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965)
- 2023(5712)
- 2022(4695)
- 2021(4200)
- 2020(3431)
- 2019(7533)
- 2018(7214)
- 2017(13053)
- 2016(7340)
- 2015(7675)
- 2014(7249)
- 2013(6970)
- 2012(6417)
- 2011(5717)
- 2010(5437)
- 2009(4885)
- 2008(4769)
- 2007(3926)
- 2006(3360)
- 2005(2698)
- 学科
- 济(25132)
- 经济(25102)
- 业(19295)
- 管理(18697)
- 企(13896)
- 企业(13896)
- 方法(12087)
- 数学(10972)
- 数学方法(10910)
- 学(9689)
- 农(8987)
- 财(6779)
- 贸(6571)
- 贸易(6571)
- 农业(6471)
- 易(6422)
- 中国(6094)
- 业经(5897)
- 环境(5245)
- 技术(4796)
- 土地(4556)
- 务(4232)
- 财务(4231)
- 财务管理(4227)
- 地方(4110)
- 制(4049)
- 企业财务(4025)
- 壤(3963)
- 土壤(3949)
- 产业(3819)
- 机构
- 学院(104292)
- 大学(104104)
- 研究(39106)
- 济(38982)
- 经济(38397)
- 管理(37745)
- 理学(34008)
- 农(33972)
- 理学院(33562)
- 管理学(32876)
- 管理学院(32734)
- 科学(30164)
- 农业(27541)
- 中国(27504)
- 业大(26498)
- 所(21965)
- 京(21927)
- 研究所(20945)
- 农业大学(18916)
- 中心(17038)
- 财(15156)
- 室(14477)
- 江(14257)
- 科学院(14127)
- 业(14014)
- 省(14003)
- 院(13998)
- 实验(13938)
- 实验室(13330)
- 北京(13165)
- 基金
- 项目(83311)
- 科学(63910)
- 基金(61830)
- 家(59652)
- 国家(59204)
- 研究(49018)
- 科学基金(48438)
- 自然(35700)
- 自然科(34862)
- 自然科学(34843)
- 自然科学基金(34261)
- 基金项目(34030)
- 省(32198)
- 社会(31745)
- 社会科(30121)
- 社会科学(30113)
- 划(28655)
- 资助(23757)
- 教育(21171)
- 计划(19786)
- 重点(19521)
- 科技(18606)
- 发(17641)
- 创(17587)
- 部(17144)
- 科研(17017)
- 编号(16701)
- 创新(16593)
- 业(16434)
- 农(16152)
共检索到1348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刘娜 白可喻 杨云卉 张睿洋 韩国栋
以内蒙古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分析一个生长季内不同放牧强度下荒漠草原植被和土壤养分变化状况。试验设置禁牧CK)、轻度放牧(LG)、中度放牧(MG)和重度放牧(HG)4个放牧梯度。结果表明,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草地植被地上生物量减少,且生长旺季(8月),轻度放牧、中度放牧和重度放牧比禁牧分别降低了7.47%、41.96%和51.75%;草地植被群落生物多样性变化不显著(P>0.05);植被物种丰富度随着放牧强度增加而下降;放牧强度对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全氮无显著影响;植被群落生物多样性与表层土壤有机质呈负相关关系。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江康威 张青青 王亚菲 李宏 杨永强 吐尔逊娜依·热依木
为了解不同放牧强度下天山北坡中段伊犁绢蒿(Seriphidium transiliense)荒漠草地土壤细菌群落的组成和结构特征,本研究通过植物群落调查和土壤微生物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轻度放牧(LG)和重度放牧(HG)处理下荒漠草地生态系统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及土壤理化性质进行研究,探讨放牧对草地生态系统土壤细菌群落和土壤理化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1)从土壤细菌多样性指数来看,HG显著降低了土壤细菌群落的Chao1和ACE物种丰富度指数(P 0.05)。2)从土壤细菌群落结构来看,LG显著提高了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绿弯菌门(Chloroflex)的相对丰度,HG显著提高了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的相对丰度(P <0.05)。3)在HG和LG水平下土壤理化性质并未出现显著变化;4)从土壤细菌群落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冗余分析发现,土壤全氮是导致土壤细菌群落发生变化的决定性因素。该结果揭示了放牧条件下伊犁绢蒿荒漠草地土壤细菌群落的变化,同时为荒漠草地土壤与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之间的作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为荒漠草地生态系统的利用、保护与修复提供参考。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董晓宇 姚华荣 戴君虎 朱梦瑶
荒漠草原分布于干旱区和半干旱区,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极为敏感,但目前学术界对于荒漠草原物候与生产力变化的研究仍较为薄弱。有鉴于此,论文采用2000—2017年MODIS NDVI数据和气象数据,利用通用数量化方法提取内蒙古荒漠草原植被的生长季始期(start of season, SOS)和生长季末期(end of season, EOS);基于CarnegieAmes-Stanford Approach (CASA)模型估算了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并分析了植被物候和净初级生产力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①2000—2017年内蒙古荒漠草原SOS呈显著提前趋势(0.88 d/a,P0.05),生长季长度(length of season, LOS)呈显著延长趋势(0.76 d/a)。81.53%像元的SOS与2—4月平均气温呈负相关(8.21%显著相关,P<0.05),60.80%像元的SOS与4月降水量呈负相关关系(6.12%显著相关,P<0.05);65.16%像元的EOS与9月平均气温呈负相关(5.03%显著相关,P<0.05),78.61%像元的EOS与7—9月降水量呈正相关关系(10.12%显著相关,P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王博 蔺雄奎 冯占荣 闫聚辉 李志刚
为了探讨乡土牧草补播对退化草地植被恢复的作用,在宁夏盐池县设置了以放牧地(FM)为对照,以蒙古冰草(Agropyron mongolicum)单播(M)、牛枝子(Lespedeza potaninii)单播(N)、蒙古冰草+牛枝子混播(MN)、蒙古冰草+沙打旺(Astragalus adsurgens)混播(MS)和蒙古冰草+草木樨状黄芪(Astragalus melilotoides)混播(MX)为补播模式,研究不同补播措施对荒漠草地土壤持水性及地上地下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处理间土壤持水性的综合排序为M> MS> MN> MX> N> FM。2)所有补播处理的地下生物量均高于放牧草地,且单播牧草的地下生物量M高于N;而处理间地上生物量表现为MS> MX、M、MN> N> FM的趋势。3)冗余分析(RDA)结果表明,植被地下、地上生物量和表征土壤持水性的指标间显著相关(P <0.05)。本研究结果表明蒙古冰草由于具有较高的地下生物量,单播或与豆科混播均可以显著改善土壤持水性,进而利于植被的恢复,故而在未来草地补播中应因地制宜采用根系生物量大的牧草进行单播或与其他牧草混播。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王文琼 张峰 郑佳华 李邵宇 何江峰 杨立山 张彬 赵萌莉
生态位特征能够准确反映植物种群间的相互关系。为研究弃耕年限对植物物种生态位特征的影响,在内蒙古荒漠草原区,分别选取弃耕5年、弃耕15年、弃耕20年3个不同恢复阶段的植物群落样地,并以天然草地作为对照,通过对植物种群Shannon-Wiener生态位宽度指数和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进行分析,探讨弃耕地植物群落组成的演替规律。结果表明:弃耕演替阶段重要值较高的物种逐渐由一、二年生植物转为多年生禾草,生态位宽度最大物种也由一年生植物转变为多年生植物,但仍与天然草地生态位宽度最大的物种不同。弃耕20年和天然草地生态位重叠程度整体高于弃耕5年与弃耕15年;弃耕15年生态位重叠主要集中在猪毛蒿(Artemisia scoparia)和栉叶蒿(Neopallasia petinata)之间;天然草地和弃耕20年处理下生态位重叠最大的物种对为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和栉叶蒿(Neopallasia petinata)。本研究表明,随着弃耕年限增加,弃耕地植物群落特征逐渐向天然草地方向演替。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梁晓谦 李建平 张翼 尉剑飞 黄绪梅
利用遮雨棚技术对宁夏盐池县荒漠草原降水量进行人为调控,分析了不同降水梯度[33%、66%、100%(正常降水)、133%和166%]下植物群落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以及土壤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以探讨不同降水梯度对荒漠草原生态系统化学计量学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植物群落地上部分碳(C)随降水的增加逐渐减少,氮磷比(N:P)在正常降水下显著(P 0.05)。研究结果表明,降水变化可改变植物养分分配,增加土壤养分积累,但降水变化过程下荒漠草原植物与土壤间元素耦合关系整体较弱。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敖道 何嘉 郭文龙 白皓天 张建军 杨鑫
【目的】研究宁夏东部荒漠草原优势植物细根分解对土壤碳矿化与土壤养分的影响,进一步分析优势植物细根分解动态与养分返还过程。【方法】以宁夏东部荒漠草原优势植物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与蒙古冰草(Agropyron mongolicum)细根为研究对象,设置对照(CK)、添加短花针茅细根(Sb)与添加蒙古冰草细根(Am)3种处理,采用室内培养法研究细根分解特征及其对土壤碳矿化与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连续培养61 d后,添加短花针茅和蒙古冰草细根显著增加土壤24 h CO_(2)释放总量、分解初期(前14 d)土壤碳矿化速率与累积CO_(2)释放量(P<0.01)。添加短花针茅与蒙古冰草细根使土壤激发效应显著提高(P<0.01),增幅为40.50%与35.28%。与CK相比,添加短花针茅和蒙古冰草细根显著增加土壤硝态氮含量(P<0.01),对土壤速效磷无显著影响。细根纤维素含量、C:N与24 h CO_(2)释放总量呈显著负相关;细根碳含量、木质素含量、m(木质素):m(N)与24 h CO_(2)释放总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细根木质素含量、m(木质素):m(N)与累积CO_(2)释放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细根碳含量、氮含量、纤维素含量、m(N):m(P)与细根损失率呈显著正相关;细根木质素含量、m(木质素):m(N)与细根损失率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植物细根初始化学性质是影响荒漠草原土壤有机碳矿化与养分循环的重要因素之一
关键词:
根系 土壤养分 碳矿化 荒漠草原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杨天成 李晓佳
为科学评价不同利用方式对典型草原健康的影响,本研究以西乌珠穆沁旗典型草原为研究区,通过群落调查结合Condition-Vigor-Organization-Resilience (CVOR)草地健康评价模型,综合评价放牧刈割草地(MG)、夏季放牧草地(SG)、冬季放牧草地(WG)、禁牧刈割草地(MP) 4种不同利用方式对草地健康的影响。研究发现:1)冬季放牧草地群落平均高度显著低于其他利用方式(P MP> WG> SG,放牧刈割草地综合草地健康指数最高(HCVOR=0.84),其余3种利用方式处于“不健康”状态。应适当加强对放牧刈割草地的利用,对其他3种利用方式进行因地制宜的草地管理措施,以期全面恢复内蒙古典型草原健康水平。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淑强 胡直友 李兆方
对不同放牧强度下草地植物和土壤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年强度放牧使土壤的全氮含量和草地的组成和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使牧草产量下降17.1%,草地主要种红三叶的重要值降低了33.8%,均质度系数增加51.1%,土壤的氮磷比升高1.3。轻度放牧使草地全氮含量降低0.096%,红三叶的均质度系数增加21.0%。中度放牧并未使草地牧草产量和红三叶的重要值降低,同时使草地红三叶均质度系数保持在远低于1.0水平以下,但使土壤全氮含量下降0.085%。根据以上结果,中度放牧是保持草地持续高产的最好的放牧管理选择。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马红彬 谢应忠
【目的】研究荒漠草原不同放牧强度下植物补偿性生长特征。【方法】通过不同放牧强度试验,研究荒漠草原植物种群,包括赖草(Leymus secalinus)、长芒草(Stipa bungeana)、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和牛枝子(Lespedeza potanimii)等4种主要饲用植物的地上净初级生长量。【结果】荒漠草原植物在不同放牧强度下补偿性生长不同,在绵羊放牧强度0.60只/ha(2005年)或0.75只/ha(2006年)时表现为等补偿生长,小于此强度时则发生超补偿生长,大于此强度表现为欠补偿生长。4种主要饲用植物种群在不同放牧强度下补偿性生长特征也不尽相...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程建伟 郝百惠 刘新民 马文红 李永宏
氮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限制元素,氮输入的变化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过程。目前有关氮添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植物群落,而对土壤动物影响的研究较少。本研究在内蒙古典型草原区设计了氮素添加试验,研究了在4个氮添加[对照(N0)、低氮(N2.5)、中氮(N5)、高氮(N10)]水平下草原凋落物层土壤动物主要功能类群的群落结构变化,并分析了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低氮和中氮添加显著促进土壤动物的多度,而高氮添加显著降低土壤动物的多度和多样性(P<0.05)。土壤动物的不同功能群对氮输入增加的响应不同,捕食性和腐食性功能群多度在高氮处理下显著减少(P0.05)。冗余分析(RDA)显示,中气门亚目若螨(Mesostigmata nymphs)和厉螨科(Laelapidae)等类群的多度与氮添加水平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而等节跳科(Isotomidae)和长角跳科(Entomobryidae)等类群的多度变化主要受氮添加引起植物物种丰富度、土壤SOC和凋落物pH改变的间接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适量氮添加可增加凋落物层土壤动物群落的多度,但较高的氮供应[10g·(m2·a)-1]则降低土壤动物群落的多样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朋涛 杨婷婷 姚国征 李鹏 吴昊 贺晶
【目的】研究不同放牧强度下荒漠草原植被地上部、根系碳密度及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动态变化,旨在揭示不同放牧强度对荒漠草原植被、土壤碳截存的影响。【方法】在内蒙古苏尼特右旗荒漠草原试验示范基地,设置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放牧和围栏封育(对照区,CK)5个处理,于2012-05-09测定不同放牧强度下荒漠草原植被地上部碳密度、根系碳密度及土壤有机碳含量。【结果】在5-9月,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荒漠草原植被地上部、0~30cm土层根系碳密度及土壤有机碳含量均呈下降趋势。除轻度放牧区外,其他强度放牧区地上部碳密度与对照区均有明显差异。在不同放牧强度下,荒漠草原地上部碳密度5-9月的动态变化规律一致,均呈单...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郎鹏 王勇辉 徐海量 赵万羽 刘星宏 金额斯别克·木哈德勒 哈勒哈什·唆坦哈机 库丽沙依拉·吾那提汗
为明确温性荒漠草地群落对围栏封育及土壤环境的响应,采取野外采样和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禁牧年限(未禁牧、禁牧5年和禁牧9年)对春秋牧场草地群落特征及土壤养分特征的影响,为合理利用与管理春秋牧场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随着禁牧年限的增加,草地群落的平均高度、平均盖度和生物量均显著高于未禁牧草地群落(P<0.05);未禁牧的草地群落平均密度显著高于禁牧5年和9年的草地群落(P禁牧5年>未禁牧,但禁牧5年草地群落空间分布较为均匀,而禁牧9年草地群落物种丰富度较高。典范对应分析(CCA)结果表明,影响不同禁牧年限草地植被生长特征的主要土壤因子是土壤含水量(39.7%),其次为土壤pH (9.6%)。围栏禁牧可以显著提高草地生产力,并且对物种多样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是应对退化温性草地群落恢复的有效措施。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吴佳芯 李邵宇 韩国栋
荒漠草原是内蒙古草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气候条件恶劣和长期不合理人为干扰,导致荒漠草原退化严重。微生物熵是反映微生物利用碳氮磷养分的关键因子,土壤酶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重要动力,在土壤养分转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目前,各生态系统关于在不同放牧梯度下微生物熵和土壤酶耦合关系的研究较少。本研究以内蒙古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微生物熵进行分析。为探究不同放牧梯度下,土壤碳氮磷获取酶、土壤微生物熵特征及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随放牧强度增加,土壤微生物熵碳氮磷含量及β-葡萄糖苷酶、纤维二糖水解酶、β-N-乙酰基氨基葡萄糖苷酶、亮氨酸氨基肽、碱性磷酸酶活性均呈降低趋势。2)土壤碳氮磷获取酶与土壤微生物熵碳氮磷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3)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熵磷、土壤最大持水量和微生物熵碳是土壤酶活性的关键驱动因子。本研究为探索内蒙古短花针茅荒漠草原长期放牧养分循环机理以及草地生态系统修复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云霞 曹建民
内蒙古草地资源丰富,但面临着逐年退化、面积日益缩小的危机,其中草原过度放牧是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基于内蒙古草原面积过百万(公顷)的31个旗县的数据测算了全区草原过牧的程度,结果表明,内蒙古草原过牧率高居70%左右,而且过牧程度由轻度转向中度。最后本文对内蒙古草原过牧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草原退化 过度放牧 草原利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