)
- 部(54364)
- 创(52786)
- 发(51323)
- 课题(50298)
- 创新(49187)
- 制(48638)
- 国家社会(47226)
- 教育部(47156)
- 期刊
- 济(165957)
- 经济(165957)
- 研究(108395)
- 中国(73503)
- 管理(63165)
- 财(61885)
- 学报(55502)
- 科学(52151)
- 农(48167)
- 大学(42788)
- 学学(40195)
- 教育(38966)
- 技术(33520)
- 农业(32711)
- 融(32518)
- 金融(32518)
- 财经(28781)
- 业经(26606)
- 经(24626)
- 经济研究(24592)
- 问题(20724)
- 业(19697)
- 技术经济(19328)
- 财会(18679)
- 图书(18394)
- 理论(18050)
- 现代(17909)
- 会计(17890)
- 科技(17781)
- 版(16749)
共检索到5527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马林 黄夔
低碳管理已经成为当前理论界和实务界研究热点问题之一。本文从政府外部因素、政府内部因素、企业外部因素和企业内部因素四个方面详细地分析低碳管理的动力来源,并以此来构建政企低碳管理动力协同演进框架图,在阐述低碳管理和政企内外驱动因素以及各个驱动因素之间的多方向因果关系之后,深入探讨低碳管理质量向更高层级演进的途径,同时也识别出在低碳管理中政企关系转型升级的四个发展阶段。最后从哲学的视角来认识低碳管理是四驱动力协同演进的结果,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低碳管理 内外驱动因素 协同演进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陆倩 孙剑
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是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路径。基于组织协同理论,构建了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协同机制及其驱动因素的理论模型,采用SEM模型对该理论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探讨了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协同的结构特征、运行机制与内外驱动因素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外部和内部驱动因素对组织的协同结构具有显著影响作用,内部驱动因素和组织协同结构对组织协同的运行机制具有显著直接影响作用,同时内外部驱动因素通过组织协同结构间接影响组织协同运行机制。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协同驱动因素、组织协同结构和运行特征之间存在显著的多阶因果链的逻辑关系;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协同是内外驱动因素作用的结果。研究阐明了人力资源...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熊文明 余维新 沙勇
学术创业是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形式之一。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探讨影响学术创业者角色协同的多重因素及因果路径。结果表明,个体较高的认知柔性是产生协同的必要条件,实现高学术创业者角色协同的路径有3条,即认知柔性、政府支持和高校支持的联动匹配,认知柔性、团队异质性和政府支持的联动匹配,以及认知柔性、政府支持和家庭支持的联动匹配。其中,第一条路径更能有效提升角色协同程度,当政府、高校组织和自身条件有效组合与匹配时,能够显著形成耦合效应。不同路径涉及的要素既发挥协同作用,也产生替代作用,当认知柔性和政府支持力度较高时,只要家庭支持强有力,或者建立异质性创业团队,或者高校各项组织制度较为完善,均可实现高学术创业者角色协同。导致非高学术创业者角色协同的路径有两条,且与高学术创业者角色协同驱动机制存在非对称关系。结论有助于揭示驱动学术创业者角色协同各因素间的组态关系,为学术创业政策设计提供启示。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杨道玲 任可 秦强
对京津冀城市群产业协同的驱动因素进行分析,并与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对比,研究发现,政府意愿、市场需求、民众意愿、基础保障4个因素均深度影响城市群的产业协同效果。对于京津冀城市群产业协同而言,政府意愿尤其是中央政府意愿强,民众意愿高,但市场需求尚需进一步激发,基础保障存在差异,配套措施有待完善。作为国内发展较早的两大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产业协同中地方政府意愿较强,市场需求大,民众意愿高,基础保障到位;珠三角城市群的政府意愿正在不断增强,市场需求大,民众意愿高,基础保障完善。基于三大城市群产业协同驱动因素比较,城市群产业协同驱动有3种模式:以政府为主导的行政推动、以市场为主导的主体互动、多重力量下的网络协同。建议京津冀持续发挥政府优势,发挥关键企业带动作用,加快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强化民生保障设施建设,推动京津冀产业协同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关键词:
京津冀城市群 产业协同模式 驱动因素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文彬 宋建波
基于2005—2019年中国28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将经济规模与碳排放协同引入低碳经济协同效率测度中,刻画中国市域低碳经济协同效率水平及区域差异,采用核密度估计和地理探测器方法对低碳经济协同效率的动态演化趋势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低碳经济协同效率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和“东强、中次、西弱”分布格局。(2)低碳经济协同效率呈现多极分化趋势,多数城市的低碳经济协同效率水平有所提升,但各地区间低碳经济协同效率绝对差异增加。(3)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府干预是低碳经济协同效率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文章最后从加强顶层设计、树立“区域标杆”“精准施策”以及加强区域合作方面提出了提升低碳经济协同效率的政策参考。
关键词:
“双碳”目标 碳排放 协同效率 动态演化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唐德才 李长顺 华兴夏
随着低碳经济的提出,人们越来越关注碳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我国传统制造业作为国家经济的支柱产业,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占全国碳排放量的多数比例。文章通过发达国家与中国在能源消费量,能源消费结构,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碳气体排放量占世界比重等方面的对比分析,研究了我国传统制造业低碳化的驱动因素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制造业 低碳经济 碳减排 驱动因素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尚梅 徐紫瑞 闫晓霞 杨晴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从城乡、区域和收入阶层分析居民家庭碳排放及结构的演进情况,借鉴广义最小二乘法和逐步回归分析技术研究2012—2018年我国四大区域居民家庭碳排放驱动因素的变化。结果表明:(1)城市居民家庭碳排放大于乡村且呈上升趋势,二者差距随时间变大;(2)在三种分类标准下,食品烟酒、居住和生活用品类碳排放始终是造成各类家庭碳排放差异的主要原因;(3)2012—2018年,城乡差异、收入水平和交通出行在多数时间对四大区域家庭碳排放影响显著,但影响程度及其变化趋势存在区域差异。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尚梅 徐紫瑞 闫晓霞 杨晴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从城乡、区域和收入阶层分析居民家庭碳排放及结构的演进情况,借鉴广义最小二乘法和逐步回归分析技术研究2012—2018年我国四大区域居民家庭碳排放驱动因素的变化。结果表明:(1)城市居民家庭碳排放大于乡村且呈上升趋势,二者差距随时间变大;(2)在三种分类标准下,食品烟酒、居住和生活用品类碳排放始终是造成各类家庭碳排放差异的主要原因;(3)2012—2018年,城乡差异、收入水平和交通出行在多数时间对四大区域家庭碳排放影响显著,但影响程度及其变化趋势存在区域差异。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光峰涛 李琳 洪水峰
碳生产率将经济高质量发展、能源技术创新与生态环境保护密切联系,碳生产率水平的整体提升关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的实现。研究采用LMDI模型与PDA模型相结合的方法,测度和考察2006—2019年中国全国及各省碳生产率的动态演变规律及驱动因素,讨论了各省对全国碳生产率变动的贡献与差异。研究发现,各省碳生产率演进呈现明显的马太效应,并受技术效率效应、生产技术效应、资本能源替代效应、劳动能源替代效应、能耗强度效应、产业结构效应和地区格局效应等因素驱动,江苏、山东和广东等省份对全国碳生产率提升贡献较大。研究为推动我国“双碳”目标实现,应对全球资源短缺与气候变化提供理论参考与政策支持。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玲 王尔大
目前,饭店业整体处于高能耗阶段,节能减排势在必行。但由于饭店并非属于碳排放的重点关注产业部门,因此,饭店的低碳管理研究经常被忽视。文章在现有研究文献和成果的基础上,通过聚类分析,将饭店低碳行为分类为低碳保护行为和低碳控制行为两类11个观测变量的指标体系,通过对112家星级饭店问卷样本和专业人士访谈,进行非线性最优尺度回归分析,证实了企业社会责任、感知效益、管理培训等内部驱动因素与饭店低碳行为存在着显著相关关系,并分析了各因素的影响机理。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京敏
协同运输管理是在CPFR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供应链管理方法。它通过降低供应链中的运输成本、缩短商品交付时间和提高准时交货率,实现供应链价值的最大化。协同运输管理的有效实施,需要建立完善的运行机制,包括动力机制、约束机制、实际行为和惩罚机制,并配备相应的软硬件条件。
关键词:
供应链 协同运输管理 运行机制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胡兵 傅云新 熊元斌
为揭示旅游者参与低碳旅游意愿的驱动因素和形成机制,文章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检验低碳旅游情境下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自我效能感对低碳旅游意愿的影响效应。通过对512份样本数据进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发现:(1)行为态度和自我效能感对低碳旅游意愿存在正向显著影响,尤其是行为态度的影响力更强烈;(2)尽管主观规范未能直接作用于低碳旅游意愿,而主观规范对行为态度和自我效能感与低碳旅游意愿的关系存在负向调节效应。基于上述结论,文章提出了旅游者参与低碳旅游意愿的干预路径与管理启示。
关键词:
低碳旅游 行为态度 主观规范 自我效能感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张济建 苏慧
高碳产业发展的碳锁定效应对碳减排及产业低碳转型造成刚性制约,把握碳锁定的成因进而有效实现碳解锁,是实现高碳产业低碳转型的关键。基于此,构建了碳锁定效应改进PSR模型,从压力、状态、响应三个角度提炼碳锁定效应驱动因素,分析各驱动因素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我国大力发展工业经济的政策、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和第二产业为重的产业结构,导致了高碳产业发展的"技术—制度"双重锁定,而相关利益主体对变革的阻碍又进一步强化这一状态;解除碳锁定状态,应同时从技术和制度方面入手,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朱传宝
近年来,企业集群使中小企业获取了规模经济的效益。虽然中小企业企业集群已获得了很大发展,但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从而导致企业集群的不稳定或脆弱性,影响企业集群的持续协调发展。针对这一问题,中小企业集群必须形成有效的协同才能进一步发挥集群的竞争优势。中小企业的协同管理离不开完善的协同管理机制,研究中小企业集群协同管理形成的过程,分析集群协同形成的机制,将有利于促进协同的生成和发展进化。
关键词:
企业集群 协同管理 形成机制 进化博弈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黄元生 刘佳婕
基于工业碳排放测算,采用Tapio脱钩模型及LMDI模型对我国首批低碳试点城市2013—2020年的工业脱钩现状及工业碳排放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厦门、杭州、重庆、贵阳在2013—2020年已实现一定程度上的工业碳减排及与工业经济发展间的绝对脱钩状态,南昌虽较2013年工业碳排放量有所增加,但当前已实现工业上的弱脱钩状态,天津虽实现一定程度上的工业碳减排,但尚未实现脱钩,处在增长连接状态,深圳和保定则处于扩张负脱钩状态。能源强度效应和人口规模效应主要促进各地碳减排,产出规模效应则表现为主导性的工业碳排放促进因素。各地需加快工业产业优化,加大技术研发,提高工业产业劳动生产率,落实强化工业碳减排对工业产业发展的引领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