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39)
2023(9371)
2022(8471)
2021(8054)
2020(6787)
2019(15743)
2018(15855)
2017(30431)
2016(16878)
2015(19014)
2014(18949)
2013(18826)
2012(17263)
2011(15432)
2010(15212)
2009(13636)
2008(13119)
2007(11181)
2006(9615)
2005(8304)
作者
(49923)
(41450)
(41190)
(39108)
(26495)
(20121)
(18674)
(16578)
(15728)
(14681)
(14377)
(13990)
(13267)
(13092)
(12753)
(12737)
(12731)
(12246)
(11756)
(11695)
(10561)
(10034)
(10005)
(9340)
(9317)
(9243)
(9213)
(9118)
(8431)
(8384)
学科
(61776)
经济(61710)
管理(45381)
(43420)
(35861)
企业(35861)
方法(30253)
数学(26052)
数学方法(25758)
(17232)
(17223)
中国(15318)
(14535)
业经(13831)
地方(13198)
农业(11579)
(11003)
贸易(10999)
(10959)
理论(10958)
(10652)
环境(10444)
技术(10097)
(9998)
(9552)
财务(9494)
财务管理(9480)
教育(9193)
企业财务(8977)
(8806)
机构
大学(234987)
学院(233529)
管理(95093)
(84844)
理学(83006)
经济(82771)
理学院(82071)
管理学(80608)
管理学院(80217)
研究(79244)
中国(56265)
科学(53783)
(50875)
(43556)
(41165)
业大(40282)
研究所(38193)
(36668)
中心(35275)
农业(34538)
(32816)
北京(32113)
(31418)
师范(31067)
财经(30199)
(29128)
(27453)
(27353)
技术(26025)
师范大学(25217)
基金
项目(169453)
科学(131126)
研究(121420)
基金(121005)
(107069)
国家(106174)
科学基金(89785)
社会(72536)
社会科(68502)
社会科学(68482)
(66983)
基金项目(65568)
自然(61155)
自然科(59629)
自然科学(59616)
自然科学基金(58532)
(56931)
教育(54961)
编号(50256)
资助(49727)
成果(40115)
重点(37933)
(36403)
(35998)
(35184)
课题(34371)
科研(33005)
创新(32775)
计划(32227)
大学(31116)
期刊
(89724)
经济(89724)
研究(64284)
学报(42525)
中国(41365)
(38770)
科学(38517)
管理(32632)
大学(30888)
学学(29093)
农业(27798)
教育(26285)
(25545)
技术(19356)
(15730)
金融(15730)
业经(15425)
(14687)
图书(14267)
财经(13381)
经济研究(13243)
科技(12679)
理论(12087)
业大(11701)
问题(11691)
资源(11431)
实践(11411)
(11411)
林业(11296)
(11245)
共检索到3258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杨兴卓  袁明龙  
放牧是天然草地的主要利用方式,也是草地管理的基本手段。昆虫是草地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有关放牧对昆虫多样性影响的相关研究还较少。本文基于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两个文献数据库平台,对近40年来国内外有关放牧与昆虫多样性的文献进行检索,总结了放牧对草地昆虫多样性影响的已有研究成果,分析了昆虫多样性在不同放牧条件下的变化趋势,讨论了放牧影响昆虫多样性的途径。最后,针对当前放牧对昆虫多样性影响的研究的不足,提出了放牧条件下草地昆虫学今后的研究重点。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苏比努尔·吾麦尔江  史学书  牙森·沙力  于昭文  刘桂松  赛达尔·帕尔哈提  吐尔逊娜依·热依木  
放牧强度的调整是草原保护利用相互协调的重要手段之一,其变化对草地生物多样性群落结构方面有着重要的驱动作用。昆虫是草地生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稳定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天山北坡中段山地草甸草地作为研究区域,设置禁牧(CK)、轻度放牧和重度放牧3个放牧强度,分别以捕虫网扫网和马氏网采集法对昆虫群落结构和多样性进行调查,探讨山地草甸草地昆虫群落多样性对放牧强度的响应。共采集到18 146只昆虫,隶属8目45科,其中优势科为秆蝇科、寄蝇科和蝇科,分别占总个体数的18.77%、12.20%和16.37%。从山地草甸草地昆虫群落功能团科级水平来看,科级数量顺序依次为植食性昆虫(44.93%)、捕食性昆虫(28.66%)、寄生性昆虫(15.85%)、杂食性昆虫(7.26%)和腐生性昆虫(3.29%)。与CK相比,轻度放牧条件下的昆虫总数量增加同时植食性昆虫和捕食性昆虫数量均显著增加(P 0.05)。随放牧强度增加,植食性、捕食性、寄生性和杂食性昆虫的Shannon-Wiener指数均先增加后下降,而在重度放牧条件下腐蚀性昆虫的Shannon-Wiener指数最高。植食性、捕食性和寄生性昆虫的Simpson指数在3种放牧条件下均先增加后下降,且轻度放牧条件下最高。植食性昆虫、捕食性昆虫和杂食性昆虫不同放牧条件下Peilou指数均无显著差异,腐生性昆虫的Peilou指数呈先下降后增加趋势,表现为CK> HG> LG。冗余分析结果表明,昆虫群落多样性与植物密度、植物Margalef、Shannon-wiener和Simpson指数显著相关。综上,在禁牧和放牧条件下,昆虫群落结构群落数量和多样性下降趋势,轻度放牧促进昆虫群落及其功能群多样性的提高。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颜增霞  张鹏莉  吕杰  陈俊  李淑霞  贾建华  
【目的】探讨青海湟源冷、暖季放牧草地植被的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及空间分布等植物群落特征的基本变化规律,以期为我国西部干旱、半干旱天然草原以及高寒草甸草原物种多样性的恢复、生产力的提高及山地草甸草原生态系统的保护提供参考。【方法】于2009-08-16-19进行野外调查,首先在冷、暖季放牧草地内有代表性的地段上各拉1条50 m的样线,然后沿着样线摆放100个50 cm×50 cm的大样方,再将每个大样方细分为4个25cm×25 cm的小样方,记录小样方内出现的植物种,统计植物种数,采用β-二项分布模型进行数据解析,计算冷、暖季放牧草地植物种的出现频率、物种多样性指数和空间异质性指数。【结果】(1...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江康威  张青青  王亚菲  李宏  杨永强  吐尔逊娜依·热依木  
为了解不同放牧强度下天山北坡中段伊犁绢蒿(Seriphidium transiliense)荒漠草地土壤细菌群落的组成和结构特征,本研究通过植物群落调查和土壤微生物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轻度放牧(LG)和重度放牧(HG)处理下荒漠草地生态系统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及土壤理化性质进行研究,探讨放牧对草地生态系统土壤细菌群落和土壤理化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1)从土壤细菌多样性指数来看,HG显著降低了土壤细菌群落的Chao1和ACE物种丰富度指数(P 0.05)。2)从土壤细菌群落结构来看,LG显著提高了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绿弯菌门(Chloroflex)的相对丰度,HG显著提高了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的相对丰度(P <0.05)。3)在HG和LG水平下土壤理化性质并未出现显著变化;4)从土壤细菌群落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冗余分析发现,土壤全氮是导致土壤细菌群落发生变化的决定性因素。该结果揭示了放牧条件下伊犁绢蒿荒漠草地土壤细菌群落的变化,同时为荒漠草地土壤与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之间的作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为荒漠草地生态系统的利用、保护与修复提供参考。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侯梦婷  胡家香  刘爱军  
可食用昆虫作为食品的开发潜力巨大、营养价值高、环境污染低,但同时也面临消费者接受程度偏低、立法保障不健全、食品安全问题突出和食品加工技术薄弱等问题。本文通过对世界主要食虫国家昆虫食品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促进昆虫食品产业化发展的对策,即加强昆虫食品宣传力度和科研投入力度,完善昆虫食品配套的法律法规,学习先进昆虫食品深加工技术,严格把控昆虫食品加工操作各环节。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姜丽霞  *田赟  刘新月  张克斌  
【目的】植物功能群及其多样性是维持群落结构复杂性和稳定性的基础,通过对不同放牧方式下植物功能群组成与结构的研究,深入了解呼伦贝尔草地生态系统植物功能群的构建、分布和环境适应机制,为草地生态系统群落演替方向的预测和永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文以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的家庭牧场为研究对象,分别对禁牧、休牧和常牧样地中草地植被的物种、株数、高度、密度和生物量进行观测,并采用植物生活型和水分生态型功能群的分类方法,分析不同放牧样地的群落特征、功能群的物种组成和综合优势比的差异性。【结果】研究区内共记录物种35种,隶属于11个科,5种生活型,3种水分生态型。其中,菊科物种最多,占25.7%,禾本科占20%。常牧样地中寸草苔的重要值最高,而禁牧样地中羊草的重要值最高。休牧样地的物种丰富度指数和物种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禁牧和常牧样地。从植物生活型功能群来看,一、二年生草本功能群在常牧样地的综合优势比显著高于休牧和禁牧样地,而多年生丛生禾草功能群在常牧样地的综合优势比较低。从水分生态型功能群来看,本研究中植被类型以旱生植物为主,其综合优势比随放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而中生植物功能群则呈相反的变化趋势。【结论】研究区草地群落中多年生根茎禾草功能群的物种均为中生植物,而一、二年生草本功能群的物种多为旱生植物。与长期禁牧相比,休牧显著提高了草地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并促使多年生禾草和中生植物功能群逐渐取代一、二年生草本和旱生植物功能群。因此,科学的休牧制度有助于草地植物多样性的保护和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曹建军  
草地承包制度落实后,玛曲出现了两种草地经营模式,即单户经营(小尺度放牧)和联户经营(大尺度放牧)。采用野外试验方法,对两种不同放牧尺度草地的生物量、盖度和物种数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小尺度放牧更容易引起草地退化。基于这一研究成果,建议在青藏高原相似地区发展适当规模的联户经营,以增大放牧半径,从而缓解草地践踏压力。与此同时,在研究高原草地退化原因和制定保护恢复对策时,要充分考虑小尺度放牧对草地可持续利用带来的各种影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周启武  赵宝玉  路浩  王姗姗  张樑  温伟利  杨晓雯  
西部天然草地是中国草地畜牧业的重要生产基地,也是其重要的绿色生态屏障,对维护生态安全和食物安全,保护人类生存环境,实现草地永续利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长期以来,由于草地干旱、超载过牧、盲目开垦等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以及草地基础建设投入不足和管理滞后,导致草地大面积沙化和毒草化。特别是近几十年来,草地毒害草的迅速蔓延,造成草地植被群落和生物多样性减少,草地植被单一,沙漠化等生态学问题,严重影响了草地生态平衡以及牧区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疯草"已成为西部天然草地主要毒害草之首,每年给畜牧业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超过几十亿元。本文就中国西部天然草地疯草研究历史、种类与生态分布、毒性灾害状况、毒性成分与毒...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伪玛张   次仁曲宗   汪诗平   杨智永   张渊   南吉   谢正新   措色   杨颖   张国太   斯确多吉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草地牧草营养品质虽高,但产量极低,尤其缺乏蛋白饲草且草地呈现不同程度退化,导致泌乳牦牛(Bos grunniens)营养不良,乳产量和品质呈下降趋势。另外,多汁饲料因富含维生素、水分等,通常作为提高奶牛产乳性能的重要饲料种类,但其对泌乳牦牛产乳性能的影响尚不明确。由于青藏高原牧区大多相对干旱,天然草地植物水分含量相对较少,因此预测补给多汁饲料,可能也会提高泌乳期牦牛维生素以及水分的摄取,提高泌乳性能。本研究于2021年暖季(7月~(-1)0月)在西藏那曲高寒牧区筛选了体重、年龄、胎次相近的带犊泌乳牦牛24头,随机分4组,在天然草地传统放牧基础上分别设蛋白质饲料[苜蓿(Medicago sativa):1 kg·(d·head)~(-1)]、多汁饲料[萝卜(Raphanus sativus):1 kg·(d·head)~(-1)]、蛋白质加多汁饲料[萝卜和苜蓿各0.5 kg·(d·head)~(-1)]补给和不补给饲料(对照)处理,探讨暖季补给蛋白质和多汁饲料对青藏高原高寒牧区天然草地放牧泌乳期牦牛乳产量和品质(乳脂率、蛋白质率、非脂乳固体率、乳糖率、灰分率、密度、冰点)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比较,蛋白质饲料补给显著提高了天然草地放牧泌乳牦牛日产乳量(P <0.05),提高率达22%,延缓了泌乳期牦牛产乳量随时间下降的趋势;多汁饲料补给显著降低了天然草地放牧泌乳牦牛日产乳量,降低率为6%(P <0.05)。与对照比较,单独补给蛋白质饲料或蛋白质加多汁饲料均显著提高了天然草地放牧泌乳牦牛的乳蛋白质率、非脂肪固体率、乳糖率、乳灰分以及乳密度,显著降低了乳冰点,同时补给蛋白质加多汁饲料显著降低了乳脂率。另外,与对照比较,仅补给多汁饲料显著提高了乳脂率、蛋白质率、非脂肪固体率和灰分率,显著降低了乳冰点。但3种补饲处理对泌乳牦牛和犊牛体重均无显著影响(P> 0.05)。综上,即使在牧草生长旺盛的暖季,天然草地仍无法满足泌乳牦牛营养需求。且补给蛋白质和多汁饲料均有效提高泌乳牦牛产乳潜能。因此对缓解草畜矛盾,加速当地畜牧业发展以改善当地生活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静  马玲  顾伟  陈旭日  马伟  张曼胤  
采用分层取样法、大类群分类法对扎龙湿地草甸4个样地土壤昆虫群落组成和结构进行调查,共捕获昆虫4 974只,隶属于13目73科(或类群)134种,其中双翅目、鞘翅目和弹尾目昆虫占优势,分别占总数的41.7%,27.1%和16.7%。群落水平结构特征分析表明,育苇场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最高,烟筒屯丰富度指数最大,其中大型土壤昆虫以吐木台3种指数均最高,中小型土壤昆虫以育苇场3种指数均最高,而管理局样地3种指数均表现为最低。聚类分析表明,4个样地分为3类,吐木台样地和育苇场样地群落较为相似,其他各为一类。昆虫群落季节动态分析表明,群落物种数和个体数量7月和9月较多,5月和11月较少,多样性指数和...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王文  胡廷花  刘慧紧  赵一军  徐震  毛文娅  
禾草/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草地是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主要刈牧地之一,探究不同家畜放牧下禾草/白三叶草地植被构成和群落稳定性,可一定程度揭示其植被演替特征。本研究定量分析了多年放牧牛(grazing cattle pasture, GC)、放牧羊(grazing sheep pasture, GS)的禾草/白三叶草地群落特征、物种多样性、生物量构成及群落稳定性。结果显示:1)草地死物质量及植物物种数为GC> GS,植物物种Simpson指数为GS> GC;2)草地禾草[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鸭茅(Dactylis glomerata)及原生禾草]、原生双子叶(马鞭草科、车前科、酢浆草科和十字花科)及适口性中等植物地上生物量组分为GC> GS,播种白三叶地上生物量组分为GS> GC;且GC草地地上生物量以禾草为主(77.20%),GS草地地上生物量以禾草(51.79%)和豆科(28.02%)为主;3)草地土壤K含量为GC> GS;4) GC草地植物种Raunkiaer频度直方图呈反J型,群落演替度(37.08)比GS草地(45.45)的低。研究认为,GC草地群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而GS草地群落处于更高演替阶段,牛放牧更利于禾草/白三叶草地群落稳定性和物种多样性的维持。因此,放牧时可实行牛、羊混牧制,或牛、羊轮牧制,以提高禾草/白三叶草地的稳定性和生产力。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伟  刘学军  
为了解青藏高原氮沉降的时空差异特征及对高原生态系统的影响,对青藏高原不同区域大气活性氮沉降定量研究的相关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对大气活性氮沉降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并与青藏高原现阶段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与比较。研究表明:青藏高原氮沉降通量定量研究较少,且局限于短期监测或仅定量雨水活性氮含量,长期性的定点原位监测、大气活性氮的组成特征、城乡差异及变化趋势均未见报道;同时,大气氮沉降对青藏高原草地生态系统植物多样性的影响,植物化学计量特征变化趋势及物候相应等均报道较少,仅局限于现象的解释,并未对变化机理进行阐述。氮沉降作为全球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青藏高原氮沉降通量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待进一步加强。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董世魁  江源  黄晓霞  
针对当前载畜量和放牧率较为模糊甚至混乱的认识 ,该文综述了载畜量及其相关术语的概念 ,论证了载畜量与放牧率的区别与联系 ,概括了放牧适宜度理论。主要结论为 :载畜量是特定时期内一定面积的草地能够放牧的家畜数量的理论值 ,而放牧率则是特定时期内一定草地面积上实际放牧的家畜数量 ;载畜量是放牧率的额定标准 (上限 ) ,当放牧率大于载畜量 (超载 )时 ,出现草地退化现象 ;放牧适宜度是最大经济收益下 ,维系草地 (植物和动物 )持续生产的最大放牧利用强度 (即经济最佳放牧率 )。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晓红  刘艳  赵波  张曦  
通过对比研究放牧草地、围封5年和10年草地,分析土壤种子库的种类组成、多样性特征以及种子库物种与地上植被的关系,揭示辽宁彰武地区草地围封后的土壤种子库特征。结果表明:放牧草地土壤种子库植物种数为9种,密度为(6573.15±210.14)粒·m-2;围封5年和10年草地种子库植物种数分别为9种和6种,密度分别为(9987.25±255.01)粒·m-2和(14675.16±535.72)粒·m-2。放牧草地土壤种子库群落中以1年生杂类草居多,围封草地则以多年生禾本科牧草和豆科牧草为优势种。放牧和围封5年、10年草地土壤种子库的丰富度指数分别为0.91,0.87和0.52,物种多样性指数呈现相同...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杨淋凯  朱小芳  钱秀娟  刘卫红  姜红霞  刘长仲  
探讨甘肃省昆虫病原线虫对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的防治效果。通过室内生物测定研究了甘肃省5种10个昆虫病原线虫品系对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的致病力,并用筛选出的高效品系对预蛹和蛹进行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夜蛾斯氏线虫(Steinernema feltiae) 0663PG和卡森斯氏线虫(Steinernema krussei) 0657L对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有较高的致病力。在线虫和2龄幼虫数量比为160∶1时,夜蛾斯氏线虫0663PG和卡森斯氏线虫0657L侵染72 h后,草地贪夜蛾死亡率分别达到100%和80%。草地贪夜蛾预蛹在夜蛾斯氏线虫0663PG的处理下2 d后均可成功化蛹,处理15 d后在数量比为3 200∶1时,蛹的羽化率为96.67%。数量比为12 800∶1时,夜蛾斯氏线虫0663PG侵染草地贪夜蛾蛹13 d后,蛹的羽化率为93.33%,夜蛾斯氏线虫0663PG对草地贪夜蛾预蛹和蛹的致死率均低于10%。综上可知,夜蛾斯氏线虫0663PG线虫品系对草地贪夜蛾幼虫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草地贪夜蛾预蛹和蛹对昆虫病原线虫不敏感,线虫侵染后对蛹的羽化率和羽化时间没有显著影响(P> 0.05)。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