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564)
- 2023(9292)
- 2022(7767)
- 2021(7260)
- 2020(5993)
- 2019(13411)
- 2018(12730)
- 2017(23392)
- 2016(12109)
- 2015(13154)
- 2014(12309)
- 2013(11957)
- 2012(11275)
- 2011(10096)
- 2010(10512)
- 2009(9750)
- 2008(9497)
- 2007(8514)
- 2006(7557)
- 2005(7162)
- 学科
- 济(45287)
- 经济(45227)
- 管理(39454)
- 业(38505)
- 企(34386)
- 企业(34386)
- 财(19330)
- 中国(16708)
- 技术(15640)
- 方法(14363)
- 农(12101)
- 技术管理(11819)
- 财政(11569)
- 地方(11401)
- 业经(11205)
- 制(10955)
- 数学(10856)
- 数学方法(10667)
- 学(9939)
- 政(9739)
- 理论(9713)
- 融(9129)
- 金融(9129)
- 银(8845)
- 银行(8819)
- 策(8609)
- 行(8473)
- 贸(7909)
- 贸易(7899)
- 体(7851)
- 机构
- 大学(162026)
- 学院(158231)
- 济(67197)
- 经济(65903)
- 管理(62379)
- 研究(57979)
- 理学(53228)
- 理学院(52570)
- 管理学(51756)
- 管理学院(51408)
- 中国(44315)
- 财(36916)
- 京(34477)
- 科学(32796)
- 所(28323)
- 中心(25884)
- 财经(25844)
- 江(25376)
- 研究所(25004)
- 经(23544)
- 范(23075)
- 师范(22908)
- 北京(22369)
- 农(21119)
- 院(20981)
- 经济学(20299)
- 州(19752)
- 财经大学(19203)
- 业大(18970)
- 师范大学(18615)
- 基金
- 项目(102959)
- 科学(83104)
- 研究(79838)
- 基金(74900)
- 家(65379)
- 国家(64415)
- 科学基金(55723)
- 社会(52449)
- 社会科(49723)
- 社会科学(49706)
- 省(40113)
- 基金项目(39091)
- 教育(36860)
- 划(33824)
- 自然(33474)
- 自然科(32805)
- 自然科学(32797)
- 自然科学基金(32251)
- 编号(31230)
- 资助(28474)
- 创(27778)
- 成果(27325)
- 创新(24850)
- 重点(23448)
- 部(22804)
- 课题(22488)
- 发(22409)
- 国家社会(22106)
- 制(20966)
- 教育部(20304)
共检索到2675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文礼
创新不仅是新想法、新产品和新商业模式,也是创造一种拥抱风险的文化。政府是协同创新的主体之一,政府自身也要持续不断创新。《国家创新和科学议程》的愿景是使澳大利亚人具有自信,拥抱风险,追求新思想。澳大利亚政府于2015年12月颁布了国家第一份《国家创新和科学议程》(NatioNal iNNovatioN aNd ScieNce ageNda)报告,计划在未来4年先期投入11亿澳元(7.9亿美元)"促进经济增长、增加本国就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于妍
科研商业化是澳大利亚大学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必然趋势。2022年2月,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启动了“大学研究商业化”行动计划,通过产学研协同创新促进科研成果商业化。多源流耦合有力推动了澳大利亚产学研合作研究商业化进程,并促成了“交互式共生”的科研商业化协同创新模式。协同创新模式呈现出市场导向性、要素多元性、激励商业化等特征,并以多元主体交互式共生、创新资源交互式共享、协同环境交互式共创为实现机制。澳大利亚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启示中国产学研合作应从“分兵突进”转向“抱团冲锋”“揭榜挂帅”制度和激励机制双向发力、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文化建设。
关键词:
产学研合作 商业化 创新模式 澳大利亚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运萍
为满足劳动力市场对工人职业技能的需求,澳大利亚经过20余年改革,建立了就业技能新框架。该新框架在就业技能的内涵、对象、背景环境和发展性上有一定程度的创新,并在提供统一的用语、使就业技能更"可视"、帮助专业技能在不同工作环境的迅速转换等方面作出努力。新框架的核心要素由三个技能群和三个促进因素组成,三个技能群包括工作世界中自我认识的技能、与他人互动的技能和有效完成工作的技能,三个促进因素包括工作场所支持因素、文化与价值观因素和外部因素。
关键词:
澳大利亚 就业技能 新框架 核心要素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蹇世琼 饶从满
澳大利亚的教师专业标准探索一直走在国际的前沿。2011年2月,澳大利亚颁布了最新的国家教师专业标准,该标准横向包含七个标准的内容结构(分属教学三个领域),纵向包含四个教师专业发展阶段。本文介绍该标准的制定背景及结构构成,并分析了其特点及面临的挑战。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米靖
国家培训包制度是澳大利亚近十多年来发展形成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其建立和发展的原因与澳大利亚建立全国统一的培训市场,促进职业教育和培训适应国家产业发展需要密切相关;培训包制度以澳大利亚国家资格证书框架为基础,与国家认证框架共同构成国家培训框架,规定了全国职业培训和认证中的能力标准、评价方针以及资格证书认证的条件和要求;培训包制度既有其明显的优点,也有其不客忽视的缺陷。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钟书华
澳大利亚政府每年都要通过专门的拨款,资助企业技术创新。为了保证资助落实到位,有效地发挥作用,政府作了若干具体规定。一、150%减税在澳大利亚,如果企业投资R&D,就可享受高达150%的优惠。即企业投资100万澳元,政府将减少其税收150万澳元。按政府的说法,150%减税计划的目的是为了增加企业的R&D投资,充分发挥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孙健 赵翠 王珺红
在过去的20年中,澳大利亚的经济发展成就举世瞩目。这与澳大利亚政府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支持企业进行自主创新紧密相关。本文通过研究澳大利亚在科技创新投入、创新环境构建等方面的策略,提出了对我国科技创新管理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科技创新 人才吸引 科学技术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刘晶晶
近年来,课程改革已经成为了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驱动,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后,以澳、美、加、英等国为代表的"标准驱动(standards-driven)"的课程改革模式成为了国际课程改革的代表模式。作为优质的学业质量标准,澳大利亚学业质量标准呈现出了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强调学业标准与学生学业成就的一致性、注重学科整合等国际课程改革发展的共同趋势及课程模型的共同特点。本文通过归纳澳大利亚学业质量标准的设计理念、结构、内容和特点,以期为我国教育课程改革提供建议。
关键词:
澳大利亚 学业质量标准 启示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白华
据《澳洲人》2009年5月13日报道,联邦政府将投入24亿澳元到研究创新中,包括对大学研究的经费拨付,增加对研究人员的收入支持,还有产业的研发税收减免,科学基础设施建设也将作为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关晶
澳大利亚学徒制包括学徒制和受训生制两种基本类型,行业覆盖面广,近年来学徒人数和企业参与率亦有明显增长。在运行体系上采取了联邦和州/领地两级的管理体系。除了典型的开展模式外,澳大利亚还创造性地建立了集团培训公司模式和学校本位学徒制模式。灵活多样的实施体系、政府的大力扶持、"用户"中心的服务体系是澳大利亚学徒制的三大显著特征。
关键词:
现代学徒制 澳大利亚 比较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曾晓东
澳大利亚自我管理学校试验述评曾晓东从世界范围来看,七十年代是教育发展的停滞期。英才教育转变为大众化教育后,社会要求学校培养学生多样化的素质以适应社会发展多样化的要求。然而,事实上,教育系统很难做到自动地针对外部需要迅速地在其内部做出相应调整,“由此而...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谢少华
本文从宏观政策角度探讨澳大利亚课程政策变革,以课程政策变革的背景为切入点,围绕课程控制权的重新定位、课程政策的价值取向和内容结构变化、课程政策执行行为调整等问题,追溯了澳大利亚课程政策变革的全过程,以期获取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
课程政策 变革 澳大利亚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廖霄梅 魏锋
教学研究型大学具有教学和科研并重,本科生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并举,重点培养面向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等特点,优化教学研究型大学研究生培养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认为教学研究型大学需要结合政府、生产企业、科研机构、技术成果应用单位和用人单位等经济主体,在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基础上,全面整合优势资源,构建以政策为引导,产业应用和企业为导向,学校为主体的"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志奇 王玉 付业林
构建风车模型应用于产学研协同创新,运用演化博弈理论和李雅普诺夫判别法分析市场驱动机制、政府引导机制、资本支持机制以及平台联动机制对产学研协同创新优化模式并进行比较分析,并使用MATLAB软件对产学研协同创新主体行为策略的演化过程进行仿真研究。研究表明,与政府引导、资金支持以及平台联动作用机制相比,市场驱动下产学研协同创新各参与主体之间合作意愿更加明显,激励效果显著。通过对比各主体演化博弈策略,构建循环式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为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提供新思路。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宋维明
"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与高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地方政府以及国外科研机构的深度合作,探索适应于不同需求的协同创新模式。从行业高校多年的实践来看,推动政产学研用一体化,有效汇聚校内外创新资源和要素,已经成为实现协同创新的重要突破口。近年来,北京林业大学加强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建设,认真思考高校政产学研用一体化与实现协同创新的互动关系,对农林高校深化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建设成效有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