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70)
- 2023(301)
- 2022(254)
- 2021(263)
- 2020(169)
- 2019(377)
- 2018(338)
- 2017(791)
- 2016(402)
- 2015(477)
- 2014(436)
- 2013(457)
- 2012(436)
- 2011(333)
- 2010(338)
- 2009(258)
- 2008(261)
- 2007(194)
- 2006(132)
- 2005(100)
- 学科
- 财(2982)
- 财政(2924)
- 政(2553)
- 济(1107)
- 经济(1107)
- 管理(1090)
- 中国(930)
- 出(863)
- 支出(852)
- 地方(774)
- 财政支出(676)
- 教育(661)
- 业(600)
- 制(548)
- 农(547)
- 方法(539)
- 策(535)
- 及其(528)
- 数学(528)
- 政策(527)
- 数学方法(526)
- 地方财政(514)
- 制度(512)
- 度(512)
- 方针(507)
- 述(507)
- 阐(507)
- 阐述(507)
- 方针政策(503)
- 体(458)
- 机构
- 大学(4244)
- 学院(4198)
- 财(2543)
- 济(1967)
- 经济(1927)
- 财政(1601)
- 管理(1555)
- 研究(1429)
- 政(1404)
- 理学(1396)
- 理学院(1388)
- 管理学(1378)
- 管理学院(1370)
- 财经(1169)
- 经(1080)
- 中国(959)
- 财经大学(862)
- 科学(780)
- 京(774)
- 经济学(733)
- 经济学院(692)
- 省(689)
- 所(646)
- 中心(630)
- 江(629)
- 研究所(544)
- 北京(502)
- 部(501)
- 范(469)
- 师范(467)
共检索到71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张文栋
认为政产学研联动是推进校企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建设的一种新举措。基于对政府部门在产学研合作方面认识的深入分析,论证了开展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建设的必然性,对创新中心工作实践和目前存在的若干问题加以阐述,为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和产学研合作活动的开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 政产学研合作 校企合作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廖霄梅 魏锋
教学研究型大学具有教学和科研并重,本科生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并举,重点培养面向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等特点,优化教学研究型大学研究生培养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认为教学研究型大学需要结合政府、生产企业、科研机构、技术成果应用单位和用人单位等经济主体,在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基础上,全面整合优势资源,构建以政策为引导,产业应用和企业为导向,学校为主体的"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翠玲
强化公共资源管理的政府作为,对解决目前高职院校产学研结合中低水平、浮泛性、形式化的种种症结,无疑更具科学性与迫切性。政府公共资源的有效管理,可以促进政府、高职院校、企业之间产学研结合的动力机制、保障机制、评价调控机制的构建,是促进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策略。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梁志民 徐波 常青
政产学研用权变合作是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用户为了共同的目标和利益而形成的合作关系,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符合国家教育强国的要求。当前国家高等教育正加大实施"双一流"战略,通过构建政产学研用权变合作培养研究生的制度框架是个可行的办法,无论师生都有比较强的培养需求。研究生的培养要发挥我国的特有的国家政治制度、社会文化的优势,调度各方形成研究生培养合力,政产学研用权变合作培养方式,能更好地适应内外部环境,根据政府、大学、企业、科研机构的影响力调节最佳合作意愿和形态,建立各种合作联盟,培养高级研究型人才,使得研究生的培养有一个自由、开放和灵敏的环境。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大方 郭琦琦 沙志祥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具有丰富的内涵,要充分发挥思想引领和教育感召作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凝神聚力。虽然高校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但是创新效果还不尽如人意。因此要提高本专业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应做到:营造优良创新氛围,培育高校创新氛围感知;坚持实践导向,合理构建课程体系和教学体系;加强考核评价管理,优化考核评价体系;增强创新自觉意识,提升创新自强能力。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研究生 创新能力培养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熊华军 魏星星
新时代研究生思政课教师话语创新是实现新时代研究生思政课提质增效的重要内容。新时代研究生思政课教师话语创新包含教师话语语境的融合、教师话语内容的统合、教师话语方式的合用三个向度。从教师话语语境的融合向度看,可通过教学话语语境历史与现实的弥合、课程话语语境显性与隐性的结合、个人话语语境宏观与微观的重合来实现;从教师话语内容的统合向度看,可通过教学话语内容事实与价值的共生、课程话语内容学术与政治的共在、个人话语内容理论与生活的共存来实现;从教师话语方式的合用向度看,可通过教学话语方式刚性与柔性的并济、课程话语方式单一与多样的并蓄、个人话语方式有形与有态的并融来实现。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肖汉杰 于法稳 唐洪雷 彭定洪 周建华
在气候变化应对日益紧迫的背景下,研究了政府、企业、研发机构和金融机构(政产学研金)参与低碳环境友好技术(LCEFT)创新的条件和策略。以企业合作关系为假设条件,引入金融主体和科研机构,构建了LCEFT的政产学研金协调创新博弈模型,深入分析了碳权质押、信用等级、投资回报等因素对博弈系统群体协调创新策略的影响。研究表明,金融机构参与协同创新的决策受到政府奖惩机制、绿色信贷项目盈利和风险等因素的影响;多主体在资源和能力上的互补性正是LCEFT协同创新联盟形成的关键;政府部门的奖惩机制能够促进多主体合作,但难以使得整体获得最优,达到整体最优的关键是有效地发挥政府部门的引导作用和金融机构的杠杆作用。本文为政府部门制定绿色金融、产学研协同创新及产业化管理机制提供了新思路和一定的决策参考。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王庆金 王强 李姗姗
基于2016年61所教育部直属高校科研投入和产出数据,运用因子分析和DEA数据包络分析,研究影响高校科技创新投入产出效率的关键性因素。结果显示:高校科技创新投入产出效率普遍偏低,绝大多数高校为非DEA有效,并处于规模效率递增阶段。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志奇 王玉 付业林
构建风车模型应用于产学研协同创新,运用演化博弈理论和李雅普诺夫判别法分析市场驱动机制、政府引导机制、资本支持机制以及平台联动机制对产学研协同创新优化模式并进行比较分析,并使用MATLAB软件对产学研协同创新主体行为策略的演化过程进行仿真研究。研究表明,与政府引导、资金支持以及平台联动作用机制相比,市场驱动下产学研协同创新各参与主体之间合作意愿更加明显,激励效果显著。通过对比各主体演化博弈策略,构建循环式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为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提供新思路。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许辉
区域创新网络是由分布在一定区域内的企业、大学和科研院所、中介机构、政府和行业商业协会、风险投融资机构等共同构成的创新网络有机体。本文在剖析了协同创新机制和保障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区域创新网络的政策建议:高等教育走出校园,探索校地合作模式;创新合作治理机制;加强创新服务平台建设;进行金融服务创新,建立多层次资本体系;健全风险投资体系,完善法律法规制度;塑造区域创新文化氛围,打造创新网络软环境。
关键词:
区域创新网络 协同创新 机制 产学研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朱方来
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关键在于产学研体制机制的建立。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通过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和组建创新团队,以"研"为灵魂,立体推进"产学研用",以合作为纽带,推动高职教育政校行企协同创新,并把创新和应用研究紧密结合,以来自企业实际的技术应用项目研究支撑实践教学,在实践中培养能力,实现了产学研深度融合,提高了高职职业教育质量。
关键词:
产学研用 高职教育 创新 教育质量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陈振娇 时良瑞
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是解决科技与发展脱节问题的重要途径。由于经济、科技、教育等领域存在的体制不顺畅、政策不协调,阻碍了协同创新效应的发挥。"十三五"时期,应着眼于提升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坚持面向市场需求、聚焦产业化,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等领域的体制改革,完善产业、财税、金融等政策,建立健全协同创新价值共享机制,充分调动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参与协同创新的积极性,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关键词:
产学研协同创新 科技贡献 体制机制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温平川 肖来运
信息产业技术创新是推进信息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而信息产业技术创新活动必需由技术创新体系来规范和指导。在分析我国信息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构建了新时期我国信息产业"政产学研资"技术创新体系,对加快建设我国信息产业"政产学研资"技术创新体系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
信息产业 政产学研资 技术创新体系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吕耀中 孟婧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我国研究生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脱节现象,人才培养质量难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本文从政产学研协同培养角度出发,探索协同培养机制的可行性,力图通过协同培养缩小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全面提升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
关键词:
专业学位 政产学研 协同培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