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419)
- 2023(6285)
- 2022(5135)
- 2021(4358)
- 2020(3456)
- 2019(7561)
- 2018(7305)
- 2017(13447)
- 2016(7582)
- 2015(7926)
- 2014(7554)
- 2013(7432)
- 2012(6807)
- 2011(6092)
- 2010(5599)
- 2009(4659)
- 2008(4359)
- 2007(3593)
- 2006(3052)
- 2005(2382)
- 学科
- 济(27981)
- 经济(27952)
- 管理(23405)
- 业(20062)
- 企(14940)
- 企业(14940)
- 方法(12753)
- 数学(11750)
- 数学方法(11688)
- 环境(11173)
- 学(9487)
- 农(8982)
- 财(7315)
- 贸(6846)
- 贸易(6846)
- 易(6694)
- 中国(6497)
- 业经(6366)
- 农业(6363)
- 划(6118)
- 地方(5298)
- 技术(4953)
- 资源(4631)
- 和(4630)
- 规划(4563)
- 务(4520)
- 财务(4519)
- 财务管理(4515)
- 环境规划(4486)
- 企业财务(4305)
- 机构
- 学院(105866)
- 大学(105481)
- 济(42137)
- 经济(41540)
- 管理(39814)
- 研究(38037)
- 理学(35968)
- 理学院(35557)
- 管理学(34894)
- 管理学院(34749)
- 农(31018)
- 科学(28110)
- 中国(26635)
- 农业(25179)
- 业大(25034)
- 京(21127)
- 所(20635)
- 研究所(19629)
- 农业大学(17310)
- 中心(16989)
- 财(16326)
- 财经(13816)
- 江(13755)
- 省(13568)
- 院(13543)
- 室(13370)
- 科学院(13258)
- 业(13025)
- 经济学(12987)
- 经(12778)
- 基金
- 项目(84330)
- 科学(65484)
- 基金(62957)
- 家(59332)
- 国家(58882)
- 研究(51629)
- 科学基金(49115)
- 自然(35164)
- 基金项目(34634)
- 自然科(34366)
- 自然科学(34350)
- 社会(34173)
- 自然科学基金(33770)
- 省(33698)
- 社会科(32529)
- 社会科学(32521)
- 划(28988)
- 资助(23849)
- 教育(22145)
- 计划(19586)
- 重点(19581)
- 发(18602)
- 创(17991)
- 科技(17946)
- 编号(17498)
- 部(17470)
- 科研(17414)
- 创新(16957)
- 业(16722)
- 农(15009)
共检索到1363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丁娓 孙霞 贾宏涛 秦鹏 贾阳阳 金俊香
以新疆天山北坡草甸草原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放牧强度下土壤有机碳含量差异。结果表明,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大,土壤有机碳含量逐渐减少,各处理有机碳含量表现为轻牧>不放牧>中牧>重牧。各放牧强度上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差异主要表现在10~20与20~30 cm土层。空间分布上,土壤有机碳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不同的放牧强度只对草地表层土壤全氮含量有影响,而对深层次土壤影响不大。各处理碳氮比变化不大,集中分布在0~20 cm土层,20 cm以下土壤碳氮比明显下降;有机碳密度大小表现为不放牧>中牧>轻牧>重牧。0~20 cm土层碳密度占总碳密度的38.07%~40.64%。
关键词:
放牧强度 天山北坡 草原 土壤有机碳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谭红妍 闫瑞瑞 闫玉春 陈宝瑞 辛晓平
【目的】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是土壤质量和生态系统功能变化的敏感指标,是判别干扰条件下土壤生态系统退化的重要生物学指标。研究不同放牧强度下温性草甸草原土壤生物性状及其与地上植被的关系,以了解放牧作用下草原土壤与植被退化的过程和机制,为退化草地生态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呼伦贝尔草甸草原肉牛控制放牧试验为平台,分析4种不同放牧强度(对照区G0.00:0.00 Au·hm-2、轻度放牧G0.23:0.23 Au·hm-2、中度放牧G0.46:0.46 Au·hm-2、重度放牧G0.92:0.92 Au·hm-2)下温性草甸草原地上植被、土壤微生物生理群数量以及土壤酶活的特性,并探讨土壤生物性状...
关键词:
放牧 地上植被 土壤微生物生理群 土壤酶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李宏 江康威 杨永强 孙瀚博 王亚菲 张青青
在天山北坡山地草甸设立不同放牧强度试验区,研究围栏禁牧(CK)、轻度放牧(LG)和重度放牧(HG)对植被特征(植物物种组成、生物量及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以期为山地草甸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天山北坡山地草甸群落高度、盖度、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显著降低(P <0.05),土壤全磷和全钾变化不显著;冗余分析结果显示,土壤含水量、容重、有机碳、全氮和全磷与植被特征因子显著相关,土壤容重、有机碳和全磷是影响群落植被特征的主要驱动因子。由此可知,放牧对山地草甸植被特征和土壤养分含量有着重要影响,重度放牧会加剧草地植被和土壤的退化。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杨晶晶 吐尔逊娜依·热依木 张青青 阿马努拉·依明尼亚孜 雪热提江·麦提努日
以天山北坡中段山地草甸草地为对象,设置对照(no grazing, CK)、轻度放牧(light grazing, LG)和重度放牧(heavy grazing, HG)3个放牧梯度,研究不同放牧强度对天山北坡中段山地草甸物种组成、重要值、群落特征及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放牧强度下物种组成不同,随放牧强度的增加,优良牧草禾本科、豆科牧草的重要值下降,醉马草及杂类草的重要值增大;群落Margalef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及Pielou指数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均在重度放牧样地最大;群落高度、群落盖度、群落密度及群落地上、地下现存量显著降低(P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苏比努尔·吾麦尔江 史学书 牙森·沙力 于昭文 刘桂松 赛达尔·帕尔哈提 吐尔逊娜依·热依木
放牧强度的调整是草原保护利用相互协调的重要手段之一,其变化对草地生物多样性群落结构方面有着重要的驱动作用。昆虫是草地生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稳定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天山北坡中段山地草甸草地作为研究区域,设置禁牧(CK)、轻度放牧和重度放牧3个放牧强度,分别以捕虫网扫网和马氏网采集法对昆虫群落结构和多样性进行调查,探讨山地草甸草地昆虫群落多样性对放牧强度的响应。共采集到18 146只昆虫,隶属8目45科,其中优势科为秆蝇科、寄蝇科和蝇科,分别占总个体数的18.77%、12.20%和16.37%。从山地草甸草地昆虫群落功能团科级水平来看,科级数量顺序依次为植食性昆虫(44.93%)、捕食性昆虫(28.66%)、寄生性昆虫(15.85%)、杂食性昆虫(7.26%)和腐生性昆虫(3.29%)。与CK相比,轻度放牧条件下的昆虫总数量增加同时植食性昆虫和捕食性昆虫数量均显著增加(P 0.05)。随放牧强度增加,植食性、捕食性、寄生性和杂食性昆虫的Shannon-Wiener指数均先增加后下降,而在重度放牧条件下腐蚀性昆虫的Shannon-Wiener指数最高。植食性、捕食性和寄生性昆虫的Simpson指数在3种放牧条件下均先增加后下降,且轻度放牧条件下最高。植食性昆虫、捕食性昆虫和杂食性昆虫不同放牧条件下Peilou指数均无显著差异,腐生性昆虫的Peilou指数呈先下降后增加趋势,表现为CK> HG> LG。冗余分析结果表明,昆虫群落多样性与植物密度、植物Margalef、Shannon-wiener和Simpson指数显著相关。综上,在禁牧和放牧条件下,昆虫群落结构群落数量和多样性下降趋势,轻度放牧促进昆虫群落及其功能群多样性的提高。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许明圆 朱文琰 杨畅 王娅琳 徐世晓 赵凌平 孙平
以青海省贵南县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采用地上植被调查和室内萌发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放牧强度下土壤种子库的特征及其与地上植被的关系进行研究,并探讨放牧条件下地上植被、土壤种子库和土壤理化性质三者的联系,拟为高寒地区的植被恢复和草地管理提供科学参考。结果表明:1)随放牧强度的增加,土壤种子库密度呈现出“单驼峰”型趋势。2)无论是禁牧还是放牧样地,种子主要集中于0-5 cm表层土壤,且随土层的加深而减少。3)高寒草甸土壤种子库与地上植被的相似性整体较低,在中度放牧样地中杂类草占主导地位,群落物种多样性增加,相似性相对较高;在禁牧样地中种群趋于平衡且枯落层较厚,相似性最低。4)放牧干扰后,植物群落高度整体降低,地上植被盖度增加,种子库的密度增大;且较低的磷含量有利于种子的储存。综上,高寒草甸适度的放牧干扰有利于维持草地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提高种子库种子的储存,从而促进地上植被的更新建植,进而维持草地生态系统稳定。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月梅 王跃思 曹广民 杜岩功
在中国科学院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站地区,选择高寒草甸开垦后形成的一年生人工草地作为研究对象,开垦年限分别为0、1、11、16和20年,利用土壤有机碳密度分组法,进行了0-40cm土层土壤有机碳及不同组分(轻组有机碳.重组有机碳)含量及随开垦年限变化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高寒草甸开垦后其土壤有机碳的变化主要发生在0-10cm土层.土壤中SOC、LFOC和HFOC呈下降趋势,至20年时分别下降了10.5%、26.7%、8.1%,主要原因为当地较为强烈的风蚀作用、耕作侵蚀和开垦加剧了表层(0-10cm)土壤有机质的氧化分解.表层土壤中的粗有机物质在降水淋溶作用下,在土体下部重新淀积。而0-40cm土体内,SOC、LFOC和HFOC略有增加,开垦20年,他们的累积速率分别为0.08tC·hm-2·yr-1、0.07tC·hm-2·yr-1、0.14tC·hm-2·yr-1。人工草地长期种植虽然没有改变高寒草甸作为碳汇的基本功能,但却大大降低了其碳汇效应,植物-土壤系统年固定碳量由未开垦前的7.38tC·hm-2·yr-1下降至6.89tC·hm-2·yr-1。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益西措姆 许岳飞 付娟娟 孙永芳 巴桑吉巴 尼布 呼天明 苗彦军
【目的】研究放牧强度对高寒草甸植被群落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为西藏高寒草甸科学放牧和退化草地生态系统的恢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0-06-2012-08在西藏邦杰塘高寒草甸开展牦牛放牧控制试验,设置对照(零放牧)、适度放牧和重度放牧3个处理,研究不同放牧强度对植被群落丰富度、均匀度、生物量、盖度、密度、高度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随放牧强度的增加,植被群落的丰富度和总盖度降低,均匀度指数和地上、地下生物量均先增大后减小;高山嵩草和紫花针茅的盖度和高度随放牧强度的增加而降低,密度增大。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中土壤的体积质量和硬度随放牧强度的增加而增大;0~10cm土层土壤总孔隙度随放牧强...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薛玮 徐丽君 聂莹莹 吴欣珈 严翊丹 叶立明 柳新伟
【背景】土壤有机碳(SOC)是草地生态系统全球碳循环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在气候变化和草地土壤退化的背景下,草地碳循环的研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特别是对草地SOC在不同时间和空间尺度上的动态和驱动因素的深入分析。然而,对草地SOC长期动态变化的估计和空间变异驱动因子分析目前主要基于遥感建模方法和模拟预测,而非直接测量。【目的】评估呼伦贝尔草原不同时期SOC空间变异因子的相对重要性及其变化特征。【方法】基于1980年全国第二次土壤调查数据,在2022年重复了呼伦贝尔草原第二次土壤调查的31个样点的土壤剖面,并通过建立多元线性模型和广义相加模型对这两个时期SOC变化及其驱动因子进行量化分析。【结果】1980—2022年,40年间呼伦贝尔草原SOC由17.25 g·kg~(-1)增加到17.62 g·kg~(-1),增加了0.37 g·kg~(-1)。气候因子的相对重要性从1980年的22.1%增加到2022年的72.9%。相比之下,地形和利用强度因子的相对重要性下降,分别从1980年的38.8%和39.2%下降到2022年的13.5%和13.5%。【结论】气候因子、地形和利用强度共同主导了呼伦贝尔草原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变异。在过去的40多年里,影响草地SOC变化的气候因子已由次要贡献因素演变为主要控制因素。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汪梦寒 闫雨欣 李富翠 董利利 张亚楠 韩烈保
由无机氮和有机氮沉降共同构成的大气氮沉降已成为全球变化的重要现象之一,影响着草原土壤磷循环过程。以内蒙古额尔古纳草甸草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5年不同形式氮添加试验,设置的无机氮和有机氮比例分别为10:0 (N_1)、7:3 (N_2)、5:5 (N_3)、3:7 (N_4)、0:10 (N_5)和对照处理0:0 (CK)。通过测定土壤有效磷含量、全磷含量及酸性磷酸酶活性,结合生态化学计量学来探究不同形式氮添加对草甸草原不同土层磷素含量和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形式氮添加对土壤全磷含量和酸性磷酸酶活性无显著影响(P> 0.05);0-10 cm表层土壤有效磷含量在N_2处理下显著高于对照和其他氮添加处理(P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刘忆轩 李多才 侯扶江
为了探究甘肃马鹿(Cervus elaphus kansuensis)春秋季放牧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本研究设置了6个放牧强度的样地,分析了0–40 cm土层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1)0–40 cm土层土壤容重随放牧强度的增强而逐渐上升,对表层土壤影响尤为显著(P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陈宝瑞 朱立博 李刚 胡跃高 辛晓平
该文利用草地的野外实测数据,计算了物种综合优势比、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及其群落高度、盖度、密度、地上生物量等数量指标,对两种草甸草原样地三种放牧强度的群落结构和功能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从物种水平分析,羊草草甸草原样地(LM)和贝加尔针茅草甸草原样地(SM)的建群种的综合优势比随放牧强度加大而下降,而退化标志物种,如寸草苔、糙隐子草及冷蒿等呈上升趋势。从群落水平分析,LM样地比SM样地物种多样性维持能力弱,耐牧性弱。
关键词:
草甸草原 植被特征 放牧强度 呼伦贝尔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高小源 鲁旭阳
休牧是西藏主要放牧管理和草地保护的措施之一,目的是通过自然力的作用使退化草地的植被与土壤得到恢复,维持较高的多样性和生物量。本研究以西藏中部高寒草原和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试验分析,研究自由放牧和休牧对高寒草原和高寒草甸植物物种多样性、总生物量、地上地下生物量权衡以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对比自由放牧和休牧对高寒草原和高寒草甸植被与土壤特征影响的差异。结果表明:在高寒草原与高寒草甸,休牧6~8年虽一定程度降低了植物群落的Simpson指数、Pielou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增加了植被总生物量,但变化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 0.05)。休牧6~8年提高了地上和地下生物量权衡值,并促使植物更多地向地上部分生长,且在高寒草甸的作用效果更为明显。另外,休牧和自由放牧对高寒草甸以及高寒草原草地土壤机械组成、土壤微团聚体、土壤营养元素影响没有显著差异。综合分析发现,休牧对西藏高寒草地的植被恢复尚未产生明显的效果,表现为休牧对群落生物多样性、植被生物量和土壤理化性质影响均未达显著水平,因此,对西藏休牧的实施效果还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的观测和研究。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康宝天 侯扶江 Saman BOWATTE
祁连山作为我国西部重要的生态区,分布有大量草地,探明祁连山不同草地类型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其影响因子,对该地区深入研究土壤生态系统结构和维持草地健康具有参考价值。本研究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和OTU分析法比较了位于祁连山东缘青海省刚察县高寒草甸和河西走廊临泽县平山湖荒漠草原0–10 cm土层中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差异,同时测定土壤理化性质,探讨了土壤细菌群落结构与土壤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高寒草甸和荒漠草原土壤细菌的β多样性和细菌群落组成存在显著差异;在门水平上,两种草地类型土壤细菌均以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为主要类群,相对丰度分别占总数的84%和89%;放线菌门为两地优势类群,相对丰度分别为57%和29%。在门水平上,两种草地类型主要细菌类群相对丰度有差异,其中高寒草甸土壤放线菌门和绿弯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低于荒漠草原(P 0.05)。主要类群与环境因子的Pearson相关性及PCA主成分分析表明:土壤放线菌门和绿弯菌门相对丰度与土壤养分(全氮、全碳、有机碳、含水量和碳氮比)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 <0.05)。土壤全碳、全氮、pH、有机碳、含水量、容重和碳氮比是影响两种草地类型土壤细菌菌群分布的重要原因。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李红琴 毛绍娟 祝景彬 杨永胜 贺慧丹 李英年
植被生态化学计量特征是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但其对放牧管理的响应仍不清楚。为此,以2011年在青海海北高寒矮嵩草(Kobresia humilis)草甸建立的不同放牧强度试验地为研究对象,于2014年植物生长季的5月-9月,通过测定禁牧(对照,CK)、轻度放牧(light grazing,LG)、中度放牧(moderate grazing,MG)和重度放牧(heavy grazing,HG)样地的地上植被生产力和植被群落结构及群落叶片碳(carbon,C)、氮(nitrogen,N)、磷(phos
关键词:
放牧强度 高寒草甸 群落 碳 氮 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